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新刚 《科学通报》1991,36(24):1903-1903
近年来我国在热物性研究领域开展了大量工作,并获得了许多成果,但涉及生物和医学工程的生物软组织导热系数的测定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作者在国内首次利用微型热针对猪肉类和内脏器官进行了测试,获得了满意的结果。这种微型热针具有使用方便、测试时间短、  相似文献   

2.
纳米薄膜导热系数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冯晓利  李志信  梁新刚  过增元 《科学通报》2000,45(19):2113-2117
建立了一种导热模型,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研究了厚度为纳米量级的固体薄膜在垂直于膜平面方向的导热系数,选取具有可靠实验数据和势能函数的固体氩作为模型系统。通过计算机模拟预报了纳米薄膜导热系数的“尺寸效应”:在膜厚度为2-10nm范围内,薄膜导热系数值显著低于大体积实验值,并随膜厚度增大而增大。声子Boltzmann输运方程的近似解与计算机模拟结果相一致,揭示了导热系数的“尺寸效应”来源于薄膜边界对  相似文献   

3.
陈震  杨决宽  庄苹  陈敏华  朱健  陈云飞 《科学通报》2006,51(13):1601-1605
采用3ω方法在100~320 K温度范围内测试了不同周期长度的InGaAs/InGaAsP超晶格薄膜的导热系数. 结果表明对于周期性超晶格结构, 随着温度的升高, 热传导能力下降; 比较周期长度不同的超晶格结构的测试结果, 发现导热系数会随着周期长度的增大而减小, 并在某一周期长度取得最小值, 但随着周期长度的进一步增大, 导热系数又出现上升趋势, 表明在长周期超晶格结构中界面热阻是影响声子传输的主要因素. 理论计算表明, 对于短周期的超晶格结构, Bragg反射是造成产生最小值的原因之一, 由于声子穿透率的下降, 造成导热系数随着周期长度的增大而减小. 理论与实验研究结果表明, 随着周期长度的增大, 声子的传输规律由声子的波动性过渡到粒子性, 这对实现声子的剪裁具有重要意义, 为设计超晶格结构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动物热测定实验新方法五十岚道子著徐俊培译只要是活着的动物,均会产生热量。热是动物"做功"的结果。亦即体内营养物质燃烧(氧化反应)所得的能量,在"做功"过程中浪费掉的部分即以热放出。这里讲的动物的"功",包括肌肉运动、体内蛋白质和核酸等高分子的合成、维...  相似文献   

5.
一维不定常生物传热方程的解析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睿贤 《科学通报》1995,40(15):1361-1361
王补宣院士等导出了新的生物多孔体传热基本方程,这对此方程在常系数条件下的定常一维形式给出了解析形式通解,并与实验数据进行了初步比较验证.本文则将给出此方程的一维形式在不定常情况下的一个解析特解,以扩大对此基本方程的了解.这种特解还是有其基础理论价值的:它除了给出方程所表达的一种可能物理图景外,还可以用为检验各种数值解的标准解,也可以利用它来研究数值求解方法.例如作者以前给出的能模拟叶轮机械三维内流  相似文献   

6.
温度是影响动力电池性能的关键因素.高效热管理技术可有效控制动力电池温度和温差.本研究采用微通道热管阵列作为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热传导元件,分析了其在高热功率密度下的传热性能,理论计算了其等效导热系数,优化分析了其槽道尺寸对流动传热的影响,对比了其与主流散热技术的性能差异.研究发现,热功率密度为0.3658 W cm-2时,强制风冷散热条件下,采用微通道热管阵列技术可维持热源处表面温度45℃以下,温差1.3℃以下,低于无微通道热管阵列导热情况下的温升15℃,温差3.8℃.随着热功率密度增大至0.9176 W cm-2,微通道热管阵列的等效导热系数增大为6027 W m-1K-1,其热源处表面最大瞬态温差约2.75℃.增大槽道尺寸参数可进一步改善微通道热管阵列的导热系数,改善其传热性能,但对液体回流驱动力有一定影响.该阵列具有较好的动态工况热稳定性和低温快速加热能力.与烧结热管组的温度性能相比,微通道热管阵列组最大温度可降低15.1℃,表面温差降低14℃,具有显著降温和均温优势,表明微通道热管阵列在动力电池...  相似文献   

