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内科》2017,(1)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在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急性肾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时机。方法对在我院ICU住院治疗的MODS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6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时机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早期组(36例)和晚期组(29例),早期组患者于确诊后48 h内采用CRRT方案治疗,晚期组在确诊48 h后采用CRRT方案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血肌酐、血钾、尿素氮和β2-M的水平,评估患者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总住院时间和15 d存活率。结果早期组患者血肌酐、血钾、尿素氮和β2-M水平均显著低于晚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早期组患者APACHEⅡ评分低于晚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短于晚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MODS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确诊后在48 h内采用CRRT方案进行治疗,可获得较高的溶质清除率,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感染性急性肾损伤(Septic AKI)患者应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最佳时机。方法 以2009年3月至2012年12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市中心医院外科ICU住院的资料完整的118例感染性AKI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2期CRRT组及2期对照组(常规治疗);3期早期CRRT组及3期晚期CRRT组。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48 h的血清肌酐、血尿素氮、血清钾、平均动脉压、氧合指数、血乳酸值、尿量、APACHE Ⅱ评分、SOFA评分;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28 d及90 d的病死率。结果 经过48 h的治疗,3个CRRT组患者的血清肌酐、血尿素氮及血清钾均明显好转,3期早期CRRT组与晚期CRRT组相比下降明显;2期对照组、2期CRRT组及3期早期CRRT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氧合指数、血清乳酸、尿量、APACHE Ⅱ评分及SOFA评分均明显好转;3期早期CRRT组与晚期CRRT组相比,平均动脉压、氧合指数、血清乳酸、尿量明显好转;3期早期CRRT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均明显短于3期晚期CRRT组患者;3期晚期CRRT组的28 d及90 d病死率均明显高于3期早期CRRT组。结论 CRRT是治疗Septic AKI的有效措施;关于Septic AKI患者进行CRRT治疗时机的选择上,对于2期患者,CRRT治疗对患者的预后影响不大;对于3期患者,需尽早予以CRRT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晚期应用持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治疗横纹肌溶解征(RM)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接受CRRT治疗的R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发病到开始进行CRRT治疗的时间分为早期组和晚期组,其中早期组22例,发病起至肌酸磷酸激酶(CPK)升高超过5万U/L或者较入院时升高3倍以上时行CRRT治疗;晚期组21例,发病起至出现急性肾损伤(AKI)时行CRRT治疗。比较其治疗前、后的血肌红蛋白(Mb)、CPK、肌酐(SCr)、尿素氮(BUN)等指标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的变化,探讨应用CRRT治疗RM的时机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早期组的死亡率和平均住院日均明显低于晚期组[9. 1%vs 33. 3%;(18. 5±5. 8) d vs(27. 8±4. 7) d,均P 0. 05];经过CRRT治疗后,早期组血Mb、CPK、SCr、BUN等各指标亦明显低于晚期组(P 0. 05)。结论:早期CRRT治疗RM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SI-AKI)患者临床特点及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时机对28 d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重症医学科SI-AKI患者44例,根据AKI发生48 h内是否行CRRT分为早期CRRT组29例和晚期CRRT组15例,比较2组患者各项生理功能指标及28 d预后情况。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Kaplan-Meier生存分析患者28 d预后。结果根据KDIGO分期标准,AKI 1期13.6%(6/44),2期18.2%(8/44),3期68.2%(30/44)。短暂性AKI占18.2%(8/44),持续性AKI占81.8%(36/44)。AKI发生28 d时15例死亡。早期CRRT组相比晚期CRRT组患者糖尿病比例(31.0%和6.7%,P=0.048)高,CRRT时收缩压[(114±15)和(130±20)mmHg(1 mmHg=0.133 kPa),P=0.005]、平均动脉压[(82±11)和(91±18)mmHg,P=0.040]、血肌酐(197.0和418.9μmol/L,P=0.002)、尿素氮(12.9和35.0 mmol/L,P0.001)、血钙(1.9和2.0 mmol/L;P=0.007)、血镁(0.7和0.8 mmol/L,P=0.013)水平低,血红蛋白[(96±26)和(84±13)g/L,P=0.046]及血乳酸(3.8和1.7 mmol/L,P=0.009)水平高,AKI 3期患者比例(58.6%和86.7%,P=0.041)低。