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就淄博地区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疫情及宿主动物的分布及带毒情况进行了连续调查检测。结果显示 :淄博地区室内大家鼠为优势鼠种 ,其次为小家鼠 ,野外黑线姬鼠为优势鼠种 ,其次为大仓鼠 ;八十年代 ,室内大、小家鼠均带出血热病毒 ,室外未检测到带病毒鼠 ,为家鼠型疫区 ,九十年代 ,室内大、小家鼠 ,室外黑线姬鼠、大仓鼠均带出血热病毒 ,疫区类型为家、野鼠混合型。提示 :淄博地区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疫区类型已从八十年代单纯家鼠型转为家、野鼠混合型 ,防治重点也应做出相应变化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2003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掌握云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病学特点,为其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云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各监测点采集的人血清、捕鼠并采取鼠肺脏和鼠血清进行汉坦病毒抗原和抗体检测等相关疫情监测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3年全省共报告72例,死亡1例,年发病率为0.17/10万,病死率为1.39%。主要发病地区为红河州、大理州、昆明市和楚雄州。监测点县人群隐性感染率为2.94%。在泸西、寻甸和永胜监测点捕获鼠类11种537只,居民区以褐家鼠和黄胸鼠为优势鼠种,野外以高山姬鼠为优势鼠种。鼠间的汉坦病毒带毒率为3.44%,带毒鼠种为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大绒鼠、中华姬鼠和臭鼯。结论监测区内存在以褐家鼠和黄胸鼠为主要宿主的家鼠型疫源地,也存在以大绒鼠和中华姬鼠为主的野鼠型疫源地。疫区的进一步扩大是发病率上升重要因素。应在加强监测的同时,采取以灭家鼠和接种家鼠型或两型混合型疫苗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云南省啮齿动物汉坦病毒自然感染状况,为制定云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鼠笼和鼠夹在云南省11个县(市)进行捕鼠,捕获的啮齿动物进行分类鉴定并解剖取肺脏组织和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汉坦病毒。结果在调查的11个县(市)共捕获5属8种啮齿动物1303只,黄胸鼠和褐家鼠为居民区优势种,高山姬鼠和大绒鼠为野外优势种。调查县(市)汉坦病毒自然感染率范围为2、5%~7.1%;居民区黄胸鼠、褐家鼠、小家鼠和大足鼠中汉坦病毒自然感染率分别为3,8%(24/637)、5、5%(15/274)、4.2%(2/47)和3.0%(3/100);野外高山姬鼠、大绒鼠、中华姬鼠和臭朐腈中汉坦病毒自然感染率分别为2.2%(3/139)、1.8%(3/163)、0(0/4)和14.3%(1/7)。结论云南省啮齿动物汉坦病毒自然感染普遍,存在以褐家鼠一黄胸鼠为主要宿主的汉城型病毒的循环形式和以高山姬鼠一大绒鼠为主要宿主的汉滩型病毒的循环形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宁夏某非疫区发生1例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例,故对该地部分人群及宿主动物肾综合征出血热感染情况进行调查。方法采集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液标本;在患者现居住地及周边地区随机调查16~60周岁人群,采集血液标本;居民区及野外进行鼠种构成、密度调查,并采集鼠血、鼠肺标本。对人、鼠标本分别进行出血热抗体或抗原检测。结果患者急性期血清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IgM抗体阳性,恢复期血清特异性IgG抗体阳性,为实验室确诊病例。患者居住地96份人群血清肾综合征出血热IgG抗体均为阴性。居民区鼠密度为2.10%,优势鼠种为小家鼠;野外鼠密度为2.40%,优势鼠种为小家鼠。81份鼠肺、鼠血标本中,鼠肺出血热抗原、鼠血出血热IgG抗体均为阴性。结论此次调查工作虽未找到流行性出血热传染源,但病例为确诊病例,需加强宿主动物监测工作和宣传教育工作,探索病例发生的原因,有效防控疫情。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云南省祥云县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特征和汉坦病毒(HV)宿主动物分布特点。方法收集祥云县2003~2012年HFRS疫情资料并采集病人和健康人血清检测HV抗体。在居民区和野外捕鼠,鼠肺组织标本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HV抗原,用RT—PCR法检测Hv核酸。结果祥云县2003~2012年共报告HFRS病例100例,平均年发病率2.18/10万(0.88/10万-4.64/10万)。主要发病地区为云南驿镇、普棚镇和下庄镇。全年均有发病,以男性青壮年农民为主。居民区以褐家鼠和黄胸鼠为优势种,野外以中华姬鼠为优势种。鼠间HV总感染率为6.22%,其中褐家鼠、黄胸鼠和中华姬鼠HV感染率分别为4.38%(14/320)、5.33%(9/169)和13.25%(11/83),其它阳性鼠种为灰麝驹、臭购鼯、小家鼠、大绒鼠。从8份阳性褐家鼠肺标本中检测到汉城型病毒核酸阳性3份,汉滩型核酸阳性1份。结论祥云县不仅存在着以褐家鼠为主要传染源的HFRS家鼠型疫源地,也存在野鼠型疫源地。近几年发病率上升与较高的鼠密度和鼠间HV感染率有关。  相似文献   

