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稻壳为硅源,采用直接煅烧法制备白炭黑,以其为载体,采用共浸渍法制备Fe2O3/SiO2催化剂;并采用同样方法以商用二氧化硅为载体制备Fe2O3/C-SiO2催化剂,将二者用于催化H2O2预氧化NO的实验。探究不同工况(负载量、催化温度、H2O2汽化温度、H2O2流量和水汽浓度)对NO预氧化的影响,并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分析其物理化学性质对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负载量为50%、催化温度为140℃、H2O2汽化温度为120℃、H2O2流量为2.5mL/h时,达到最佳工况,NO氧化度能达到73%;在相同实验条件下Fe2O3/SiO2催化剂的预氧化效果要比Fe2O3/C-SiO2催化剂高20%左右。TPR结果表明载体可以降低活性组分的还原温度,减少活性组分的团聚;催化剂的晶相结构稳定,机械强度及热稳定性良好;ESR和XPS结果显示Fe2O3/SiO2催化剂的催化性能优于Fe2O3/C-SiO2催化剂,能够更好地催化分解H2O2产生·OH。  相似文献   

2.
Fe3O4作为尖晶石型非均相类Fenton催化材料,具有绿色无毒、价廉易得、催化活性较高等优点,但纯相Fe3O4催化剂存在H2O2利用率低、适用pH范围窄、活性位点少以及难以回收等问题,影响其实际应用。通过改性Fe3O4或优化反应体系使其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是当今国内外学者的研究重点。简述了Fe3O4的理化特性以及类Fenton催化机理,分析了限制Fe3O4催化活性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形貌调控、元素掺杂、与载体复合等改性方法在提升Fe3O4催化活性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Fenton与其他氧化技术协同提升Fe3O4基催化剂催化活性的机理和应用现状。总结历年来研究成果可知,催化剂自身调控策略以及Fenton体系协同优化均对Fe3<...  相似文献   

3.
V2O5-MoO3/TiO2 催化剂的NOx选择性催化还原及SO2氧化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浸渍法以TiO2为载体制备V2O5-MoO3/TiO2 选择性催化还原催化剂,研究V2O5和MoO3负载量对于催化剂选择性催化还原反应及SO2氧化活性的影响,并考察氧含量、氨氮物质的量比和反应空速对3%V2O5-6%MoO3/TiO2催化剂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催化剂中V2O5负载质量分数增加,V2O5-MoO3/TiO2 催化剂的选择性催化还原活性和SO2氧化活性均呈上升趋势。MoO3的负载对催化剂的SO2氧化活性有明显抑制作用。MoO3负载质量分数超过9%,制备的催化剂既保持较高的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活性,又使选择性催化还原反应中的SO2转化率小于1%。  相似文献   

4.
FCC烟气中的SO2和NO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选择性催化还原是一种很好的脱除方法。采用浸渍法制备了CuO不同负载量的CuO/γ-Al2O3系列催化剂,通过XRD和H2-TPR对催化剂进行表征,使用常压固定床流动法微型催化反应装置考察催化剂在以CO为还原气时,同时脱硫脱硝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CuO作为活性组分很好地分散在γ-Al2O3载体上,不破坏其结构;不同CuO负载量的CuO/γ-Al2O3催化剂具有良好的脱硫脱硝活性,脱硝率超过95.00%,脱硫率最低也能达到80.00%,CuO负载质量分数为10%的CuO/γ-Al2O3催化剂有最佳的脱硫脱硝活性;以CO作还原剂,CuO/γ-Al2O3系列催化剂的活性温度较高,脱硝率在700 ℃达到最大,为97.90%,脱硫率在760 ℃达到最大,为93.34%。CuO负载质量分数为10%的CuO/γ-Al2O3催化剂可作为一种较好的高温脱硫脱硝催化剂。  相似文献   

5.
秦磊  刘少文  程娟  陈文 《工业催化》2014,22(4):316-322
对钒铌氧化物催化氧化乙二醛制乙醛酸进行研究,考察V2O5、Nb2O5及其混合物和工艺条件如乙二醛浓度、催化剂加入量、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HNO3+NaNO2+Nb2O5体系中,在乙二醛质量分数20%、催化剂用量1 g、反应温度318 K和反应时间2 h条件下,乙二醛转化率为82%,乙醛酸选择性为79%。以SiO2为载体,采用共沉淀法制备Nb2O5/SiO2催化剂,采用N2等温吸附-脱附和XRD对催化剂进行表征,考察Nb2O5负载量和催化剂用量对催化氧化乙二醛合成乙醛酸的影响,并对催化剂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Nb2O5能提高硝酸催化氧化乙二醛体系中乙二醛转化率和乙醛酸选择性,Nb2O5/SiO2比纯Nb2O5的催化效果更好。HNO3+NaNO2+Nb2O5/SiO2体系中,在催化剂用量5 g、活性组分Nb2O5负载质量分数18%和反应时间2 h条件下,乙二醛转化率为85%,乙醛酸选择性为87%,Nb2O5/SiO2的稳定性和重复使用效果均良好。  相似文献   

