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胃癌组织及胃液中端粒酶活性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和胃液中端粒酶活性与胃癌的关系及对胃癌的诊断意义。方法:用PCR-ELISA方法检测20例胃癌的癌组织和胃液中端粒酶活性,同法检测20例正常胃组织和胃液中的端粒酶活性以作对照。结果:20例胃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阳性为80%(16/20),胃液中端粒酶活性阳性率75%(15/20)。正常胃组织端粒酶活性阳性无表达(0/20),胃液中端粒酶活性阳性无表达(0/20)。结论:端粒酶可能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检测胃液中端粒酶活性可能有助于胃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卵巢上皮性肿瘤端粒酶活性原位检测的临床病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端粒酶活性原位检测在卵巢良、恶性上皮肿瘤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端粒酶活性原位检测法 (ISLT法 )和核仁组成区相关蛋白 (AgNORs)技术检测 88例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 ,其中囊腺癌 2 6例 ,交界性囊腺瘤 2 1例 ,囊腺瘤 15例 ,囊腺癌癌旁组织 2 6例。结果 卵巢囊腺癌 ,交界性囊腺癌 ,囊腺瘤 ,囊腺癌癌旁组织端粒酶检出率分别为 92 .3% ,4 2 .8% ,0。囊腺癌组端粒酶阳性率与交界性囊腺瘤 ,囊腺瘤 ,囊腺癌癌旁组织存在显著差异 (P <0 .0 1)。其端粒酶阳性检出率与患者年龄 ,肿瘤大小 ,病理类型 ,有无腹水、淋巴结转移 ,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性 (P >0 .0 5 )。卵巢囊腺癌AgNORs总面积为 0 .92 6 9± 0 .2 0 39μm2 ,与其他组有显著差异 (P <0 .0 1) ,并端粒酶活性强度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 (rs=0 .910 ,P <0 .0 1)。交界性囊腺瘤组 9例端粒酶阳性的AgNORs总面积为0 .74 83± 0 .0 36 3μm2 ,12例端粒性酶阴性的AgNORs总面积为 0 .5 870± 0 .1381μm2 ,两者有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LSLT法和AgNORs在卵巢囊腺癌的确诊和交界性囊腺瘤与囊腺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检测脑胶质瘤组织中端粒酶活性。方法 对51例胶质瘤组织利用端重复序列扩增技术(TRAP0检测了端粒酶的活性。结果 51例胶质瘤组织中19例端粒酶活性为阳性,其中2例为星形细胞瘤Ⅱ级中阳性为阳性3例为星形细胞瘤Ⅲ级,8例为胶母细胞瘤,6例为少枝胶质细胞瘤。结论 部分脑胶质瘤具有端粒酶活性,端粒酶的激活可能伴随于星形细胞瘤的恶性进程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端粒酶活性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端粒酶重复序列扩增(telom-eric repeat amplification protocol,TRAP)银染TRAP-ELISA方法检测25例胃癌组织(实验组)和25例胃不典型增生组织(对照组1)及正常胃组织(对照组Ⅱ)中端粒酶活性的表达,并胃癌组织与临床病理分期、病理分级及预后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中端粒酶活性表达率为91.1%,对照组Ⅰ端粒酶活性表达率为20%,对照组Ⅱ无表达,实验组端粒酶活性高于两对照组(P〈0.01);实验组端粒酶活性在临床病理分期上:T4高于T3,T3高于T2+T1,但差异均无显著性。实验组端粒酶活性在病理分化程度上:未分化高于高分化(P〈0.05)。结论实验组端粒酶活性高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分化程度呈正相关,端粒酶激活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端粒酶可作为胃癌早期诊断及判定预后的分子生物学标记。  相似文献   

5.
青年女性胃癌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青年女性胃癌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 采用HE染色对6例青年女性胃癌进行观察.结果 6例组织分型以低分化腺癌为主,均为中晚期胃癌,其中3例可见淋巴结转移.结论 青年女性中发生胃癌的可能性并不小,而且一般诊断前病程较短,应引起临床医生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6.
