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妊娠梅毒检出率及干预治疗对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 对孕妇及新生儿进行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及梅毒密螺旋体血凝试验(TPPA)确诊检查,对妊娠梅毒患者及其分娩的新生儿进行干预治疗并随访观察.结果 在5194例孕妇中,RPR与TPPA均阳性117例,妊娠梅毒检出率为2.25%;在5 078例新生儿中,新生儿梅毒检出率为0.91%;孕妇治疗干预与新生儿脐带血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RPR)滴度的关系密切;新生儿脐带血RPR滴度随孕母RPR滴度升高而升高.结论 早期诊断妊娠梅毒是阻断、改善妊娠梅毒结局和降低先天梅毒发生率的关键,应加强孕前及孕期的梅毒检测及综合干预治疗,有效阻断母婴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4年2月柘城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妊娠合并梅毒患者100例,根据患者意愿分为治疗组(70例)和未治疗组(30例)。治疗组患者予以苄星青霉素治疗,未治疗组患者未予以任何驱梅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妊娠梅毒阳性率、不良妊娠结局(异位妊娠、早产、死胎死产、自然流产等)发生率、不同分娩方式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结果治疗组患者妊娠梅毒阳性率低于未治疗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低于未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剖宫产新生儿的梅毒感染率低于阴道分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应开展孕早期梅毒筛查工作,及时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并采用剖宫产,以降低妊娠梅毒阳性率及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改善新生儿结局。  相似文献   

3.
杨凯乐 《北方药学》2018,(1):110-111
目的:分析青霉素治疗妊娠合并梅毒的疗效与妊娠结局特征,分析疗效影响因素.方法:2014年2月~2016年6月,医院妇产科共收治妊娠合并梅毒感染的孕妇344例,其中244例采用青霉素治疗,纳入青霉素组,孕期未采用青霉素治疗100例,纳入对照组.将青霉素组中出现不良妊娠结局对象纳入不良组,余者纳入良好组,进行因素分析.结果:青霉素组活产儿多于对照组,流产率、早产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TPPA阳性率、RPR阳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组高龄产妇、经产、合并其他疾病、治疗前RPR阳性、多疗程比重高于良好组,不良组28周前治疗比重低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霉素治疗妊娠合并梅毒可改善妊娠结局,但妊娠结局还存在其他影响因素,需提高青霉素的合理应用水平,避免盲目应用.  相似文献   

4.
妊娠合并梅毒36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梅毒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及抗梅毒治疗对胎儿的影响。方法364例妊娠合并梅毒患者按妊娠期是否进行全疗程抗梅毒治疗,分为治疗组(195例)和未治疗组(169例)。比较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围产儿预后及新生儿先天梅毒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妊娠结局明显好于未治疗组(P〈0.05):妊娠合并梅毒治疗的时间越早,先天梅毒儿的发生率越低(P〈0.01)。结论对妊娠合并梅毒患者早期进行规范化治疗,能很好的控制早产、死胎及先天梅毒儿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周乐意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8):2581-2582
目的探讨梅毒合并妊娠妇女的诊治与妊娠结局,总结分娩期护理体会。方法对收治的25例梅毒合并妊娠妇女进行诊断与抗梅毒治疗,并统计比较其妊娠结局。结果梅毒合并妊娠妇女均经血清学确诊为梅毒合并妊娠,其中潜伏梅毒14例(56.O%),一期梅毒6例(24.0%),二期梅毒5例(20.0%)。三组妇女均存在流产、早产、死胎等不良妊娠结局。潜伏梅毒组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显著低于一期梅毒组与二期梅毒组(均P〈0.01),一期梅毒组与二期梅毒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梅毒合并妊娠对围产儿有极大危害,妊娠期内应加强抗梅毒治疗,同时应加强分娩期的护理。  相似文献   

6.
