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脂代谢紊乱的中医证候学特点以及高脂血症各临床分型与不同血脂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将155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有无血脂异常分为高脂血症组和非高脂血症组,测定TG、LDL-C、HDL-C、TC并判定中医证候,采用Pearson检验研究各证型与血脂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高脂血症组与非高脂血症组痰湿证、血瘀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湿证积分、血瘀证积分与TG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209,P=0.009;r=0.161,P=0.046),与HDL-C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208,P=0.009;r=-0.167,P=0.025),阳虚证积分与HDL-C、apoA1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236,P=0.003;r=0.210,P=0.016)。结论:痰湿证、血瘀证为2型糖尿病合并脂代谢紊乱的主要证候,痰瘀互结为2型糖尿病合并脂代谢紊乱的关键病机。痰湿证、血瘀证与血脂成分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EGFR和SBEM联合检测在乳腺癌外周血微转移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及乳腺上皮粘蛋白(SBEM)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定量检测58例乳腺癌患者及30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术前血清中EGFR和SBEM的含量.结果:乳腺癌组术前血清EGFR和SBEM含量均高于纤维腺瘤对照组 (P<0.01).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血清中EGFR和SBEM含量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Ⅲ+Ⅳ期患者血清中EGFR和SBEM含量亦显著高于Ⅰ+Ⅱ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患者术前血清中EGFR和SBEM含量无相关性(r=-0.45,P=0.74).结论:EGFR及SBEM特异性表达于乳腺癌外周血,有可能作为检测乳腺癌外周血微转移的标志物,并有可能在乳腺癌微转移诊断和预后判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参考下列各类证候表现,作出主证及兼证的辨证诊断:(一)实证1.痰阻:苔腻、胸闷(胸痛)或伴恶心呕吐或痰多。偏寒:苔白腻,脉沉滑;偏热:苔黄腻,脉弦滑或滑数。2.血淤:胸痛、痛有定处,舌质暗红,紫暗或淤斑,脉弦细、涩或结代。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太阴中风证候要素和临床特征。[方法] 纳入530例太阴中风证病案,用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得出太阴中风证候要素;用复杂网络法,筛选太阴中风临床特征。[结果] 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具备相对独立性,特征值均在1以上且累积贡献率大于75%的16个主成分,经过因子旋转法提取16个因子组合,得出太阴中风证候要素如下:血证(2.917%),水证(2.102%、1.965%、1.790%、1.635%、1.458%、1.373%、1.280%、1.174%、1.156%),火证夹气(1.484%),水火夹杂证(1.446%、1.353%、1.129%),血水同病(1.081%),血火水夹杂证(1.070%)。复杂网络筛选出太阴中风临床特征为:汗出、脉细、腹胀、腻苔、浮脉、下睑淡白、麻木、恶寒、弦脉、下肢浮肿、肢厥等。[结论] 运用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法可更为客观准确地分析太阴中风证候要素先后主次规律;复杂网络更为直观地筛选出太阴中风的临床特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稳定性冠心病合并脂代谢异常的中医证候分布特征。方法通过临床流行病学调查,采用多元统计方法,分析稳定性冠心病合并脂代谢异常的症状频次,对中医证候分布特征进行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结果稳定性冠心病合并脂代谢异常患者的证候主成分分析,取特征值大于1的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为61.81%;因子分析共提取了10个公因子,对10个公因子进行聚类分析,聚为4类特征群。结论稳定性冠心病合并脂代谢异常的中医证候分布归为4类证候群,多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本虚有阴虚及气阴两虚,标实有血瘀、痰湿,主要涉及心、脾、肾3脏,研究为提高中医辨证论治水平和临床疗效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小样本调查的方式,探知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致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证候学特征,为老年COPD致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中医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筛选2013年01月至今符合要求的老年COPD致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366名,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患者中医四诊资料,建立数据库,采用聚类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该类疾病的中医证候特点进行分析,寻找其证候学特点。