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垦东凸起东斜坡被黄河口、莱州湾和青东三大生烃凹陷所包围,具有非常优越的烃源条件。受古近纪区域性构造运动影响,该区发育近东西向伸展断层,与区域性不整合面及古近系大规模发育的辫状河或扇三角洲耦合形成优越的油气输导体系,有利于油气在垦东凸起斜坡区的运聚。同时受不同的输导体系类型对油气藏形成的控制影响,垦东凸起东斜坡区油气藏类型及成藏层位也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2.
垦东凸起上第三系油气成藏特征及勘探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垦东凸起四周临近生烃凹陷,油气资源丰富。上第三系披覆沉积在中生界之上,在被覆构造背景下,发育了构造、岩性、岩性-构造等多种类型圈闭。垦东凸起可划分为3个油气运聚系统,油藏类型以构造、岩性-构造油藏为主。主要含油层系为馆陶组上亚段。断层发育程度、构造部位、储集层岩性是控制油气分布的主要因素。运用测井约束反演技术,对上第三系储集层的空间展布进行了分析和描述。  相似文献   

3.
垦东凸起上第三系油气成藏特征及勘探技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垦东凸起四周临近生烃凹陷,油气资源丰富。上第三系披覆沉积在中生界之上,在披覆构造背景下。发育了构造、岩性、岩性—构造等多种类型圈闭。垦东凸起可划分为3个油气运聚系统,油藏类型以构造、岩性—构造油藏为主。主要含油层系为馆陶组上亚段。断层发育程度、构造部位、储集层岩性是控制油气分布的主要因素。运用测井约束反演技术,对上第三系储集层的空间展布进行了分析和描述。  相似文献   

4.
垦东凸起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揭示垦东凸起构造特征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在明确构造格局及油气分布的基础上,分析了构造特征与油气聚集的关系。垦东凸起由前古近系潜山与古近系一新近系超覆、披覆构造层组成,在古生界、中生界潜山的基础上,由构造变动与沉积作用控制形成了多级次东西相间、南北延伸,且被多条断层切割的鼻状构造格局。受构造控制,该区油气也具有东西分隔、南北成带的分布特征。构造格局控制的连通砂体及断层分布决定了油气的运移指向;圈闭类型及其发育位置、断层发育特征决定了油气聚集的有利部位;成藏期断层活动强度控制了油气的富集程度。  相似文献   

5.
王国超 《石化技术》2023,(5):296-298
新滩油田南部包括垦东18~32井区周边及以南地区,受三维地震覆盖晚的限制,该区探井密度小,勘探程度低。目前该区仅在东北部垦东18~32块上报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019万吨,分析认为,处在垦东凸起披覆构造带的高部位,桩东凹陷和青东凹陷的油气均可运聚至此成藏,具有较大的勘探空间。通过分析该区沉积层序、断层发育特征,利用地震属性分析对该区构造进行详细解释,以及运用测井约束反演技术进行储层预测研究,寻找并评价有利储层;应用含油气系统理论建立了油气的成藏模式,并阐明油气的成藏规律,分析评价确认新滩南部整体上呈一反向断层控制的大型鼻状构造,成藏条件有利,优选构造落实、储层发育的圈闭进行部署评价,有望打开新滩南部地区勘探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6.
垦东凸起石油地球化学特征与成藏系统划分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通过大量的实际资料分析,查明了垦东地区石油的地球化学特征;确认了两个主要油源,即桩东凹陷西洼和孤南洼陷。其中以桩东凹陷西洼油源最为重要。结合各凹陷地模拟成果,划分出两个主要成藏系统和两个次要成藏系统,不同的成藏系统形成了不同类型和规模的油藏。  相似文献   

7.
垦东凸起上第三系油气分布与断层关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已发现油气藏纵、横分布规律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垦东凸起上第三系油气运聚与断层的关系,认为断层是油气纵向运移的主要通道,断层圈闭控制了上第三系油气的横向分布,断层的活动强度和活动时间控制了油气的纵向分布,指出垦东凸起油气勘探目标应以与断层有关的构造油藏为主,与断层有关的岩性油藏次之。  相似文献   