妊娠合并梅毒8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梅毒的临床分期特点及妊娠结局。方法将80例经血清学检查确诊为梅毒的孕妇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行全疗程抗梅毒治疗,应用普鲁卡因青霉素80万u肌内注射,每日1次,连续15d;或苄星青霉素240万u肌内注射,每周1次,连续3周。未治疗组40例,未能行全疗程抗梅毒治疗。结果80例妊娠合并梅毒患者中,一期1例(1.3%)、二期3例(3.7%)及潜伏梅毒76例(9S.0%)。治疗组流产、死胎、死产、新生儿死亡均为0,新生儿先天梅毒为7例(17.5%);未治疗组流产8例、死胎8例、死产2例、新生儿死亡1例,新生儿先天梅毒1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的临床分期以潜伏梅毒为主,容易误诊。(2)妊娠合并梅毒患者有不良妊娠结局,但在妊娠期行规范并及早的抗梅毒治疗,能很好地控制早产、死胎,明显降低新生儿先天梅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覃小敏  徐薇  黄艳丽  邢辉 《安徽医药》2015,(6):1187-1188
目的:研究早期孕期治疗对妊娠梅毒患者妊娠结局和围产儿预后先天性梅毒患儿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2年3月到2013年7月之间来该院进行妊娠梅毒抗感染治疗的患者64例,年龄24~38岁,平均年龄(29.5±1.4)岁。按1∶1的随机方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比较两组妊娠结局情况,比较两组新生儿预后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妊娠结局在早产、死产及正常产方面比较均有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新生儿结局在新生儿死亡、窒息儿及正常新生儿等方面比较均有差异,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梅毒新生儿方面的比较差异不大。结论早期孕期治疗对妊娠梅毒患者妊娠结局和围产儿预后先天性梅毒患儿发生率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高龄对双胎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819例双胎妊娠产妇及其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根据产妇年龄分为高龄组(年龄≥35岁,292例)和适龄组(年龄<35岁,1527例).比较两组产妇一般情况、妊娠期合并症以及新生儿一般情况、严重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结局.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双胎新生儿发生不良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高龄组产妇不良孕产史、经产妇、瘢痕子宫比例及体外授精-胚胎移植使用率高于适龄组(P<0.05).高龄组产妇妊娠期合并症如糖尿病、高血压病、肝内胆汁淤积症、前置胎盘、子宫肌瘤及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高于适龄组(P<0.05).高龄未增加早产、死胎及胎儿畸形的风险.(2)高龄组新生儿大胎龄早产儿占比、出生体重、剖宫产率高于适龄组(P<0.05).高龄未增加低Apgar评分、小于胎龄儿及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风险.(3)高龄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呼吸支持及肺表面活性物质使用率低于适龄组(P<0.05),但两组新生儿死亡率及严重并发症发病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4)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小是双胎新生儿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产妇是否高龄与之无关(P>0.05).结论 高龄未增加双胎妊娠新生儿不良结局及死亡率,但高龄产妇妊娠期合并症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妊娠梅毒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影响妊娠结局的因素。方法71例经血清学检查确诊为梅毒的孕妇,根据妊娠期是否行全疗程抗梅毒治疗,分为治疗组(39例)及未治疗组(32例)。比较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围生儿预后及新生儿先天梅毒的发生情况。同时根据母血清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滴度高低,将71例梅毒孕妇分为≤1:8组与≥1:16组,观察血清滴度与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①妊娠结局:治疗组足月分娩率为100%(39/39),未治疗组78%(25/32),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治疗组分娩正常新生儿者占72%(28/39),未治疗组仅占25%(8/32),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治疗组窒息儿、低体质量儿、先天梅毒患儿发生率及新生儿病死率均明显低于未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②RPR滴度:≤1:8组49例,≥1:16组22例。≤1:8组足月儿占98%(48/49),明显高于≥1:16组的73%(16/22)。≤1:8组早产儿、围生儿病死率均低于≥1:16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先天梅毒儿发病率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③治疗组孕妇中应用青霉素治疗者发生先天梅毒儿为26.0%(6/23),应用头孢曲松治疗者发生先天梅毒儿为21.4%(3/14),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另有2例孕妇服用红霉素治疗,所分娩的新生儿均为先天梅毒儿,发生率为100.0%,与其他两组先天梅毒儿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①有效的全程抗梅毒治疗是改善妊娠梅毒患者妊娠结局和围生儿预后,以及降低先天梅毒患儿发生率的关键。②母血清RPR滴度高低及用药,是影响妊娠梅毒结局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妊娠合并梅毒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梅毒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孕妇是否全程接受抗梅毒治疗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未行全程抗梅毒治疗,治疗组行全程抗梅毒治疗。