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西天山特克斯达坂花岗岩基的解体及钼找矿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详细的岩石学特征、接触关系、地质时代以及含矿性等研究,特克斯达坂岩基可解体为早石炭世库勒萨依序列和早二叠世其那尔萨依序列,其同位素年龄分别为347Ma和291~292Ma,地质调查已证实,两序列间为侵入接触关系。并于解体出的库勒萨依两序中新发现了斑岩型钼矿体。特克斯达坂岩基的解体,客观反映了岩浆活动的特征,不仅为深化区域成矿规律和指导进一步找矿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为丰富构造岩石组合资料和探讨本区大地构造演化有重要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2.
西天山特克斯达坂岩基解体的地球化学证据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克斯达坂岩基呈近E-W向分布于天山西部伊宁地块腹地[1-3],出露面积约180 km2,前人将其作为一个简单的深成岩体,时代定为二叠纪[1],也无重要矿化发现[4].  相似文献   

3.
库勒萨依序列斑岩体δ平均3.05,属于钙碱性系列岛弧浅成岩。 SiO2含量为57.06%~70.74%,高Al2O3、Na2O、Sr和相对富集LREE,低MgO、Y、Yb,强烈亏损HREE。Na2O/K2O>1,Sr/Y平均57.67,正Eu异常,因而具有典型O型埃达克岩特征。库勒萨依序列斑岩体与Mo异常套合好,已发现钼矿体,找矿前景良好。该埃达克岩的确立,对深化西天山区域成矿规律和指导今后找矿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依据地质学、岩石学和年代学特征,西天山特克斯达坂一带花岗岩类被解体为早石炭世库勒萨依序列和早二叠世其那尔萨依序列,其同位素年龄分别为347Ma、291~292Ma。通过对该花岗岩类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得出,库勒萨依序列A/CNK平均值为1,K2O/Na2O平均值为0.96,(Na2O+K2O)/Al2O3平均值为0.66,里特曼指数δ平均值为3.2,为准铝质钙碱性花岗岩;其那尔萨依序列A/CNK平均值为1.05,K2O/Na2O平均值为1.17,富钾,为过铝质碱性花岗岩。库勒萨依序列为形成于岛弧环境的钙碱性花岗岩,是古亚洲洋向北俯冲的产物;其那尔萨依序列为形成于后造山期松弛阶段的碱性花岗岩。  相似文献   

5.
依据地质学、岩石学和年代学特征,西天山特克斯达坂一带花岗岩类被解体为早石炭世库勒萨依序列和早二叠世其那尔萨依序列,其同位素年龄分别为347 Ma、291~292Ma.通过对该花岗岩类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得出,库勒萨依序列A/CNK平均值为1,K2O/Na2O平均值为0.96,(N2O+K2O)/Al2O3平均值为0.66,里特曼指数σ平均值为3.2,为准铝质钙碱性花岗岩;其那尔萨依序列A/CNK平均值为1.05,K2O/Na2O平均值为1.17,富钾,为过铝质碱性花岗岩.库勒萨依序列为形成于岛弧环境的钙碱性花岗岩,是古亚洲洋向北俯冲的产物;其那尔萨依序列为形成于后造山期松弛阶段的碱性花岗岩.  相似文献   

6.
O型埃达克岩是洋壳板片俯冲消减的关键证据.库勒萨依斑岩体里特曼指数(δ)平均值为3.05,属于钙碱性系列岛弧浅成岩.w(SiO2)为57.06%~70.74%,具高w(Al2O3)、w(Na2O)、w(Sr)和相对富集LREE,低w(MgO)、w(Y)、w(Yb),强烈亏损HREE的特征.w(Na2O)/w(K2O)>1,w(Sr)/w(Y)平均为50.95,δ(Eu)正异常,属典型O型埃达克岩.岩石化学和元素地球化学图解均印证其形成于岛弧环境,是天山洋在俯冲过程中,俯冲到一定深度后发生部分熔融,上侵形成的O型埃达克岩,这一结论为西天山早石炭世末期的板块俯冲、大洋板片消减等演化提供了重要的佐证.  相似文献   