早期CRRT组患者28 d病死率31%(9/29),晚期CRRT组患者28 d病死率40%(6/1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5)。结论早期CRRT没有明显改善SI-AKI患者28d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早期干预,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急性肾损伤(AKI)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我中心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AKI行CRRT治疗患者38例,根据干预时机分为N组(正常干预组)和E组(早期干预组),N组干预标准:术后血肌酐442μmol/L或K+6.5mmol/L或24 h无尿,E组干预标准:术后血肌酐进行性升高且260μmol/L或K+进行性升高且5.5 mmol/L或尿量较前减少且药物治疗无效,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手术病死率、术后二次气管插管发生率、术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低心排)发生率、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及ICU滞留时间、住院费用、住院天数等方面。结果:E组ICU滞留时间明显短于N组(P0.05),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明显短于N组(P0.05),医疗费用明显少于N组(P0.05);两组患者在手术病死率、术后低氧血症发生率、二次气管插管、住院天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RRT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急性肾损伤中的早期干预能明显缩短患者在ICU的滞留时间机及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尿中性粒细胞明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变化及意义。方法:本院肝硬化患者198例,依据是否合并急性肾损伤分为急性肾损伤(AKI)组100例,非急性肾损伤(非AKI)组98例,选择我院门诊同期健康体检者96例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尿NGAL、L-FABP水平以及24h蛋白尿定量、GFR、血肌酐水平。结果:非AKI组、AKI组NGAL、L-FABP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AKI组NGAL、L-FABP表达水平高于非AKI组(P0.01);AKI 2期、3期NGAL、L-FABP表达水平高于AKI 1期,AKI 3期NGAL、L-FABP表达水平高于AKI 2期(P0.01);入院12h、入院24h、入院48h NGAL、L-FABP表达水平高于入院时,入院24h、入院48h NGAL、L-FABP表达水平高于入院12h,入院48h NGAL、L-FABP表达水平高于入院24h(P0.01);非AKI组、AKI组24h蛋白尿定量、血肌酐水平高于对照组,GFR水平低于对照组,AKI组24h蛋白尿定量、血肌酐水平高于非AKI组,GFR水平低于非AKI组(P0.01);NGAL、L-FABP与24h蛋白尿定量、血肌酐正相关关系明显,与GFR负相关关系明显(P0.01);高水平的NGAL、L-FABP以及低水平的GFR为肝硬化合并急性肾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NGAL、L-FABP两者的AUC相近,皆小于GFR,NGAL、L-FABP诊断肝硬化合并急性肾损伤的灵敏度、特异度相近(P0.05),皆小于GFR(P0.01)。结论:肝硬化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尿NGAL、L-FABP水平明显升高,其与肾功能分级、肾损伤程度正相关关系明显;高水平的NGAL、L-FABP以及低水平的GFR均为肝硬化合并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NGAL、L-FABP诊断肝硬化合并急性肾损伤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可作为判定肝硬化合并急性肾损伤的生物学标志物,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小剂量利尿剂对接受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急性肾损伤(AKI)患者血清中胱素C(Cysc)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CRRT的AKI患者80例,依据CRRT前1 d的尿量变化分为利尿剂组[呋塞米,30~35 m L/(kg·h),尿量400 m L/h]40例,非利尿剂组(尿量400 m L/h)40例,观察CRRT前1 d、CRRT后起初3d肾功能、CRRT时间和住ICU时间等指标。结果:(1)需血管活性药、有创机械通气、平均动脉压(MAP)、血乳酸、血K+、CRRT时间、住ICU时间和住院时间在2组之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均P0.01);(2)CRRT治疗前1 d、CRRT治疗后1、2和3 d,利尿剂组中Cys-C、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和尿量降低比非利尿剂组更快(均P0.05)。(3)利尿剂组28 d存活率高于非利尿剂组[32(80.0%)vs 26(65.0%),P0.05]。结论:CRRT治疗AKI患者过程中,小剂量利尿剂能改善肾功能,缩短CRRT时间、住ICU时间及住院时间,改善AKI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应用持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治疗横纹肌溶解症(rhabdomyolysis,RM)的临床效果及对预后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3月~2017年10月收治并接受CRRT治疗的横纹肌溶解征患者4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发病到开始进行CRRT治疗的时间分为早期组和晚期组,其中早期组[即发病起至肌酸磷酸激酶(CPK)升高超过5万U或者较入院时升高3倍以上时行CRRT治疗]有22例,晚期组[即发病起至出现急性肾损伤(AKI)时行CRRT治疗]有21例,分析其治疗前后的肌红蛋白(Mb)、肌酸磷酸激酶(CPK)、肌酐(Scr)、尿素氮(BUN)等指标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的变化,探讨应用CRRT治疗RM的时机及对预后影响。