结果将四诊资料进行统计发现,频率≥90%症候要素为:喘促、咳嗽、咳痰、唇甲青紫、胸闷、舌暗红、气短、乏力、神疲、心悸、脉数;通过K类中心聚类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发现,该疾病的证候类型分别为肺肾气阴两虚+痰热壅肺+血瘀证(214例),痰湿阻肺+阳虚水泛证(110例),寒饮停肺+心肺气虚证(42例);在符合第一类证候的患者中,痰黏色黄,腰膝酸软,舌有瘀斑,失眠,脉滑的影响较大。结论基于本次调查结果,老年COPD致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中医证候以肺肾气阴两虚+痰热壅肺+血瘀证的复合证候居多;痰黏色黄,腰膝酸软,舌有瘀斑,失眠,脉滑是该证型的证候要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研究卒中相关肺炎(SAP)患者的中医证候要素分布特征,比较痰湿类与非痰湿类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炎性指标,探讨中医证素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炎性指标的关系,为临床早期干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观察性研究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合并肺部炎症的患者450例,入组当天依照《缺血性中风证候要素诊断量表》进行评分并划分主要证候要素分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依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使用SPSS21.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急性脑梗死合并肺部炎症的患者中医证候要素分布以含痰湿的二证、三证组合为主,痰湿+血瘀、痰湿+血瘀+内火最多见。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以痰湿类为主(P<0.05),痰湿类CD3+淋巴细胞百分比、CD4+淋巴细胞百分比水平低于非痰湿类(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合并肺部炎症患者中医证素与神经功能缺损有关,以痰湿类神经功能缺损为主,是发生中重度神经功能损害的主要证素,且痰湿类患者CD3+淋巴细胞百分比、CD4+淋巴细胞百分比异常呈现免疫功能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肺功能与证候分布规律的相关性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COPD稳定期患者445例,患者均进行肺功能检查并进行分级;再使用自制调查表统计患者在研究期间的中医证候诊断情况。观察COPD稳定期患者的不同中医证候分布情况;不同肺功能分级下的中医证候分布情况;肺功能分级与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的相关性。结果:本次445例COPD稳定期患者共存在8种中医证候,共诊断出1 020频次,其中,最高的为肺脾气虚证224频次(22.0%),其次是肺肾气虚证221频次(21.7%)、肺气虚证196频次(19.2%),而出现频次最低的为脾肾阳虚证14频次(1.4%)、肾脾气虚证15频次(1.5%);不同肺功能分级的COPD稳定期患者各中医证候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气虚证与肺功能分级呈负相关性(P0.05),肺脾气虚证、肺肾气虚证、肺肾气阴两虚证、血瘀证、痰湿阻肺证、肾脾气虚证及脾肾阳虚证均与肺功能分级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COPD稳定期患者的肺功能分级为轻度及中度时,最常见的中医证候为:肺气虚证、肺脾气虚证及肺肾气虚证;肺功能为重度的COPD稳定期患者,最常见的中医证候为:肺脾气虚证、肺肾气虚证及肺肾气阴两虚证,随着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分级的不断升高,肺脾气虚证、肺肾气虚证、肺肾气阴两虚证、血瘀证、痰湿阻肺证、肾脾气虚证及脾肾阳虚证出现的频率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9.
IgA肾病中医辨证的多元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IgA肾病的病理损害、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测指标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分别以Memphis肾活检计分系统指标、慢性肾炎中医辨证标准中的主证及兼夹证作为标准,进行主成分和因子分析,选出最能提示中医证型的病理指标及表达证型变化的证候指标,再将这些指标与标准证型作回归分析,建立各证型回归方程。【结果】①依据“肾活检计分系统”对123例IgA肾病的病理资料进行主成分分析,找出了表达肾小球变化大于85%信息的主成分,包括肾小球硬化、新月体、间质、免疫荧光IgA和补体C3因子。依据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辨证标准证候资料,进行主成分分析,找出了表达证型大于90%的证候信息,虚证:疲倦乏力;阳虚证:肢冷,舌苔白滑,脉沉细;阴虚证:口燥咽干,舌质红,脉细;肝郁证:急躁易怒,口苦,喜叹息,脉弦;血瘀证:舌质暗,舌有瘀斑点;痰湿证:四肢沉重,苔腻,脘痞纳呆;热毒证:咽痛,脓疮,舌苔黄干;湿热证:口苦口粘,苔黄腻。