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路戈  计融 《卫生研究》1996,25(3):162-165
用抗 AFB_1的单克隆抗体 AFB_1-2H8,建立了检测食品(玉米、花生、小麦、大米、植物油)中 AFB_1的 ELISA 间接竞争法。该方法最低检出浓度为0.01ng/g,敏感范围为0.2~50ng/g,平均回收率为83.0%~110.3%,精密度为2.0%~24.3%。用该法测定了分布于淮河以北地区的145份样品,并对25份植物油样品用 TLC 和 ELISA 两种方法进行了对比测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 采用双标记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TRFIA)技术建立同时检测黄曲霉毒素B_1(AFB_1)和赭曲霉毒素A(OTA)的高灵敏分析方法.方法 将AFB_1-HRP、OTA-BSA包被96孔板为固相抗原,与游离AFB_1、OTA共同竞争有限的抗AFB_1多克隆抗体或抗OTA单克隆抗体,以稀土离子Eu~(3+)标记的羊抗兔抗体、Sm~(3+)标记羊抗鼠抗体进行示踪,采用间接竞争免疫分析方法在解离增强荧光免疫分析体系中建立AFB_1/OTA-TRFIA.结果 该方法检测AFB_1的灵敏度为0.02μg/L,测量范围为0.02~100μg/L,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CV)分别为3.2%和7.3%,平均回收率为88.1%;检测OTA的灵敏度为0.05μg/L,测量范围为0.05~5μg/L,批内和批阅CV分别为2.9%和7.9%,平均回收率为89.9%,AFB_1/OTA-TRFIA检测时,AFB_1与OTA不相互干扰.样品经双标记AFB_1/OTA-TRFIA与单标记AFB_1-TRFIA、OTA-TRFIA同时检测,与AFB_1-TRFIA两者检测AFB_1结果的相关系数为0.972,与OTA-TRFIA两者检测OTA结果的相关系数为0.981,说明结果相符.结论 AFB_1/OTA-TRFIA灵敏度高,可测范围宽,稳定性好,一次操作可以同时得到AFB_1、OTA的两个结果.是一种简便、快速、经济的可进行大批量样品筛查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黄曲霉毒素B1免疫亲和柱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将自制的抗黄曲霉毒素 B_1(AFB_1)抗体偶联到被溴化氰活化的琼脂糖珠4B 上,制成分离、纯化、富集小分子毒物 AFB_1的免疫亲和柱。该柱能定量地将10%甲醇-2%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中的 AFB_1截留,而50%的甲醇又能定量地将截留在柱上的 AFB_1洗脱,所得的洗脱液可直接用于荧光测定。当AFB_1(?)36ng 时,荧光强度与 AFB_1的量之间呈线性关系。重复进行3次截留和洗脱,对亲和柱的活性无明显影响,说明该亲和柱至少可重复使用3次。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湖北省9个地市州袋泡茶、坚果、植物油、玉米粉中4种黄曲霉毒素的污染状况。方法 2013年从湖北省9个地市州的农贸市场、超市、商场和网购随机抽取674份四类食品(袋泡茶、坚果、植物油、玉米粉)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亲和层析净化高效色谱法测定AFB_1、AFB_2、AFG_1和AFG_24种黄曲霉毒素含量。结果 674份样品中AFB_1、AFB_2、AFG_1、AFG_2总阳性率分别为29.67%、12.06%、29.50%、8.53%;九市州之间,四类食品(袋泡茶、坚果、植物油、玉米粉)的黄曲霉毒素的总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08,P=0.994);四类食品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1.038,P=0.000),坚果最高(91.41%);坚果样品超标率为1.95%,最大值11.2μg/kg。