7.
叶海敏  叶现韬  张传林 《岩石学报》2013,29(10):3389-3401
尼勒克二叠纪火山岩位于伊犁盆地北缘阿吾拉勒山西段,该地区发育一套完整的陆相二叠纪地层。本文对该区二叠纪中下统哈米斯特组和乌郎组火山岩进行了系统的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研究。尼勒克火山岩岩石类型多样,有玄武岩、安山岩、粗面岩、流纹岩等,地球化学特征复杂。上火山岩哈米斯特组火山岩具有典型的钾玄岩特征,高K2O(2.81%~3.91%)、Sr(>1000×10-6)、稀土(ΣREE>200×10-6)和(La/Yb)N比值(9.7~11.7),低Nb/La比值(大多<0.2)。下火山岩乌郞组可分为二组,一组具最低SiO2,最高MgO,较低Sr(<500×10-6)、稀土(50×10-6<ΣREE<80×10-6)和(La/Yb)N比值(1.6~2.2),相对较高的Nb/La比值(>0.35),类似富集型洋中脊(E-MORB)特征,暗示其岩浆是浅部源区高程度部分熔融的产物;另一组火山岩有着相对较大的变化,总体特征介于哈米斯特组与第一组火山岩两者之间。尼勒克火山岩有高度亏损的Sr-Nd同位素组成,类似MORB,表明它们源自长期亏损的地幔源区。然而,火山岩高度亏损的Nb-Ta、分异且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的特征暗示,地幔源区受到近期俯冲带流体的交代作用,并受部分熔融程度及结晶分异作用的控制,是不同批次岩浆作用在不同演化阶段的产物。尼勒克大规模玄武质火山岩的形成可能和塔里木二叠纪地幔柱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8.
西天山阿吾拉勒阔尔库岩基解体的地球化学证据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西天山阿吾拉勒阔尔库岩基被解体为早石炭世赛肯都鲁序列和早二叠世阔尔库序列.稀土微量元素研究表明,赛肯都鲁序列低Ba,高Sr,低稀土总量,贫LREE,类似埃达克岩.LREE/HREE=2.5,δEu=0.89,为幔源岛弧花岗岩,与研究区早石炭世大哈拉军山组钙碱性火山岩共同构成了岛弧火成岩组合.阔尔库序列高Ba,低Sr,高稀土总量,富集LREE,LREE/HREE=6.3,δEu=0.67,为壳源后造山花岗岩,与晚石炭-早二叠世大陆裂谷环境双峰式火山岩共同构成碰撞后火成岩组合.地球化学特征为该岩基解体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9.
伊宁地块特克斯达坂一带出露的晚石炭世伊什基里克组双峰式火山岩主要由玄武岩、流纹岩两大端员组成,其Si O2含量为47. 13%~77. 72%,在53. 62%~72. 15%之间存在明显的间断,具有双峰式火山岩的特征。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流纹岩年龄为302. 8±3. 6 Ma,表明该套火山岩形成于晚石炭世。玄武岩Si O2含量为47. 13%~53. 62%,具有低Si O2、高Fe2O3(TFe2O3=10. 90%~17. 40%)、高MgO(3. 74%~10. 12%,平均为6. 48%)和高Na(Na2O=2. 84%~6. 69%)、低K(K2O=0. 48%~3. 77%)特征(Na2O/K2O=1. 21~12. 18),轻稀土元素富集而重稀土元素亏损[(La/Yb)N=1. 58~4. 94],具有弱的负Eu异常(δEu=0. 30~1. 10),亏损Ta、Nb、Th、Sr等不相容元素。流纹岩Si O2含量为72. 15%~77. 72%,具有高Si O2、高K(K2O=6. 12%~9. 48%)、低Na(Na2O=0. 40%~2. 39%)特征(Na2O/K2O=0. 04~0. 36),K、Rb和LREE显著富集[(La/Yb)N=2. 46~10. 48],相对亏损Ba、Sr、P、Ti,且有基本一致的强负Eu异常(δEu=0. 18~0. 44),具有A2型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此外,玄武岩具有相对高的Mg#值和Co、Cr、Ni含量,其εNd(t)值为3. 45、3. 55,表明玄武岩来自于亏损地幔的部分熔融;而流纹岩具有低Mg#和正εHf(t)值,暗示其形成与玄武质岩浆底侵过程中的地壳熔融有关。结合二阶段锆石Hf模式年龄,认为源区可能与元古宙的变质结晶基底重熔有关。根据上述地球化学特征并结合构造判别图解,认为特克斯达坂一带伊什基里克组双峰式火山岩形成于造山后伸展环境,具有板内成因特征。该套典型双峰式火山岩的发现为进一步探讨伊宁地块石炭纪构造演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西天山特克斯达坂晚古生代若干不整合的厘定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地层不整合接触是研究地质发展历史及鉴定地壳运动特征和运动时期的重要依据。通过1:5万区域地质调查,在西天山特克斯达坂一带晚古生代地层中厘定出6个不整合面,证实区内乃至天山地区曾有过至少6幕褶皱运动,丰富了研究区的幕式褶皱内容。新确立了特克斯运动(东图津河组与科古琴山组之间的角度不整合),证实了天山主褶皱幕是鄯善运动,是记录塔里木板块与准噶尔板块碰撞缝合的重要构造运动。特克斯运动等6幕褶皱运动为天山地区构造演化研究提供了更为详尽的幕式演化信息。  相似文献   

