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唐新  李永姝  贾克刚 《检验医学》2012,27(12):1054-1057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住院期间甲状腺激素(TH)、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和B型钠尿肽(BNP)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与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ACS患者120例,按照病型分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和不稳定性心绞痛(UA)3个亚组;按照患者住院期间是否再次发生MACE分为发生组[MACE(+)]和未发生组[MACE(-)],分别观察TH、cTnI和BNP水平。结果 NSTEMI组和STEMI组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水平明显低于UA组(P<0.05、P<0.01);NSTEMI组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水平明显低于STEMI组和UA组(P<0.05)。MACE(+)组TT3和FT3水平明显低于MACE(-)组(P<0.01)。STEMI组、NSTEMI组cTnI水平明显高于UA组(P<0.01),NSTEMI组高于STEMI组(P<0.05),但在MACE(+)和MACE(-)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促甲状腺激素(TSH)、总甲状腺素(TT4)、游离甲状腺素(FT4)和BNP水平在STEMI、NSTEMI和UA 3组间以及MACE(+)和MACE(-)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ACE(+)组cTnI、BNP阳性率与MACE(-)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S患者住院期间出现低TT3和FT3水平易发生MACE;cTnI和BNP对ACS患者住院期间发生MACE无提示意义,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和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lobalregistry of acute coronary events,GRACE)评分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住院期间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 ACS患者325例,根据LVEF水平四分位数分成Q1~Q4组,根据GRACE积分将患者分为低危组、中危组与高危组。住院期间进行常规治疗,观察治疗后发生MACE的情况。结果低危组、中危组与高危组LVEF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Q1~Q4组GRACE分值分别为123.51±26.94,113.41±24.18,109.75±31.69及111.68±29.93,Q1组与Q3,Q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患者LVEF与GRACE评分呈负相关(r=-0.248,P<0.01);住院期间治疗后发生MACE者18例(5.5%);ROC分析基线GRACE评分对ACS患者住院期间发生MACE的AUC为0.811(SE=0.064,95%CI:0.686~0.936,P<0.01);ROC分析基线LVEF对ACS患者住院期间发生MACE的AUC为0.806(SE=0.073,95%CI:0.663~0.950,P<0.01),LVEF和GRACE评分的AUC在预测ACS患者住院期间发生MACE的价值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VEF与GRACE对ACS患者住院期间危险分层和预测MACE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治疗后血浆NT-proBNP水平与早期预后的关系.方法:STEMI患者116例,分为急诊PCI组45例、择期 PCI组37例和单纯药物治疗组34例,检测入院即刻、出院前2 ~ 3 d血浆NT-proBNP浓度并进行比较;入院后1周和1个月后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观察1个月内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出院前急诊PCI组血浆NT-proBNP浓度显著低于择期PCI组和药物治疗组(P < 0.05).急诊PCI组患者1周和1个月时的LVEF较择期PCI组和药物治疗组均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 < 0.05),所有患者出院前血浆NT-proBNP 水平与1个月时LVEF呈明显负相关(P < 0.05).急诊PCI组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后1个月内发生的MACE较择期PCI组和药物治疗组显著减少(P < 0.05).结论:急诊PCI能够减少STEMI患者血浆NT-proBNP的释放,提高患者的LVEF,减少MACE的发生,联合NT-proBNP和LVEF水平能够更好地评估患者的早期预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106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冠脉造影检查和HbA1c检查。对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情况使用SYNTAX评分系统进行评价积分,依据评分结果分为低危组(1~22分,25例)、中危组(23~32分,34例)、高危组(≥33分,47例)三组;再按Hb A1c水平分为Hb A1c≤5.6%组(23例),HbA1c5.7%~6.4%组(31例),HbA1c≥6.5%组(52例);同时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26例)、双支病变组(36例)、三支及左主干病变组(44例)。分析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结果:不同Hb A1c水平的SYNTAX评分分组情况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HbA1c水平随着SYNTAX评分的升高而升高,三组Hb A1c水平比较,组间差异显著(P0.05);HbA1c水平随着SYNTAX评分的升高而升高,三组HbA1c水平比较,组间差异显著(P0.05);Pearson相关分析可见,HbA1c水平与SYNTAX评分间相关系数为r=0.78,P0.05,Hb A1c与冠状动脉SYNTAX评分间有较强相关性。