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轻中度肾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术后造影剂肾病(CIN)的影响。方法将200例择期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老年ACS合并轻中度肾病(30%肾小球滤过率90%)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100例,术后均给予水化治疗。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治疗,治疗组在给予他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20μg/d)治疗,观察两组患者CAG术前、术后第2天、第7天的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肾小球滤过率(e GFR)水平,并对比两组术后院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术后第2天与术前对比,两组Scr、BUN显著升高,e GFR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Scr、BUN显著降低,e GFR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两组与术前对比,Scr、BUN、e GF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对比,Scr、BUN、e GF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院内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治疗组造影剂肾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1%比16%)、需要肾脏替代治疗(0%比5%)、死亡率(5%比6%)、急性心力衰竭(1%比3%)、再发心绞痛(7%比12%)、快速心律失常(7%比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ACS合并轻度肾病患者CAG术后造影剂肾病的发生有预防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用于预防对比剂肾病的效果。方法 550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和350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分为空白对照组、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组,其中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组均细分为:小剂量组、中剂量组和大剂量组,并分别给予不同剂量药物口服。观察2组术后血清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变化,以及对比剂肾病发生情况。结果 1术后1、3、5 d,阿托伐他汀不同剂量组患者的Scr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术后1、3、5 d,辛伐他汀不同剂量组Scr水平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剂量组患者Sc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3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中、大剂量组对比剂肾病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均有助于预防对比剂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血管介入术前后应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减轻造影剂肾病肾损害的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110例行脑血管介入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5例。研究组患者术前3 d夜间给予阿托伐他汀80 mg顿服,术后口服阿托伐他汀40 mg/d。对照组患者术前3 d与术后给予阿托伐他汀口服20 mg/d。于手术前后分别检测血肌酐(Scr)、血清尿素(BUN)、肌酐清除率(Ccr)、胱抑素-C(CYS-C)、β2-微球蛋白(β2-MG)、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肝功能水平、血脂水平,并记录脑血管不良事件和造影剂肾病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只有CYS-C水平较术前升高(P0.05),其余指标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Ccr较术前水平降低(P0.05),Scr、CYS-C、β2-MG、hs-CRP均较术前水平升高(P0.05)。术后各时间点各研究组各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24 h和术后72 h的肝功能水平和血脂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造影剂肾病和脑不良事件的发生。结论脑血管介入术前后应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减轻造影剂肾病肾损害,其机制与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的瑞舒伐他汀对冠脉介入术后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15例行冠脉造影或PCI术的患者,随机接受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分为常规剂量组(n=57)和大剂量组(n=58).术前2~3d给予瑞舒伐他汀,常规剂量组为10 mg/次,每晚一次.大剂量组为40 mg/次,1次/晚.所有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第1天、第2天空腹测定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血清胱抑素C(CysC)和尿α1-微球蛋白(α1-MG),尿微量白蛋白(mALB),尿渗透压.结果:(1)两组间患者基线资料之间相比无差异,具有可比性.(2)与术前相比,术后第1天BUN、Scr、尿渗透压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Cys C、α1-MG、mALB均有明显升高(P<0.05);与术后第1天相比,术后第2天的BUN、Scr、尿渗透压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Cys C、α1-MG、mALB均有明显降低(P<0.05).两组间术后第1天相比,BUN、Scr、尿渗透压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大剂量组的Cys C、α1-MG、mALB明显降低(P<0.05);术后第2天与术后第1天相比,BUN、Scr、尿渗透压仍无统计学差异(P>0.05),大剂量组的Cys C、α1-MG、mALB明显降低(P<0.05).结论:Cys C、α1-MG、mALB作为冠脉介入术后监测早期肾损害的指标,冠脉介入术前短期大剂量的瑞舒伐他汀对改善造影剂所致肾损害可能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对慢性肾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对比剂肾病(CIN)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2年1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行PCI治疗的慢性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术前给予80 mg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对照组术前给予20 mg阿托伐他汀治疗,分别于手术前、术后3 d监测血清肌酐(Scr)、血浆胱抑素(Cys C),并根据Cockcroft-Gault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CIN发生率(11.67%)低于对照组(16.6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肾功能指标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8.11±3.15)d 明显短于对照组(11.26±3.12)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13.33%)低于对照组(20.