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U波倒置40例,其中孤立性U倒16例(40%),复合性U倒24例(60%)。U波倒置常见于左心前导联V_5V_6,呈现左室肥厚及负荷加重,心电图示“左室劳损”型。U波倒置严重合并症,除心力衰竭外,还有急性心肌梗塞和室性期前收缩。笔者认为,通过本文分析,UV_5倒置对临床诊断冠心病,高血压等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U波倒置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 185例冠心病患者 12导联静息心电图 ,并与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U波倒置发生率为 2 9.2 % (5 4 / 185 ) ,U波倒置与冠心病心绞痛发作密切相关 ,主要出现在左心前V3 ~V5导联 ,冠心病U波倒置者左室射血分数较无U波倒置者低。结论 :U波倒置主要与前壁心肌缺血有关 ,有助于冠心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心电图(ECG)改变特点,为急性脑血管病的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诊治的82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ECG特点.结果 脑出血患者组,ECG异常37例,占92.5%(37/40),ECG表现为T波倒置、ST段异常、Q-T间期出现延长,U波突出者共28例,心律失常占13.5%(5/37)、传导阻滞占5.4%、ECG正常7.5%;脑梗死患者组ECG异常39例92.9%(39/42),ECG表现为T波倒置、ST段异常、U波突出及Q-T间期延长者共26例,心律失常占23.1%(9/39)、左室肥厚劳损占10.3%(4/39)、ECG正常占7.1%.结论 ECG对诊断急性脑血管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体表心电图(ECG)与肥厚型心肌病(HCM)的关系,探讨肥厚型心肌病的心电图特点.方法对经临床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的62例HCM患者的ECG进行分析.结果ECG出现ST-T改变57例,占91.9%(57/62),ST段下移幅度与左室肥厚的厚度呈正相关(P<0.05),T波倒置宽度与深度变化和肥厚厚度无显著相关(P>0.05),ST段下移及病理性Q波出现的导联与肥厚发生部位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导T波倒置对预测心尖部肥厚型心肌病有价值.结论胸导T波倒置高度提示心尖部肥厚型心肌病,ECG对HCM的诊断具有早期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5.
金枫 《中外医疗》2010,29(11):34-34
目的探讨心电图U波倒置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心电图U波倒置82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U波倒置最常见于冠心病,其次为高血压病;最常伴发心肌缺血,其次为左室肥厚。结论U波倒置对某些心血管病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患者的心电图(ECG)特征性改变,提高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识别,减少误、漏诊。方法总结深圳沙井医院2004年1月-2011年2月确诊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35例患者12导联心电图、超声心动图(UCG)特点。结果全部患者均合并有ECG异常改变(100%);胸前导联(V3~V6)T波倒置(0.1~2.8 mV),且以V3、V4、V5导联T波倒置最为明显;上述导联ST段压低(0.05~0.40 mV);V3~V5导联R波振幅明显增高;所有左心尖肥厚型病例均无异常Q波。超声心动图示心尖部肥厚达15 mm或以上伴心尖部心腔狭小者35例(100%)。结论标准12导联ECG显示胸导联V3~V5R波振幅增高伴对称性倒置T波,要高度考虑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可能,心电图异常对本病有筛选价值,而超声心动图对本病则具有确诊价值。  相似文献   

7.
