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苏氨酸发酵     
<正> 苏氨酸(Thr)的生物合成途径,在几乎所有微生物中都是共同的(图1)。但是生物合成的调节,则因菌株的不同而有特异的不同。代表性的菌株有大肠杆菌(E.coli)和黄色短杆菌(Brevibacterium flavum)两类。一般的野生株,这种调节机制没有改变,不能过剩地生产Thr。所以与其他氨基酸同样,如何解除这种调节机制是开发Thr发酵的主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L-亮氨酸的初步研究及菌种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L-亮氨酸的结构、性质、用途和生产方法,讨论了L-亮氨酸的生物合成途径、代谢调节机制;阐述了采用代谢控制手段如何选育L-亮氨酸高产菌的育种战略。  相似文献   

3.
清香型白酒酿造核心功能微生物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清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核心功能微生物群及其代谢过程,既有利于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和出酒率,又有利于揭示风味与活性物质生物合成与代谢调控机制,进而优化发酵过程,提升酒体品质。该文对近年来清香型白酒生产过程的微生物群落、核心功能菌及其代谢产物的有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归纳,旨在推陈出新,进一步推动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去解决清香型白酒业面临的难题。  相似文献   

4.
<正> 从自然界中分离出谷氨酸发酵菌已有30多年了。由谷氨酸产生菌通过营养缺陷型、抗反馈调节等方法选育出赖氨酸、苏氨酸等其它氨基酸产生菌亦有20多年。尽管近几年来,随着氨基酸发酵机理和代谢调节方式的阐明,进行增加抗反馈调节标记等研  相似文献   

5.
L-赖氨酸是人类和动物所必需的但自身不能合成的氨基酸之一,它对平衡氨基酸组成、调节体内代谢平衡、提高体内对谷类蛋白质的吸收、改善动物营养、促进生长发育均有重要作用。L-赖氨酸的发酵不同于L-谷氨酸的发酵,每形成1 mol的L-赖氨酸需要消耗4 mol的NADPH,而每生产1 mol的L-谷氨酸只需消耗1 mol的NADPH,因此在L-赖氨酸发酵过程中,提高代谢途径中的NADPH量是增加L-赖氨酸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作者从谷氨酸棒杆菌中L-赖氨酸生物合成途径、NADPH代谢以及与NADPH代谢相关的酶三个方面概述了L-赖氨酸合成代谢中NADPH代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L—异亮氨酸发酵的代谢控制育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L-异亮氨酸的基本性状,用途、生产方法、生产现状、生物合成途径与代谢调节机制以及产生菌育种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氨基酸、核苷酸发酵是典型的“代谢控制发酵”。所谓“代谢控制发酵”就是用遗传学的方法或其他生物化学的方法,人为的在DNA的分子水平上改变、控制微生物的代谢,使有用产物大量生成、积累的发酵。由发酵所生成的氨基酸、核苷酸产物都是微生物中间代谢产物的积累,建立于对微生物正常代谢的抑制,就是说,氨基酸、核苷酸发酵的关键,产酸高低,取决于其控制机制是否能够被解除和解除的怎么样,取决于我  相似文献   

8.
L-缬氨酸的应用和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缬氨酸在医药、食品及饲料领域中有着广泛的用途.国内大多数菌株的产酸水平不高,选育新的高产菌种显得尤为必要.本文综述了L-缬氨酸的应用方向以及根据L-缬氨酸的生物合成途径及其代谢调节机制,利用代谢调控理论,重点阐述了L-缬氨酸生产菌的育种思路及目前国内外L-缬氨酸育种的最新进展,为缬氨酸发酵生产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L-异亮氨酸作为三大支链氨基酸之一,在食品、牲畜饲料和医药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微生物发酵法是目前生产L-异亮氨酸最主要的方法,选育优良的生产菌种和优化发酵控制工艺有助于提高L-异亮氨酸的产量。该文对L-异亮氨酸的生物合成途径及代谢调控机制、L-异亮氨酸产生菌的选育现状以及发酵控制工艺进行了系统综述,为后续利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L-异亮氨酸的生产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氨基酸对人工接种发酵东北酸菜的风味形成有重要作用,该研究着重利用代谢组学对人工接种发酵东北酸菜发酵过程中的氨基酸转化途径进行了研究。在酸菜接种发酵过程中共检测出的638种代谢物以氨基酸,多肽及其类似物为主(25.43%),且在发酵中期显著增加。人工接种发酵酸菜代谢途径主要与氨基酸代谢、脂类代谢、其他次生代谢物生物合成、碳水化合物代谢、核苷酸代谢等途径有关,且代谢途径涉及的化合物以多肽类为主(33.33%)。在接种发酵过程中鉴定出12种对酸菜的酸味和鲜味具有重要贡献的氨基酸,并且20℃接种酸菜风味与滋味的形成集中在发酵前10 d。此外氨基酸类代谢物显著富集的通路主要涉及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半胱氨酸和甲硫氨酸代谢、谷胱甘肽代谢、丝氨酸代谢、组氨酸代谢以及赖氨酸降解。结果表明接种酸菜发酵过程氨基酸类物质代谢途径多变,并且对接种发酵东北酸菜的风味调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以山兰黄酒为原料,添加醋酸菌发酵制备山兰米醋,分析测定其理化指标,并采用HPLC法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测定山兰米醋发酵过程中的游离氨基酸、有机酸和风味代谢物,分析其发酵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山兰米醋发酵期间理化性质变化较大,发酵过程中总酸含量逐渐增加,而pH值呈现缓慢下降趋势。在山兰米醋发酵过程中,共检测到27种有机酸,其中乳酸和乙酸的含量较高,是米醋中主要的有机酸成分。游离氨基酸总含量在发酵的中期较高,成品米醋中呈味分布为甜味氨基酸>苦味氨基酸>鲜味氨基酸,甜味最为明显。基于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发现,发酵不同阶段的代谢物差异较大,共检测到41种差异代谢物。通过对差异代谢物的代谢途径进行分析,筛选出17条关键代谢通路,且不同环境下的微生物代谢通路的富集程度最为显著,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通路、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通路和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通路的富集程度最高。  相似文献   