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肾病患者在PCI前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能减轻肾损伤,但在CIN的预防没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胱抑素C在早期诊断造影剂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及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96例,根据造影后48 h内是否发生造影剂肾病(CIN)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造影剂用量、术后输液量及造影前后相关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造影剂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造影后Cys-C水平显著高同组造影前及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造影后2 d的Scr水平显著高于同组造影前及同期对照组(P0.05);以Cys-C水平升高超过基线水平的25%为诊断标准,造影后CIN发生率为16.7%,高于以Scr水平为诊断标准的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ys-C能很好地反映肾功能变化情况,可用于造影剂肾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口服水化治疗预防造影剂肾病的水化用量选择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8年4月我院接收的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实施术后6h常规口服水化剂量(1ml/kg/h)。观察组实施术后6h强化口服水化剂量(3ml/kg/h)。于术前、术后24h、48h、72h观察血肌酐与尿素氮变化情况,临床治疗效果及造影剂肾病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前血肌酐值与尿素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血肌酐值与尿素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造影剂肾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诊PCI术后患者实施口服水化治疗方式,能够安全有效实现对血肌酐和尿素氮的控制。而实施强化口服水化剂量(3ml/kg/h)在降低患者造影剂肾病发生率方面更优于常规口服水化剂量(1ml/kg/h),对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应用价值突出。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血清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在老年患者造影剂肾病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96例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其中发生造影剂肾病者31例。分别采用苦味酸碱性法、增强免疫胶乳比浊法、荧光偏振免疫法检测血清Scr、CysC、Hcy水平。结果造影剂肾病组的吸烟率、高血压率和糖尿病率均明显高于非造影剂肾病组(P0.05)。造影剂肾病组术后72h血清Scr水平明显高于术前水平(P0.05),且高于同期非造影剂肾病组水平(P0.05)。造影剂肾病组术后4h、12h、24h、48h血清CysC、Hcy水平明显高于术前水平(P0.05),且高于同期非造影剂肾病组水平(P0.05)。血清CysC、Hcy诊断造影剂肾病的AUC分别为0.750(0.652-0.833)、0.817(0.725-0.888),均明显高于血清Scr的诊断价值[0.577(0.472-0.677),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CysC和Hcy对造影剂肾病具有独立的预测价值(OR=3.915、5.562,P0.05)。结论血清CysC、Hcy在造影剂肾病患者术后早期即可升高,其中对术后12h血清CysC和术后24h血清Hcy进行检测可以有效地对造影剂肾病进行诊断,CysC和Hcy对造影剂肾病具有独立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早期、强化给予阿托伐他汀对对比剂肾病(CIN)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择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常规他汀治疗组(对照组,n=60)和强化他汀治疗组(研究组,n=60).两组患者分别于急诊PCI术前开始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d或60 mg/d,连续使用7d,之后以20 mg/d维持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2、3、5、7d血清肌酐(Scr)、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变化情况.CIN定义为:使用对比剂后3d内SCr较基础水平升高≥25%,或绝对值升高≥0.5 mg/dl.结果 (1)对照组与研究组Scr、eGFR水平在术前、术后各时间点之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Scr均在PCI术后第2天较术前升高(P<0.05),第3天达峰值,第7天降至正常.两组eGFR在PCI术后第1天均较术前降低(P<0.05),第2天达谷值;研究组eGFR在第5天恢复至正常,而对照组在第7天恢复至正常.(2)对照组和研究组CIN发生率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6.7%vs.3.3%,P=0.675).亚组分析显示,基础肾功能正常的患者无CIN发生;对照组和研究组基础肾功能不全的患者CIN发病率分别为23.5%和10%,但二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383).结论 对于STEMI患者,在标准水化治疗的基础上,急诊PCI术前短期、强化给予阿托伐他汀可能不能降低CIN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强化他汀对首次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后1年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9月因首次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行PCI治疗的患者140例,其中同意行超声检查119例,随机分为2组:强化他汀组(A组)57例,常规他汀组(B组)62例。A组入院时给予阿托伐他汀80 mg,术后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d(晚间),直至术后30 d,此后20 mg/d(晚间);B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晚间)。观察患者术后1年心脏超声结果,比较A组与B组患者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EF值)及短轴缩短率(FS值),明确强化他汀治疗对首次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直接PCI后1年左心功能的影响。结果 A组患者与B组患者入院时LVDD、EF值和FS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术后1年LVDD、EF值和FS值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1年,LVDD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F值和FS值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与B组患者术后1年LVDD、EF值和FS值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他汀治疗可改善首次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直接PCI后1年左心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钙对冠脉造影患者肾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 2012年8月到2015年1月选择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都给予造影介入治疗,治疗组行介入术前3 d给予瑞舒伐他汀20 mg强化治疗,对照组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g强化治疗。