结论: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呈正相关,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随HbA1c水平升高而上升,因此高Hb A1c水平的患者应警惕冠状动脉病变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脂蛋白相关磷脂A2(Lp-PLA2)水平与稳定型冠心病患者心脏主要不良事件(mai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60岁以上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稳定型冠心病326例。研究方法:(1)根据Lp-PLA2水平的不同分为正常组、中水平组和高水平组,观察各组患者冠心病风险因素,包括病史、吸烟史、左室射血分数(LVEF)、病变动脉支数及冠状动脉狭窄评分;(2)326例均随访1~30个月,根据有无MACE发生分为MACE组和无MACE组,观察两组Lp-PLA2水平和冠心病风险因素;(3)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稳定型冠心病患者MACE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不同水平Lp-PLA2组2型糖尿病及吸烟者占比、LVEF和冠状动脉狭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CE组Lp-PLA2水平及冠状动脉狭窄评分高于无MACE组,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发生率高于无MACE组,LVEF低于无MAC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Lp-PLA2水平是稳定型冠心病患者MACE发生的影响因素。结论 Lp-PLA2水平与稳定型冠心病患者MACE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降低患者Lp-PLA2水平可能缓解病情。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不同顺序应用血栓抽吸及替罗非班对预防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治疗(PCI)术后冠状动脉慢血流或无复流的影响。方法 97例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被计算机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后行血栓抽吸)和对照组(48例,先行血栓抽吸再行冠脉内替罗非班注射),支架植入术后分析两组发生慢血流或无复流的发生率,另外比较患者出院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MACE)及住院期间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两组在慢血流和无复流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左室射血分数、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及出院期间出血事件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先行血栓抽吸再行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相比,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后再行血栓抽吸,在预防急诊PCI术后慢血流或无复流现象的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心电图心肌缺血分级对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6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240例STEMI患者的临床诊治及随访资料,入院后由专业医师分析其心电图表现及进行缺血分级评估,根据心电图缺血标准分为2级心肌缺血118例、3级心肌缺血122例。均给予溶栓治疗,并测定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 Tn 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心肌梗死面积,对比两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 3级缺血组eTnI峰值、CK-MB峰值水平均明显高于2级缺血组;LVEF水平显著低于2级缺血组(P0.001);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大于2级缺血组(P0.001)。住院期间3级缺血组MACE发生率为29.51%,明显高于2级缺血组的17.80%(P0.05)。结论 STEMI患者心电图心肌缺血分级越高,心肌损伤越严重,心肌梗死面积越大,其对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临床应加强心肌缺血分级监测并采取积极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直接介入术早期应用不同剂量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连续入选确诊STEMI行PCI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大剂量组(予替罗非班25μg/kg的负荷剂量静脉推注)、常规剂量组(予替罗非班10μg/kg的负荷剂量静脉推注)及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术前、术后罪犯血管的TIMI分级血流及心功能[术后住院期间及术后30d左室射血分数(LVEF)、脑利钠肽(BNP)]。对术后住院期间出血事件发生率进行安全性评价。对住院期间及术后30d患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进行随访。结果:大剂量组、常规剂量组患者术前罪犯血管的TIMI血流分级均优于对照组(P0.001,P=0.032),且大剂量组患者术前罪犯血管的TIMI血流分级优于常规剂量组(P=0.037)。3组术后TIMI血流分级及慢血流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心功能显示,住院期间大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LVEF、BNP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且大剂量组较常规剂量组LVEF、BNP改善更明显(P0.05);3组术后30d的LVEF、BN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出血事件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大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术后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大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STEMI患者早期使用替罗非班,可以改善PCI术前TIMI血流分级、早恢复PCI术后住院期间心功能及减少MACE发生率,且上游大剂量应用替罗非班改善术前TIMI血流分级及恢复PCI术后住院期间心功能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变化对高血压以及冠心病的临床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4月至2017年4月诊治的182例内分泌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是否患有糖尿病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的88例为非糖尿病患者,观察组的94例为糖尿病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血脂、血糖水平;依据患者有无高血压及冠心病将糖尿病患者分为对应的组,比较每个组之间的Hb A1c水平。