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创颅内压监测仪在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无创颅内压监测仪在颅脑损伤中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选取50例颅脑损伤患者并分成3组,其中急诊手术组20例,颅内血肿保守治疗后加重再手术组10例,保守治疗组20例,另选正常对照组20例。前两组分别于术前、术后3d和7d监测颅内压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值,后两组分别于入院第1天、4天和7天监测颅内压FVEP值,共3次,每次监测颅内压之后即刻腰穿测定颅内压进行对照,比较二者之间差别。无创颅内压监测仪监测颅内压时,15min内连续3次测定FVEP值并记录,取平均值,分析所得240幅FVEP的N2波,总结N2波波形特点,比较同一测试者随着颅内压的改变FVEP值的变化情况。结果FVEP值和腰穿结果基本接近,用等效检验方法比较,结果提示二者之间等效,可以准确反应出颅内压的改变趋势。术前和术后颅内压改变较大,颅内压越高N2波潜伏期越长。结论仪器所测颅内压和腰穿测得的颅内压结果相比较,二者之间无差别。FVEP值和颅内压变化成正相关。无创颅内压监测仪可以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的辅助工具,其操作简单,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无创监测颅内压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颅内压增高是神经科常见的危急重症,它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其发病机制是各种因素所导致颅内容积代偿失调。脑水肿达到一定程度时必将引起颅内压增高,所以除占位性病变和脑积水所致的颅内压增高以外,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可以认为是一个统一的概念。脑水肿的本身并无特殊症状而完全表现为颅内压增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过程中,根据无创颅内压检测仪所测得颅内压情况来确定脱水剂的剂量及疗效。方法选择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9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98例)根据无创颅内压检测情况使用脱水剂(20%甘露醇),对照组(94例)根据病人症状、体征及头颅CT片经验性使用脱水剂(20%甘露醇)。结果观察组治疗过程中人均使用甘露醇(548.47±71.39)g,对照组人均使用(802.66±78.6)g,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恢复良好95例(96.94%),中重残3例,无死亡病例;对照组恢复良好85例(90.43%),中重残7例,死亡2例。两组恢复良好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无创颅内压检测仪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过程中,指导脱水剂的应用,可大大减少了患者使用脱水剂的剂量,这对减少术后并发症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无创颅内压监测颅脑损伤患者两侧颅内压梯度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颅脑损伤患者50例(观察组),对照组30例,入院时、以后每天分别监测左右通道诱发电位,观察N2波潜伏期所对应的颅内压值,计算出颅内压差值大小与病情发展趋势的关系。结果研究组两侧压力差大于对照组,血肿增大的23例,其两侧压力差也增高。血肿清除后和保守治疗血肿缩小,其压力差也减少。结论 FVEP无创颅内压监测是简单有效的监护技术,可以作为观察颅脑损伤患者病情的工具,能较准确的反映颅内压和颅内压差,及早发现脑疝前驱期,对早期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无创监测颅内压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闪光视觉诱发电位 (fVEP)各波潜伏期与颅内压的关系 ,评价fVEP在神经内科疾病中颅内压监测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测量 2 2名健康人 ,4 4例高颅压患者和 35例腰椎穿刺测量颅内压患者的fVEP ,比较三者各波潜伏期的改变 ,并将无创方法测得颅内压值与实际腰穿测量值比较。结果 当颅内压增高时fVEP的P2 、N2 、P3 、N3 波潜伏期均延迟 (P <0 0 0 1) ;颅内压fVEP测量值和腰穿值的平均相对误差б =15 5 5 % ,其中颅内压增高患者平均相对误差б=8 86 %。fVEP的P2 、N2 、P3 、N3 波潜伏期与颅内压升高均呈正相关 (r=0 5 4 6、0 6 5 1、0 5 38、0 4 33,均P <0 0 0 1) ,以N2 波相关系数最大。结论 fVEP是一个比较准确、无创反映颅内压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无创颅内压(ICP)监测在高血压性脑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符合标准的高血压性脑出血10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依据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FVEP无创ICP监测指导治疗。结果 出院时,观察组死亡4例,植物生存1例,重残1例,中残14例,恢复良好30例;对照组死亡10例,植物生存3例,重残3例,中残15例,恢复良好19例。观察组恢复良好率(60.0%)明显高于对照组(38.0%,P<0.05),死亡率(8.0%)明显低于对照组(20.0%,P<0.05)。结论 对高血压性脑出血,FVEP无创ICP监测指导下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是导致颅内压增高,病情恶化,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之一。