比较两组造影剂肾病发生情况,观察术前、术后血肌酐、尿素氮和尿微量白蛋白含量。结果治疗组的造影剂肾病发生率为1.7%,对照组为10.0%,治疗组造影剂肾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血肌酐和尿素氮含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第 1 天与术后第 3 天的血肌酐和尿素氮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5) ,与术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5) 。治疗组术前、术后第 1 天与术后第 3 天的尿微量白蛋白含量分别为 0. 89 ± 0. 24 mg /L、1. 01 ± 0. 21 mg /L和 0. 90 ± 0. 31 mg /L; 而对照组分别为 0. 91 ± 0. 13 mg /L、1. 29 ± 0. 28 mg /L 和 1. 26 ± 0. 32 mg /L,治疗组术后第 1 天与术后第 3 天的尿微量白蛋白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5) 。结论大剂量瑞舒伐他汀钙在冠脉造影患者中的应用能减少造影剂肾病的发生,对血尿素氮与肌酐水平都无明显影响,具有减轻肾脏损伤的作用,从而有效发挥肾组织保护作用。治疗组术后第1天与术后第3天的血肌酐和尿素氮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前、术后第1天与术后第3天的尿微量白蛋白含量分别为0.89±0.24 mg/L、1.01±0.21 mg/L和0.90±0.31 mg/L;而对照组分别为0.91±0.13 mg/L、1.29±0.28 mg/L和1.26±0.32 mg/L,治疗组术后第1天与术后第3天的尿微量白蛋白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剂量瑞舒伐他汀钙在冠脉造影患者中的应用能减少造影剂肾病的发生,对血尿素氮与肌酐水平都无明显影响,具有减轻肾脏损伤的作用,从而有效发挥肾组织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对糖代谢异常早期肾功能损害评估价值的临床研究。方法对糖尿病、糖尿病前期、健康者这3组人群同时测定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血清CysC水平。结果糖尿病组的CysC、BUN、Scr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前期人群的BUN、Scr水平与健康人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这两组人群的Cys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患者与糖尿病前期人群的CysC、BUN、Scr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ysC在反映糖尿病肾病肾小球滤过功能损伤时,敏感度明显优于BUN、Scr,应用CysC评价异常肾小球滤过率(GFR)有广泛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 Scr)、胱抑素C (cystatin C,CysC)及同型半胱氨酸(homoc ysteine,Hcy)水平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coronar ysy ndrome,ACS)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造影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发生的价值。方法:连续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收治的择期行PCI手术治疗的87例ACS患者。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CIN分为CIN组(发生CIN)和非CIN组(未发生CIN)。比较两组血清Scr、CysC及Hcy水平,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IN发生的相关的危险因素。此外,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血清CysC、Hcy对CIN的预测价值。结果:87例ACS患者经PCI治疗病情均得到缓解,术后30例发生CI N,发生率为3 4.5%;CI N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占比均明显高于非CI N组(均P 0.0 5);CI N组术后血清Scr、CysC、Hcy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前水平(均P0.05),且高于同期非CIN组水平(均P0.05)。两组术前血清Scr、CysC、Hc y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ysC、Hcy为CI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术后48 h血清CysC、Hcy预测CIN发生的价值均较高,其中CysC预测CIN发生的最佳临界值为1.4mg/L,AUC为0.764(95%CI:0.664~0.863), H c y预测C I N发生的最佳临界值为10.2μmol/L, A UC为0.8 13 (95%CI:0.720~0.907)。结论:血清CysC、Hcy为ACS患者PCI术后并发CIN的独立影响因素,该类患者体内上述指标水平明显异常,术后48 h对其进行检测可有效预测CIN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大鼠造影剂肾病是否有保护作用及最佳用药剂量。方法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实验对照组、造模组、阿托伐他汀1组、阿托伐他汀2组、阿托伐他汀3组共6组,每组8只,建立造影剂急性肾损伤大鼠模型,并按相应要求分别予不同药物及剂量干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造模前后血肌酐(Scr);光镜下肾组织病理观察并进行肾小管损伤半定量评分。结果 (1)注射造影剂48 h、72 h后造模组Scr较注射前均升高大于25%(P<0.05),提示造模成功;(2)空白对照组与实验对照组相应时间点S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与造模组比较,阿托伐他汀1~3组注射造影剂48 h、72 h后血Scr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阿托伐他汀3组与阿托伐他汀1组、阿托伐他汀2组相比较,阿托伐他汀2组与阿托伐他汀1组相比较,注射泛影葡胺后48 h、72 h Scr均有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造模组肾小管损伤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组肾小管损伤评分低于造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1~3组组间比较,随给药剂量增加,肾小管损伤评分逐渐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肾小管损伤评分与阿托伐他汀剂量呈负相关性(r=-0.702,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对由造影剂引起的大鼠急性肾损伤有预防作用,且作用效果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分析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预后及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延安市安塞区人民医院心内科冠心病PCI术后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其中采用瑞舒伐他汀联合常规术后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常规术后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后第1天及12个月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质量指数及不良事件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左室重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左室质量指数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左室质量指数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随访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8.34%)明显低于对照组(18.