分析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的相关的因素。结果通过对血脂比较,两组患者的TC、TG、L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HDLC水平明显比对照组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SBP和DBP水平及血糖FPG和FINS指标及hs-CRP及Hb A1c水平均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高血压组患者的Hb A1c水平明显比非高血压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冠心病组患者的Hb A1c水平明显比非冠心病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指出,糖尿病组患者的Hb A1c水平与SBP、DBP及hs-CRP水平呈正相关(P0.05)。通过对糖尿病组患者血血糖水平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相关性进行分析,得出两者具有正相关性。通过多因素分析结果发现,患者Hb A1c水平相关的因素有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谷胺酰转肽酶等等。结论糖尿病患者Hb A1c水平与血压以及hs-CRP水平呈正相关,能够有效的预测高血压以及冠心病的出现,临床要加强对Hb A1c水平的监测,对于Hb A1c水平较高的糖尿病患者来说应注意预防及筛查高血压及冠心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B型钠尿肽(BNP)、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三者的联合应用对于评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及预后的价值。方法检测131例ACS患者血浆BNP、hs-CRP及cTnⅠ水平,并对出院患者随访1年,将其分为MACE发生组[MACE(+)]与未发生组[MACE(-)],观察3项指标与MACE发生的关系。按3项指标不同升高数将患者分为0、1、2和3个指标升高4组,用Kaplan-Meier法做生存曲线分析,以了解指标升高数与生存率的关系。并对患者年龄、性别、左室射血分数(LVEF)、是否吸烟、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因素做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131例ACS患者中,随访1年内MACE(+)患者BNP、hs-CRP水平显著高于MACE(-)的患者(P<0.01);cTnⅠ阳性率在MACE(+)和MACE(-)间无差异。按指标不同升高数分组的4组其生存曲线间生存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发现LVEF[P=0.004,比值比(OR)=0.939]与hs-CRP(P=0.012,OR=1.026...  相似文献   

11.
张棱  谷阳 《临床急诊杂志》2020,21(9):692-695
目的:探讨血浆可溶性致癌抑制因子2(sST2)、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水平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18-01-2019-01期间在我科住院的STEMI患者,出院后随访12个月,根据是否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分为无MACE组和MACE组,检测两组的血浆sST2和NGAL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患者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探讨sST2、NGAL预测患者发生MACE的最佳界值。结果:MACE组的sST2、NGAL水平明显高于无MACE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分析显示,sST2预测发生MACE的曲线下面积为0.897(P0.05),NGAL预测发生MACE的曲线下面积为0.647(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sST2、NGAL与MACE发生具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血浆sST2、NGAL水平对STEMI患者的预后评估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方法选择在某院诊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74例,按照是否合并糖尿病将患者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所有患者均接受PCI常规治疗和随访管理,观察两组患者心功能、生活质量及MACE。结果出院时及出院后6个月、12个月糖尿病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N端脑钠肽激素原(NT-pro BNP)、NYHA分级及生活质量均劣于非糖尿病组,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及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源性死亡率(分别为12.82%、8.77%)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分别为1.54%、1.77%),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NSTEMI及STEMI患者MACE发生率(分别为33.33%、28.07%)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分别为7.69%、7.96%),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PCI术后MACE发生率明显偏高,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心肌声学造影(MCE)对急性STEMI病人PCI术后评估心肌灌注及预后的价值。