结果:22例早期治疗组中,2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9.1%,平均住院日为(18.5±5.8)天;21例晚期治疗组中,7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33.3%,平均住院日(27.8±4.7)天,早期组的死亡率和平均住院日均明显低于晚期组,有统计学意义;经过CRRT治疗后,早期组Mb、CPK、Scr、BUN等各指标亦明显低于晚期组(P<0.05)。结论:早期持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治疗横纹肌溶解症效果更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在神经急症患者肾损伤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神经急症患者295例,按照是否发生肾损伤,将其分为急性肾损伤组(48例)和非肾损伤组(247例)。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尿NGAL水平与肾损伤之间关系,肾损伤的危险因素。结果:肾损伤组患者血清胱抑素-C(Cy 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钙、血磷、血尿素氮(BUN)、血肌酐、β2微球蛋白及尿NGAL水平明显高于非肾损伤组(P 0. 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尿NGAL水平与肾损伤呈正相关(r=0. 334,P=0. 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血肌酐、尿NGAL及血CyC为肾损伤独立危险因素;尿NGAL水平诊断肾损伤的效能高于血肌酐和CyC。结论:神经急症患者尿NGAL水平升高可以作为早期诊断肾损伤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对脓毒血症急性肾损伤(AKI)的最佳透析时机和疗效。方法:将脓毒血症AKI 9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对照组46例。对照组给予普通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CRRT治疗。按是否在48h内启动CRRT,观察组分为2组,观察组(A)在常规药物治疗后(1.4±0.4)d进行CRRT治疗;观察组(B)在(3.1±0.3)d后进行CRRT治疗,对比2组疗效。结果:常规药物治疗后越早实施CRRT治疗,患者存活率越高。观察组治疗后APACHEⅡ评分显著改善,且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血肌酐水平、IL-1β含量显著降低,少尿现象显著改善,且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CRRT治疗脓毒血症AKI,可显著改善患者炎症反应,调节内环境稳定,对患者越早实施CRRT治疗,存活率就越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比观察入院早期(入院24 h内)及晚期(入院大于24 h)接受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治疗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收住CCU并行CRRT治疗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234例,根据患者入院后CRRT开始的时间,分为早期组132例和晚期组102例;收集早期组与晚期组患者CRRT治疗前和最后一次CRRT治疗后的生命体征、肾功能、电解质、心功能、血气分析、血常规、炎症因子等指标以及治疗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1)CRRT治疗有效性:早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晚期组[98.5%vs 93.1%](P<0.05);两组治疗后呼吸频率(RR)、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射血分数(EF)、血浆利钠肽(BNP)、钾离子(K+)、碳酸氢根离子(HCO3-)、酸碱度(PH)、二氧化碳分压(PCO2)、氧分压(PO2)、血氧饱和度(SaO2)、血乳酸(La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肌酐(Cr)、尿酸(UA)、尿素氮(BUN)等指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均<0.05);与晚期组比较,早期组EF高,BNP、CRP、PC...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无首剂肝素抗凝在高出血风险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患儿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2例行CRRT治疗的高出血风险急性肾损伤患儿,随机分为无首剂肝素抗凝组(11例,行CRRT 33例次)和无肝素组(11例,行CRRT 38例次)。两组均采用持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模式,监测治疗前后血肌酐、凝血功能指标变化。记录患者生命体征、血滤器凝血情况及临床出血事件。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血肌酐均显著下降,无首剂肝素抗凝组下降明显高于无肝素组[(80.2±8.5)%vs (70.3±10.5)%,P0.05];无首剂肝素抗凝组平均治疗时间为(18.2±6.6) h,无肝素组为(10.5±3.5)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凝血功能均无明显变化(均P 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生命体征稳定,均无出血事件发生。结论高出血风险急性肾损伤患者行CRRT时,无首剂肝素抗凝模式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基于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idney Gisease:Improving Global Outcomes,KDIGO)标准的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分级的早期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对心脏术后合并AKI患者预后的影响,为制定心脏术后AKI患者最合适的CRRT治疗时机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研究对象为2013-03-2015-05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外科收治的心脏手术后合并AKI并接受CRRT的患者46例,按照急性肾功能衰竭的KDIGO诊断标准分为A组(AKI 1级)和B组(AKI2级),比较两组患者在一般情况、原发病、病情严重程度、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住院病死率及远期预后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共纳入A组患者20例,B组患者26例。