②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得阴虚证、阳虚证、阴阳两虚证、血瘀证、痰湿证、肝郁证等回归方程。③Logistic非条件回归分析显示阳虚证与水肿关系最大,有水肿的患者出现阳虚的机率约是无水肿患者的1.6倍;阴虚证与尿血关系密切,肉眼尿血越严重阴虚证型表现越明显,肉眼血尿患者出现阴虚证型的机率约为无肉眼血尿患者的1.5倍;而腰背痛则无论阴虚、阳虚或阴阳两虚均可出现。【结论】肾小球硬化、新月体、肾小管萎缩、血管病变、免疫荧光IgA、C3等指标改变包含了IgA肾病病理改变的大部分信息(>85%)。IgA肾病的病理和临床表现与中医辨证相关联。阳虚证与水肿、阴虚证与尿血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回顾性分析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临床的中医证素分布特征及其与AHI指数、BMI指数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2010年~2013年230例在呼吸科,心血管内科住院的经睡眠监测明确诊断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人口学资料、基础疾病、中医证候要素、AHI指数,BMI指数等数据,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中医证候要素分布规律的顺序为痰湿>气虚>血瘀>热蕴>阴虚>肝火>气滞;中医证候要素与AHI指数相关程度排序为血瘀>气虚>痰湿>阴虚>热蕴>肝火>气滞;中医证候要素中痰湿(P=0.003)、血瘀(P=0.02)、热蕴(P=0.04)的发病率与BMI指数升高呈正相关.结论 提示OSAS中医证素以痰湿为主,其次为血瘀、气虚、热蕴、阴虚、气滞、肝火;各证候要素中血瘀、气虚、痰湿与AHI升高程度相关性最强,说明重度OSAS中最常见的中医证候要素为血瘀、气虚、痰湿;与BMI指数呈现正相关的中医证候要素为痰湿、血瘀、热蕴,推测肥胖病人中实证多见.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脂肪肝患者中医体质及中医证候,研究体质与证候的关联性,为脂肪肝的中医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调查体质,中医师专人制定问卷,调查中医辨证分型,并进行体质及中医证候的相关分析。结果 141名脂肪肝患者中,痰湿质占43.3%,气虚质占17%,湿热质占8.5%;肝郁脾虚型占39.7%,痰湿蕴结型占24.1%,肝气郁结型占22.7%,肝胆湿热型占12.1%,肝阴不足型占1.4%。痰湿质与痰湿蕴结证显著性正相关(P0.01),湿热质与肝胆湿热证显著性正相关(P0.01),阴虚质与肝阴不足证正相关(P0.05),气郁质与肝气郁结证显著性正相关(P0.01)。结论脂肪肝中医体质分型中痰湿质、气虚质居多,中医证候分型中痰湿蕴结和肝郁脾虚型居多,气郁质与肝气郁结证、湿热质与肝胆湿热证、阴虚质与肝阴不足证、痰湿质与痰湿蕴结证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乳腺癌外周血乳腺上皮粘蛋白(SBEM)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RT-PCR法检测58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SBEM mRNA的表达,并用健康志愿者及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各10例作为对照.结果:78例标本全部确认转录为cDNA,SBEM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的阳性表达率为25.9%,乳腺良性肿瘤和正常对照均无阳性表达,SBEM阳性表达与患者的腋淋巴结状况,TNM临床分期均有明显相关(P<0.05),而与患者的原发肿瘤大小及激素受体状况均无明显相关.结论:SBEM特异性表达于乳腺癌外周血,可作为标志物检测乳腺癌外周血微转移,并有可能成为诊断乳腺癌和判断预后的一个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13.
杨继  张垚  张春阳  翟国超  郭思佳  王强 《中医学报》2020,35(8):1587-1593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医临床证候特点,为进一步提高该病的诊治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和人工检索相结合的方法,系统梳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文献资料,提取患者基本信息、中医症状体征、舌脉、中医证型,采用描述性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因子分析等多维分析方法,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结果:最终筛选文献39篇,共纳入4 544例患者,中医症状分析显示,频次前10位的是发热(69.92%)、咳嗽(33.23%)、乏力(27.24%)、胸闷气短(19.50%)、干咳无痰(14.74%)、肌肉酸痛(1.07%)、纳差(10.43)、腹泻便溏(10.37%)、头痛(10.21%)、咳白痰(9.86%);舌质主要见红舌或暗红舌(45.96%)、淡红舌(18.50%),舌苔主要见白腻苔(51.27%)、黄腻苔(28.55%)、白厚苔(21.92%);脉象以滑脉(22.73%)、数脉(20.91%)、濡脉(8.31%)、浮脉(7.79%)等多见。关联规则分析设置信度≥0.5,支持度≥95%,最大前项数为5,提升≥1,共计得到高频关联组合条目29组,挖掘出咳嗽、乏力、发热、咽痛、便秘、肌肉酸痛、头痛、腹泻便溏、脉弦10个核心证候信息。因子分析共得到10个公因子,进一步将10个因子聚类分析,最终共聚为3类,中医证候依次为湿遏肺卫证(54.65%)、湿困中焦证(22.88%)、热毒炽盛证(22.47%),其中以湿遏肺卫证为主。