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熊丙奇 《云南教育》2014,(21):32-33
李华(化名)是西部某高校一位青年教师,业余时间他的另一个身份是论文中介代理。“现在买卖论文比起5年前,无论操作程序还是提供的服务,都进入到更高级阶段。”李华说,在论文买卖QQ群里,已经通过编辑部审核的论文就像放在超市里的商品一样任人挑选,这种论文一般售价在2万~5万元之间。(新华网10月11日)  相似文献   

2.
学术成果最基本和主要的形式之一就是论文,学术期刊是其发表的平台。学术期刊具有学术传播和学术交流的作用,并且对学术规范和学术引领具有导向作用。目前较为直接的做法是对学术成果的评价采用以刊发论文的多少、期刊的级别来论断成果好坏的模式。学术期刊在学术评价中正在发挥主导作用。这种结果导致论文数量逐年攀升,学术期刊被动地成了学术泡沫的制造者。如何处理学术期刊与学术评价的关系,采用合理、客观、可操作的评价方式是优化学术评价功能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教育》2010,(5)
黄杨2010年1月12日在《京华时报》撰文:论文造假和论文剽窃在国内学术界早已不算新闻,但最近被曝光的井冈山大学讲师钟华、刘涛涉及的论文数量之多、时间之频密、手段之低劣,还是让人叹为观止。这一事件是由荷兰教授斯派克最先发现后公之于众,才引起了国内的注意。当真是外  相似文献   

4.
"又是一年芳草绿,春风十里杏花香",一进入春天,博士生们就又到了准备答辩毕业的时间,畅想着昂首挺胸地戴着博士帽站在母校大门前留下最后一次的身影,仿佛成了博士生们触手可及的现实,而不再是三年前那个仿佛遥不可  相似文献   

5.
大学是高深学问的探究场所,评价大学研究者要以学术论文为底色,坚持学术性和遵循基本学术规范.在系统推进大学学术评价改革过程中,要坚持论文“唯”与“不唯”的辩证法,要构建分类学术评价体系,要处理好学术论文与其他研究成果的辩证关系,积极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大学学术评价中的“唯论文”问题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基于制造同意理论和历史制度主义,研究通过构建“同意”的“主动接受—被动接受”的分析框架,对大学学术评价中“唯论文”的生成逻辑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大学学术评价中的“唯论文”问题是多种力量共同“制造”的结果。一方面,由于论文是学术交流的有效形式、论文发表是现代学术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论文是大学教师追求声誉的有效载体等因素,大学学术评价对论文形成一种“路径依赖”,促使高校教师选择“主动接受”论文发表工作。另一方面,大学学术评价也受到多层结构的影响。在工业时代学术评价标准的变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运动、高等教育治理体制的项目制以及高校教师职称晋升锦标赛制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高校形成了一系列鼓励教师发表论文的“内部国家制度”,对教师起到“微妙的强制”作用。高校教师选择“被动接受”,将主要精力放在论文发表上。在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大学教师不断进行论文发表的“赶工游戏”,也制造了大学学术评价中的“唯论文”痼疾。  相似文献   

7.
以《中国高教研究》2000-2011年所刊载文献为样本,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1091篇高频被引论文的学术特征,描述了高频被引论文的核心作者、研究机构以及基金支持情况等学术共同点。结果发现,国家层面的高教顶层战略设计及实践诉求是高水平学术成果产生的重要推动力;高频被引论文在时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时段性、作者群比较分散、研究机构梯次明显分布较广、高频被引论文基金支持严重不足但类型呈多样化趋势。高频被引论文对于期刊发展和学术引领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超学科的核心思想是克服大学教育和科学研究中由于学科分类、专业分工导致的知识生产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脱节,从而有效地解决社会需求的、重大复杂的问题;学术大众化是以学术化大众,是学术最终走向社会实践和应用的回归,扭转了学术与大众之间的不协调关系,更加强调固化的学术话语体系的转变,科学研究要给予大众参与途径,最终实现科研成效服务社会大众的目的。为了顺应知识社会化的迅猛发展,达到知识社会化发展与科研评价并行一致的效果,超学科与学术大众化理念下的科研评价改革突破了传统科研评价模式下侧重以科研成果、科研奖励等为导向的评价方式,同时更加重视学术大众化的理念,对于现行科研评价体系改革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回归本体”是高校学术评价的核心价值目标。其基本要义是回归学术活动的本质,回归到立德树人之上,以评价对象的发展为宗旨。当前,高校学术评价过分注重刚性指标,学术评价的实质性不足;无视学科差异、岗位特点,学术评价呈现“标准化”“一刀切”问题;学术评价结果使用功利化,注重学术内涵发展的过程评价长期被忽视。“回归本体”高校学术评价的改革要建立健全量化评价和同行评议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模式;构建以学科、岗位特点为依据的分类评价体系;改进问责导向的结果评价,强化发展导向的过程评价。  相似文献   

