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5 毫秒
1.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与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和干扰素-γ(IFN-γ)细胞因子的相关性。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研究组为80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对照组为20例正常孕妇。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DAS-ELISA)检测孕妇外周静脉血及其新生儿脐静脉血血清中乙型肝炎五项指标及细胞因子IFN-γ、IL-4、IL-6水平。结果研究组孕妇分娩的新生儿80例有11例宫内感染,宫内感染率为13.75%。新生儿HBV宫内感染组孕妇血清中IFN-γ水平显著低于HBV宫内未感染组及对照组孕妇(P<0.01),IL-4、IL-6水平则显著高于HBV宫内未感染组及对照组孕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BV宫内未感染组与对照组相比,上述三种细胞因子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各组孕妇血清中IL-4与IL-6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P<0.01,P<0.01);IFN-γ与IL-4呈显著负相关(P<0.01,P<0.01,P<0.01);IFN-γ与IL-6亦呈显著负相关(P<0.01,P<0.01,P<0.01)。各组新生儿脐血清中IFN-γ、IL-4、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导致IFN-γ抗病毒作用减弱,IL-4、IL-6水平升高,不利于孕妇体内HBV清除,易导致胎儿宫内感染。  相似文献   

2.
有研究表明,在HBV感染的患者中,约有10%以上的患者重叠HCV感染.重叠感染者的病情不论从肝脏组织学损伤还是临床表现上都较单纯感染者为重,且易发展为进行性肝功能衰竭,但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本实验通过检测HBV和HCV重叠感染患者血清TNF-α及IFN-γ水平,探讨这两种细胞因子与HBV和HCV重叠感染的关系,为临床免疫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疾病阶段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情况及其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 CHB患者98例和正常对照组20例入组本研究,依据HBV感染后的自然史将CHB患者分为免疫清除期患者(活动组)和非活动期患者(非活动组),采用Luminex液相芯片技术检测血清IL-2、IL-4、IL-6、IL-8、IL-10、GM-CSF、IFN-γ和TNF-α水平,并分析各组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和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除IL-10以外,IL-2、IL-4、IL-6、IL-8、GM-CSF、IFN-γ和TNF-α在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非活动组IL-2、IL-4、IL-8、GM-CSF、IFN-γ和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活动组IL-2、IL-6、IL-8、GM-CSF和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活动组IL-4、IL-8和IFN-γ水平低于非活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IL-6、IL-8与ALT、AST、TBil之间显著相关(P<0.05);而其余细胞因子与生化指标、HBV-DNA载量和HBsAg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慢性HBV感染者血清中的多种细胞因子表达增加,其中免疫清除期以炎性细胞因子升高为主,非活动期以抗炎和Th1型细胞因子升高为主,因此,检测血清细胞因子对了解患者机体免疫状态和疾病严重程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过程中外周血T细胞表达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方法 60例慢性HBV感染者分为免疫耐受期组、免疫清除期组和非活动期组,2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另收集21例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 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恩替卡韦治疗6个月。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PCR法检测HBV DNA载量,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结果慢性HBV感染者的外周血CD4~+T细胞和CD8~+T细胞的IFN-γ水平与HBV DNA载量呈反比,IFN-γ/IL-4比率与HBV DNA载量和血清ALT水平均呈反比。