7.
颗石藻热模拟产物中芳烃生物标志物分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颗石藻原样和不同温度热模拟实验分析结果表明,颗石藻对低熟原油中长链烷基芳烃的贡献不容忽视;藻类通过生物化学作用将无机硫转化为有机还原硫,是岩石和原油中有机硫化合物中硫的来源之一;应用甲基菲指数判识有机质成熟度时应结合其他成熟度参数;在低熟条件下,用三芴相对含量判识氧化还原环境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8.
针对不同脉冲进口条件对一维和二维空间非Fourier导热问题的影响进行了模拟, 数值预示了不同脉冲形式以及不同脉冲频率产生的不同的非Fourier导热的一些特征; 同时也数值预示了同一种脉冲作用下, 热波导热、非Fourier导热和Fourier导热的差别.  相似文献   

9.
吴庆余 《科学通报》1998,43(1):76-80
研究了水解和细菌降解作用对小球藻热模拟烷烃生物标物的影响,小球藻热模拟生成的烷烃组分中以正烷烃和类异戊二烯烷烃占绝对优势。水解和细菌解作用增加了这一优势,介一同时降低了正烷烃的奇偶优势。  相似文献   

10.
张少锋  鄢丹  唐慧英  杨明  王跃生  肖小河 《科学通报》2010,55(35):3384-3390
为筛选适宜的注射用增溶辅料、减少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以嗜热四膜虫BF5为模式生物,建立基于微量量热技术的注射用增溶辅料生物安全性评价方法.恒温28℃时,监测不同注射用增溶辅料(泊洛沙姆188、吐温80、吐温20、聚乙二醇600、聚乙二醇400)干预嗜热四膜虫BF5生长代谢的热谱曲线,抽提生物热动力学特征参数进行量化评价.结果表明,在不同浓度的上述增溶辅料干预下,嗜热四膜虫BF5生长速率常数(k)、5%抑制浓度(IC5)、最大输出功率(P1,P2)、达峰时间(T1,T2)和发热量(Q)呈现规律性变化;且k与增溶辅料浓度间的线性关系良好(r0.9),IC5依次是泊洛沙姆188为2.18mg/mL,聚乙二醇600为1.35mg/mL,吐温80为1.07mg/mL,聚乙二醇400为0.58mg/mL,吐温20为0.045mg/mL.主成分分析表明,参数k,P1和Q能够较好体现热谱曲线整体信息,可用于增溶辅料生物安全性的量化评价.这也得到综合评价结果的印证,即在相同浓度下,泊洛沙姆188对嗜热四膜虫BF5生长代谢毒性较小,而吐温20毒性较大.  相似文献   

11.
作为传热学理论的基本规律,傅里叶定律对于常规条件下的导热都是适用的.针对瞬态条件下的热波现象和非傅里叶导热已有不少理论和实验研究.近年来,热质理论指出在低温、极高热流密度的稳态条件下也会出现非傅里叶导热现象,其物理本质是热质惯性力作用不可忽略的体现.利用液氦制冷系统,在低温环境中对大电流加热条件下金属纳米薄膜中的导热过程进行实验研究,实验中可以产生高于1×1010Wm-2的热流密度.通过对不同金属纳米薄膜样品的重复测量,结果显示金属纳米薄膜平均温度明显高于傅里叶定律的预测值,并且温差随着热流密度的增加、环境温度的减小而逐渐增加,表明非傅里叶导热现象的存在,同热质理论的预测规律一致.  相似文献   

12.
王海东  过增元 《科学通报》2010,55(21):2156-2162
热子气可以认为是热传导的主要载体, 是热量传递的载体. 类似于介电体中晶格振动能量量子化定义的声子, 大量的声子组成了声子气. 在气体和金属中则可以根据无规则运动的分子和电子所具有的能量定义热子, 大量无规则运动的热子就组成了热子气. 热子和声子、光子一样都没有静止质量, 但是热子的动质量可以连续变化, 即热子是非量子化的准粒子. 热子气在一定温度梯度驱动下的定向运动就形成了热流. 根据Einstein质能关系可以得到热子的质量为mh=E/c2, 即热能除以光速的平方. 热子气是具有真实质量的可压缩流体, 根据气体动力学原理, 并结合理想气体和金属中电子气的统计规律分别得到了两种体系中热子气的状态方程, 通过流体力学分析方法进一步推导出热子气的动量守恒方程, 它是具有阻尼的波动方程, 也就是普适导热定律. 基于热子气概念得到的普适导热定律可以用于定量研究由于热惯性作用而导致的极端条件下的非Fourier导热现象, 例如在超快速激光加热实验中出现的热波现象. 在通常情况下当热质惯性力作用可以忽略时普适导热定律将退化为Fourier定律. 利用两阶精度的有限差分格式, 计算了超快速飞秒激光加热金属薄膜条件下普适导热定律的热波解, 结果显示热波传递的波动性会随着热子气运动惯性作用的增强而增强.  相似文献   