黄曲霉毒素B_2、G_1和G_2因无国家限量标准未评价其超标率。结论湖北省市售袋泡茶、坚果及籽类和植物油存在4种黄曲霉毒素联合污染的状况,污染以黄曲霉毒素B_1、G_1为主。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用FLISA间接竞争法测定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B_1(AFB_1)。本法灵敏度为0.01ng/ml。检测玉米、花生、大米中AFB_1的回收率达77.1~91.8%。检测10份样本只需3小时。此外,还可用目测定量。同薄层法(TLC)比较,本法同样具有简便、经济、快速的优点;但其灵敏度高于薄层法,而且特异性高,使用有机溶剂少,可全定量检测。试剂已全部国产化,适于在我国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用ELISA间接竞争法测定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B_1(AFB_1)。本法(?)敏度为0.01ng/ml。检测玉米、花生、大米中AFB_1的回收率达77.1~91.8%。检测10份样本只需3小时。此外,还可用目测定量。同薄层法(TLC)比较,本法同样具有简便、经济、快速的优点;但其灵敏度高于薄层法,而且特异性高,使用有机溶剂少,可全定量检测。试剂已全部国产化,适于在我国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朱家琦  王颖 《卫生研究》1993,22(1):27-30
本研究在体外实验条件下,测定了乌龙茶水等12种茶样对黄曲霉毒素 B_1(AFB_1)-DNA加合物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受试样品在高浓度下均有明显抑制AFB_1-DNA加合物生成的作用,随着浓度下降,抑制作用亦随之降低,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本实验结果提示,茶叶对AFB_1的致癌性可能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制备黄曲霉毒素B_1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方法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胶体金溶胶,用目测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及精密p H试纸对其进行鉴定表征;并采用碳二亚氨法(EDC)将黄曲霉毒素B_1(AFB_1)偶联于载体蛋白卵血清蛋白(OVA)上,合成包被抗原AFB_1-OVA。通过目测法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优化标记胶体金的最佳黄曲霉毒素B_1单克隆抗体浓度和pH,最后将包被有抗原AFB_1-OVA和羊抗鼠Ig G的硝酸纤维素膜和干燥的吸附有金标抗体的玻璃纤维膜组装成试纸条,初步利用竞争性免疫层析原理检测标准品黄曲霉毒素B_1。结果制备的胶体金澄清透亮,呈酒红色,无聚集现象,最大吸收波长为518 nm,呈酸性(p H=5.8)。OVA与AFB_1偶联后,偶联物紫外扫描吸收光谱与OVA及AFB_1吸收光谱有明显区别,说明有新物质生成。进一步用新合成的AFB_1-OVA组装试纸条,检测阴性样品,两线均显深红色,为阴性结果,表明合成的人工抗原成功;胶体金标记黄曲霉毒素B_1单克隆抗体最适标记p H为1 ml胶体金溶液中添加0.1 mol/L K_2CO_3量为20μl,最适蛋白浓度为13μg/ml;初步组装试纸条并检测一定浓度的AFB_1标准品,结果表明,试纸条的检测限为200 ng/ml。结论制备的胶体金符合试纸条所用胶体金的要求;并成功制备AFB_1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测定试纸条,但尚须进一步优化条件以提高试纸条的检测性能。  相似文献   

