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旱地小麦免耕施肥播种机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目前国内外关于小麦免耕播种机的研究情况,提出了适合我国北方旱作农业的小麦免耕播种机的设计思路,设计出8行悬挂式小麦免施肥播种机,对用凹圆盘施肥开沟器和梭形播种开沟器组成的小麦免耕施肥播种开沟器单体的工作特点和种肥分施方案进行了理论分析和田间试验,指明了该种开沟器单体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2.
申云峰 《农技服务》2014,31(9):19-19
介绍了免耕播种机开沟直播小麦的生育特性,从品种选择、适期播种、合理密植、整地开沟、化学除草、施肥、防倒伏、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方面总结了界首市芦村镇小麦免耕播种机开沟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
<正>小麦免耕播种机就是在秸秆还田覆盖的情况下,不耕翻土壤,能一次进地完成开沟、施肥、播种、覆土、镇压等多项工序的播种机械。小麦免耕播种机按照开沟器种类分为尖角式和苗带旋耕式两种。尖角式小麦免耕播种机主要用于一年一作区,为防止堵塞,一般开沟器分为2~3排。苗带旋耕式开沟器防堵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小麦免耕播种机作业性能要求的基础上,研制在玉米秸杆覆盖下小麦免耕播种的结构特征、工作原理,以带状粉碎防堵装置为核心的免耕播种机,通过粉碎轴粉碎玉米秸杆和田间杂草,有效地解决了开沟器缠草堵草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小麦免耕播种技术是国家农业部重点推广和大力倡导的保护性耕作新技术。相对于传统的耕整地后播种的种植模式,小麦免耕播种技术是在上茬秸秆粉碎还田后,土地不耕翻,直接使用免耕播种机一次性完成开沟、施肥、播种、覆土、镇压的一种新型的小麦种植  相似文献   

6.
冬小麦免耕宽幅精播与传统播种模式相比,一次性完成开沟、施肥、播种、覆土、镇压等多道耕作程序,作业效率高,既实现了农田节水,又实现了小麦增产。本文主要介绍了小麦免耕宽幅精播栽培技术特点、小麦免耕宽幅播种机的特点和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针对一年两熟地区小麦免耕播种时存在的问题,提出利用锯齿缺口圆盘作为灭茬、开沟装置和双腔分层播种、施肥装置,研制设计了2BMF―6(12)型全免耕播种机。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该机械可有效地解决开沟器缠草堵草的问题;可实现铡草、开沟、施肥、播种、镇压等多道工序一次完成;能满足小麦、玉米免耕施肥播种对播种机的技术要求;有利于其在一年两熟地区的推广和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  相似文献   

8.
夏玉米免耕覆盖播种机械化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夏玉米免耕覆盖播种机械化技术是一种新型实用的农机化技术,是指在小麦、玉米两茬平地地区小麦收获后不经过耕作直接在麦秸覆盖的地里使用免耕播种机播种,可一次完成灭茬、开沟、播种、覆土、镇压等多道工序。它包括前茬作物收获、秸秆和残茬处理,未耕地上的破茬开沟、化肥深施  相似文献   

9.
小麦玉米两用免耕施肥播种机的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黄淮海地区小麦玉米种植模式,根据小麦玉米免耕播种技术要求,设计了一种小麦玉米两用免耕施肥精密播种机。播种机采用地轮前置设计,可保证地轮走在未旋耕过的土壤上,增大地轮与地面的摩擦力,减小打滑,播量稳定,漏播率降低,并实现了小麦玉米两用播种机械传动。播种机前部有旋刀式切草、拨草开沟装置,可有效减少种床区秸秆残存量,减小残留秸秆对播种的影响。玉米播种采用指夹式排种器,在机架单体上的平行四杆机构可提高田间通过性,可以保证播深一致。田间试验表明,该机可旋耕灭茬、开沟施肥、播种、镇压等功能,实现一机两用,提高了机具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国内外小麦播种施肥开沟器的分析,确定以单圆盘开沟器作为小麦免耕播种机种肥分施试验的播种开沟器。为了克服单圆开沟器翻土程序较大的缺点,满足种肥分施的要求,对有关参数进行了一系列田间试验。通过试验和分析确定了单圆盘开沟器的最优安装参数,样机试验结果表明种肥分施程度基本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1.
小麦免耕播种机是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实施过程中应用的一种重要机具。它可以在前茬作物收获之后未经任何耕作的田间进行复式作业,一次性完成灭茬、开沟、施肥、播种、覆土、镇压等多道工序,减少机械对土壤的碾压破坏,省工省时,节肥节油,增产增收,保护环境。为了正确使用小麦免耕播种机,充分发挥它的高效作用,本文以推广较快应用较多的ZBMFS系列小麦免耕播种机为例,介绍一下安装、调整及作业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2.
一、免耕施肥播种机的工作原理小麦(玉米)免耕施肥播种作业时,拖拉机的动力经传动轴直接传入免耕施肥播种机的中间变速箱,并带动左右刀轴作旋切运转,当刀具与地面接触的瞬间,前部的旋耕刀将部分秸秆或根茬切断后入土作带状旋松紧随其后的播种、施肥开沟器在开沟的同时将秸秆及根茬推送到播种、施肥位置的两侧,后部的限深镇压轮(辊)靠自重与地面摩擦转动,经链条传动机构带动排种和排肥机构实施排种、排  相似文献   

