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面对入世的房地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入世,房地产业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作者对此作了分析,并对如何应对挑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2.
李东兴 《理论界》2002,(4):23-23
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发展,以及我国加入WTO,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会计准则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企业会计人员掌握着企业的经济命脉,其素质好坏,能力高低,不仅关系本企业经济效益,也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下大力气提高素质,以适应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席卷世界的全球化浪潮是一个信息化、市场化、民主化等的综合过程,刚刚入世的中国可能体会更深。入世的调整和挑战绝大多数与政府有关,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缺陷和政府失灵的双重压力使得这个过程更具艰辛。跳出政府和市场二元对立的窠臼,将它们作为对立统一、相互弥补的有效机制。以二者不同的目标价值追求为讨论依据,从经济社会活动的整体过程出发,分析它们在不同阶段的不同作用,从而使其各得其所,各行其能,进而从根本上实现政府职能的有效转变  相似文献   

4.
《重庆社科文汇》2001,(12):38-38
中国政府代表团团长、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9日在接受卡塔尔媒体采访时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世贸组织成员和中国的贸易伙伴都是有利的。中国完全有能力抓住机遇,迎接“入世”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张晖  任松华 《理论界》2006,(7):239-239
本文主要阐述了中小城市房地产中介业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即服务机构规模小,市场占有率低;从业人员素质低,执业能力差;法规不健全,行业管理欠规范。同时也提出了对策,即加强行业管理,规范市场行为;培育中介市场,扩大企业规模。  相似文献   

6.
入世后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冲突的应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世界经济全球化导致西方文化为主导的文化全球化的态势。中国加入WTO以后,在获得了更为有利的发展条件的同时,面临着西方文化扩张的严峻挑战和我国文化发展的难得机遇。对此,我们应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在民族利益与文化全球化的对立统一中,把握正确方向,增强民族自信心,扩大我们民族文化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入世对天津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它为实现天津与世界经济接轨,修建了一条“国际高速公路”;为加快天津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创造了条件;为加快天津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增强了动力;为天津加快实现定位目标增添了新的活力。入世对天津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总体来说利大于弊,它将给天津在扩大出口、发展加工贸易、利用外资、改善和加强服务业等方面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为了抓住机遇、发展天津,我们必须在思想观念、政府职能、市场准入、产业发展、产品发展等方面采取应对措施和战略。就目前来看,我们亟须注意的问题是:认真学习、全面理解入世,充分利用好5年过渡期,密切注意形势变化,加快组建水平高、能力较强的中介咨询组织。  相似文献   