8.
埕东凸起北坡二叠系储层特征及油气成藏模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埕东凸起北坡上古生界二叠系发育高角度的地层不整合油藏,油藏的形成与分布主要受不整合面与储层控制。直井钻探发现的油层少,经济效益低,需要钻探水平井进行勘探。文中系统分析了二叠系的储层特征及油气成藏条件,总结了油藏的分布规律与控制因素,建立了完善的油气成藏模式,对指导二叠系地层不整合油藏的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垦东凸起上第三系油气分布与断层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已发现油气藏纵、横分布规律分析的基础上 ,探讨了垦东凸起上第三系油气运聚与断层的关系 ,认为断层是油气纵向运移的主要通道 ,断层圈闭控制了上第三系油气的横向分布 ,断层的活动强度和活动时间控制了油气的纵向分布 ,指出垦东凸起油气勘探目标应以与断层有关的构造油藏为主 ,与断层有关的岩性油藏次之  相似文献   

10.
东濮凹陷下第三系成藏动力学系统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加强对油气勘探工作的指导,运用成藏动力学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对东濮凹陷的油气成藏规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形成东濮凹陷成藏动力学系统的构造沉积背景,将东濮凹陷划分为2个大的构造沉积旋回和5个演化阶段,在构造沉积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地层压力系统的研究结合油源及成藏动力学系统的封闭程度,将东濮凹陷下第三系划分为3个一级成藏动力学系统,下部自源-它源超高压半封闭系统,中部自源-它源高压半封闭系统,上部它源正常压力半封系统,并认为一级系统内部可以进一步划分出若干个次级子系统,分析了东濮凹陷成藏动力学系统的联络体系,认为东濮凹陷成藏动力学系统的联络体系主要是断层,不整合和岩性岩相变化带,指出了东濮凹陷成藏动力学系统的3种成藏模式及特征。  相似文献   

11.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异常高压油气藏成藏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测井资料和地震资料对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典型地区进行了地层古、今压力的研究,认为牛居—青龙台地区沙一段—沙三段地层存在异常高压,牛居地区超压形成于馆陶早期,后期具有封隔油气的能力;青龙台地区超压形成于东营末期,封隔能力不强;葵花岛地区沙三段、沙一段和东三段地层异常高压明显,其中沙三段和沙一段超压形成于东营末期或更早。对牛居构造断裂背斜油气藏和葵花岛构造断鼻油气藏的成藏解剖表明,牛居—青龙台地区油气藏的主要成藏期为东营末期和现今,葵花岛地区油气藏主要成藏期为东营中期、东营晚期和现今。从地层压力演化史和油气藏成藏期的关系出发,提出了高压油气藏的三种成藏模式:早期略超压模式、早期高超压模式和晚期超压模式。  相似文献   

12.
低电阻率油气层测井解释方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了吉林高台子油层低电阻的成因机理 ,认为富含伊利石和蒙脱石粘土矿物的地层 ,若地层水较淡 ,粘土矿物的附加导电性是造成油气层电阻率低的主导因素。粘土含量不同 ,其电阻率指数与含水饱和度 (I- Sw)关系曲线特征不同 ,故将粘土含量作为选择饱和度模型的约束条件。提出了 Waxman- Smits模型中阳离子当量电导极大值(Bmax)是温度和频率的函数。利用所建立的解释模型处理了 2个油田的 7口井资料 ,解释效果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3.
杨昌华  牛宗奎  杨斌  周迅 《油田化学》2012,29(3):263-266
针对文96气藏特点,研究了适应于老井封堵的气层封堵体系。以中原油田常用的普通堵剂为基础,优选了胶凝固化剂、触变调节剂、降失水剂和复合缓凝剂加量,其最佳加量分别为3%、0.3%0.5%、1%和2%3%。该气层封堵剂浆液120 min最终析水量为10 mL,析水速度较慢,悬浮性能较好。其粒度中值一般小于15μm,流动性良好,比普通堵剂更易进入低孔、低渗储层,气密封性能好,可以满足老井封堵需要。通过文96块53井次现场试验,工艺成功率100%,一次封堵合格率96%。文96-2井施工后,30 min压力降小于0.5 MPa,堵剂较好地进入了地层,满足方案要求。图6表5参2  相似文献   