6.
ZrO2是一种高熔点金属氧化物,同时具有弱酸性和弱碱性以及氧化性与还原性,具有p型半导体性质,易产生氧空穴,是理想的催化材料。通过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的ZrO2(0~5%) 作为助剂,采用分步沉淀法制备系列CuO/Fe2O3-ZrO2催化剂,通过XRD、N2物理吸附-脱附、H2-TPR和CO2-TPD等表征技术,考察ZrO2助剂对CuO/Fe2O3水煤气变换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ZrO2(质量分数1%)的添加,削弱了CuFe2O4中铜铁物种之间的协同作用,增加了催化剂中可被还原的铜物种的数量,形成较多的弱碱性位点,有利于增加活性中心铜的数量,具有较好的水煤气变换反应活性和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訾俊峰  周伦 《工业催化》2014,22(5):400-402
乙酸异戊酯通常在浓硫酸催化下由乙酸和异戊醇酯化制得,由于浓硫酸的氧化和脱水作用存在产品纯度低和色泽深等缺点,开发性能更加优良的酯化催化剂以代替硫酸成为研究热点。为考察复合无机盐催化剂CuSO4/Fe2(SO4)3合成乙酸异戊酯的催化性能,研究乙酸和异戊醇为原料在复合无机盐CuSO4/Fe2(SO4)3催化下的酯化反应,并考察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和乙酸与异戊醇物质的量比对乙酸酯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乙酸用量0.1 mol、异戊醇用量0.2 mol、催化剂用量0.8 g、反应时间2.0 h和带水剂环己烷用量10 mL条件下,酯化率高于93%。催化剂具有催化活性高、操作简单和不污染环境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以对甲基苯硫酚为模型底物,空气为氧化剂,来研究硫醇水相催化氧化偶联制备二硫醚。以活性炭为载体,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负载型氧化物催化剂,并考察了其在对甲基苯硫酚氧化偶联制备对甲苯二硫醚反应中的催化性能。反应结果表明,活性炭负载的铁氧化物具有最佳催化性能。采用N2物理吸附、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透射电镜等表征手段对活性炭负载的铁氧化物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表征结果表明,铁氧化物为高度分散在活性炭上的Fe2O3物种。以Fe2O3/AC为催化剂,当催化剂焙烧温度为400℃,Fe负载量为5%,在50℃下反应30min时,对甲苯二硫醚的收率高达97.4%;该催化剂循环使用5次后活性无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9.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一系列Co负载量不同的Co/Al2O3催化剂,用于乙酰丙酸液相催化加氢制γ-戊内酯反应。采用X射线衍射仪和透射电镜对Co/Al2O3催化剂进行表征,考察Co负载量、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和催化剂用量等对乙酰丙酸液相催化加氢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Co负载质量分数15%、反应温度140 ℃、反应压力4.0 MPa和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总质量的20%条件下,以甲醇为溶剂,反应6 h,乙酰丙酸转化率100%,γ-戊内酯选择性80.4%。催化剂重复使用6次仍具有较好的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10.
利用固相法合成了3种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Fe2O3-CaTixM1-xO3,研究了其结构、晶型和氧化还原活性。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考察了该氧化物对两步法甲烷催化氧化制合成气及水分解制氢的活性及选择性。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3种钙钛型复合氧化物均由正交晶系钙钛矿相和赤铁矿相组成。3种钙钛矿复合氧化物对甲烷的氧化活性顺序为Fe2O3-CaTi0.85Ni0.15O3 >Fe2O3-CaTi0.85Co0.15O3 >Fe2O3-CaTi0.85Fe0.15O3。固定床反应结果表明,以Fe2O3-CaTi0.85Ni0.15O3为氧载体催化剂,CH4转化率可达96%,CO和H2产率达71%,同时水分解反应的转化率为40%。利用Aspen Plus®对Fe2O3-CaTi0.85Ni0.15O3在混合太阳能氧化还原过程的效率及合成油和H2产率进行了模拟。模拟计算结果证明基于复合氧化物的混合太阳能氧化还原过程可以有效提高CH4利用率。  相似文献   