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证候特点为湿遏肺卫证、湿困中焦证、热毒炽盛证,可为临床治疗及证候规范化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宁夏地区各大高校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中医体质与中医证候的分布及相关性。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法,通过填写中医体质及中医证候调查问卷,选取符合PCOS诊断标准的患者104例,进行中医体质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本研究的104例PCOS患者中,中医体质类型判定为兼夹体质者有22例(21.2%),阳虚质者有19例(18.3%),痰湿质者有18例(17.3%),湿热质者有14例(13.5%),平和质者有12例(11.5%),气郁质者有6例(5.8%),阴虚质者有6例(5.8%),气虚质者有4例(3.8%),血瘀质者有2例(1.9%),特禀质者有1例(1.0%)。PCOS患者以兼夹体质、阳虚质、痰湿质、湿热质多见;常见中医证型为肾虚证,其次为痰湿证、兼夹证型、血瘀证、肝郁证、脾虚证;平和质与痰湿证呈负相关(P<0.05),气虚质与痰湿证呈正相关(P<0.05),痰湿质与痰湿证呈正相关(P<0.05),湿热质与血瘀证呈正相关(P<0.05),气郁质与肝郁证呈正相关(P<0.05)。身体质量指数(BMI)与痰湿质有关(P<0.05),腰...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病证结合分析肝炎肝硬化患者病性类证候要素与常见脉象的相关性,为丰富常见脉象的临床意义以及探讨其形成机理提供依据。方法运用课题组统一制订的《肝炎肝硬化临床信息采集表》,进行全国多中心的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收集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中医症状、舌象、脉象(包括深浅、至数、宽细、长短、硬度、流利度等)信息,制订《肝炎肝硬化常见证候要素辨识标准》,依此判定患者的病性类证候要素类型;统计学方法采用频数、频率等描述性分析、卡方检验与简单相关分析的方法。结果 801例患者中,选取出现频率大于20%的作为常见脉象,其中弦脉602例(75.2%),细脉279例(34.8%),沉脉232例(29.0%),滑脉185例(23.1%)。弦脉与血瘀、气滞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分别为0.141、0.166(P0.05);滑脉与阴虚、湿热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分别为0.093、0.131(P0.05);沉脉与气虚、阳虚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分别为0.099、0.111(P0.05);细脉与阴虚、气虚、阳虚、水停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分别为0.089、0.109、0.105、0.075(P0.05)。结论肝炎肝硬化患者病性类证候要素与常见脉象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海南地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医证候分型,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中医临床治疗的辨证分型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海南省中医院门诊或肿瘤科病房治疗的24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均海南地区常住人口,统计所有患者单一证候要素出现的频率及频数,并应用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归类分析处理,归纳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证候类型.结果 气虚、痰湿、阴虚出现频率分别为60.0%、42.5%、31.7%.两证组合和三证组合分别占到40.8%和37.5%,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可被归为三大类证候组合,分别为脾虚痰湿、气阴两虚、痰热内蕴伴血瘀.咳嗽痰多、食后腹胀、苔黄腻舌胖边有齿痕、泄泻便溏是诊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脾虚痰湿证的主要症状体征,贡献度分别为19.258%、16.445%、10.200%、8.534%;咳喘无力舌红苔少、口干咽燥、脉细数是诊断气阴两虚的主要症状体征,贡献度分别为24.980%、16.257%、12.645%;咳嗽喘促、面色晦暗舌紫暗或有瘀斑瘀点、发热口渴、脉沉迟脉细数是诊断痰热内蕴伴血瘀的主要症状体征,贡献度分别为22.560%、19.271%、9.440%、7.980%.结论 气虚、痰湿、阴虚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最常见的证候,两证组合和三证组合最常见,脾虚痰湿、气阴两虚、痰热内蕴伴血瘀是海南地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常见证候分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联合不同生物标志物细胞角蛋白19(cytokeratin 19,CK19)?乳珠蛋白(human mammaglobin,hMAM)?小黏蛋白(small breast epithelial mucin,SBEM)检测乳腺癌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的临床价值?