我院2008—2011年,采用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无创颅内压监测技术监测70例弥漫性脑肿胀患者的颅内压变化,根据检测数据,指导临床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脑挫裂伤患者颅内压值有创与无创监测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自2004年11月至2005年8月,对500例颅脑疾病患者采用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lashvisualevokedpotentials,fVEP)颅内压监测仪进行无创颅内压测定,从中选择了38例脑挫裂伤患者,同时进行了有创法测量颅内压,以评价其在脑挫裂伤中颅内压监测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男21例,女17例,平均年龄35.4岁(20 ̄55岁)。其中车祸致伤31例,坠落伤7例,无胸、腹和四肢的严重伴发损伤。根据脑挫裂伤的诊断标准[1]:①颅脑外伤史;②伤后意识障碍;③有局灶性症状及脑膜刺激症;④血性脑脊液;⑤生命体征改变;⑥CT有阳性表现。本组38例脑挫裂伤患者入院…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无创颅内压监测在早期高血压脑出血后血肿扩大中的预警效果.方法 15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无创颅内压监测,按颅脑CT提示将患者分为血肿稳定组(HS)血肿扩大组(HE),比较2组患侧和健侧NICP差值(D值)、NICP值、脑灌注压(CPP值)以及治疗效果.结果 157例患者共发生血肿扩大54例,其中53例(98.2%)发生发病24 h内;2组入院时NICP值、D值以及CPP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血肿扩大或24 h后的复测中,HE组患者的NICP值和D值均明显改善(P<0.05),且与H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CPP值并无明显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优于HE组(u>ua,P<0.05),其中HE组病死率和植物生存率显著高于H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1.831,P<0.05).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扩大后NICP值和D值快速变化,应用无创颅内压监测可早期预警血肿扩大,且具有无创、动态监测的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本院自1996年4月至2005年12月手术治疗各类颅脑损伤578例中有46例术中或术后出现远隔部位的迟发性颅内血肿,经积极有效治疗,获得较好疗效。现将该类病例的治疗情况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性38例,女性8例,年龄19~68岁,平均38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39例,坠落伤3例,砸伤4例。损伤类型:闭合性损伤39例,开放性损伤7例。1.2临床表现所有病例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GCS3~9分,其中GCS3~5分者18例,有中间清醒期者3例。着力部位均有头皮损伤或血肿,有脑脊液鼻漏或耳漏7例,一侧瞳孔散大25例,双侧瞳孔散大3例,瞳孔无改变18例。…  相似文献   

11.
无创颅内压监测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颅内压增高是颅内疾病或颅内继发性病变的一种反映,颅内高压亦是神经科的危重症,如不能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可导致脑疝形成,于短时间内危及患生命,因此颅内压监测是颅脑疾病治疗的重要前提之一。近年来,研究显示,连续性颅内压监测可作为“早期报警系统”,有利于早期发现和及时处理高颅压症。《美国严重颅脑损伤处理指南》中强调了颅内压监测和颅内高压处理的重要性例。目前,临床上采用的颅内压监测多为有创性监测方法,它可较为准确地反映颅内压水平,但由于技术条件要求高,操作复杂,而且并发症较多,如颅内感染、脑脊液漏和颅内出血等,因此限制了它的临床应用范围。传统的腰椎穿刺方法监测颅内压虽然简便易行,但属于有创性检查,对于病情严重不能配合或有形成脑疝危险的患,被视为禁忌。另外,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有创颅内压监测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救治的意义.方法 从107例颅脑外伤的患者中筛选出68例重型者,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试验组34例患者均入院24 h内行颅内压监测,依据监测结果 控制颅内压,适时采取药物或手术治疗.对照组未进行颅内压监测.比较2组患者的病死率.结果 对照组34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中,死亡27例,病死率79.41%.试验组中,死亡12例,病死率35.2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有创颅内压监测能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创伤性闭合性颅内血肿诊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1993年至2000年共收治创伤性闭合性颅内血肿共263例,现将诊疗情况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颅内压监测对颅内血肿术后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 选取55例颅内血肿患者进行持续动态颅内压监测,根据监测指导临床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 55例患者在颅内压监测结果的指导下44例正常或轻度增高者减少脱水剂用量,11例中重度增高者及时采取了加大脱水剂或再次手术等处理,取得良好疗效.