11.
南天山库勒湖蛇绿岩具有两组不同地球化学类型的基性熔岩。第1组熔岩的∑REE=24×10-6~28·36×10-6,(La/Yb)N=0·35~0·37,Zr/Nb=39·91~95·12,Ta/Nb=0·07~0·09,εNd(t)=8·85~12·25,暗示其源区类似于MORB(但比后者更加亏损);同时,该组熔岩的LILE明显富集,HFSE(尤其Nb、Ta)强烈亏损,显示出与岛弧拉斑玄武岩(IAT)的亲源性。第2组熔岩的∑REE(56·38×10-6~101·29×10-6),(La/Yb)N值(0·96~1·36),不相容元素含量等介于E_MORB和OIB之间(更接近于E_MORB),并且Nb、Ta显示正异常;εNd(t)=8·39,Zr/Nb=9·74~10·94,Ta/Nb=0·06,与E_MORB相当,暗示其源区比第1组熔岩相对富集。综合分析两组基性熔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认为它们的形成环境为弧后盆地,第1组熔岩为弧后盆地初始张开阶段受消减带流体沉积物影响的强烈亏损的残余地幔源区发生部分熔融作用的产物,第2组熔岩是由于弧后进一步的次级地幔对流驱动周围或深部相对富集的地幔向处于引张部位的弧后注入或上涌、发生部分熔融作用的产物。库勒湖弧后盆地型蛇绿岩的形成时代与古南天山洋的俯冲消减时代相当,它的形成很有可能与该洋盆晚末志留世—早泥盆世期间的俯冲消减作用(诱发弧后拉张)有关。  相似文献   

12.
新疆尼勒克县塔尔得套地区二叠纪火山岩产于伊犁微板块中,为陆相火山岩,主要岩性为玄武岩和流纹岩,具双峰式火山岩系组合特征。基性火山岩属高钾钙碱系列,轻微富集LREE,HREE分馏较明显((Gd/Yb)N=1.52~2.68),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流纹岩的Eu负异常明显(δEu=0.33),在微量元素蛛网图上,流纹岩除了具LILE富集和HFSE亏损特征外,Sr,P,Ti等元素的强烈亏损。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特征表明火山岩形成于大陆拉张环境,处于裂谷演化的早期阶段。  相似文献   