方法: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中的生物标志物CK19?hMAM?SBEM的表达情况,对20例健康志愿者和20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对照组人群)进行检测以确定CK19?hMAM?SBEM在外周血中的基础表达水平,检测94例可手术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CK19?hMAM?SBEM表达情况?结果: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中CK19?hMAM?SBEM均有表达,Ct值分别为13.87?34.47?20.14;40例对照组人群中有1例表达CK19,另有1例表达hMAM,未检测到SBEM表达;94例可手术乳腺癌患者中CK19表达率49%?hMAM表达率34%?SBEM表达率13%,联合CK19?hMAM?SBEM阳性率为56%?结论:运用多标志物(CK19?hMAM?SBEM)联合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乳腺癌外周血CTCs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同时特异性并不降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中痰湿壅盛、气阴两虚证型与CDKAL1、PPARG基因的关系。方法:选取60例MS患者,按照证型将其分为痰湿壅盛组、气阴两虚组,各30例,同时选取健康人群30例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PCR)技术检测CDKAL1、PPARG基因,分析CDKAL1、PPARG基因与两种证型的相关关系。结果:痰湿壅盛、气阴两虚组CDKAL1、PPARG基因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00 1),且气阴两虚组CDKAL1基因表达高于痰湿壅盛组(P0.05);气阴两虚组PPARG基因表达高于痰湿瘀滞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患者CDKAL1、PPARG基因表达均上调,与不同证型-痰湿壅盛与气阴两虚表达均呈一定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中医临床证候特点和分布规律。[方法]采用横断面调研结合动态连续观察的方法,收集98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描述性分析和聚类分析,探讨患者确诊时中医证候以及中医治疗后证候变化规律。[结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确诊时以发热(70.41%)、咳嗽(57.14%)、胸闷(29.59%)、乏力(28.57%)、咽喉不适(28.57%)、气促(27.55%)等为主要临床表现,舌象多见淡红舌(46.94%)、红舌(31.63%)、胖大舌(13.27%)、齿痕舌(13.27%)等,苔质以厚腻苔(53.06%)、薄苔(34.69%)、薄腻苔(10.20%)为主,苔色多见白苔(52.04%)、黄苔(32.65%),脉象以濡脉(44.90%)、细脉(16.33%)、弦脉(15.31%)为主。聚类分析提示患者中脾虚湿阻证47例(47.96%)、湿郁化热证51例(52.04%)。经中医治疗后,舌象多见红舌(52.04%)、淡红舌(36.73%)、齿痕舌(18.37%),苔质以厚腻苔(45.92%)、薄苔(43.88%)为主,苔色多见白苔(68.37%)、黄苔(18.37%),脉象以濡脉(75.51%)居多。[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以脾虚湿阻证及湿郁化热证两型为主。治疗后,患者舌脉变化提示湿热病邪得以去除,正气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索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不同中医证候要素临床演变规律及其与客观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符合标准的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453例,收集患者基本临床信息、第1、3、5、7、14天中医证候要素、临床常见客观指标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D-D)、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信息,采用SPSS 22.0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入组第1天各证候要素发生率从高到低:内风>痰湿>血瘀>内火>气虚>阴虚;第3天证候要素发生率:痰湿>血瘀>内火>气虚>内风>阴虚;第5天证候要素发生率:血瘀>痰湿>内火>内风>气虚>阴虚;第7及14天证候要素发生率:血瘀>痰湿>内火>气虚>内风>阴虚.在具体组合类型上,以内风、内火、痰湿、血瘀四证候要素单发或两两组合、三证组合较多,气虚、阴虚证候要素及四证以上组合出现均较少.痰湿与CRP(P<0.01)、HCY(P<0.05)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血瘀与CRP(P<0.05)、D-D(P<0.01)之间正相关,不同性别分组下的血瘀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气虚与年龄(P<0.05)、肥胖(P<0.05)、NIHSS评分(P<0.05)正相关;不同脑血管病分组下气虚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证候要素出现频率、演变方式及组合形式具有一定规律性,以风为先,以痰、瘀、火为主要病理因素,以虚为根本.其中痰湿证候要素多与CRP、HCY相关;血瘀证候要素多与性别、CRP、D-D相关;气虚证候要素与高龄、肥胖、既往脑血管病史、NIHSS评分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