此外,从免疫耐受期到非活动病毒携带期,T细胞的IFN-γ水平逐渐增加、IL-4水平逐渐降低,且与对照组相比,免疫耐受期患者的T细胞表达IL-4增加且IFN-γ减少,到非活动携带期其细胞因子表达逐渐恢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后,血清HBV DNA载量和ALT水平均明显降低,同时其外周血CD8~+T细胞的IFN-γ水平及IFN-γ/IL-4比率均明显增加。结论慢性HBV感染过程中,外周血T细胞的IFN-γ和IL-4发挥双向调节作用,与恩替卡韦抗病毒疗效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自然杀伤(NK)细胞分泌的IFN-γ与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及IL-10等细胞因子含量的关系。方法:收集119例慢性HBV感染肝病患者,其中CHB患者57例,LC患者40例,HCC患者22例,另收集同期健康志愿者(HC) 27例。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reg、NK细胞及IFN-γ~+NK细胞比例,CBA细胞因子(IL-10、IFN-γ、IL-2、IL-4、TNF及IL-5)含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ALT、AST水平。结果:CHB、LC、HCC患者外周血Treg百分比和血清中IL-10水平均显著高于HC组, CHB、HCC患者外周血Treg绝对数值显著高于HC组(P0.05),CHB、LC及HCC患者Treg与IL-10呈正相关(P0.01,r=0.564;P0.05,r=0.426;P0.05,r=0.476)。NK细胞绝对数、IFN-γ~+ NK细胞百分比及血清中IFN-γ含量在CHB、LC、HCC组中均显著低于HC组(P0.01)。同时CHB患者组IFN-γ~+NK细胞比例与Treg细胞比例、血清IL-10水平均负相关(P0.05,r=-0.618;P0.05,r=-0.635),血清IFN-γ水平亦与Treg负相关(P0.01,r=-0.342);LC患者中,外周血中NK细胞绝对数值与Treg细胞比例负相关(P0.05,r=-0.317),IFN-γ~+NK细胞比例与血清中IL-10水平负相关(P0.05,r=-0.514);HCC患者组IFN-γ~+NK细胞比例与Treg细胞比例、血清IL-10水平均负相关(P0.01,r=-0.676;P0.01,r=-0.615)。结论:CHB患者及其进展疾病如LC和HCC外周血IFN-γ~+NK细胞比例与Treg比例、血清IL-10水平负相关,提示Treg和IL-10参与抑制IFN-γ~+ NK细胞可能是慢性HBV感染及其进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逆转Treg及IL-10所致的免疫耐受,将会有力提高NK细胞抗HBV慢性感染及恶性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骨髓炎(AOL)患者血清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病例源于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本院骨科收治的48例AOL患者和同期健康的42例骨折患者,分别记为疾病组、对照组,对比两组血清IFN-γ、IL-6及TNF-α水平,观察不同临床特征AOL患者血清IFN-γ、IL-6及TNF-α水平变化,并分析不同预后患者血清IFN-γ、IL-6及TNF-α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疾病组血清IFN-γ明显降低、IL-6及TNF-α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OL患者血清IFN-γ、IL-6及TNF-α水平在性别、年龄、BMI分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感染部位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OL患者第1、3、5d IFN-γ水平依次明显升高、IL-6及TNF-α水平则依次明显降低(P<0.05),且入院后第1、3、5d与预后不良组比较,预后良好组血清IFN-γ水平明显升高、IL-6、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5);AOL患者血清IFN-γ水平与预后呈明显正相关(r=0.421,P<0.01),而IL-6及TNF-α水平与预后呈明显的负相关(r=-0.368、-0.407,P<0.01)。结论AOL患者血清IFN-γ水平呈下降趋势、IL-6、TNF-α水平呈上调趋势,三者动态监测利于AOL患者预后评估及早期治疗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不同HCV感染途径HBV/HCV重叠感染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1999年5月至2010年5月间HCV和HBV重叠感染具有明确HCV感染途径的患者总133例;利用SPSS16.0软件,统计分析不同HCV感染途径HBV/HCV重叠感染患者的人口学、病毒学和生化学等指标。结果 133例患者中,78例患者因静脉吸毒感染HCV( 1DU),55例因输血感染HCV(PTCH)。IDU重叠感染患者与PTCH重叠感染患者相比,具有发病年龄较小、HBV和HCV感染病史较短和肝硬化比率低(P<0.05);但是IDU重叠感染患者体内ALT(t=4.760,P=0.000)、AST(t =3.798,P=0.000)和TBil(t =4.274,P=0.000)水平比PTCH重叠感染患者明显升高。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比率不同(X^2= 18.706,P=0.000)。结论 输血后感染HCV患者和静脉吸毒感染HCV患者临床特征存在明显差异。