讨论了急性右室梗塞4例与左室梗塞30例的血流动力学资料及其临床意义:①右室充盈压(RVFP)分别为14±0.98与5.3±0.12mmHg,两组间P<0.001;②左室充盈压(LVFP)分别为13.67±1.55与18.16±0.17mmHg,两组间P<0.001;③RVFP/LVFP的比值为1.07±0.05与0.32±0.01,两组间P<0.001。右室梗塞病例的心电图常呈急性下壁梗塞图形,同时伴有V_3R—V_6R导联上ST段抬高≥0.1毫伏与异常Q波。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3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后(4~8)周患者ECG U波分析.方法:将病例分为:U波倒置组(A组)和U波直立组(B组),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检测指标:NYHA心动能分级,室早(VPBs)Lown分级,左室舒张功能评估,异常Q波总数QTA和血清CPK峰值(PCPK)测定.结果:A组心功能不全和VPBs比B组严重,A组QTA、PCPK显著高于B组,A组舒张功能比B组差.结论:①AMI后U波倒置者左心功能差、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高、梗死范围大,②U波倒置与舒张功能不全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与U波倒置的关系。方法 :对 168例住院病例的 12导联心电图 ,分析U波变化与性别、年龄、血压、病情、心超间的关系 ,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高血压病患者有 19.0 5 %可检出U波倒置 ,病情越重 ,年龄越大 ,U波倒置的检出率越高 ,血压恢复正常后U波倒置明显减少。结论 :U波倒置的发生与左室舒张期顺应性减退 ,左室功能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与心电图(ECG)异常的关系,提高对AHCM的诊断识别,减少误、漏诊.方法 对 31 例AHCM患者的ECG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全部患者均合并有ECG异常改变(100%);胸前导联(V3~V6)T 波倒置(0.1~2.8 mV),且以V3、V4、V5导联T波倒置最为明显;上述导联ST段压低(0.05~0.4 mV);V3~V5导联R 波振幅明显增高;所有左心尖肥厚型病例均无异常Q波,1例全心尖肥厚型可见病理性Q波.合并心房纤颤2例(6.5%).结论 标准12导联ECG显示胸导联V3~V5R波振幅增高伴对称深倒置T波,要高度考虑AHCM的可能,ECG异常与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具有相关性,是AHCM的首要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UCG)联合心电图(ECG)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濮阳市第三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确诊为AHCM患者60例作为AHCM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6例做为对照组,统计比较单一及联合检查诊断效能、ECG诊断结果及UCG检查结果。结果 UCG联合ECG诊断准确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灵敏度高于ECG单独诊断(均P<0.05);UCG联合ECG诊断灵敏度、阴性预测值高于UCG单独诊断(均P<0.05)。与对照组对比,AHCM组心电图左胸导联V_4~V_6 ST段下移、左室高电压,T波倒置明显,且AHCM组心尖肥厚,左室心尖部心腔显著狭窄(均P<0.05)。结论 UCG联合ECG检查应用于AHCM患者,可提高诊断效能,有效评估患者心尖肥厚状况、心脏形态、R波、T波等状况,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可靠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2.
肖开丽 《大家健康》2013,(14):39-40
目的:探讨高血压伴U波倒置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行心电图检查的高血压患者223例,其中发现U波倒置67例作为观察组,以及U波非倒置的156例作为对照组,考察观察组U波倒置心电图表现及与高血压级别关系,利用心脏彩超比较两组患者左心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U波倒置均为初始型,主要集中于左胸前导联,其中46例为V3~V6导联明显,6例为肢体导联明显,另有15例为胸导联、肢体导联均明显。观察组高血压分级:Ⅰ级9例,Ⅱ级21例,Ⅲ级37例,U波倒置深度与高血压的严重程度呈现正相关,高血压Ⅲ级患者倒置深度明显高于Ⅰ级和Ⅱ级(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E/A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左心室舒张功能明显降低(P0.05)。结论:U波倒置可作为高血压早期诊断征象之一,也可成为判断血压控制是否得当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心电图(ECG)V_1导联 QRS 波呈 QR 型,酷似右室肥厚(RVH)的右束支导管阻滞(RBBB),在临床上并非罕见,笔者曾迂某师医院将一名 RBBB 的患者,误诊为 RVH,误诊近一年之久。目前 ECG 检查已普及到基层卫生单位,对 ECGV_1导联 QRS 波呈 QR 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的辅助诊断。方法以心电图、超声心电图、放射核素心肌断层显像等检查方法,诊断25例AHCM。结果25例心电图显示胸导联倒置T波呈Tv_4>Tv_5>Tv_3的关系。超声心电图示左室心尖部(乳头肌心尖部以下)心尖肥厚达12mm以上;12例行放射核素心肌断层显像见左室心尖部心尖肥厚结论标准12导联心电图显示胸导联T波倒置伴R波振幅增高,而不伴高血压病史者,应高度考虑AHCM的诊断。  相似文献   

15.