11.
CO优先氧化方法是去除富氢气CO中最为有效的方法,而且钴铈催化剂又受到重点研究和关注。通过共沉淀法制备不同CuO掺杂量的8Co_3O_4-1CeO_2-c CuO催化剂,使用透射电镜、高分辨透射电镜、X射线粉末衍射、N_2吸附-脱附和程序升温还原以及比表面积等测试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对其在富氢气条件下CO优先氧化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掺杂适量CuO的钴铈催化剂,其催化活性较未添加CuO的催化剂明显提高,其中钴铈铜物质的量比为8∶1∶1的催化剂其CO完全转化温度降低至115℃,同时添加适量CuO的催化剂粒径明显减小,表面分散度改善,增强了Cu-Co-Ce间相互作用,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2.
杨欣欣  刘飞  姚梦琴 《硅酸盐通报》2022,41(7):2549-2557
在甲醇制丙烯(MTP)反应中,ZSM-5分子筛较强的酸性易使甲醇与ZSM-5接触发生氢转移、芳构化等二次反应,堵塞孔道,使得其微孔结构更加不利于分子的扩散,加速催化剂积碳失活,导致丙烯选择性和丙烯/乙烯(P/E)比值下降。因此,本文利用催化活性较高的CeO2对ZSM-5分子筛进行复合改性以达到有效降低其酸性并增大介孔的目的来提高丙烯选择性和P/E比。通过XRD、NH3-TPD和N2吸脱附技术表征,研究了不同ZSM-5硅铝比(摩尔比)、两相质量比(m(CeO2)/m(ZSM-5))对CeO2/ZSM-5复合催化剂物化性质的影响。在反应温度480 ℃、重时空速2.6 h-1、N2流量100 mL·min-1、常压纯甲醇进料的条件下,考察了所制备的复合催化剂催化MTP的性能。结果表明,硅铝比为250、m(CeO2)/m(ZSM-5)为1∶4的复合催化剂比以往研究结果具有更优异的MTP催化性能,甲醇转化率为99.9%,丙烯选择性为42.78%,P/E比为6.3。  相似文献   

13.
将微孔ZSM-5分子筛通过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处理不同的时间制备不同的介微孔ZSM-5分子筛,然后负载五氧化二磷制备介微孔ZSM-5分子筛催化剂,对介微孔ZSM-5分子筛负载五氧化二磷催化剂进行甲苯甲醇烷基化反应评价。其中氢氧化钠溶液浓度为1.0 mol/L、处理时间为30 min得到的介微孔ZSM-5分子筛负载五氧化二磷催化剂催化甲苯甲醇烷基化反应的活性较高。对介微孔ZSM-5分子筛负载五氧化二磷催化剂进一步采用铂进行改性,将制备的催化剂用于甲苯甲醇烷基化反应,在460 ℃条件下连续反应505 h,甲苯转化率保持在10.9%,二甲苯中对二甲苯的选择性保持在96%以上。研究结果表明,五氧化二磷、铂改性的介微孔ZSM-5分子筛催化剂具有优异的甲苯甲醇烷基化反应性能。  相似文献   

14.
为了有效地提高活性炭在微波场中的催化活性和分离性,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磁性四氧化三铁/活性炭(Fe3O4/AC)催化剂,并结合微波辐射技术用于催化氧化降解水中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利用BET、扫描电镜/能谱(SEM/EDS)、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红外光谱(FTIR)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等手段对催化剂的微观结构、形貌和磁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不同反应体系对DMP的降解率及反应动力学的影响,探讨了催化剂用量、微波辐射功率和溶液初始pH等因素对微波诱导Fe3O4/AC催化氧化降解DMP的影响,考察了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的铁氧化物主要以Fe3O4为主,并已成功负载于活性炭上。Fe3O4/AC具有超顺磁性,饱和磁化强度为21.2emu/g,可通过外加磁场作用快速地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微波诱导催化反应体系对DMP的降解率大于单独吸附或单纯微波辐射反应体系,且反应速率均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催化剂用量越多,降解率越高;微波辐射功率的增加可以提高降解效率;溶液初始pH对DMP的降解率影响非常显著,随着pH的增大,降解率明显提高。Fe3O4/AC具备良好的催化活性及稳定性,循环使用5次后DMP的降解率仍保持在83.5%。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推断DMP在微波诱导Fe3O4/AC催化体系中的降解主要包括水解、异构化、羟基化、甲酸甲酯基的脱落和苯环三取代及苯环开环等5个途径。  相似文献   

15.
Oxidation of propene and propane to CO2 and H2O has been studied over Au/Al2O3 and two different Au/CuO/Al2O3 (4 wt.% Au and 7.4 wt.% Au) catalysts and compared with the catalytic behaviour of Au/Co3O4/Al2O3 (4.1 wt.% Au) and Pt/Al2O3 (4.8 wt.% Pt) catalysts. The various characterization techniques employed (XRD, HRTEM, TPR and DR-UV–vis) revealed the presence of metallic gold, along with a highly dispersed CuO (6 wt.% CuO), or more crystalline CuO phase (12 wt.% CuO).