6.
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e hemorrhagic fever简称EHF)是由病毒所致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上以发热、出血和时常伴有循环衰竭为特征。根据肾脏损害情况可分为有肾损和无肾损两类。我国发生的多为伴有明显的肾脏损害,故亦称肾综合征出血热。病原体又名汉坦病毒,系布尼亚病毒科,为RNA病毒。另外还有20余个国家发生,主要是欧亚大陆。因病毒型别和宿主动物不同,其病情轻重亦不同。国内根据病区分布,宿主动物,流行特征及临床特点,分为野鼠型、家鼠型和混合型三型。宿主动物有4个目、29种。主要传染源在我国农村,野鼠型出血热是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2006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云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病学特点,提供科学的防治依据.方法 收集全省2006年疫情资料,并在监测点采集人血清及鼠肺和鼠血清作汉坦病毒抗原和抗体检查.结果 2006年全省共报告本病39例,死亡1例,年发病率为0.05/10万,病死率为2.56%.主要发病地区为大理州、昆明市和红河州.疫区人群隐性感染率为6.90%.2006年在泸西、寻句和永胜监测点捕获鼠类10种810只,居民区以褐家鼠和黄胸鼠为优势鼠种,野外以高山姬鼠、中华姬鼠和大绒鼠为优势鼠种.鼠间汉坦病毒带毒率为4.13%,带病毒鼠种为褐家鼠、黄胸鼠、高山姬鼠、中华姬鼠和大绒鼠.结论 监测区内存在以褐家鼠和黄胸鼠为主要宿主的家鼠型疫源地,也存在着以高山姬鼠、中华姬鼠和大绒鼠为主的野鼠型疫源地.应采取以灭鼠和接种家鼠型或两型混合疫苗为主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我省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的趋势。方法 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常规方法。结果 2005年我省共报告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例57例,死亡3例,分布在合作市、夏河县、庄浪县等14个县(市),集中发病在10~12月份(43例)。鼠间监测,共检测鼠肺885份,出血热抗原阳性29份,甘南州鼠密度高,局部乡镇鼠带毒率高达24.32%。结论 我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疫区在扩大,疫情较平稳,局部地区的暴发与鼠带毒指数高、人群疫苗接种率低有关。  相似文献   

9.
1982~1986年在北京地区8个监测点先后检测1905只鼠。结果仅于1985,1986两年从通县、朝阳、某机场、顺义4个点的鼠类中检出6份黑线姬鼠鼠肺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抗原、带毒率为0.9%~1.9%;检出抗体25份、阳性率为0.6%~11.2%;并以2份抗原阳性鼠肺接种Vero-E_6细胞首次分离出2株HFRS病毒。确定了北京地区HFRS的主要传染源为本地黑线姬鼠,并非由外地传入。从而证实北京地区HFRS自然疫源地的存在。  相似文献   