14.
针对济阳坳陷上第三系广泛发育的浅层疏松的河流相砂岩储层,以垦东北部馆陶组曲流河砂岩储层为例,通过基于测井资料的岩石物理特征分析,根据研究区实际条件建立含不同流体储层正演模型,应用垂直入射正演模拟、叠前AVO正演及基于Gassmann方程的流体替换技术分析研究储层含不同流体引起的弹性参数变化、地震反射特征及AVO响应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浅层河流相,储层含油气后速度、密度进一步降低,相对较厚的油气层与围岩形成振幅较强的反射,油层与气层均表现为振幅随入射角增大而增大的Ⅲ类AVO异常,而水层则表现出随入射角增大而减小的特征;含气饱和度的变化使气体的可压缩性发生改变,P波速度随含气饱和度的增加由急剧降低转为缓慢升高。研究结果对应用叠后属性、叠前反演对含油气储层的有效识别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气测资料在确定地层含气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测录井往往是在各种复杂的地层,地面因素的影响下进行的,致使无法利用气测资料进行直接的或定量的解释,气测资料的解释无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不够完善。因此,守层和油气显示的关系等进行地层含气量的计算,并结合有关资料,探讨地层含气量在气测解释中的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利用气测资料确定地层含气量,使气测录井实时获得更多的有实际意义的信息,对现场早期定量评价产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石油地质学中极为重要的油气成藏研究入手,分析了油气成藏研究历史,划分了3个历史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50年代初)以油气藏背斜说或重力说为代表。第二阶段(50年代中期~70年代末)为以Tisso有机生油理论、油气二次运移聚集原理及我国陆相石油地质理论为代表。第三阶段(80年代-现在)以油藏描述、盆地模拟、储层地球化学、含油气系统和成藏动力学系统为代表。从地温场与地压场、成藏史、含油气系统、成藏动力学系统和盆地模拟等5个方面讨论了油气成藏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复杂水系下储层油气评价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自然电位幅度差值△SP与视地层水电阻率Rwa交会图,确定复杂地层水系下高阻地层的地层水电阻率,计算储层含油饱和度,判断油水地层。该方法在苏丹南部穆格莱德盆地FL凹陷成功的应用,为今后的勘探开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渤海湾海水泥浆侵入油气层双侧向测井定量分析研究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欧阳健  张建华 《测井技术》1998,22(4):256-260
泥浆滤液侵入油气层是一个复杂的物理过程,对海水泥浆侵泡含低矿化度地层水的油层的侧向测井响应进行了数值模拟与研究。结果证明:使侧向测井响应降低的因素除了泥浆性能与浸泡时间外,还饱和度、渗透率、原油粘度等有关。若一般性能的泥浆浸泡高孔、高渗油层达8 ̄10d以上,深侧向测井可降到原始油层电阻率的1/3 ̄1/2,它不仅影响电测井定量计算饱和度,也影响测井识别油气层。因此,无论识别油气层或水层,或是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9.
垦东405-平1大位移井摩阻扭矩预测及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分析垦东405-平1大位移井钻井施工的可行性,预测起下钻、下套管和钻进时的摩阻、扭矩,分析了各种摩阻扭矩计算模型的优缺点,选择了计算方法可靠、适合于现场应用的软模型,但考虑到大刚度管柱在高曲率井眼中的摩阻扭矩计算误差较大,引入了附加刚性力的概念对其进行了修正,通过管柱力学平衡方程建立了摩阻扭矩计算的修正硬模型。根据该井二开和三开下套管过程中大钧载荷与套管下深关系的预测结果和实测结果的对比情况,所建模型可以满足现场工程要求,且预测结果可指导大位移水平井的施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