9.
黄曲霉毒素B_1(AFB_1)是霉菌产生的一种真菌毒素,是已知化学致癌物中致癌性最强的一种,它广泛分布于粮食、饲料中,对人畜健康危害极大。为了研究AFB_1的危害  相似文献   

10.
作者等曾以Fischer大白鼠,喂饲含黄曲霉毒素B_1(AFB_1)为15ppb的饲料,观察50周以上,全部出现肝癌,同时发现雄鼠出现肿瘤的时间较雌鼠为早。在此基础上,作者又进行了膳食中AFB_1更低水平的实验。用AFB_1纯品加入半合成饲料中,其AFB_1水平为0、1、5、15、50、100 ppb,喂饲体重80克的Fischer雄性大白鼠,实验期105周。各组动物均系单笼饲养,自由饮食。每周称体重一次,每天观察临床体征;并作尸检及病理观察。饲料每周配制一次。储藏于5℃密封的塑  相似文献   

11.
Sun GJ  Wang SK  Wang JS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6,40(5):319-323,F0003
目的探讨伏马菌素 B_1(fumonisin B_1,FB_1)和黄曲霉毒素 B_1(aflatoxin B_1,AFB_1)对SD 大鼠的联合毒性作用。方法雄性 SD 大鼠按体重分为5组,每组12只,分别灌胃给予受试物(100μg/kg bw FB_1、100μg/kg bw AFB_1、100μg/kg bw FB_1+100μg/kg bw AFB_1、50μg/kg bw FB_1+50μg/kg bw AFB_1、蒸馏水),连续灌胃30d,观察动物的生长发育、食物利用情况、血液学、血生化指标及脏器组织病理学的改变情况。结果实验结束时100μg/kg bw FB_1+100μg/kg bw AFB_1组体重增重为(164.9±19.8)g,食物利用率为(25.3±1.6)%,低于实验对照组体重增重为(203.7±17.1)g,食物利用率为(28.1±1.2)%,也低于其余各实验组(P<0.05),而其余各染毒组与实验对照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实验组动物肝功能指标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胺转移酶(γ-GT)水平升高,且 FB_1+AFB_1组的升高程度较单独给予 FB_1和 AFB_1严重;同时 FB_1+AFB_1高剂量组动物肝脏、肾脏重量降低,肝脏出现明显病理变化,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降低,丙二醛(MDA)水平升高等。结论两种真菌毒素存在联合毒性作用。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讨两种真菌毒素同时暴露对人群健康的危害与联合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了富硒麦芽粉阻断黄曲霉毒素(AFB_1)诱导血白细胞DNA非程序合成(Unsheduled DNA Synthesis,UDS)的作用。 大鼠以富硒麦芽粉Se lppm饲养,可使外周血白细胞经AFB_1 6×10~(-7)M体外诱导的UDS值明显降低。大剂量AFB_1(1mg/kg)一次灌胃,或以每次250μg/kg,二周内10次灌胃的大鼠,如预先饲以富硒麦芽饲料,亦能明显降低其白细胞UDS值。 正常人每日食用300μg硒的硒麦芽粉强化饼干,一年后,可明显降低AFB_1所致人外周血UDS值,麦芽饼干组UDS值为2.56。而富硒麦芽饼干组UDS值为0.35。 本实验提示:富硒麦芽有阻断致癌物AFB_1对外周白细胞UDS的诱发作用。实验中富硒麦芽无毒性但具有硒的生物效应,可望在低硒或肝癌高发区作为防病防癌食品添加剂推广。  相似文献   

13.
聚胺类对生长关系重大,许多新生组织中富含聚胺,但有关化学致癌的不同阶段中新生组织中聚胺含量改变的资料甚少。本实验室已报道过急性或慢性摄入黄曲霉毒素B_1(AFB_1)可致大鼠肝脏聚胺类发生改变,本文进一步探讨实验动物的种系、性别以及年龄对经AFB_1处理动物肝脏中聚胺水平的影响。实验动物为Wistar大鼠(体重200g左右)和Swiss“A”系小鼠(体重20g左右)。用二甲基亚砜和丙二醇(2:1)的混合物作溶剂配制成AFB_1溶液。腹腔注射给大鼠的AFB_1剂量为8mg/kg;小鼠为12mg/kg;幼年大鼠为5mg/kg。对照组动物仅注射0.lml溶剂。根据Raina氏方法,在肝组织制备物中加入0.065M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重庆市涪陵区李渡社区和义和镇农户家的粮油、调味食品类中黄曲霉毒素B_1(AFB_1)污染情况,为粮油及调味食品中AFB_1污染水平的监测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2013-2016年在该地区采集粮油、调味食品共8种,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AFB_1含量,依据GB 2761-2011《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进行评价。结果调查的685件样品中:大米168件,超标2件,最大值超标6.4倍;玉米102件,超标3件,最大值超标9.2倍;辣椒123件,超标9件,最大值超标11.0倍;豆瓣82件,超标2件,最大值超标6.6倍;菜油、花生油和酱油210件样品未检出超标件。结论农户家粮油、调味食品均受到AFB_1污染,但污染程度较轻。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福建省本地稻谷及糙米中常见真菌毒素的污染情况,发现可能存在的风险。方法用同位素内标稀释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测定福建省内2018—2019年150份未脱壳稻谷和119份糙米中16种常见真菌毒素的含量。结果稻谷150份和糙米119份各有1份样品黄曲霉毒素B_1超过GB 2761-2017限量指标,超标率分别为0.7%和0.8%;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黄曲霉毒素B_2(AFTB_2)、赭曲霉毒素A(OTA)、玉米赤霉烯酮(ZEN)、伏马毒素B_1(FB_1)和B_2(FB_2)有检出,但含量低;糙米储存4个月前后的黄曲霉毒素B_1(AFB_1)、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伏马毒素B_1(FB_1)和玉米赤霉烯酮(ZEN)的检出率比较可见,储存4个月后糙米玉米赤霉烯酮(ZEN)检出率与检测值高于储存前;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和伏马毒素B_1(FB_1)的检测值高于储存前的检测值。结论黄曲霉毒素B_1(AFB_1)是福建省本地稻谷及糙米最重要的污染物;糙米的储存、加工周期长,真菌毒素污染情况受储存条件影响大,应加强糙米等杂粮中真菌毒素污染的监测。  相似文献   

