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危险源理论,分析了危险源的概念、分类、全面辨识和管控措施.在已有危险源定义的基础上,界定了煤矿危险源的定义,认为危险源和隐患存在着两极化的关系.将危险源分类为根源危险源和状态危险源,根源危险源又可进一步区分为类属根源危险源和实体根源危险源.提出了煤矿危险源全面辨识的方法和步骤,危险源管控的思路,认为危险源的控制措施主要有消除、弱化、劳动保护和培训教育五种方式.  相似文献   

2.
煤矿危险源状态的变化会产生风险,在煤矿的安全管理中,对危险源状态的识别分析对控制危险源状态变化进而切断煤矿事故因果链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从系统角度出发,在对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中危险源系统时态和状态分析的基础上对其进行通用性建模;接着以一类系统寿命服从Phase Type分布的危险源系统为例,对其进行了可靠性建模与分析。通过研究得到该类危险源系统的瞬时状态概率、可靠度、可用度、异常失效概率、首次到达异常和紧急失效的时间等可靠性指标,并且给出了相应的实际算例,用以验证所得到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煤矿重大危险源辨识理论与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新荣  夏宁宁  贾真真 《中国煤炭》2006,32(3):60-62,74
煤矿事故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井下存在各种危险源,危险源的失控导致事故及经济损失。分析了煤矿重大危险源与事故风险,提出了煤矿危险性概率指数和风险权系数,并给定了参考值和计算公式。通过预测事故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确定生产矿井的危险性类别和生产单元的危险性分级。  相似文献   

4.
通过统计分析,找出了某地下铁矿高频或可能造成重大伤亡事故的危险源,并采用模糊故障树分析法重点发掘了透水事故、跑黄泥事故的影响因素及其组合关系。在广泛收集资料和反复征求众多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将该矿主体生产系统划分为22种危险源,并进行了危险源辨识工作。最后,采用定性和定量的评价方法,尤其是采用了格金危险性计算公式对矿山危险源进行评价,确定了各危险源的危险等级和管理层次。  相似文献   

5.
基于矿山安全环境分析和事故危险源理论,利用本体语言OWL构建了矿山危险源本体,并结合与瓦斯爆炸事故的内在联系,构建了瓦斯爆炸事故树本体。继而通过设计本体推理工具的自定义规则,实现了从根源危险源到状态危险源的推理,同时根据瓦斯爆炸事故树本体实现了顶上事件发生概率的计算。提出的矿山安全领域本体构建及推理方法,可用于瓦斯爆炸事故预警的辅助决策。试验结果表明,构建的矿山危险源本体可实现从根源危险源到状态危险源的正确推理,并可根据瓦斯爆炸事故树本体自下而上计算顶上事件发生概率,验证了利用OWL本体推理辅助预测瓦斯爆炸事故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3类危险源与煤矿事故防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田水承  李红霞  王莉 《煤炭学报》2006,31(6):706-710
运用现代安全科学的观点及事故致因理论,基于事故案例调研,简述了危险源理论的发展,分析了危险源的结构、概念,在提出第三类危险源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3类危险源之间的关系及其事故致因机理模型;进一步分析了煤矿事故的3类危险源,指出煤矿事故的原因及对策;认为应加强危险源基础理论的研究,尤其要加强对煤矿第三类危险源的辨识和控制研究,以期全面认识导致事故发生的各类危险源,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及事故防治水平.  相似文献   

7.
黄竞文 《煤矿安全》2012,43(8):219-222
在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从控制事故的发生概率和后果的严重程度出发,建立了包含预防性措施、保护性措施和应急性措施的煤矿灾害风险管理的技术模型。根据福建煤电集团存在的主要安全问题,分别对瓦斯、水、火、粉尘、顶板5类危险源制订了预防性、保护性和应急性措施。选用Browser/Server框架开发了煤矿灾害风险管理软件,实现了危险源的动态信息管理、控制措施信息管理和应急预案管理等功能,并且在福建煤电集团有关矿井得到了应用。  相似文献   

8.
危险源辨识与分析是煤矿建立事故应急体系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危险源理论及其结构,分析了危险源与事故间的关系,给出煤矿生产系统危险源的结构,并分析了煤矿事故的三类危险源;论述了危险源辨识与分析是煤矿建立事故应急体系的基础和关键,提出以危险源辨识为基础的事故预防控制体系,最后对煤矿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危险源是导致事故的根源,也是掘进施工安全控制的核心问题.本文探讨了岩巷掘进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的辨识、评价、确定,提出了施工现场进行重大危险源的管理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0.
矿井建设过程中的各类危险源,其存在状态、发展过程、触发条件等均存在很大差别。为了有效进行危险源管理与控制,保证企业安全生产,应该合理划分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类别,以便区分不同情况,对其进行辨识、管理、检测、控制和预警。  相似文献   