13.
东天山阿拉塔格花岗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位于中天山地块南缘大黑山地区的阿拉塔格花岗岩体,岩性主要由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似斑状花岗岩组成,岩石具有高硅(w(SiO2)为66.29%~77.47%)、富碱(w(Na2O+K2O)为6.75%~9.93%)、高铝(w(Al2O3)为10.97%~14.40%)、低Sr(w(Sr)为(28.78~153.00)×10-6,平均为99.23×10-6)、低Ti(w(TiO2)为0.09%~0.77%)的特征。岩石的A/CNK值为1.19~1.50,为钙碱性过铝质岩石;岩石Eu亏损(δEu=0.19~0.51)、LREE富集(LREE/HREE= 6.80~8.45,(La/Yb)N= 6.06~9.03),明显富集Rb、Th、K、Hf(Zr) 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Nb、Ta、P、Ti等高场强元素(HFSE);岩石的Ba含量较低,并具有明显的Sr负异常。结合区域地质特征,通过岩石的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综合分析,认为该花岗岩形成于后碰撞环境,且为壳幔混源的岩浆多期次侵位的复合岩体。  相似文献   

14.
尽管岩石学特征和接触关系标志是岩基解体的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但不同序列的精确同位素定年则是对岩基解体证据的重要补充。库鲁木苏岩基可解体为库鲁木苏序列和沙雀序列,野外可见库鲁木苏序列呈脉状穿入沙雀序列,在库鲁木苏序列中沙雀序列呈捕掳体被包裹,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二者无演化亲缘关系。高精度LAICP-MS测年获得库鲁木苏序列年龄291.5±2.9 Ma和290.9±2.9 Ma,获得沙雀序列年龄304.9±2.5 Ma和304.1±2.9 Ma,表明二者是两期岩浆事件的产物,为库鲁木苏岩基的解体提供了年代学证据。库鲁木苏岩基的解体,不仅客观反映了岩浆的分布及活动特征,而且对进一步研究岩浆事件和构造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西天山山脉多期次隆升-剥露的裂变径迹证据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磷灰石的裂变径迹法已经广泛地应用于限定山脉的隆升剥露历史研究。天山山脉的隆升历史一直存在争议,西天山山脉的构造隆升研究则相对更为缺乏。野外系统采集三个横穿西天山察汗乌苏山剖面的花岗岩、火山岩等样品,挑选磷灰石开展了裂变径迹测试分析工作。测试结果表明,西天山可能存在多期次的构造隆升事件;进一步利用实测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数据和径迹长度,开展了磷灰石的温度时间反演模拟研究。模拟结果结合区域性的地质资料分析推断,西天山山脉自中生代以来存在4个阶段构造隆升剥露事件,分别为:三叠纪末—早侏罗纪(220~180Ma)、侏罗纪中期(170~140Ma)、白垩纪中期(110~80Ma)和晚新生代(24Ma以来)。  相似文献   

16.
谯文浪  肖加飞  陈武  姚益祥 《贵州地质》2011,(4):304-309,294
通过对东天山伊吾县解放沟、四道白杨沟、马依当等区段出露岩体的调查研究,查明了其产出形态、岩石类型、岩石组合特征、侵入期次及地球化学特征。岩石类型主要为闪长岩、闪长玢岩、石英闪长岩、花岗岩、斜长花岗斑岩、花岗斑岩等。本文将从岩石学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分析并探讨该区侵入岩的成因及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7.
卡特巴阿苏金铜矿床是近年在西天山新发现的大型金铜矿床,资源储量有望继续扩大,后续勘探方向亟待明确。文章对矿区地表11条探槽和主矿段已完成的108个钻孔中金、铜品位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金铜成矿受构造断裂控制,沿断裂破碎带走向自西向东,成矿元素在平面和纵剖面中均显示Cu-Au→Au-Cu→Au(Cu)→Au的变化特征,暗示成矿流体自南西流向北东,成矿热源可能位于矿区63~47勘探线之间;在47勘探线剖面中,成矿元素自下而上显示Au-Cu→Au(Cu)→Au的变化特征,暗示成矿流体来自深部。结合在矿区63~47勘探线之间发现的与成矿有关的闪长岩小岩体,以及大比例尺勘查地球化学测量所反映的矿区自南西至北东具有W-CuAu→Au-Cu-Bi-Mo→Au(Cu)-Pb-Zn→Au-Ag的元素分布特征,认为矿区成矿中心可能在63~47勘探线之间,成矿流体由此沿断裂构造向北东方向迁移,后续正确的地质勘查方向应在63~47勘探线间的深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