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2.
2辐射损伤的形成机制机体受到电离辐射照射,即辐射与机体的生命物质发生相互作用。在相互作用中,辐射丧失其能量,生命物质则吸收了辐射能量而产生效应。效应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主要与所吸收的能量有关。从机体吸收辐射的能量到发生生物学效应(包括...  相似文献   

3.
辐射防护的生物学基础--辐射生物效应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周永增 《辐射防护》2003,23(2):90-101
人类必须研究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以保护其自身及其它物种免受电离辐射的有害影响,同时在应用中最大限度地获取利益,辐射生物效应,作为辐射防护的生物学基础,一直受到国内外辐射防护界的极大关注。本文就辐射防护密切相关的辐射随机效应,辐射致癌概率,小剂量照射效应及组织权重因子等进行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4.
Stat.  JW 《辐射防护》1997,17(1):17-24
本文阐述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所采用辐射致部危险度和组织权重因子的改变。着重介绍ICRP1990年建议书中有关辐射危害的估算方法,在总危害中不仅考虑到辐射诱发致死癌症的概率,还考虑辐射诱发非致死癌症的概率,在受照者所有后代产生的严重遗传疾患的概率,以及这些有害作用所致的预期寿命损失。  相似文献   

5.
6.
人体的细胞和组织受到一定剂量射线照射后,其结构和功能均会发生变化。其主要机制为,电离产生大量自由基后,破坏细胞DNA及内部端粒酶结构,破坏线粒体膜电位稳态,进而导致细胞的凋亡、异常增殖、功能发生改变。本文就现有主要的辐射防护剂和天然药物的抗辐射功能进行简要综述,并阐述其中可能的机制。其中氢巯基类辐射防护剂主要成分为N-乙酰半胱氨酸;维生素类主要是维生素E和维生素C起作用;多糖的种类繁多,植物多糖具有辐射防护作用;免疫调节剂和细胞因子中的粒细胞集落因子有较好的防辐射功效;而天然中药成分14-去氧-11,12-二去氢穿心莲内酯作为一种新的防辐射药物,其作用机制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PPARs)是一种多功能受体,可以通过多种信号通路有效降低辐射对机体的损伤。本文介绍了PPARs及其配体,以及PPARs在辐射防护中的应用现状和前景。  相似文献   

8.
辐射防护剂和治疗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核能与核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广泛应用,人们接触电离辐射的机会日益增多。辐射防护剂和治疗剂的应用倍受关注,但目前使用的许多辐射防护剂和治疗剂都不太理想。研究人员一直致力于研究高效、低毒的天然辐射防护剂。本文主要关注了化学类、植物和天然中草药的辐射防护剂以及细胞因子和干细胞辐射治疗剂的应用前景。氨磷汀(WR-2721)及相关化合物最具市场前景,但是严重的不良反应限制其临床应用。植物提取物和天然中草药具有毒性小、价格相对低廉、可以口服给药,并且可以通过多种机制发挥作用的优势,因此成为国内外研究关注的热点。细胞因子治疗能够预防或减少急性辐射综合症(ARS)。间充质干细胞(MSC)具有分泌造血生长因子、重建造血微环境、低免疫原性、易于外源基因转染和表达等优点,将其应用于急性辐射损伤的临床治疗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因此,植物和中草药作为辐射防护剂和MSC作为放射治疗剂的协同应用可能是未来研究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 ICRP 1990年建议书与1977年建议书相比,可以说是一个进化过程的结果,而不是一次大的变革。在这期间,1978年的声明对1977年的建议书作了修改,并且由1980、1983、1984、1985、1987和1989年的声萌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和扩展。但是,新的数据和对早先资料的新的解释表明,按合理的不确定度估算,单位电离辐射剂量的危险度比十年前的估计值高。这是促使这一变化的更主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DNA甲基化以及电离辐射诱导全基因组DNA、特定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和重复序列DNA甲基化水平的改变,探讨了电离辐射诱导DNA甲基化模式改变的可能机制,介绍了DNA甲基化在辐射防护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为了从肉桂酸硫酯衍生寻找更有效的辐射损伤防护药,改变对羟基肉桂酸和芥子酸的结构,由4’-乙氧羰基-氧基苯丙烯酸酰氯和二乙胺基代乙硫醇,在碱催化下缩合,合成了4‘-乙氧羰基-氧在-2--氯代苯丙烯酸二乙胺基代乙硫醇酯盐酸盐酸以及3,4,5-三甲氧基苯丙烯酸二乙胺基代乙硫醇酯盐酸盐,经小鼠整体辐射后,早期给药试验证明:小鼠经^60Coγ射线7.5-8.0Gy照射,30d存活率治疗组比对照组提高30%。  相似文献   