比较2组的妊娠结局及新生儿感染梅毒的情况。结果对照组新生儿足月分娩率约为20%,治疗组为9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孕妇早产及分娩死胎的发生率(17.5%、52.5%)相比,治疗组(5%、5%)明显较低,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新生儿先天性梅毒发生率为82.5%,明显高于治疗组的22.5%,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梅毒患者采取合理有效的抗梅毒治疗,对于改善梅毒孕妇妊娠结局和降低新生儿梅毒发生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30例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叶飞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9):1206-1207
目的 探讨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终止妊娠的时机与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重度妊高征终止妊娠的时机与方式及其对母婴结局的影响.结果 30例产妇中先兆子痫11例,产前子痫2例,产后子痫1例,HELLP综合征3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并产后出血4例.早产12例,1例因胎盘早剥胎死宫内,新生儿窒息4例.结论 在解痉与镇静的基础上,及时终止妊娠,可减少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腹腔镜处理宫内外同时妊娠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腹腔镜治疗宫内妊娠合并宫外妊娠的临床诊疗价值。方法总结回顾1997年6月至2004年6月收治住院的32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后宫内妊娠合并宫外孕的患者应用腹腔镜诊断及治疗的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在腹腔镜下明确诊断,除1例中转开腹外,余全部手术成功,成功率96.8%。结论腹腔镜治疗宫内妊娠合并宫外孕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孕妇甲状腺功能亢进应用PTU(丙基硫氧嘧啶)对妊娠结局及甲状腺功能产生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1月至2012年11月治疗的50例甲亢孕妇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将其分为2组,每组25例,研究组应用PTU治疗,对照组未用PTU治疗。对两组孕妇甲状腺功能、妊娠结局、临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孕妇甲状腺指标、妊娠结局、产妇临床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均呈明显差异(P〈0.01)。研究组胎儿情况与对照组比较,不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孕妇甲状腺功能亢进应用PTU,不仅能够对孕期的甲状腺功能给予较好的控制,并能改善孕妇的妊娠结局,对新生儿的畸形率也不产生影响,效果显著,应予推广。  相似文献   

14.
The pregnancy outcomes of 109 women who were intoxicated during pregnancy due to excessive amounts of drugs and other agents were studied. Seventy per cent of the women attempted suicide, and the intoxication in 78% of all cases was caused by drugs. The stillbirth rate (4%)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previous and subsequent pregnancies of these index females. The rate of spontaneous abortions, major congenital abnormalities, minor anomalies, infant mortality, and specific childhood diseases did not increase significantly. Seven major congenital abnormalities occurred in 96 live births; five of these definitely had no causal relation with the intoxication. The mean birthweight of the liveborn infants was not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ir sibs but it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sibs born previously and that of the Hungarian population. The percentage of mentally retarded offspring (6.5%) exceeded the national figure (about 3%) and the rate of sibs (2.7%); however,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ignificant. Three of 93 children had serious behavioral problems.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足月妊娠羊水过少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足月妊娠并发羊水过少患者130例作为观察组和足月妊娠羊水正常产妇1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妊娠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妊娠高血压、胎儿生长受限、胎位异常、脐带缠绕、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羊水胎粪污染及剖宫产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月妊娠期羊水过少对母婴有较为严重的危害,应予以正确治疗。  相似文献   

16.