12.
链霉素发酵的代谢调控育种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链霉菌在生产抗生素方面的特殊作用使它成为放线菌中遗传育种的核心,近年来的进展主要在于原生质体融合、脂质体的使用、质粒及其它载体的发现和克隆技术工业应用.本文综述了链霉素生物合成途径、代谢调节机制、链霉素发酵的代谢调控育种及其进展.  相似文献   

13.
文章综述了嗜盐微生物在海鲜调味品发酵过程中的发酵机制,介绍了嗜盐菌代谢途径对传统发酵调味品特征风味的影响,阐述了其在盐胁迫、风味形成及生物胺降解中的作用,并从微生物组学影响的氨基酸代谢、支链醛形成及基因调控等层面论述了嗜盐微生物对风味的影响机理。  相似文献   

14.
微生物发酵法生产胞嘧啶核苷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胞嘧啶核苷又名胞苷,其在食品工业和医药行业上应用广泛。简单介绍了国内外微生物发酵法生产胞嘧啶核苷的方法;重点阐述了胞苷生产菌种的选育研究进展等,并以胞苷生产菌的选育为例,根据代谢控制发酵原理和基因重组技术,对胞嘧啶核苷生产菌枯草芽孢杆菌与大肠杆菌的育种实例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由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分泌的初级代谢产物赖氨酸,其合成与胞内NADPH水平密切相关,但目前对谷氨酸棒杆菌中赖氨酸的生物合成与辅因子NADPH之间调节机制的理解仍然有限.作者以赖氨酸高产菌C.glutamicum XQ-5为出发菌株,通过阻断磷酸戊糖途径构建了低NADPH水...  相似文献   

16.
维生素B_(12)的生物合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维生素B12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和畜牧业,主要由微生物发酵得到。脱氮假单胞菌(Pseudomonas denitrificans)和费氏丙酸杆菌(Propionibacterium freudenreichii)是主要的生产菌种。与之相应,维生素B12存在好氧和厌氧2条生物合成途径,生物合成过程十分复杂,2条合成途径大体相同又各有特点。维生素B12发酵产量的提高有待于菌种的改良和发酵工艺的改进。了解维生素B12生物合成途径和代谢调控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可为育种工作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微生物生长代谢对老面馒头质地和品质的影响,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老面发酵小麦(SW)/小麦-小米(SM)面团中的微生物组成及其代谢功能差异,并对小麦/小麦-小米馒头的物理特性及其与微生物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组样品的微生物多样性和丰富度虽存在一定差异,但差异不大。SM中细菌和真菌群落的多样性较低。真菌较细菌的丰富度高,而多样性较低。2组微生物菌群组成相似,细菌的优势菌属为乳酸杆菌属和片球菌属,优势菌种为面包乳杆菌和发酵乳杆菌,在SW和SM中均差异显著(P<0.05)。真菌的绝对优势菌属为酵母属,由酿酒酵母组成。KEGG分析显示,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和氨基酸代谢是SM中代谢旺盛的通路,而碳水化合物、脂质、维生素和核苷酸代谢在SW中显著上调(P<0.05)。老面发酵对不同种类馒头的品质和质地特性产生了影响,相比于小麦馒头,小麦-小米馒头硬度、比容、咀嚼性较高,而弹性、内聚性较低。乳酸菌可以改善馒头的质地特性,这取决于菌属种类,低丰度菌属与弹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研究结果为探明微生物组成与老面馒头物理特性的形成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为筛选、改善品质的潜在微生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了色氨酸的生物合成途径和代谢调节机制,对色氨酸操纵子的结构及其阻遏和弱化机制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了色氨酸基因工程菌构 建的基本思路,并列举了大量的育种实例。  相似文献   

19.
目前工业发酵生产L-苯丙氨酸的菌株均是由大肠杆菌产生的,随着近年来L-苯丙氨酸市场需求量的增长,使得快速选育高产量遗传稳定性强的新型基因工程菌显得尤其重要.随着基因工程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手段的不断发展,以及对微生物芳香族氨基酸代谢途径的进一步了解,L-苯丙氨酸生产菌株的选育已经由原来的随机诱变筛选进入到分子育种阶段.本文综述了L-苯丙氨酸基因工程菌的分子育种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不同陈化发酵时间烟叶中微生物菌群与代谢产物的关系,探究多年陈化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对烟叶发酵品质的影响。【方法】选取4个陈化发酵时间(陈化0年,1年,4年,7年)的上部烟叶(B2F),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和UPLC-ATOF MS液质联用技术,对不同发酵时间的烟叶表面微生物多样性以及差异代谢物进行分析。【结果】相比其他陈化发酵时间,发酵4年的烟叶中微生物种类最多、多样性最高。在细菌属分类水平上,泛菌属(Pantoea)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为发酵4年烟叶的优势细菌。结合OPLS-DA模型以及数据库检索,4个发酵时期两两比较共筛选到173个显著差异代谢物,KEGG富集分析发现差异代谢物参与氨基酸代谢、脂肪酸代谢、类固醇生物合成等多条代谢途径。其中,发酵4年样本中高丰度的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在脂肪酸降解途径。【结论】复烤烟叶在陈化发酵不同时间微生物多样性及代谢物质具有显著差异,上部叶片陈化发酵4年烟叶的内在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