A组患者病死率、ICU滞留时间、气管插管时间及CRRT支持时间均明显短于B组(均P0.05);A组新发心房颤动(房颤)发生率低于B组(P0.05);A组悬浮红细胞应用少于B组(P0.05)。35例出院患者门诊或电话随访(30.0±12.3)个月,其中A组18例,B组17例。两组患者随访期间病死率和肾脏替代治疗率没有明显差别。结论:CRRT是治疗心脏手术后合并AKI患者的有效手段,CRRT在KDIGO标准早期(AKI1期)可明显改善心脏手术后合并AKI患者的预后,故临床上应重视CRRT时机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急性下肢缺血术后发生肌病肾病代谢综合征(MNMS)患者的围术期中的作用,为CRRT在此类患者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至2016年,收治的急性下肢缺血术后发生MNMS的患者63例,比较29例行CRRT治疗和34例未行CRRT治疗患者,在围术期临床资料及术后1周检验指标的变化。结果:CRRT组ICU停留时间长于无CRRT组(P<0.05)。平均CRRT治疗时长(9.0±7.3)d。CRRT组死亡2例,病死率6.9%。无CRRT组死亡4例,病死率11.8%。CRRT组术后5~7d血肌酐水平、4~7d血肌红蛋白和肌酸激酶水平、3~7d的HGB水平、术后第5和第7日血钾水平及术后尿量均明显低于无CRRT组(P<0.05)。术后第7日与手术当日比较,两组患者血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和乳酸水平均明显降低,CRRT组的血肌酐、HGB及血钾水平均明显降低,CRRT组脱水量明显增加(P<0.05)。结论:CRRT能够有效去除血中肌红蛋白,对于肌红蛋白及肌酸肌酶明显升高、肾功能显著减退的急性下肢缺血的MNMS患者术后应尽早应用CRRT,可以降低血肌红蛋白和肌酸激酶的水平,减轻横纹肌和肾脏损伤,维持内环境平稳,保护各脏器功能,对MNMS的防治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与同型半胱氨酸(Hcy)在高血压早期肾损伤患者中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65例高血压患者根据是否合并早期肾损伤分为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伤组(n=25)及单纯高血压组(n=40),并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不同组别研究对象血清CysC与Hcy的差别。结果:高血压早期肾损伤组患者Cys C、Hcy水平显著高于单纯高血压组和对照组,且单纯高血压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肌酐、尿素氮在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早期肾损伤组中血清CysC阳性率为40%,Hcy阳性率为36%,均明显高于血肌酐阳性率(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ys C、Hcy可作为从不同方面反映高血压早期肾损伤程度独立指标,二者联合检测更有助于早期肾损伤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时伴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生率及其短期预后。方法:选取107例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老年非糖尿病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79例作为对照组,收集2组患者的病史资料、血尿素氮、肌酐、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N末端B型脑肽前体(NT-pro BNP)等指标,观察2组患者住院期间AKI的发生率,院内病死率和平均住院时间。6个月时随访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病死率。按院内是否发生AKI进行组内分组,了解亚组间病死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AKI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及院内病死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60 d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发生院内AKI的患者病死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时伴发的AKI及院外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并且,发生AKI的患者病死率更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I型心肾综合征发生后不同时间选择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对患者临床疗效影响。 方法 选择I型心肾综合征患者110例,以信封法按入院先后随机分为早期组与晚期组(各55例)。早期组患者入选标准:① 尿量≤30ml/h;② 持续时间>3h,或者24h尿量<750ml;晚期组入选标准:① 尿量<20ml/h;② 持续时间>3h,或者24h尿量<500ml。2组患者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参数相同。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检测患者脏器功能,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比较2组患者院内肺部感染发生率、机械通气使用率、心律失常发生率、CRRT治疗次数、慢性肾衰竭发生率以及28d内病死率等指标。