10.
教育科研是发现与解决教育实践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形成教育科学理论的基本途径,是实现由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由人力资源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宏伟目标的基本条件。当前我国教育科研在参与人员、课题立项数量与研究范围上都呈现出相当繁荣的局面,但大规模的教育科研项目是否都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教育科研成果能得到多大程度的应用?教育科研的投入与产出的效益如何?答案都需要通过对教育科研的有效评价来得出。与教育科研的情况相比,当前教育科研评价的研究已明显滞后于教育科研实践发展要求。李三福教授敏锐地发现了这一问题,撰写了《教育科研评价论》(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年6月出版)一书,系统地论述了教育科研评价的理论与实践基础、结构与功能、原则与方法、过程与调控、指标与设计、信度与效度等范畴,将教育科研评价研究的理论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1.
《教师》2014,(24)
正最近,清华大学新一批教师续任/解聘工作已经完成。校方大概没有预料到,方艳华老师的转岗和闫浩老师的离开会引发学生如此多的热议。"非升即走"政策是否需要调整、教师评价体系中学生的发言权有多大,成为公众讨论的热点。引争议的人事制度:  相似文献   

12.
从1998年网络小说《第一次亲密接触》面世以来,中国网络文学的发展至今已走过了18个年头。为进一步推动网络文学学理探讨,活跃网络文学批评,2016年8月,在湖南怀化召开了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网络文学研究会2016年年会暨"网络文学评价体系构建"全国学术研讨会。来自厦门大学、中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近100位专家、学者,围绕构建中国网络文学评价体系、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网络文学评价体系与传统文学评价体系之比较;网络文艺价值导向与批评标准;网络文艺的现状分析与未来走向;以及网络文艺发展中的其他问题展开了热烈的研讨。  相似文献   

13.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句法语义研究室和《中国语文》编辑部主办的第十七次现代汉语语法学术讨论会定于2012年10月中旬在上海师范大学举行。本次讨论会由上海师范大学联合主办,商务印书馆、北京语言大学协办。本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汉语的名词(短语)及其相关范畴;汉语虚词问题。凡希望参加讨论会的学者请提交论文提要,  相似文献   

14.
科研人员是社会成员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作为高层次人员的群体其思想道德水平比其他社会群体更具有独特的优势.未来世界各国竞争的焦点是科技人才的竞争,竞争的内容不仅是科学技术,更取决于科技道德的高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哲学观、价值观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本文介绍了国内科技道德的现状,并结合当前科研学术评价体系的分析,对科技道德建设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广西教育》2010,(7):22-22
皮大鹏在2009年12月16日的《中国教师报》上撰文指出,素质教育的推行要求我们要建立新的评价体系,一是评价内容应避免重“学业评价”轻“心理评价”,评价内容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更要注重学生的学习品质;既要涉及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要突显学生的心理素质;既要体现共性,更要关心学生的个性。  相似文献   

16.
郑丽 《教育》2012,(8):5
近些年来,一味做大做全,似乎成了高校建设中的一个"怪圈"。"做大做全"不是大学的终极目标,培养国家和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才是每所大学应当孜孜以求的。一些大学一味追求"做大做全",而忽视了"做实做强",这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