16.
黄曲霉毒素B_1(AFB_1)是某些黄曲霉菌菌株的代谢产物。不少实验证明它具有强烈的致肝癌作用。某些地区,尤其热带地区的流行病学研究也表明它与肝癌的发病有关。另一方面,近年来另一强致癌物,二甲基亚硝胺(DMN)也受到人们的密切关注。本文旨在研究DMN与AFB_1的协同致肝癌作用。实验用布法罗大鼠。分别喂以含1 ppmAFB_1,25 ppm DMN,以及1ppm AFB_1加25ppm DMN的饲料共6个月,然后换以普通饲料。于实验开始后3、6、9及12个月把动物处死检查。结果表明,对照组动物无一例  相似文献   

17.
奶牛摄入被黄曲霉素B_1(AFB_1)污染的饲料,经体内代谢后,在牛乳中以黄曲霉素M_1(AFM_1)的形态排泄。本文探讨奶牛摄取低浓度AFB_1的饲料,检测泌乳初期和后期牛乳中AFM_1的浓度。 试验1:奶牛每天摄入饲料中34~39μgAFB_1。测定泌乳初期(第2—4周)和后期(第34—36周)产出牛乳中  相似文献   

18.
山梨酸及其钾钠盐是近年来各国普遍使用的一种食品防腐剂。不少文章报导山梨酸毒性小,对霉菌、酵母菌和需氧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但山梨酸对黄曲霉毒素B_1(AFB_1)产生的作用,人们还了解较少,为此我们对山梨酸影响AFB_1的产毒作用作了探讨实验,现将实验结果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9.
已知黄曲霉毒素B_1(AFB_1)在体内的代谢活化主要由存在于内质网中的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系进行,该酶系易受摄入脂肪的影响,故认为脂肪是AFB_1毒性作用和肿瘤发生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实验用雄性断乳Wistar大鼠,体重60 g,分4组,分别饲以含30%玉米油(不饱和脂肪酸)或含28%牛油(饱和脂肪酸)的饲料3周,其中两组动物在第二周末用AFB_1灌胃,剂量为7 mg/kg体重(相当于LD_(50)量)。一周后分别测定食玉米油组、玉米油-AFB_1组、牛油组和牛油-AFB_1组动物肝微粒体中对-硝基苯  相似文献   

20.
黄曲霉毒素B_1(AFB_1)是自然产生的一种霉菌毒素,它是一种强致癌剂,本文对AFB_1对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体内实验采用7周龄BALB/C小鼠,分别经口给予0、0.003、0.145、及0.7mg/kg AFB_1。染毒后做如下测试:1.一般毒性病理检查。2.用[~3H]亮氨酸掺入法测定脾淋巴细胞蛋白质合成,用[~3H]尿嘧啶掺入法测定其RNA合成情况,用[~3H]胸腺嘧啶(~3HTdR)法测定小鼠染毒后在脂多糖(LPS)、美洲商陆(PWM)、植物血凝素(PHA)、刀豆蛋白(C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