方法 纳入本院78例急性STEMI且行PCI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且术后48h均行MCE,根据MCE结果分为A组(灌注充盈正常:心肌节段造影剂充盈均匀,完全显影)43例,B组(灌注充盈稀疏:心肌节段造影剂充盈不均匀或部分显影)20例,C组(灌注充盈缺损:心肌节段造影剂充盈缺损,完全不显影)15例。应用常规超声与MCE技术获取各组患者术后48h、1个月、3个月左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记录三组患者术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并应用Logistic向后逐步回归分析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与A组比较,B、C组LVEDV、LVESV均较高,Am、E、LVEF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B组比较,C组LVEDV、LVESV均较高,Am、E、LVEF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A组比较,B、C组PCI术后MACE发生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VEDV、LVESV、LVEF、MCE结果均为影响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MCE可有效评估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心肌灌注情况,可独立预测术后MACE事件的发生,利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楽N末端B型脑納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评估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STEMI患者315例,根据入院24h内血浆NT-proBNP水平分为NT-proBNP66ng/L组164例和NT-proBNP66ng/L组151例,比较2组临床资料,分析住院期间及出院后3a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MACE)发生情况及病死率,Cox回归分析多变量与长期预后的关系。结果住院期间NT-proBNP66ng/L组MACE发生率(31.8%)、病死率(19.2%)高于NT-proBNP66 ng/L组(18.9%、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曲线分析显示,出院后3 a NT-proBNP≥66 ng/L组累积MACE发生率、病死率均高于NT-proBNP66 ng/L组;Cox回归分析显示Killip分级3~4级(RR=0.961,95%CI:0.928~0.996,P=0.027)、NT-proBNP(R=1.001,95%CI:1.000~1.001,P=0.016)与STEMI患者出院3a内发生MACE相关;NT-proBNP为257.5 ng/L时,其预测STEMI患者出院后3a发生MACE的灵敏性为50.0%,特异性为86.7%。结论血浆NT-proBNP水平与MACE相关;检测血浆NT-proBNP对STEMI的长期预后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并发1型心肾综合征(CRS)的高危因素,分析其对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15年1-4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ACS病例,观察ACS患者1型CRS的发生率和住院期间MACE发生情况,分析ACS并发1型CRS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和临床特点,判断ACS并发1型CRS的高危因素。结果累计入选ACS患者109例,平均年龄(59.3±9.0)岁,男84例,并发1型CRS(CRS组)11例,发生率10.1%。未并发CRS者98例为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CRS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的比例较高(72.7%vs 23.5%,P=0.002),且入院时GRACE和CRUSADE评分均较高(均P0.01)。CRS组入院前发生猝死的比例较高(36.4%vs 2.0%,P0.01),与对照组相比,CRS组入院时血细胞比容较低(P=0.049)。CRS组住院期间肌酸激酶(CK)峰值水平和肌钙蛋白I(cTnI)峰值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CRS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与舒张早期二尖瓣环运动速度的比值(E/e’)低于对照组。CRS组多支血管病变比例较高,两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比例、平均支架置入数和平均支架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住院期间,CRS组MACE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45.5%vs 16.3%,P=0.020),CRS组心力衰竭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18.2%vs 0%,P=0.00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血肌酐(SCr)水平和cTnI峰值是ACS患者住院期间发生1型CRS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ACS合并1型CRS患者预后不佳,cTnI峰值较高和入院时SCr水平升高是ACS患者并发1型CRS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B型钠尿肽(BNP)、心肌肌钙蛋白I (cTnI)、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三者的联合应用对于评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及预后的价值.方法 检测131例ACS患者血浆BNP、hs-CRP及cTnI水平,并对出院患者随访1年,将其分为MACE发生组[MACE (+)]与未发生组[MACE(-)],观察3项指标与MACE发生的关系.按3项指标不同升高数将患者分为0、1、2和3个指标升高4组,用Kaplan-Meier法做生存曲线分析,以了解指标升高数与生存率的关系.并对患者年龄、性别、左室射血分数(LVEF)、是否吸烟、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因素做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131例ACS患者中,随访1年内MACE (+)患者BNP、hs-CRP水平显著高于MACE(-)的患者(P<0.01);cTnI阳性率在MACE(+)和MACE(-)间无差异.按指标不同升高数分组的4组其生存曲线间生存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发现LVEF[P=0.004,比值比(OR)=0.939]与hs-CRP(P=0.012,OR=1.026)是患者预后生存的危险因素.