端粒酶活性检测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本研究采用改良的TRAP—银染法,检测了临床外科切除肝癌组织15例,端粒酶阳性率为86.6%(13/15);邻近肝组织15例,2例阳性(2/15);5例肺癌肺纤维支气管镜刷落细胞肺癌5例,阳性4例,肺炎7例均为阴性;肿瘤细胞株2例则为阳性。结果表明,肿瘤细胞的端粒酶活性明显高于正常细胞。在极少量脱落细胞中检测端粒酶活性也同样得到较满意的结果,提示我们的实验方法敏感、可靠、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人(年龄〉60岁)胃癌的特点,以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对老年胃癌患者临床特点、病灶部位、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133例老年患者上腹痛症状的有60例(45.1%),出现消化道出血症状有28例(21.1%),出现吞咽困难症状的有45例(33.8%)。胃癌分布于胃体及胃体以上部位占63.9%。高分化腺癌38例,占28.6%;中分化腺癌34例,占25.6%;低分化腺癌61例,占45.8%。结论老年人胃癌以胃体及胃体以上部位多见,以高、中分化腺癌为主。早期的诊断、治疗及围手术期处理,可达到提高患者生存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胃癌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虽然发病率有下降趋势,但死亡率仍居高不下,居各类癌症死亡的首位。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经手术治疗及病理确诊的10例胃癌患者临床及病理资料,结合文献复习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78例胃癌患者中,男性55例(70.5%),女性23例(29.5%)。年龄32~76岁,平均年龄54岁。其中经手术病理证实,10例原发性胃癌,其主要临床表现:上腹部疼痛5例,呕血3例,黑便3例,纳差3例,贫血2例,渐进消瘦2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癌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2年1月~2007年12月经胃镜检查并经病理确诊的138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男性患者多于女性(3.6:1),40岁以上的中老年患者占90.6%。临床症状主要为上腹部疼痛93例(67.4%),消瘦71例(51.4%),贫血63例(45.7%)。血浆总胆固醇(TC)低于正常103例(75.4%),低密度脂蛋白(LDL)低于正常110例(79.8%)。胃镜下早期胃癌凹陷型较多,有6例(66.7%)。中老年患者发病部位以胃体、胃底、贲门为主,有99例(79.2%)。Borrmann分型以Ⅱ型和Ⅲ型为多,分别为40例(31.0%)和52例(40.3%)。幽门螺杆菌(HP)阳性率73.2%。组织病理学以腺癌为主为77例(55.8%)。结论中老年患者胃癌发病率高,男多于女,且中晚期病变多。对于持续的上腹痛、消瘦、贫血及低TC、LDL的患者要警惕胃癌的发生。根除HP有可能预防胃癌的发生。提高胃镜的检查技术可以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运用端粒酶半定量检测方法对病人的胃液进行检测,比较原发性胃癌、胃癌癌前病变和对照组病人胃液中端粒酶活性及胃癌病人术前术后胃液端粒酶活性,总结出其中的规律,为胃癌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检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比分析22例胃癌病人、14例癌前病变病人、15例对照组病人和18例胃癌术后病人胃液端粒酶活性的检测结果。结果:端粒酶活性(OD值)平均值为:胃癌组(0.755±0.107)>癌前病变组(0.464±0.078)>对照组(0.265±0.073),且每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为0.000;术前组(0.758±0.107)>术后组(0.425±0.085),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端粒酶的活化是胃癌癌变过程的一个早期事件,端粒酶活性的检测有可能成为胃癌早期诊断、术后检测手术效果和术后复发检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胃癌端粒酶表达的预后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端粒酶与胃癌预后的关系。方法 :用端粒酶原位分子杂交检测 45例胃腺癌中端粒酶的活性 ,并结合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胃腺癌端粒酶阳性表达率在淋巴结转移组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 (P <0 .0 5 ) ;在术后生存 5年以下者中显著高于生存 5年以上者 (P <0 .0 5 )。结论 :胃腺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的检测对判断胃癌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100例胃癌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血液流变指标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100例胃癌患者与50例健康成人的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浆粘度、校正全血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及红细胞刚性指数,并对两者进行比较。结果①胃癌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多呈现为血液的高粘滞状态,表现为校正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增高,随着浸润深度增加,各项指标的异常更加明显。