13.
刘静  任泽霈  王存诚 《科学通报》1996,41(2):167-169
生物组织受热扰动而发生温度变动的情形可视为一个动力学过程.作者提出的生物活体组织温升振荡效应的热波理论,并述及两种求取振荡准则的方法,但头一种方法所获准则系物性的隐含形式,不便于定量分析物性参数的影响规律;后一种方法虽能说明问题,但却略显粗糙.为此,本文采用Liapnov稳定性分析方法重新就此进行讨论,得到了更宽意义上的振荡准则和基于该现象的更深刻的认识.本文还定义了一个新的具有鲜明物理意义的无量纲参数W_t.一维直角坐标下生物体的波动传热方程为(见文献[1])中(4)式,其中为简单计,K, W_b,  相似文献   

14.
严子浚 《自然杂志》1997,19(4):246-246
近年来,一些献基于牛顿传热律建立了一种不可逆卡诺循环新理论,导出与实际热机观测性能相接近的基本优化关系及功率和效率界限,显然,除了牛顿传热律外,还需要考虑其他导热规律,本将基于另一种线性导热规律,即热流q正比于温度T的倒数差△(1/T)的导热规律,导出含有热阻、热漏和工质内部不可逆性的不可逆卡诺循环的功率P与效率η的优化关系,即循环的基本优化关系:  相似文献   

15.
利用压电光声方法研究生物组织的热扩散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椿明  张淑仪  陈妍  水修基  杨跃涛 《科学通报》2004,49(22):2273-2277
利用简化的热弹模型理论建立的压电光声方法,对生物组织的热扩散特性进行分析研究,分别对生物组织在新鲜、干燥和经过制作电子显微镜样品的特殊处理等三种状态下的热扩散特性进行测量。测量结果显示,新鲜生物组织的等效热扩散率明显比相应的组织经自然风干和特殊处理过的等效热扩散率大,而经过特殊处理的组织的等效热扩散率又大于自然风干组织的等效热扩散率。研究表明,压电光声方法可用来确定微细不均匀的生物组织的等效热扩散率,为研究生物组织的热扩散特性提供有效的数据和信息。  相似文献   

16.
刘静 《科学通报》1997,42(2):147-150
生物传热学是一门新兴的不断发展着的科学,它正在根据一些新的发现和认识使其基本命题和定理不断趋于完善,并由此而提出新的概念。本文报道对生物传热热波方程的一个重要改进。  相似文献   

17.
在剖析煤系沉积史、埋藏史、热史、生气史的基础上,将淮南煤田的次生生物成因和热成因混合型煤层气的成藏动力学系统分为4个演化阶段:①泥炭浅埋和早期生物气阶段;②煤层深埋和热成因气阶段;③煤系剥露和吸附气散失阶段;④煤系再埋藏和次生生物气补充阶段.淮南煤层气成藏模型具有盆心聚气特征,但是,热成因气不是它的主要气源.在盆地隆升、煤系剥露蚀顶、热成因气大量散失之后,只有得到作为附加气源的次生生物气的有效补充,才能在适当条件下形成这种混合型煤层气藏.  相似文献   

18.
时间延迟型生物传热方程及其振荡特性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静  张学学 《自然杂志》1997,19(1):58-59
生物传热学是一门新兴的不断发展着的科学,它正在根据一些新的发现和认识使其基本命题和定理不断趋于完善,并由此而提出新的概念,本文基于对活体组织温度振荡效应的最新认识,提出三个新观念下的时间延迟生物传热方程,它有可能刺激相应数学分析工作的开展,并将积极推进对蕴藏于生物组织中的各类热现象本质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哥斯达黎加是一个地处热带的中美洲国家,北接尼加拉瓜,东南临巴拿马,面积5.11万平方千米,人口约300万.就在哥斯达黎加郁密的热带原始森林中,有一个知名的国际组织--热带研究组织,简称OTS.  相似文献   

20.
完整刻划活体组织温度振荡效应的系列生物传热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静  王存斌 《自然杂志》1996,18(2):119-120
对蕴藏于学科之间的各类基本现象物理本质的深入揭示,往往会带来该领域基础研究工作的实质性进展,本文报道作者在寻找和建立能够完整刻划活体组织中各类温度振荡效应的生物传热模型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