A higher CuO loading does not significantly influence the 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the catalyst in propene oxidation, the gold loading appears to be more important. Moreover, it was found that 7.4Au/CuO/Al2O3 is almost as active as Pt/Al2O3, whereas Au/Co3O4/Al2O3 performs less than any of the CuO-containing gold-based catalysts.

The light-off temperature for C3H8 oxidation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for C3H6. For this reaction the particle size effect appears to prevail over the effect of gold loading. The most active catalysts are 4Au/CuO/Al2O3 (gold particles less than 3 nm) and 4Au/Co3O4/Al2O3 (gold particles less than 5 nm).  相似文献   


16.
张申  郭玉玉  李星颖  李哲 《化工进展》2019,38(2):885-891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具有不同CuO含量的Pd-CuO/Al2O3催化剂,并将其用于乙醇氧化反应,其结构与性质通过XRD、H2-TPR和NH3-TPD等手段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催化剂的活性并不是随着CuO含量的增加而增强,Pd-1.0%CuO/Al2O3催化剂表现出最佳的活性,其点火温度和完全转化温度比Pd/Al2O3催化剂至少降低了50℃。与Pd/Al2O3催化剂相比,含CuO催化剂增强的衍射峰强度以及氢化钯分解峰的消失,说明Pd-Cu合金结构的形成有利于Pd、Cu物种之间的协同作用。对于Pd-1.0%CuO/Al2O3催化剂来说,还原峰向低温的移动以及还原峰面积的增大说明该催化剂上氧化性物质更易被还原且数量在增加,这对于氧化反应是十分有利的,新出现的还原峰表示Pd、Cu的相互作用生成了新物种。NH3-TPD结果中更高含量的低温酸有利于高活性,而且新出现的脱附峰说明形成了新的酸性位点。  相似文献   

17.
An encapsulation-structured Fe2O3@meso-ZSM-5 (Fe@MZ5) was fabricated by confining Fe2O3 nanoparticles (ca. 4 nm) within the ordered mesopores of hierarchical ZSM-5 zeolite (meso-ZSM-5), with ferric oleate and amphiphilic organosilane as the iron source and meso-porogen, respectively. For comparison, catalysts with Fe2O3 (ca. 12 nm) encapsulated in intra-crystal holes of meso-ZSM-5 and with MCM-41 or ZSM-5 phase as the shell were also prepared via sequential desilication and recrystallization at different pH values and temperatures. Catalytic phenol hydroxylation performance of the as-prepared catalysts using H2O2 as oxidant was compared. Among the encapsulation-structured catalysts, Fe@MZ5 showed the highest phenol conversion and hydroquinone selectivity, which were enhanced by two times compared to the Fe-oxide impregnated ZSM-5 (Fe/Z5). Moreover, the Fe-leaching amount of Fe@MZ5 was only 3% of that for Fe/Z5. The influence of reaction parameters, reusability, and ·OH scavenging ability of the catalysts were also investigated. Based on the above results, the structure-performance relationship of these new catalysts was preliminarily described.  相似文献   

18.
在固定床反应器和热重分析仪上对浸渍法制备的过渡金属氧化物载氧体MnO2/Al2O3、Fe2O3/Al2O3和CuO/Al2O3与转炉放散煤气中CO的反应特性进行了研究,并结合比表面积分析、脉冲化学吸附和扫描电镜等手段表征了CuO/Al2O3的循环寿命性能。结果表明,在上述三种载氧体中CuO/Al2O3表现出了最佳的反应活性,反应进行2 min时的CO转化率在225℃以上的反应温度下就能达到90%。在350℃、还原反应空速4000 h-1和氧化反应空速159 h-1的条件下,CuO/Al2O3能够保持良好且稳定的CO脱除性能和机械强度,因而具有良好的循环寿命。据此,提出了基于化学链燃烧的转炉放散煤气利用新工艺,本工艺可安全利用间歇排放的转炉放散煤气,并实现对用户的连续供热。  相似文献   

19.
采用浸渍法和共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Cu含量的超顺磁CuO-Bi2O3/Fe3O4-SiO2-MgO催化剂。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AES)、低温N2物理吸-脱附、X射线衍射(XRD)、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催化剂的组成、结构、织构及磁性能进行表征, 评价了该催化剂催化甲醛乙炔化合成1, 4-丁炔二醇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 制备方法对催化剂中活性组分CuO的存在状态及炔化性能有较大影响, 采用共沉淀法较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具有更高的比表面积、CuO分散度与较好的还原能力, 表现出较高的炔化性能;Cu含量是影响催化剂炔化性能的另一重要因素, 随Cu含量的增加, 催化剂活性逐渐增加, 在本研究考察范围内, 以共沉淀法制备的Cu质量分数为30%的催化剂表现出最佳的甲醛乙炔化性能。同时, 该催化剂具有良好的超顺磁性, 可以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迅速分离回收, 循环使用6次后, 其催化活性明显高于非磁性催化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