结论 持续动态ICP监测在颅内血肿术后的临床处理上有重要指导意义,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无创颅内压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无创颅内压监测在新生儿疾病中的应用,应用无创颅内压监测发现和指导治疗早期轻度新生儿脑水肿。要用无创颅内压测定仪对1092例新生儿进行颅内压监测。结果:监测1092例患儿中485例颅内压偏高或明显增高(其中163例临床观察前匈平软(。其中颅内出血患儿59%颅内压增高;HIE(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77%颅内压增高。结论:无创颅内压监测在一儿疾病中应用,可以发现早期轻度颅内压半高,对临床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无创颅内压监测技术在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并颅内压增高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本院神经内科和老年科住院的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并颅内压(ICP)增高患者102例,随机分为FVEP无创颅内压监测组(实验组)和非监测组(对照组); 所有实验组病例经FVEP监测ICP和立即行腰穿检查测ICP,治疗上给予甘露醇脱水降颅内压; 记录2组患者甘露醇使用量以及肾功能情况,评估FVEP无创颅内压监测技术指导临床调整脱水剂的应用效果; 记录2组患者GOS评分,评价FVEP无创颅内压监测技术在HICH并颅内压增高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参考价值。结果 实验组患者入院时FVEP无创颅内压测得值与腰椎穿刺颅内压测量值比较无明显差异[(195.76±13.24)mmH2O vs(197.04±11.98)mmH2O, P>0.05]; 实验组甘露醇使用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 2组血肌酐、尿素氮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实验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χ2=3.889, P=0.048)。结论 FVEP无创颅内压监测技术可以替代有创颅内压监测技术,应用FVEP无创颅内压监测技术可以及时调整并减少HICH并颅内压增高患者脱水剂甘露醇的用量,改善HICH并颅内压增高患者的病情和预后。  相似文献   

17.
正脑水肿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脑组织继发性病理改变,主要表现是含水量和脑容量增加,可导致颅内压升高、脑中线结构位移等,甚至导致脑疝~([1])。脑水肿的发生和发展直接关系到脑功能损害的程度,与病人的预后密切相关~([2])。因此,及时发现脑水肿、准确监测脑水肿、准确掌握颅内压的变化,并采用药物、手术等方法缓解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是抢救成败、改善病情发展及转归的关键~([3])。目前,颅内压监测主要依据临床表现、眼底检查、头颅CT和MRI影像学检查、腰椎穿刺术以及有创颅内压监测等,其中CT和MRI检查是脑水肿的常  相似文献   

18.
<正>颅内血肿、脑炎、脑水肿以及脑积水和脑肿瘤等都是引起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增高的重要原因,及时准确判断ICP的改变,采取合理的用药和及时手术,是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保障,如不能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无创颅内压监测在新生儿疾病中的应用,应用无创颅内压监测发现和指导治疗早期轻度新生儿脑水肿。方法:采用无创颅内压测定仪对1092例新生儿进行颅内压监测。结果:监测1092例患儿中485例的颅内压偏高或明显增高(其中16例临床现察前囟平软)。其中颅内出血患儿95%颅内压增高;HIE(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77%颅内压增高。结论:无创颅内压监测在新生儿疾病中应用,可以发现早期轻度颅内压增高,对临床护理和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对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患者用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进行无创颅内压(ICP)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10例急性HIC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28 d的结局分为存活组87例和死亡组23例,分别对比2组患者入院后第12、24、48、72 h的ICP值,同时分析ICP值与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FVEP各波潜伏期的关系。结果 存活组患者的出血量、血弹值、WBC、中线移位发生率均显著低于死亡组(P<0.05); 在入院第12、24、48及72 h存活组患者的ICP值均显著低于死亡组患者(P<0.05); 在入院第12 h存活组患者的GCS评分显著高于死亡组患者(P<0.05),APACHEⅡ评分、FVEP各波潜伏期(P2、N2、P3、N3)均显著低于死亡组患者(P<0.05); 在入院第12 h HICH患者的ICP值与GCS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572,P<0.05),与APACHEⅡ评分、FVEP各波潜伏期(P2、N2、P3、N3)呈显著正相关(r=0.496,P<0.05)。结论 通过监测HICH患者的ICP值能够密切反映患者的病情程度、预后情况,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