输血后感染丙肝患者具有发病较晚、肝硬化较多和肝损伤较轻特点;而静脉吸毒感染丙肝患者具有发病年龄早和肝损伤较重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IL-2、IFN-г、IL-5、IL-6、IL-12P70和P40水平,探讨其与患者血清ALT水平、HVC RNA载量、HCV基因型及干扰素疗效的关系。方法:检测30例健康对照者和3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前后血清IL-2、IFN-г、IL-5、IL-6、IL-12P70和P40的含量,比较干扰素治疗应答组和无应答组之间细胞因子水平的差异及上述细胞因子水平与血清ALT水平、HCV基因型、HCVRNA载量等的关系。血清细胞因子检测应用ELISA法,HCV基因分型应用直接测序法,HCVRNA载量采用荧光定量PCR法。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IL-2含量明显降低,IL-5和IL-12P40明显生高;血清IL-6含量与血清ALT水平呈正相关,与RNA载量呈负相关;HCV基因型1型患者血清IL-6含量明显高于2型,其他基因型和亚型之间细胞因子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干扰素治疗的持续应答率为46.7%,应答组和无应答组治疗前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但应答组治疗结束时IFN-γ含量较治疗前明显升高。结论:血清Th1/Th2细胞因子水平失衡与丙型肝炎的慢性化和肝脏炎症活动相关;干扰素治疗前血清Th1/Th2细胞因子水平与干扰素治疗效果无关,不能对疗效进行预测,干扰素诱导的Th1细胞优势反应与持续应答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戊肝感染的临床及免疫指标的变化特点与临床转归。方法选择慢性乙肝重叠戊型肝炎患者及同期单纯慢性乙肝患者各30例,分为重叠感染组和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戊型肝炎病毒以及乙肝病毒e系统状态,PCR法检测HBV—DNA,对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戊肝感染患者进行肝功能、免疫指标IL-4、TNF—α、IFN-γ、Th1/Th2的检测,并与单纯慢性乙型肝炎进行对照分析,观察两组在治疗8周时的肝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重叠感染戊肝患者发生重症肝炎的人数多(9例vs6例,P〈0.05),e抗原转阴比例高(2例vs1例),ALT、TBIL恢复较差,免疫指标提示与对照组相比,重叠感染组IL-4水平降低(P〈0.05)、TNF-α、IFN-γ变化不大(P〉0.05),Th1/Th2水平明显增高(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重叠HEV感染后病情趋向重症化,可能是由于抗炎性细胞因子IL-4表达减少,细胞免疫增强导致肝细胞大量损害所致。  相似文献   

10.
汪付兵  李瑞炎 《微循环学杂志》2011,21(4):37-38,42,8,11,12
目的:初步探讨慢性乙肝(CHB)患者血清白介素-27(IL-27)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根据临床表现将33例CHB患者分为轻度组(12例)、中度组(11例)和重度组(10例),分别检测各组血清IL-27水平以及谷丙转氨酶(ALT)和γ-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又根据血清乙型肝炎病DNA(HBV-DNA)载量,将患者分成HBV-DNA低载量组(≤105拷贝数/ml)和高载量组(>105拷贝数/ml),比较两组IL-27水平差异。结果:CHB各组血清IL-27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且重度组显著高于轻度组和中度组(P<0.05);不同HBV-DNA载量组血清IL-27水平有显著差异,低载量组显著高于高载量组(P<0.05);CHB患者血清IL-27水平与ALT和GGT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723和0.664,P<0.01)。结论:IL-27水平升高与CHB严重程度有关;IL-27在清除患者HBV感染的同时也造成其肝细胞炎性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肺结核患者血清中可溶性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sTim-3)、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方法收集48例肺结核患者和2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ELISA检测血清中sTim-3水平;流式细胞微球捕获芯片技术(CBA)检测血清中IFN-γ、IL-4水平。Pearson法分析肺结核患者血清中sTim-3、IFN-γ及IL-4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肺结核患者血清中sTim-3和IL-4水平显著升高,IFN-γ水平显著降低;Pearson分析显示:sTim-3与IFN-γ、IFN-γ与IL-4呈负相关;而sTim-3与IL-4呈正相关。结论肺结核患者血清中sTim-3和IL-4水平升高、但IFN-γ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BV-2细胞感染HCV后IFN-β、IL-6分泌和TLR4表达相关性,初步探讨TLR4是否介导参与中枢神经系统抗HCV固有免疫应答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BV-2细胞接种于24孔培养板,贴壁后换用含20%HCV阳性血清的培养液感染细胞,为HCV实验组,同时设正常血清组和空白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BV-2细胞TLR4蛋白水平的表达;用RT-PCR观察阻断TLR4后各组BV-2细胞TLR4mRNA表达变化;用ELISA检测阻断TLR4后各组BV-2细胞IFN-β、IL-6分泌变化。