结论 BNP、 hs-CRP与ACS患者1年内MACE发生有关,而cTnI阳性率与MACE发生无关.3个指标升高数目不同的4组ACS患者间生存率不同,因此三者联合检测对ACS患者1年内MACE的发生与否及1年内的生存率的评估有更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溶栓后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对心肌灌注及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就诊的STEMI患者108例, 分为溶栓后早期PCI组(65例)和直接PCI(pPCI)组(43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PCI术后1 d及出院前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 应用心肌声学造影(MCE)评估PCI术后1 d及出院前心肌灌注情况。结果溶栓后早期PCI组及pPCI组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溶栓后早期PCI组及pPCI组患者出院前与PCI术后1 d相比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溶栓后早期PCI组与pPCI组相比出院前及PCI术后1 d LVEF差值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CI术后1 d相比溶栓后早期PCI组及pPCI组出院前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LVGLS)升高(均P<0.05)。溶栓后早期PCI组与pPCI组相比出院前与PCI后1 d LVGLS差值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含量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介入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急诊介入手术的STEMI患者作为STEMI组、同期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IGF-1的含量。随访STEMI患者介入术后6个月内发生MACE的情况,采用ROC曲线分析IGF-1对MACE的预测价值、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MACE的影响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TEMI组患者血清中IGF-1的含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IGF-1预测MACE的曲线下面积为、最佳截断值为87.64 ng/mL;STEMI组中MACE患者的血清IGF-1含量明显低于非MACE患者,MACE患者的hs-CRP含量、cTnI峰值、Gensini评分、多支病变比例明显高于非MACE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IGF-1含量、cTnI峰值、Gensini评分是STEMI患者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结论 STEMI患者血清IGF-1含量明显降低,IGF-1含量对介入术后6个月内发生MACE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清尿酸联合Gensini积分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408例行PCI治疗的STE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术后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64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将未发生MACE的344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血清尿酸水平、Gensini积分及其他生化指标.结果 观察组平均年龄、有糖尿病病史者占比、空腹血糖水平、血清尿酸水平、Gensin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糖尿病病史、血清尿酸、Gensini评分均为PCI术后发生MACE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血清尿酸联合Gensini评分对MACE的预测敏感性、特异性高于血清尿酸、Gensin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尿酸、Gensini积分均与STEMI患者PCI术后预后密切相关,两者联用可有效预测MACE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 A1c)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2008年6月31日~2012年12月31日在我院接受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年龄60岁以上,入院后24小时内测定Hb A1c并且出院后随访1年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33例,根据Hb A1c水平分为3组,组I(Hb A1c≤5.6%,46例)、组II(5.7%≤Hb A1c≤6.4%,92例)、组III(Hb A1c≥6.5%,95例)。分析三组患者1年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in adverse card iac events,M ACE)和全因死亡率,了解患者入院后Hb A1c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1年以上长期预后的关系。结果:临床随访平均(977±438)d,随访1年死亡12例(5.2%),发生不良心脏事件18例(7.7%)。将入选患者分为否认糖尿病组和糖尿病组,否认糖尿病组患者1年内MACE发生率与死亡率三组均一致,组III(12.5%)明显高于组II(2.6%)和组I(0%;P=0.026),但组I与组II之间无明显差异;糖尿病组患者将组I与组II合并后与组III比较在1年内的MACE发生率(P=0.059)及死亡率(P=0.328)上无统计学差异。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校正其他因素后,Hb A1c是患者长期(1年以上)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子(HR:1.258;95%CI:1.114~1.421;P0.001)。结论:在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Hb A1c是长期死亡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对于既往无糖尿病病史患者,Hb A1c≥6.5%与其1年内发生死亡和主要心脏不良事件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