13.
为了明确四杆仿形机构拉力弹簧对免耕播种机开沟深度稳定性的影响,对播种单体进行了受力分析,根据拉格朗日方程建立了开沟深度稳定性数学模型,采用ADAMS软件建立了免耕播种机仿形机构的虚拟样机,以2BG-2免耕播种机为例,对其弹簧刚度、弹簧预拉力、播种单体质量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仿形轮最大压力从1054 N降低为934 N,播种单体质量从120 kg减少为102.6 kg,弹簧刚度系数从12 N·mm-1下降为10 N·mm-1。安装拉力弹簧有利于开沟深度稳定,弹簧刚度系数越大,开沟深度变化越小;通过合理选择弹簧的刚度系数和预拉力,在保证开沟深度稳定的同时,还可以降低播种单体质量,为免耕播种机的设计和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1 迪尔少耕免耕播种机少耕免耕播种机技术已在美国、加拿大广泛应用。免耕播种可保护土壤的团粒结构不被破坏 ,田间水分不易蒸发 ,减少拖拉机压地次数。在原茬地上直接播种 ,一次完成开沟、碎土、播种、施肥、覆土、镇压。迪尔公司的免耕播种机可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农艺要求。它  相似文献   

15.
垂直分层种施开沟器的设计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对免耕播种机开沟器要求的分析,提出了垂直分层种施开沟器的设计方案,确定了开沟器结构参数,并将其安装在小型山地免耕播种机上,对其实用性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该开沟器能够将种子和化肥分别施于距地表5.4 cm和11.0 cm处,种肥间层为5.6 cm,达到播种作业的农艺要求,解决了播种作业中垂直分层种施的问题,对免耕播种机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小麦免耕播种技术是国家农业部重点推广和大力倡导的保护性耕作新技术。相对于传统的耕整地后播种的种植模式,小麦免耕播种技术是在上茬秸秆粉碎还田后,土地不耕翻,直接使用免耕播种机一次性完成开沟、施肥、播种、覆土、镇压的一种新型的小麦种植技术。近几十年,随着农业机械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农作物产量的大幅提升,带来的是农田耕作越来越精细,土壤风蚀、水蚀日益加剧,精细的耕作也破坏了土壤中蚯蚓等生物的生存环境。小麦  相似文献   

17.
垄作与保护性耕作相结合是一项重要技术,有助于抵御春旱,控制风蚀,逐步培肥地力。播种时利用机械装置处理播种带杂草,秸秆覆盖可抑制垄沟杂草的生长,消除对除草剂的依赖。根据技术结合特性,分别建立了垄作免耕播种机的机架、开沟器、镇压器、地轮、修垄装置等三维模型,总装成整体播种机。本播种机可一次性完成开沟、施肥、播种、覆土、镇压等多项作业,减少机器进地次数。研究垄作免耕播种机的三维模型,可对其机械性能进行分析,为样机制造提供理论支撑,有利于推广垄作免耕播种技术。  相似文献   

18.
一沟双行小麦施肥播种单体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一年两熟灌溉区玉米覆盖地免耕播种小麦时播种机堵塞问题,设计研制了一沟双行小麦施肥播种单体,该单体1次作业可同时完成施1行肥和播2行小麦,进行小麦宽窄行机械化种植。田间试验以窄行距离分别为8 cm和10 cm的施肥播种单体与普通尖角开沟器进行性能对比。结果表明:同一平均行距宽窄行种植的播种机通过性较均行距种植普通尖角开沟器播种机的好;窄行距离为10 cm的单体播深变异系数和行距变异系数最小,分别为7.3%和5.6%;窄行距离为8 cm的单体牵引阻力和肥深变异系数最小,分别为459.2 N和3.5%;确定优化的小麦宽窄行平均种植行距为20 cm,作业质量满足农艺要求,解决了高覆盖量工作条件下播种机的堵塞问题。  相似文献   

19.
<正>1免耕施肥播种机的工作原理小麦(玉米)免耕施肥播种作业时,拖拉机的动力经传动轴直接传入免耕施肥播种机的中间变速箱,并带动左右刀轴作旋切运转,当刀具与地面接触的瞬间,前部的旋耕刀将部分秸秆或根茬切断后入土作带状旋松紧随其后的播种、施肥开沟器在开沟的同时将秸秆及根茬推送到播种、施肥位置的两侧,后部的限深镇压轮(辊)靠自重与地面摩擦转动,经链条传动机构带动排种和排肥机构实施排种、排肥,排下的种子和化肥分别经输种、  相似文献   

20.
玉米整秆覆盖下小麦免耕播种机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分析小麦免耕播种机作业性能要求的基础上,介绍了自行研制的在玉米整秆覆盖下小麦免耕播种机的结构特征、工作原理.以带状粉碎防堵装置为核心的免耕播种机,通过粉碎轴粉碎玉米秸秆和田间杂草,有效地解决了开沟器缠草堵草的问题.田间试验表明,该播种机具有良好的田间通过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