结果:HCV实验组TLR4表达和IFN-β、IL-6分泌均高于正常血清组及空白对照组(P<0.01);阻断TLR4的HCV实验组TLR4mRNA表达及IFN-β、IL-6分泌明显低于非阻断组(P<0.01)。结论:HCV感染中枢神经系统后,TLR4可通过启动下游细胞因子IL-6、IFN-β等的转录和翻译,介导参与宿主抗HCV固有免疫应答过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检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IL-23表达,探讨IL-23水平与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及HBV DNA载量的相关性.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50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重肝组)及18名健康人(对照组)血清中IL-23表达,并与患者ALT、AST、TBil、HBV DNA载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重肝组患者血清中IL-23表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23水平与ALT、AST呈正相关(P<0.05),与TBil、HBV DNA载量无相关性(P>0.05).结论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IL-23表达增高,与炎症程度相关,可能参与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发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抗抑郁治疗前后抑郁症患者血清干扰素-γ(IFN-γ)和白介素10(IL-10)的变化及二者与生活事件、防御方式等的关系。方法比较31例抑郁症患者与25例健康人血清IFN-γ和IL-10水平的差异,并观察患者组接受抗抑郁药物治疗6周末血清IFN-γ和IL-10的变化。对31例抑郁症患者进行生活事件量表(LES)、防御方式问卷(DSQ)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的评定。结果研究组血清IFN-γ和IL-1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抗抑郁治疗6周末血清IFN-γ和IL-10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患者血清IL-10水平与HAMD总分成正相关(P﹤0.05),患者血清IL-10水平与DSQ因子1、因子2成正相关(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存在免疫功能紊乱,帕罗西汀具有免疫调节作用,不成熟的防御机制与免疫应答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广州地区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HBV/HCV)重叠感染患者的流行及临床特征,为提高其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2005年4月至2011年10月我院收治慢性HBV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分析HBV/HCV重叠感染患者流行特征,按照HBeAg状态以及HBV DNA、HCV RNA水平分组分析HBV/HCV重叠感染患者临床特征.结果 HBV/HCV重叠感染率为1.9%(128/6604),主要见于伴静脉吸毒史的男性中年患者.HBeAg阳性与阴性重叠感染患者之间的生化指标和终末期肝病发生率均无差异.HBeAg阳性患者HBV DNA阳性率高于阴性患者(P <0.001),而HCV RNA水平阳性率低于阴性患者(P =0.007).HBV DNA阳性患者终末期肝病发生率较阴性组升高(58.1%比37.9%,P=0.027),而HCV RNA阳性与阴性患者之间发生率相似(43.6%比49.2%,P=0.540).结论 广州地区HBV/HCV重叠感染率较低,HBV DNA水平可能与患者的疾病进展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HCV刺激小鼠小胶质细胞(BV2细胞)后IL-12、IFN-α分泌变化及其与TLR4的关系。方法用含20%HCV阳性血清的培养液刺激BV2细胞,为HCV血清组,并设置正常血清组和空白对照组。于24 h后用RT-qPCR方法观察各组TLR4相对表达,应用ELISA方法检测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2、IFN-α的含量,同时观察TLR4阻断后各组IL-12、IFN-α的分泌变化。结果 HCV血清组TLR4相对表达和IL-12、IFN-α分泌均高于正常血清组及空白对照组(P<0.01);阻断TLR4的HCV血清组IL-12、IFN-α分泌明显低于非阻断组(P<0.01),高于正常血清组及空白对照组(P<0.01);正常血清组和空白对照组阻断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TLR4可能会通过介导HCV刺激小胶质细胞分泌IL-12、IFN-α等来发挥宿主CNS抗HCV的固有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7.