40岁以上高龄妊娠与分娩结局分析(附56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40岁以上妊娠妇女对分娩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12月~2005年12月分娩的40岁以上孕妇56例及同期妊娠的18~34岁孕妇100例,后者为对照组.结果 高龄组不孕史、习惯性流产和子宫肌瘤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 5);高龄组剖宫产率(78.6%)比对照组(38%)高(P<0.01).但两组的新生儿出生体重、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畸形和围生儿死亡率则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40岁以上妇女妊娠的并发症及剖宫产率增高,但只要重视和加强管理,积极预防和治疗合并症,母儿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7.
彭影  陈玲 《安徽医药》2017,21(5):870-872
目的 分析妊娠合并艾森曼格综合征的母儿结局及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6年8月安徽省立医院收治的12例妊娠合并艾森曼格综合征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病人中,2例中孕,10例晚孕(其中早产7例,足月产3例).8例病人未行产检,因胸闷、气促等急诊入院,4例定期或非定期产检,监测心功能及胎儿情况,择期剖宫产.孕产妇5例死亡,7例存活.围产儿中7例早产儿,3例足月产儿,2例围产儿死亡.结论 妊娠合并艾森曼格综合征母儿预后极差,如病人坚决要求继续妊娠者,应加强产期保健,尽早住院监护,并加强与心内科、麻醉科、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科等多学科合作,改善母儿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妊娠期代谢紊乱综合征(GMS)患者是否存在不良妊娠结局情况。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针对2013年7月至10月在大连市旅顺口区人民医院产科住院分娩的孕产妇,筛选出符合妊娠期代谢紊乱综合征的孕产妇53例作为研究组(GMS组),其余孕产妇584例为对照组,调查研究组与对照组的妊娠结局情况,包括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的发生情况,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率,妊娠期羊水过少、羊水过多、胎膜早破、产前出血的发生率,产时手术产率,子宫收缩乏力引起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以及巨大儿、胎儿生长受限、新生儿窒息、肺炎甚至死胎等胎儿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发生率。结果妊娠期代谢紊乱综合征对妊娠的影响是可以增加早产、羊水过少、羊水过多的发生,可以增加胚胎发育异常、胎死宫内的发生概率,产时的影响是增加手术产率,增加胎盘早剥以及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对于新生儿的影响是增加巨大儿出生率,可导致胎儿生长受限而分娩低出生体质量儿。孕期体质量过度增长、异常高血脂与妊娠期代谢紊乱综合征关系密切,与不良妊娠结局存在因果关系。结论妊娠期代谢紊乱综合征是一种对孕母及胎儿均有严重不良影响的疾病,加强孕期监护及保健,控制体质量、合理营养、及早发现、治疗GMS对于减少孕产期并发症,避免不良妊娠结局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高龄初产妇妊娠结局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龄初产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为临床咨询和处理提供依据。方法选择63例高龄初产妇作为研究组,另选同期分娩的适龄产妇109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妊娠合并症、分娩并发症、孕产妇分娩方式及新生儿情况。结果研究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糖尿病、胎儿窘迫、产程异常及产后出血等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研究组发生新生儿异常17例(27.0%),对照组9例(8.3%);研究组剖宫产33例(52.4%),顺产25例(39.7%),对照组剖宫产17例(15.6%),顺产84例(77.1%),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初产妇妊娠、分娩的风险较高,应该尽量避免高龄妊娠。做好产前检查和围生期保健以确保高龄产妇分娩时母婴的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妊娠期并发症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及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双胎妊娠(双胎组)的主要并发症、妊娠结局及同期800例单胎妊娠(单胎组)的病例资料,比较2组孕妇妊娠期并发症、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及新生儿情况。结果双胎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贫血、胎膜早破(PROM)、早产、胎儿生长受限(FGR)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单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双胎组剖宫产、产后出血、低出生体质量儿、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围生儿病死率均明显高于单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强双胎妊娠的产前监护和指导,积极预防和治疗并发症,对改善双胎妊娠预后和降低围生儿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