12.
代谢组学和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等均是重要的生物学技术,可对辐射生物学样本进行系统的分析,是系统辐射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介绍了代谢组学及其技术平台,以及代谢组学在辐射防护领域的应用现状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辐射防护的生物学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辐射防护生物学基础的放射生物学效应,近年来有了很大进展。本文第一部分扼要的回顾并展望了这方面的三个重点:小剂量(低剂量率)照射效应及其危险的评估;辐射致癌研究的发展,包括:靶分子、单细胞起源、发展的多阶段、肿瘤的相关基因及辐射致癌的特性;遗传效应,以多因素疾患为重点,介绍了突变份额的概念及应用。第二部分是本实验室的研究工作,以α粒子照射诱发的不同细胞(SHE,大鼠气管上皮细胞,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等)恶性转化为模型,研究了恶转过程中,细胞的生物学特征,染色体畸变规律,癌基因、抑癌基因的变异与正负调控,以及通过差异显示分析探索与恶转相关的新基因,并应用临床肺癌标本进行了基因的分析。实验中已克隆到24个与α粒子诱发恶性转化的相关cDNA片断,其中13个为新的,已登录到GenBank,初步找到一个3.5kb的新基因,正在进一步研究中。  相似文献   

14.
电离辐射旁效应对辐射防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离辐射旁效应的发现对辐射致癌危险性的线性无阈模型及辐射防护措施提出了新的挑战,其研究已成为放射医学领域的热点。本文以辐射旁效应为主线,介绍了其致癌危险性;结合其在航天航空、放射诊疗等方面的具体情形,介绍了辐射旁效应及远位旁效应的研究进展,以及可能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5.
北五味子的辐射防护效应及其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口服北五味子(Schizandra Chinensis Baill)醇溶性部分能使受半致死剂量全身照射的治疗组小鼠存活率达到80%,死亡小鼠平均存活期从10.5天延长到15天。预防组的存活率达到68.4%。醇溶性部分也能调整受照射小鼠的神经活动。在受~(60)Co约1070rad全身照射小白鼠的预防组或治疗组中,北五味子煎剂均能提高肝、脑和肌肉的抗氧化能力,治疗组高于预防组。五味子素粗晶及五味子乙素,无论在体内外都能提高肝及脑对脂类过氧化作用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6.
郭英蕾  葛良全  王广西 《同位素》2021,34(4):398-404
为研究γ放射源操作热室观察窗辐射防护玻璃的累积因子,开展高活度γ放射源热室观察窗的设计,本研究根据五种常用辐射防护玻璃的成分以及ANSI/ANS-6.4.3的数据,得到五种常用辐射防护玻璃的照射量累积因子G-P插值法参数,并利用这些参数计算五种辐射防护玻璃在60 Co、75 Se、137 Cs、192 Ir核素γ射线照...  相似文献   

17.
《辐射防护》2022,42(6):555-555
关于这一主题的第一次会议,即职业辐射防护国际会议:保护工人免受电离辐射的照射,于2002年8月26日至30日在瑞士日内瓦举行。会议由瑞士政府主办,国际原子能机构组织,并与国际劳工组织联合召开。会议由欧洲联盟委员会(欧共体)共同主办,并与世界卫生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核能机构、联合国原子辐射影响科学委员会和其他国际组织合作举行。来自70个会员国和13个国际组织的324名代表参加了会议。第一次会议的建议和结论产生了一项关于职业辐射防护的国际行动计划,该计划一直在加速和指导改善全世界职业辐射防护的国际努力。虽然日内瓦会议就当时的职业辐射防护状况提供了非常广泛的国际投入,但许多工作被强调为在医学、天然存在的放射性物质和整个核工业等领域的剩余优先领域和工作场所的具体挑战,在这些领域需要国际社会的注意。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新型抗氧化剂SS31在体外对细胞的辐射防护作用和初步机制,用60Coγ射线照射细胞,用不同浓度的SS31对细胞进行干预,观察照射后细胞的增殖、生存状态、细胞内ROS水平和线粒体膜电位的改变,并将药物干预组和阴性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发现:7.5Gy的γ射线照射后24-72h,细胞增殖活性显著降低;48h内细胞凋亡和坏死比率显著增加,并伴随胞内ROS增长、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和细胞周期阻滞。SS31能明显改善这些反应,药物干预组与阴性对照相比有统计学差异。通过本实验,观察到了SS31具有明显的体外辐射防护作用,提示其有潜力作为一种新型的辐射防护剂。  相似文献   

19.
热休克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对细胞的辐射防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热休克蛋白(HSPs)是细胞在受到刺激后产生的非特异性保护蛋白,参与细胞的损伤修复。本文介绍了热休克蛋白的分类及其分子生物学特性,概述了其分子伴侣、抗细胞凋亡、抗氧化功能等细胞保护作用的机制,从射线诱导HSPs表达、抗辐射诱导的细胞凋亡、DNA损伤防护等方面总结了HSPs的辐射防护作用。HSPs有可能成为新一代辐射损伤防护剂。  相似文献   

20.
低聚壳聚糖的辐射防护作用小鼠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60Coγ射线全身照射清洁级SX1近交系小鼠,观察口服给予低聚壳聚糖对小鼠的辐射防护作用。结果表明:与单纯照射组相比,给药组的30 d存活率提高了10%-30%,平均存活天数提高5.2-9.2 d,保护指数提高了1.5-1.8倍;给药组骨髓有丝分裂指数较单纯照射组高,其中,照射剂量为3.15、3.94 Gy组的差异显著;低聚壳聚糖对SX1小鼠的剂量减低系数为1.5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