10.
云南省2008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对云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人间和鼠间疫情进行监测,分析流行病学特点,提供防治参考。方法收集监测点本病疫情资料,并在监测县采集人血清以及鼠肺脏和鼠血清作汉坦病毒抗原或抗体检查。结果2008年全省共报告出血热病例20例。主要发病地区为大理州12例和楚雄州4例。2008年在红河州泸西县、昆明市五华区、大理州祥云县、文山州文山县、曲靖市罗平县、昭通市昭阳区和绥江县的居民区和野外共捕获鼠类19种880只。其中居民区以黄胸鼠和褐家鼠为优势鼠种,野外以大绒鼠、高山姬鼠为优势鼠种,鼠间汉坦病毒总带毒率为3.66%(30/819),阳性鼠种为黄胸鼠、褐家鼠、大绒鼠、社鼠、臭鼩鼱,带病毒率依次为3.09%(10/324)、2.45%(5/204)、10.43%(12/115)、10.00%(1/10)、100.00%(2/2)。结论滇中和滇西北地区为本病主要发病地区。调查地区广泛存在以褐家鼠为主要传染源的家鼠型HFRS疫源地,泸西县还存在以大绒鼠为主要传染源的野鼠型HFRS疫源地。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云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人间和鼠间疫情进行监测,分析流行病学特点,提供防治参考。方法收集监测点本病疫情资料,并在监测县采集人血清以及鼠型动物肺脏和鼠血清作汉坦病毒抗原或抗体检查。结果 2010年全省共报告出血热病例15例,死亡1例,病死率6.67%,其中大理州8例和楚雄州3例。2010年在红河州泸西县、昆明市五华区、大理州祥云县的居民区和野外共捕获鼠形动物10种406只。其中居民区以黄胸鼠和褐家鼠为优势鼠种,野外以大绒鼠、中华姬鼠为优势鼠种,鼠间汉坦病毒总带毒率为8.33%(33/396),阳性鼠型动物为黄胸鼠、褐家鼠、大绒鼠、小家鼠、灰麝鼩,带病毒率依次为2.02%(2/99)、6.38%(3/47)、22.03%(26/118)、16.67%(1/6)、50.00%(1/2)。结论滇中和滇西地区为本病主要发病地区。调查地区广泛存在以褐家鼠为主要传染源的家鼠型HFRS疫源地,泸西县还存在以大绒鼠为主要传染源的野鼠型HFRS疫源地。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广州市某高校肾综合症出血热实验室感染事件的原因,探讨维护动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集人血、鼠血标本进行出血热抗体检测,采集鼠肺标本进行出血热抗原检测。结果患者被诊断为实验室确诊病例。实验动物鼠肺标本抗原阳性率为9.30%(4/43),鼠血标本抗体阳性率为1.82%(1/55),阳性标本均来自开放饲养区的实验用大白鼠;21份野鼠鼠肺标本抗原检测均为阴性,鼠血标本抗体阳性率为25.00%(2/8);实验动物提供单位采集的40份血清标本均为阴性;实验室相关工作人员血清标本抗体阳性率为1.67%(1/60)。结论动物实验室基础设施不完善是造成该事件的主要原因,感染肾综合征出血热的野鼠将病毒传播给开放饲养区的大白鼠,最终导致了实验工作人员感染发病,提示我们动物实验室的监管以及动物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生物安全意识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商洛市肾综合征出血热宿主动物的构成、携带病毒情况,为肾综合征出血热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陕西省肾综合征出血热宿主动物监测方案》的要求,采用夹夜法调查鼠密度,免疫荧光法检测鼠肺出血热抗原,酶联免疫法检测鼠血出血热抗体,对2013-2015年出血热宿主动物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3-2015年商洛市肾综合征出血热宿主动物的平均捕获率为6. 86%,以2013年最高。各县区以小家鼠和褐家鼠为优势鼠种。2013-2015年商洛市小家鼠、褐家鼠、黄胸鼠均检出出血热抗原阳性。2013-2014年未检出汉坦病毒,2015年检出6株汉坦病毒,分型分别为Ⅰ型汉坦病毒5株和Ⅱ汉城病毒1株,分别为柞水县5株汉坦病毒、山阳县1株汉城病毒。结论加强宿主动物的监测,落实综合性防治措施,以控制和减少病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一起典型案例的调查与分析,探讨肾综合症出血热实验室感染的原因及流行病学特征,为类似感染事件提供相应的调查和处理模式。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广州市2007年一起流行性出血热实验室感染事件进行调查;人血标本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方法检测,鼠肺组织抗原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检测,鼠血标本采用反相间接血凝法(RPHI)检测。结果患者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符合肾综合症出血热诊断标准;流行病学调查证据支持实验室感染可能;开放饲养区采集的43份鼠肺标本荧光PCR检测,其中4份标本阳性;8份野鼠血有2份阳性;动物供应单位鼠血清标本抗体检测,40份均为阴性;实验室相关人员标本60份中1份标本IgG抗体阳性。结论本次事件为感染肾综合症出血热的野鼠将病毒传播给开放饲养区的实验动物,而患者与该区实验动物接触而发病。  相似文献   