8.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 ,对外开放将进一步扩大 ,经济结构调整加快。作为世贸组织成员 ,中国取得了与其他国家在世界经济领域中平等竞争的地位。这种竞争无疑将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 ,但也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对高校来说 ,能否迅速培养出适应入世需要的优秀人才 ,能否在国际竞争中增强竞争力 ,是诸多挑战中最重要的挑战之一。高校只有积极的适应这个变化 ,善于捕捉机遇 ,才能在挑战中站稳脚跟 ,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9.
夏毅辉 《阴山学刊》2003,16(6):57-62
文化应对是文化交流过程中重要的内容之一。中国文化在历史上曾经有四种不同的应对模式, 即主动应对、被动应对、被迫应对和拒绝应对。中国入世后采用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是重建文化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李书江 《理论界》2002,(5):40-40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内银行业与外资银行间的竞争已拉开了序幕.农村信用社受到冲击压力已现实地摆在面前.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中小商业银行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按市场原则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中小银行的存在与发展 ,一方面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多种所有制成份不同的金融需要 ;另一方面也促成了多种金融机构分工合作、功能互补、平等竞争的金融服务体系的建立 ,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 ,由于整体实力、业务范围及体制等方面的限制 ,中小商业银行进一步发展的潜力不足。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 ,中小银行将面对国内外大银行的双重竞争 ,面临的冲击是巨大的。在入世的新形势下 ,中小商业银行如何选择、调整其发展战略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发展战略的实施 ,要求房地产企业走综合开发的道路。综合开发是房地产开发的高级阶段 ,它包括开发项目的综合配套与开发全过程的综合平衡。综合开发对房地产企业的规模、实力和自身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13.
加入WTO后 ,我国的文化产业将面临激烈的竞争和挑战 ,我们应该以积极的文化产业发展战略为打拼入世的挑战建立崭新的平台 ,将挑战转化为发展机遇。广播电视、新闻出版、互联网络等大众传媒业 ,需要启动产业化改革 ,在文化擂台上打造“黄金” ;文化娱乐业如电影业、演出业 ,以及大众审美文化等娱乐行业和文化旅游业等 ,也要在开放的文化市场中 ,遵循世贸规则并发挥本土优势以迎接国际和国内竞争 ,演绎出自己的“漫天彩霞”。结合湖南文化产业现状 ,本文阐述了如何应对入世挑战以实现文化强省战略的构想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入世"将使民族工业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唯有重视创新、加强创新,才能赢得"入世"竞争制胜的主动权.应从观念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等方面丰富创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15.
现阶段,南京城市化、再城市化进程加快,房地产业显现出高速成长的特征,并已初步形成新的消费热点和投资热点,房地产业这种高成长性的源泉是: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人口城市化快速发展,导致房地产需求迅速增长;房地产业与相关产业的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具有成为支柱产业的潜力,进而拉动区域经济增长,加入WTO,在推动产业升级和消费需求结构升级、增强有效供给、扩大有效需求等方面,带来房地产业及住宅业巨大的发展空间。但中国加入WTO跨国公司势必大举进军中国房地产业,使南京的房地产发展商、房地产策划业和销售代理业、房地产金融保险业不得不面对日益强烈的竞争压力。南京房地产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难题亟待解决。因此,必须从开发项目的规划审批、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品质控制、房地产市场结构的调整、土地市场的健全和完善、房地产市场管理体制的改革等方面,加强对南京区域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促进房地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6.
高波 《南京社会科学》2001,(Z1):141-147
现阶段,南京城市化、再城市化进程加快,房地产业显现出高速成长的特征,并已初步形成新的消费热点和投资热点。房地产业这种高成长性的源泉是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人口城市化快速发展,导致房地产需求迅速增长;房地产业与相关产业的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具有成为支柱产业的潜力,进而拉动区域经济增长。加入WTO,在推动产业升级和消费需求结构升级、增强有效供给、扩大有效需求等方面,带来房地产业及住宅业巨大的发展空间。但中国加入WTO跨国公司势必大举进军中国房地产业,使南京的房地产发展商、房地产策划业和销售代理业、房地产金融保险业不得不面对日益强烈的竞争压力。南京房地产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难题亟待解决。因此,必须从开发项目的规划审批、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品质控制、房地产市场结构的调整、土地市场的健全和完善、房地产市场管理体制的改革等方面,加强对南京区域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促进房地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7.
经过十五年的不懈努力,我国终于加入了WTO。目前入世已成为我国各界人士普遍关注的焦点,成为百姓们街头巷议的热门话题。因为入世不但关系到国家的前途与命运,而且关 系到国有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同每个人息息相关。  入世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创造了难得的大好机遇,也提出了十分严峻的挑战。总的来说,入世有利于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和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有利于增加就业总量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扩大我国商品出口和充分利用外资,有利于学习借鉴外国的先进管理经验和先进技术,有利于参与国际竞争和促进各国之间的合作,得…  相似文献   

18.
如何有效应对入世后的跨文化冲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剑  祝金龙 《理论界》2006,(6):142-143
加入WTO之后,我国需要与国际社会逐渐接轨,接轨的内容不仅包括硬件部分的经济制度、规则以及相关法律,也包括软件部分的思想和意识,这给我国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挑战。我国的跨国企业应以此为契机,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思想,特别是跨文化冲突管理思想,因为在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冲突管理的成败关系着跨国经营的成败。本文就此讨论跨文化冲突的原因、特征,并从跨文化沟通、跨文化融合两个角度提出我们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9.
加入WTO,对我国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既是难得机遇,又是严峻挑战.本文从思想政治工作的观念、内容和方法三方面浅析了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应对入世的策略,对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文章认为,入世后国有商业银行应树立“以人为本”思想,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造就一批银行家,加快人事干部制度和分配制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