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PCI术后左室重构具有更强的改善及逆转作用,并且具有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强化阿托伐他汀联合水化对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造影剂肾病(CIN)的预防作用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于2016年1-12月行PCI术的冠心病患者32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160例)和观察组(160例),对照组采用水化治疗,观察组采用强化阿托伐他汀联合水化治疗,观察两组CIN的发病情况及不良反应,总结相应护理、预防方法。结果观察组的160例患者中有4例发生CIN,CIN发病率为2.5%;对照组的160例患者中有13例发生CIN,CIN发病率为8.1%,两组之间CIN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1,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肝功能异常、横纹肌溶解、肌痛等不良事件。结论围手术期应用强化阿托伐他汀联合水化,术后加强护理,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对减少CIN的发生具有一定作用,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术前应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肾功能的影响,探讨预防或减轻对比剂肾病(CIN)的新方法.方法 选择我院2008年10月至2009年3月住院应用优维显370对比剂行冠状动脉介入的病例200例.记录患者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肌酐、β2-微球蛋白等实验室检查,发生CIN情况等临床指标.随机分为强化治疗组120例,常规治疗组80例.比较两组间上述临床指标的差别.强化治疗组又分为标准水化治疗组(65例)及强化阿托伐他汀组(55例).分析各组对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肾功能的影响.结果 (1)3组患者血浆肌酐浓度造影后第3天比较:标准水化治疗组[ (74.6±14.5)μmol/L]、强化阿托伐他汀组[(83.4±16.2) μmol/L]低于常规治疗组[(95.2±17.4)μmol/L](P均<0.05);造影后第7天比较,标准水化治疗[(73.3±14.1)μmol/L]、强化阿托伐他汀组[ (79.5 ±14.3)μmol/L]低于常规治疗组[(87.4±14.5)μmol/L](P均<0.05),标准水化治疗组低于强化阿托伐他汀组(P<0.05).(2)造影后第3天血浆p2-微球蛋白比较,标准水化治疗组[(0.55±0.11)μmol/L]、强化阿托伐他汀组[(0.59 ±0.10) μmol/L]低于常规治疗组[(0.77±0.12) μmol/L](P均<0.05);造影后第7天比较,标准水化治疗组[(0.54±0.09)μmol/L]、强化阿托伐他汀组[(0.59±0.12)μmol/L]低于常规治疗组[(0.65±0.10)μmol/L](P均<0.05),标准水化治疗组低于强化阿托伐他汀组(P<0.05).(3)常规治疗组的CIN发病率(12.5%)高于标准水化治疗组(3.1%)、强化阿托伐他汀组(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强化阿托伐他汀组的CIN发病率高于标准水化治疗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标准水化治疗、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方案均能预防PCI术后CIN的发生,而标准水化治疗似能更好地改善患者PCI术后的肾脏功能.(2)强化阿托伐他汀在保护PCI术后肾脏损伤的疗效与标准水化治疗相似,冠心病患者PCI围手术期给予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是临床预防CIN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前首次服用80 mg阿托伐他汀能否预防术中无复流的发生及降低hs-CRP水平.方法 73例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及对照组(36例).2组患者PCI术前均嚼服阿司匹林300 mg,氯吡咯雷600 mg.观察组予冠心病基础药物治疗,在PCI前首次给予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80 mg,后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d;对照组仅予基础药物治疗,并给予阿托伐他汀40mg/d.观察PCI术中无复流的发生及术前、术后12 h hs-CRP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术中无复流的发生率稍低于对照组(8.1%vs22.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h阿托伐他汀组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10.29±9.15)vs(13.77±10.41 )mg/L,P<0.01].结论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患者,介入术前首次给予负荷剂量的阿托伐他汀能够降低炎症反应,能否确实降低PCI术中无复流的发生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水化联合前列地尔预防老年冠心病患者冠脉造影后造影剂肾病(CAN)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行冠脉造影的老年冠心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50例,采用静脉水化同时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对照组50例,单纯应用静脉水化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时间段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及尿中β2-微球蛋白(β2-m G)值的变化情况,同时记录治疗后两组造影剂肾病(CAN)的发病率及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CAN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造影术后48、72h及术后7d两组患者血清尿素氮、血清肌酐及尿中β2-微球蛋白的值均有明显改善,相比术前及术后24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水化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可有效预防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术后造影剂肾病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术后口服水化补液预防造影剂肾病(CIN)的临床效果与护理方法。方法:将80例行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术前、术后饮水,对照组仅给予术后饮水,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的变化及介入术后负性反应(尿潴留、胃部不适)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24 h、48 h尿量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2天、第3天血肌酐、尿素氮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部不适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术后分别饮水能有效减少胃部不适等负性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