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海上X油田具有矿化度高和非均质性严重等特点,目前注入水突进严重,导致注入水无效循环而影响水驱开发效果.为此,针对X油田的地质特征、流体性质和开发现状,进行调驱剂性能评价和调驱效果室内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聚合物浓度条件下,Cr3+聚合物凝胶的增油效果优于单纯聚合物.另外,随着聚合物和交联剂浓度升高以及调驱剂段...  相似文献   

3.
Gemini型表面活性剂三元复合体系性能和驱油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胱氨酸钠和油酰氯为原料,通过一步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阴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二油酰胺基胱氨酸钠(Sodium dioleoylamino cystine,SDOLC),利用Texas-500C型界面张力仪和MCR301流变仪研究了Gemini型表面活性剂/HPAM/碱三元复合体系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性能和黏弹性能,在均质和非均质岩心中评价了体系的驱油效果。结果表明,HPAM的加入不影响Gemini表面活性剂和碱复合溶液与原油界面张力最低值,但可以有效增加体系的黏度。综合考虑界面张力和黏弹性能,选择黏度44mPa·s且与大庆原油界面张力最低值2.4×10-2 mN/m的含质量分数为0.18%HPAM、0.1%SDOLC、0.15%NaOH和0.06%HEDP·Na4体系作为Gemini型表面活性剂三元复合驱油体系。注入0.6PV该体系在均质岩心中水驱基础上可提高采收率26.11%,在非均质岩心中水驱基础上可提高采收率22.25%。  相似文献   

4.
5.
6.
以腐殖酸(HA)、烯丙基磺酸钠(SAS)、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等为原料,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采用水溶液自由基聚合原理,制备出了一种新型两性离子型腐殖酸接枝共聚物水煤浆分散剂——HA-SAS-DMDAAC(HSC).通过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等对聚合物的结构及热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和分析,并考察了阳离子单体用量、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等对水煤浆性能的影响.优化的工艺条件为:m(DMDAAC)∶m(SAS)∶m(HA)=0.3∶1.0∶2.0,引发剂用量7.0wt%,反应温度80℃.结果表明,两性离子型腐殖酸接枝共聚物分散剂(HSC)比阴离子型腐殖酸接枝共聚物分散剂(HS)具有更好的降黏效果,并明显增强了浆体的静态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8.
目前大多数调剖剂在强碱性条件下易发生降解,不能满足三元复合驱深部调剖的要求。根据调剖剂的调剖机理和聚合物的交联机理,在强碱性(pH 为12)条件下,采用聚合物作为主剂,离子和非离子化学剂为交联剂,进行了化学剂种类及质量分数的筛选,应用正交实验对其进行了优化,筛选出了最佳的质量分数配比。对研制的调剖剂进行了性能评价、岩心流动性实验和驱油实验。结果表明,该调剖剂应用于三元复合驱中,对界面张力影响较小,成胶黏度随着碱性的增强而降低,但在pH=12条件下仍可满足深部调剖的要求,可以通过加入不同质量分数的缓凝剂来调节成胶时间。耐碱性调剖剂封堵性好,适合于深部调剖;该调剖剂应用于三元复合驱驱中调剖时,能够有效地调整产液剖面,更好地发挥三元复合驱提高驱油效率的作用,它能够在三元复合驱的基础上提高采收率4%左右。耐碱调剖剂段塞组合优化结果表明,为使该调剖剂保持较好的性能,可以在调剖前,加入小尺寸的聚合物段塞,以稀释地层中残余的碱。  相似文献   

9.
在复合交联剂N-羟甲基丙烯酰胺(NAM)及丙烯酸(AA)存在下,研究了氯丁橡胶(CR)/SBS/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多元共混接枝共聚及自交联型接枝产物的粘合性能,并得到了合成无三苯自交联环保型鞋用胶的优化条件SBS用量为20%~25%,AA用量为1.5%~2.0%,NAM用量为1.5%~2.0%,复合引发剂用量为1.5%,在45 ℃~50 ℃下,反应4 h.  相似文献   

10.
核壳型有机硅改性丙烯酸树脂织物涂层剂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乙烯基有机硅(VSI)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对丙烯酸树脂进行改性,以阴离子型乳化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和非离子乳化剂(OP-10)为复合乳化剂,通过核壳乳液聚合技术制备出核壳型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并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SDBS和OP-10复配可产生协同效应,当m(SDBS):m(OP-10)=2:1,ω(乳化剂)为3%~4%(相对于单体总质量)时,乳化效果最佳;当ω(GMA)为4%(相对于单体总质量)、ω(VSI)为8%(相对于单体总质量)、ω(甲基丙烯酸)为5%时,乳液聚合稳定性好,涂膜具有优良的耐水性、较好的机械强度和粘接力,涂层织物具有较好的手感和撕裂强度.  相似文献   