肝硬化患者肝活检组织中IL-8 mRNA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外周血IL-8含量及肝活检组织中IL-8 mRNA的表达.方法 筛选典型HBV感染后肝硬化患者,以ELISA法检测血清IL-8水平;实时PCR检测肝活检组织中IL-8mRNA含量,以lg cDNA/Ig GAPDH(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代表其mRNA水平.结果 肝硬化患者血清IL-8及肝活检组织中其mRNA水平分别为(431.39±97.39)μg/L、1.3647±0.220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活检组织HBV-DNA(+)者血清IL-8及肝活检组织内其mRNA水平分别为(502.43±102.24)μg/L、1.5142±0.2245,与HBV-DNA(-)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升高者血清IL-8及肝活检组织内其mRNA明显升高,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肝硬化患者外周血IL-8及肝活检组织内IL-8 mRNA表达增高,并与肝内HBV复制水平、肝细胞损伤程度密切相关.IL-8参与肝内局部炎性浸润,有可能在介导肝炎后肝硬化进展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EE)患者外周血Th极化状况的改变以及其受CD40/CD154和地塞米松(Dex)的影响.方法 使用ELISA法检测SEE患者和对照组血浆IFN-γ和IL-10水平,分离、培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应用CD40 mAb和Dex进行干预,使用ELISA法检测培养液上清IFN-γ和IL-10水平.结果 SLE患者血浆IFN-γ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0.05),活动期组血浆IL-10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组和对照组(均P<0.01);CD40 mAb对PBMC培养液上清IFN-γ和IL-10水平无影响(均P>0.05);Dex可使SLE患者PBMC培养液上清IFN-γ水平升高(P<0.05,P<0.01),Dex可以明显降低SEE患者和对照组PBMC培养液上清IL-10水平(均P<0.05).结论 SEE患者血浆IFN-γ水平降低、IL-10水平增高,存在Th2偏移;此种改变不受CD40/CD154影响但能被Dex抑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肌灵片通过影响细胞因子水平治疗EAMG的作用机制。方法:用从电鳐电器官提取的含N2-AChR粗提液加完全弗氏佐剂免疫Lewis大鼠制成EAMG,ELISA法检测大鼠免疫后第7周血清及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IL-4、TGF-β含量以及血清中总IgG、IgG1和IgG2水平。结果:在血清及细胞培养液中:模型组与CFA组比较IFN-γ、IL-4升高(P<0.01);重肌灵大、中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IFN-γ、IL-4含量均显著下降(P<0.01,P<0.05),而TGE-β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在血清中:模型组与CFA组比较,血清各抗体含量均显著增高(P<0.01);重肌灵大、中剂量组总IgG、IgG1、IgG2水平均低于模型组(P<0.01或P<0.05)。结论:IFN-γ异常增高与EAMG发病相关,重肌灵通过上调TGF-β含量,抑制IFN-γ、IL-4过量分泌,从而降低抗N2-AChR总IgG、IgG1和IgG2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流式微球阵列法(CBA)检测不同类型肺结核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IL-2、IL-4、IL-6、IL-10、TNF-α和IFN-γ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BD CBA Flex Set检测试剂盒和流式微球阵列法(CBA)检测84例肺结核患者(46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及38例非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和30例正常人的6种细胞因子(IL-2、IL-4、IL-6、IL-10、TNF-α、IFN-γ)的水平。结果:肺结核患者血清IL-2、IL-6、IL-10和IFN-γ的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或P<0.05),且活动性结核组高于非活动性结核组(P<0.01或P<0.05)。血清IL-4与TNF-α水平肺结核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CBA法能快速、灵敏、多参数批量同步定量检测血清中6种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在肺结核的免疫发病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