11.
李继红  黄超 《煤矿安全》2013,44(3):221-224
据统计,90%的安全事故由行为隐患引起,减少安全事故的重点是减少行为隐患。而行为隐患由心理隐患引起,因此,减少心理隐患才是减少安全事故的关键。但现行法规中对心理隐患并未明确规定,使事故隐患排查失去了方向。心理隐患作为类别应在法规层面得到确认,并明确排查要求以促进心理隐患的辨识和心理隐患排查机制建立,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2.
湖北省地质灾害防治中心在管理三峡库区省管二期重大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的过程中,以技术为支撑,规范运作,科学管理,在质量、进度、安全、投资控制上不断创新并取得的良好效果,为今后地灾治理项目的组织与管理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煤矿瓦斯爆炸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瓦斯爆炸是煤矿主要灾害之一。文章分析了瓦斯爆炸的机理、基本条件和主要危害方式,重点介绍了瓦斯爆炸的防治措施,说明瓦斯爆炸事故的防治是煤矿安全工作的一项系统工程,除了在技术上不断提高外,安全制度的制定也必须作为安全工作的重点,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瓦斯爆炸事故。  相似文献   

14.
国土资源地质灾害防治管理系统开发方案综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灾害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灾难,它的极具不稳定性和难以确定性,对防治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贯彻《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精神,全面落实防灾抗灾减灾治灾的总体要求,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是各级政府尤其是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尽的职责。加大力度尽快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网络体系和高效的管理平台已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5.
张新建 《中州煤炭》2020,(2):14-19,24
针对煤矿“双重预防体系”如何落地生根问题,结合陈四楼煤矿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方面的实用方法和“双重预防体系”的建设经验,深入研究了“双重预防体系”的相关标准、风险隐患事故之间的关系及其各自的产生和发展机理、安全风险的有关辨识评估方法、事故隐患的排查和治理方法,分析了传统安全管理模式与“双重预防体系”的新型安全管理模式的差别,总结出了“123456双重预防体系”这个囊括了事前安全风险辨识、事中隐患排查治理、事后安全现状评估的创新成果,实现了“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控制,对夯实煤矿安全管理根基、促进矿井平稳有序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煤炭行业“双重预防体系”的落地生根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王俊 《煤矿安全》2012,43(6):180-183
基于安太堡露天煤矿的采剥工艺特点,构建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在全矿范围内进行了危险源辨识。在总体分析露天煤矿爆破飞石事故成因的基础上,应用安全系统工程中的事故树分析方法,建立爆破飞石事故树,并对其进行综合分析,得到事故树的结构重要度,确定影响爆破飞石事故的主要因素,并结合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理论,编制风险手册,提出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地质灾害防治是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大事,深圳市位于海岸带海陆交互作用强烈的区域,近年来极端天气频繁,地质灾害的防治形势不容乐观。由于地质环境条件及气候特征等因素影响,崩塌和滑坡等斜坡类地质灾害是深圳市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其中由人类工程活动开挖且未采取有效支护措施而造成的地质灾害(隐患)占绝大多数,研究斜坡类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和防治对策对于城市公共安全体系建设意义重大。本文通过梳理深圳市近年来的地质灾害防治数据库结合现场调查,分析了深圳市斜坡类地质灾害的整体发育规律,结合目前深圳市斜坡类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的现状,总结了防治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8.
张建荣 《山西焦煤科技》2011,35(7):52-53,56
本文从水文地质基础、开采现状、水害因素、排水系统、地面防洪、专业技术力量等多方面系统地分析了资源整合矿井存在和面临的各种水害隐患问题,提出了安全管理办法和防治对策,对做好资源整合矿井的防治水工作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长平公司充分发挥企业50年发展的厚积优势,以"双因素管理法"和"零事故活动"为推动载体,着力构建起独具长平特色的安全文化体系,实现自上而下的安全管理体系与自下而上的自主保安机制的有机融合,打造出了全新的安全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20.
傅贵  殷文韬  董继业  Di FAN 《煤炭学报》2013,38(7):1123-1129
通过观察事故统计得知,几乎100%的生产安全事故是责任事故,且是由于事故单位的“管理漏洞”所引起。理论分析得知,应用古典、近代及已有的现代事故致因链不能够精确定位“管理漏洞”的具体位置和内容,事故预防困难。根据组织行为学原理,并研究国内外已有事故致因链发现并提出了行为安全“2-4”模型这个新型现代事故致因链。在该模型中,将事故的原因首先分解为组织行为、组织成员个人行为两个层面,然后再将组织行为继续细化分解为指导行为、运行行为,将个人行为细化分解为习惯性行为、一次性行为4个行为阶段,分别对应事故的根源、根本、间接、直接原因,具体内容分别是安全文化,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知识、意识和习惯,不安全动作和不安全状态。煤矿事故案例分析证实,应用该模型,且把“安全管理”表达为“行为控制”之后,可以将导致事故发生的关键原因“管理漏洞”、“管理缺欠”理解为“行为控制缺欠”,并可将其精确定位在“2”个层面、“4”个行为阶段的其中一个或几个上面,据此即可制定有效、明确的事故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