②限局型、团生型中的红细胞聚集指数分别高于浸润型、巢弥生型,差异极其显著。进行期组红细胞刚性指数极显著高于早期组及对照组。结论胃癌患者血液流变学各项参数的变化对胃癌的生长、局部浸润及血行转移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关系的Meta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综合分析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癌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从1995年1月至2005年12月。纳入HP感染与胃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用Meta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估计其综合OR值和95%CI。结果共纳入14个研究,其中以正常人为对照的研究11个,以胃炎病人为对照的研究3个。按对照来源进行亚组分析,结果表明正常人与病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合并2.00,95%CI(1.25,3.20)],而胃炎病人与病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合并1.54,95%CI(0.68,3.50)]。按胃癌的部位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胃非贲门癌与对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合并3.60,95%CI(1.25,10.36)],而胃贲门癌与对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合并0.88,95%CI(0.56,1.39)]。结论HP感染与胃癌相关,导致各研究结果不一致的原因主要是胃癌的部位和对照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人类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基因反义寡核苷酸(ASODN)对原代培养的急性髓性白血病(AML)和慢性髓性白血病(CML)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标记方法,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hTERT基因ASODN作用于AML和CML细胞后hTERT蛋白表达含量的变化。采用端粒酶聚合酶链反应-酶子弟免疫测定(PCR-ELISA0法检测白血病细胞端粒酶活性的改变。结果显示:hTERT ASODN作用于AML和CML细胞24,48和72小时后,hTERT蛋白表达水平不断降低;同时,AML和CML细胞端粒酶活性均逐渐受到抑制。结论:hTERT基因ASODN可以通过特异性地抑制AML和CML细胞hTERT蛋白的表达,抑制AML和CML细胞端粒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5.
胃癌的CT检查及临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CT在胃癌诊断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 对37例胃癌病人的CT检查进行了总结。其中男20例,女17例,绝大部分属中晚期,其中部分有邻近及远处转移,全部病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检查前空腹,上检查床前10-15分钟肌注654-220毫克,分2-3次口服水1000毫升,扫描部位以及剑突平面至脐平面,先作平扫,然后再行增强扫描。结果:所有37例在CT检查时部清楚地显示了肿瘤病变,在CT评估可行肿瘤切除的  相似文献   

16.
将23例胃癌患者、32例胃溃疡患者的典型图像输入医学超声图像工作站,然后使用自行编制的记分法对胃壁厚度、病损长度、胃壁损害层次进行检测、计算。记分≤5诊为良性病变,记分>5诊为恶性病变,结果23例胃癌中22例诊断正确,33例胃溃疡中30例诊断正确,记分法对恶性病的敏感性是95.6%,特异性为91%,诊断正确性为92.8%,据此认为在超声图像处理系统中应用本记分法不但使鉴别诊断有了量化指标,而且方便大量图像的整理,有利于科研和临床工作经验的总结。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端粒酶活性与肾细胞癌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改良的TRAP法对肾细胞癌组织和癌旁正常肾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进行检测,结果肾癌组织中和癌旁正常肾组织中端粒酶活性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高分化组与低分化组端粒酶活性差异无显著性(P>0.05);早期肾癌组与中晚期肾癌组端粒酶活性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肾细胞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较正常组织高,肾癌端粒酶活性与其恶性程度无相关性,端粒酶活性测定可能作为肾癌诊断的分子水平标志物。  相似文献   

18.
19.
胃癌的CDFI特征及临床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胃癌的CDFI特征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对76例经CDFI诊断并由手术和纤维胃镜活检证实的胃癌阳性、假阳性和假阴性病例进行了分析。结果 发现CDFI半定量与胃癌的大小密切相关(P<0.01),而且胃癌的血流分布规律与Bormann分型有关。本组CDFI诊断胃癌的正确性为90.8%,敏感性为93.2%。结论 2-DE和CDFI特征结合PD血流参数可提高胃癌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