15.
石家庄地区1984~1985年确诊流行性出血热167例,重型和危重型60例,占35.93%。调查表明,平原发病区域褐家鼠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原检出率为6.23~6.82%,小家鼠为4.05%。鼠带毒率与当地的发病率呈显著正相关。野鼠中未检出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原。  相似文献   

16.
近年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病学研究现状、问题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肾综合征出血热 (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是一个集合名称 ,包括流行性出血热 (Epidmeic hemorrhagic fever,EHF)、出血性肾病肾炎 (Hemorrhagic nephroso-nephritis,HNN)、朝鲜出血热 (Korean hemorrhagic fever,KHF )、流行性肾病 (Nehpropathiaepidemica,NE)、流行性肾炎 (Epidemic nephritis,EN)、鼠病毒肾病 (Gajdusek,1 982 )和汉坦病毒肾病(Nephropathia hentaanvius,NHV) .肾综合征出血热在我国又称流行性出血热(EHF) ,是由病毒引起 ,以鼠为主要传染源 ,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临…  相似文献   

17.
为查明潍坊市流行性出血热(EHF)传染源或宿主动物,确定流行类型。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IFAT)对潍坊市鼠类、家庭饲养的家兔和鸡进行了调查。共检测鼠肺标本2931份,流行性出生热病毒(EHFV)抗原阳性45份,阳性率为1.54%。带毒鼠种为褐家鼠、黑线姬鼠、小家鼠和大仓鼠,带毒率分别为2.57%,1.09%,0.28%,0.59%;检测某学院实验大白鼠肺164份,EHFV抗原阳性24份,阳性率为14.63%;检测家兔血清80份,EHFV抗体阳性1份,阳性率为12.5%,初步证实潍坊市EHF传染源为褐家鼠、黑线姬鼠、小家鼠和大仓鼠。其流行类型为家野鼠混合型。南部以野鼠型为主,中部、东部、西部和北部以家鼠型为主,并有实验动物型存在。  相似文献   

18.
<正>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1],鼠为主要传染源。该病起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是以发热、休克、出血或肾功能损害为主要表  相似文献   

19.
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经气溶胶感染NIH系裸鼠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伟  高娟 《济宁医学院学报》2000,23(1):39-39,65
目的 本研究用敏感的裸鼠为实验动物,裸鼠吸入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气溶胶后,进行动物感染实验研究。方法 以感染后裸鼠发病症状,体征和脑,肺组织中病毒抗原检查及组织培养及免疫组化进行肾综合征在热病毒抗原定位为客观指标。结果 经含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的气溶胶吸入后,裸鼠7 ̄10d发病,感染率为75%。这些研究表明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可以气溶胶形式呼吸道感染。结论 这对研究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的传播途径及肾综合征  相似文献   

20.
作者采取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抗体(Ab_1)免疫BALB/c小鼠,取脾细胞与Sp2/O-Ag14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制备了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HFRSV)的McAb_2。初期融合实验中用ELISA间接法检测阳性克隆,阳性率为3.2%~7.4%。其中5株杂交瘤经克隆化后阳性率达到100%。特异性鉴定表明,5种McAb_2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