11.
用于管输稠油中乳化剂HL-1的降粘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稠油乳化降粘剂HL—1,通过考察温度、浓度、体积含油率、搅拌强度和时间对该降粘剂乳化特性的影响,得出HL—1与实验研究的稠油形成乳状液的条件;测定乳状液流变特性的结果表明,该降粘剂具有优良的降粘性能,其降粘率为9l%~97%。对比研究了乳状液在动静态条件下的稳定性,动态条件下的乳状液比静态条件的稳定性更优。通过模拟工况条件下的稳定性实验,得出该乳状液能够满足管输稠油各工况的要求。最后针对目前部分稠油管路有在高含水的情况下运行的工况,考察了HL—1对高含水稠油的乳化特性: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混合溶剂对等离子体引发接枝聚合影响的本质,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丙烯酸在不同溶剂中的反应活性进行了研究;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光谱及原子力显微镜分析表征了接枝样品。实验结果表明溶剂对接枝反应有较大的影响,当选用醇和水为混合溶剂时,接枝率随着水与醇的体积比的增加而增大。利用紫外光谱中出现的红移现象可以解释丙烯酸在不同溶剂中的反应活性以及接枝率的变化规律。红外光谱中C=O伸缩振动吸收峰积分面积随接枝率的增加而增加,且呈线性关系,证实了丙烯酸单体已接枝到PET表面。  相似文献   

13.
新型高温消泡剂的研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以二甲基硅油,沉淀二氧化硅为主要成分,研究出适合于高温环境下使用的高温消泡剂。对二甲基硅油和沉淀二氧化硅配比、乳化剂复配、增稠剂用量、加料顺序等对产品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复配的最佳工艺条件。该消泡剂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消泡性、抑泡性和稳定性,且生产工艺简单。  相似文献   

14.
将特殊工艺生产的钢渣粉、硫铝酸盐水泥熟料、石膏按1∶(0.5~1)∶(1~1.5)的质量比进行粉磨、混合、均化,利用其水化反应所得的多元膨胀源制得一种具有持续稳定膨胀功能的钢渣基新型膨胀剂.研究结果表明,该膨胀剂完全符合《混凝土膨胀剂》(JC 476-2001)标准,其7和28 d水中限制膨胀率分别为4×10-4~6×10-4和6×10-4~9×10-4,空气中21 d限制膨胀率为3×10-4~5×10-4;钢渣基膨胀剂对混凝土硬化后期(28~90 d)体积变化的补偿收缩优势优于UEA膨胀剂.  相似文献   

15.
为了更好地认识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特殊渗流机理,根据缝洞型碳酸盐岩的特点设计制作了两组全直径缝洞型岩心模型,实验样品来源于实际碳酸盐岩油藏,采用油藏实际油样和相似地层水进行水驱油机理模拟实验,对两组全直径缝洞型岩心模型实验驱替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6.
有机玻璃热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自由基共聚合和副价交联改性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原理,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丙烯酸(AA)为共聚单体,偶氮二异丁氰(AIBN)为引发剂,甲苯为溶剂,采用共聚合法制备了PMMA/AA交联共聚改性的有机玻璃,并研究了单体质量分数、配比及引发剂质量分数、反映温度和时间等共聚条件对改性有机玻璃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在MMA∶AA=10∶1(m/m),引发剂质量分数为0 5%,共聚反应温度为70℃,反应时间2h的条件下,所制得的交联共聚有机玻璃比普通有机玻璃的tg提高了7~9℃.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了OIS系列新型即用组合浆料的研制工艺与上机应用,重点研究了制备该产品的机理、物化性能及适于纯棉及棉混纺经纱品种的浆纱与织造效果.结果表明,该产品具有良好的渗透性、粘附性和粘度热稳定性,浆纱与织造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8.
降粘剂结构对稠油降粘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稠油高粘的本质,研究了降粘剂的结构及复配对稠油降粘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元聚合物高温下具有增粘作用,低温下具有微弱的降粘效果;二元聚合物的降粘效果有所提高,20℃时的降粘率超过30%;含有2种或2种以上极性官能团的三元聚合物具有明显的降粘效果,20℃时的降粘率接近70%;不同降粘剂分子之间的合理复配可发挥分子间的协同效应,明显提高降粘效果。  相似文献   

19.
用自制的引发剂MT-1,通过溶液聚合反应,制备了淀粉、丙烯酰胺(AM)、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三元共聚物。最佳反应条件为:引发剂用量占反应物固含量的0.10%,丙烯酰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与淀粉质量比为4.2∶2.8∶3,反应温度为55℃,反应时间为4 h,产物的接枝率可达142.3%,特性粘数[η]为446.9 mL/g,阳离子度可以达到22.1%。接枝共聚产品通过红外光谱表征。利用最佳反应条件制备的产物,对炼油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污水絮凝试验表明各项指标都优于市售产品。  相似文献   

20.
迅速有效地电压稳定性判定对于预防电压崩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论文通过分析现有的各种基于单端口阻抗匹配法的电压稳定性判定方法,揭示了此方法在裕度估计方面存在明显误差,且不适用于多负载系统。在现有单端口阻抗匹配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等值阻抗匹配"的概念,即将所有负载都移到被等值的系统外部,将电力系统分解为一系列没有任何近似的单端口网络。基于耦合条件并根据阻抗匹配原理模拟出负载间的相互作用,从而达到电压稳定性在线监测的目的。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都验证了此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