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急性肾损伤临床分期、病史、脏器基础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早期组患者血清肌钙蛋白I(cTnI)、血浆钠尿肽(BNP)、肌酐(Scr)、丙氨酰谷草转氨酶(AST)水平较晚期组明显减少,血清TNF-α、CRP、IL-6水平也明显减轻,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患者院内肺部感染发生率、机械通气使用率、心律失常发生率、CRRT治疗次数、慢性肾衰竭发生率较晚期组明显减少,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患者28d临床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I型心肾综合征患者,及早开始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有助于患者脏器功能保护,预防并减少临床并发症发生,但对于临床死亡率尚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合并急性肾损伤(AKI)的老年多脏器衰竭(MOF)患者,接受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CRRT),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AKI合并MOF接受CRRT治疗患者94例。观察患者首次治疗前的24 h尿量,24 h液体正平衡量,血清肌酐,尿素氮,B型尿钠肽(BNP),血中性粒细胞凝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估(APACHE)Ⅱ评分、AKI的KDIGO分级、多脏器功能障碍评分(LODS)。结果 90 d生存组与死亡组患者相比,首次治疗前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CRRT前的血NGAL、APACHEⅡ评分、BNP是影响90 d死亡率的独立风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发现NGAL、APACHEⅡ评分、BNP三项联合后对死亡终点事件的预测作用ROC曲线下面积(AUC)最大,为0.953,截断值0.353(敏感度90.5%,特异度88.5%)。结论对于合并AKI的老年MOF患者,应早期即开始CRRT治疗,具体介入时机可参考APACHEⅡ评分、NGAL、BNP组成的方程判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脓毒症急性肾损伤的发生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1-01—2010-06-30收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重症加强病房(ICU)治疗的318例脓毒症患者临床资料,分为急性肾损伤组和非急性肾损伤组,应用Logistic回归对发病和死亡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18例脓毒症患者中有119例发生急性肾损伤,发生率为37.4%,平均入ICU 2.4 d(0~26 d)开始出现急性肾损伤,持续时间7.8 d(1~63 d)。依发病24 h内最差指标分期:1期(危险期)74例(62.2%),2期(损伤期)18例(15.1%),3期(衰竭期)27例(22.7%)。60例患者接受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治疗,平均CRRT时间为131.8 h(1~1008 h)。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患者死亡48例(其中19例放弃治疗),占脓毒症患者的15.1%。有37例(31.1%)肾功能完全恢复,32例(26.9%)肾功能部分恢复,50例(42.0%)肾功能未恢复(其中23例拒绝CRRT治疗)。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CPR术后及高SOFA评分是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高乳酸血症是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 ICU中脓毒症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及病死率高,DIC、CPR术后及高SOFA评分会增加脓毒症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的风险。高乳酸血症会增加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患者的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乌司他丁对重症脑卒中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4月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重症脑卒中患者5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低剂量组16例、高剂量组17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低剂量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低剂量乌司他丁(5万U,3次/d)治疗,高剂量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高剂量乌司他丁(20万U,3次/d)治疗;3组患者均连续治疗7 d。比较3组患者治疗第1、2、3、5天肾功能指标(尿素氮、肌酐、β2-微球蛋白)和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及急性肾损伤(AKI)发生情况、血液净化治疗情况、死亡情况。结果时间与方法在尿素氮上无交互作用(P0.05),时间与方法在肌酐、β2-微球蛋白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尿素氮、肌酐和β2-微球蛋白在时间和方法上主效应不显著(P0.05);治疗第5天高剂量组患者尿素氮、肌酐、β2-微球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低剂量组(P0.05)。时间与方法在TNF-α、IL-6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TNF-α、IL-6在时间上主效应显著(P0.05);TNF-α、IL-6在方法上主效应不显著(P0.05);治疗第3、5天高剂量组患者TNF-α、IL-6水平低于对照组、低剂量组(P0.05)。高剂量组患者AKI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低剂量组(P0.05)。3组患者行血液净化治疗者所占比例、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剂量乌司他丁对重症脑卒中患者肾功能的保护作用优于低剂量乌司他丁,可更有效地减少AKI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