朱艳利  吕琳  卓晶明  褚熙  朱兴雷 《重庆医学》2003,32(8):1025-1027
目的 研究AMI早期T波形态与临床特点及左室心功能的关系。方法 据 2 4h内ST段抬高导联的T波形态 ,将5 9例AMI患者分为前侧壁T波直立组、T波倒置组、下后壁T波直立组和下后壁T波倒置组。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 ,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心功能。结果 梗死前心绞痛发生率在前侧壁及下后壁T波倒置组均显著高于T波直立组 (P <0 .0 0 1 )。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在前侧壁及下后壁T波倒置组显著低于T波直立组 (P <0 .0 0 1 )。前侧壁及下后壁T波倒置组与T波直立组相比 ,左室舒张末容积和左室收缩末容积均显著下降 (P <0 .0 0 1 ) ,LVEF均显著增加 (P <0 .0 0 1 ) ,左室室壁运动积分指数明显下降(P <0 .0 0 1 )。结论 AMI早期T波倒置患者心肌再灌注较好且左室心功能优于T波直立患者  相似文献   

16.
终未向右电势增大、表现为心电图左心前导联S波超过同年龄的95%限值(超过该年龄组正常人95%可信限—译者),这一般认为是右室肥厚(RVH)的象征。但有人报告单独的左室肥厚(LVH)也可出现此种改变,此乃左室后基底部和/或室间隔上部肥厚所致。关于这  相似文献   

17.
42例U波倒置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静  王明珍   《中国医学工程》2006,14(5):523-524,527
目的探讨U波倒置在高血压、冠心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日本广电9320型心电图机六导联同步记录心电图,观察高血压、冠心病患者中出现U波倒置,采用对比统计分析。结果U波倒置与高血压、冠心病患者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同时发现两者U波倒置有不同的时相变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U波为负正双相且与血压的波动也密切相关;冠心病患者U波则呈正负双相。结论冠心痛、高血压等心血管病中心电图偶尔伴有U波倒置,临床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老年流浪精神病患者心电图U波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年龄>60岁的流浪精神病患者,首次心电图检查出现U波异常者114例,测量各导联U波的情况,根据U波异常情况分为U波倒置组54例和U波增高组60例,分析异常U波与年龄的关系以及异常U波合并其他心电图改变情况.结果 U波增高多见于低血钾等,U波倒置多见于左室肥大...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60例在V_1,V_2导联呈Q波或QS波型的心电图。结果表明,这种波垂绝非前间壁心肌梗塞所特有,也可见于横位心、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左室肥厚、重度右室肥厚、左束支传导阻滞、B型预激综合征、肥厚性心肌病、急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及左束支传导延迟。结合其它导联分析,各有其独自的特点,可为分析心电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特征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英  常青  刘婕 《辽宁医学杂志》2010,24(3):123-124
目的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与心电图(ECG)异常的关系,提高对AHCM诊断识别,减少误诊漏诊。方法对经临床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的16例AHCM患者的ECG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患者均合并ECG异常改变,其中以胸前导联巨大倒置T波最常见,且具有TV4〉TV5〉TV3特征,大多伴有ST段下移和左胸导联高电压,这些ECG改变主要导联为V4、V5,未见异常Q波。结论对于标准12导联ECG显示非对称性倒置T波,伴胸导联V3~V5R波幅增高,特别注意V4、V5导联的改变,应高度考虑AMCH的可能性;ECG异常与AHCM具有相关性,是AHCM的首要诊断依据;对有特征性ECG改变的患者即使超声心动图检查未发现心尖肥厚,也应密切随访、观察,提高该病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