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营养风险指数(geriatric nutritional risk index, GNRI)对接受新辅助化疗的老年胃癌患者近远期疗效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新辅助化疗后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230例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评估新辅助化疗前后GNRI对患者近远期疗效的预测效能,分别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Cox回归模型分析近远期疗效的影响因素。构建各因素和GNRI的交互项并计算交互项检验P值,分析GNRI在各亚组人群中的远期预后价值。结果:与新辅助前GNRI、新辅助前后GNRI变化值相比,新辅助后GNRI预测术后并发症、3年总体生存和3年无病生存的AUC值均最高,分别为0.692、0.703和0.702;与高GNRI组的患者相比,低GNRI组的患者首次下床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均明显延长,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升高(33.6%vs 2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术前老年营养风险指数(Geriatric Nutritional Risk Index,GNRI)对食管鳞癌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预后的评估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315例年龄>60岁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及实验室资料。GNRI=1.489×血清白蛋白(g/L)+41.7×(体重/理想体重)。根据GNRI水平将患者分为GNRI正常组和GNRI异常组,χ2检验分析GNRI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  结果  GNRI正常组(GNRI>98)259例,GNRI异常组(GNRI≤98)56例。GNRI与患者年龄、肿瘤部位、肿瘤直径、血清白蛋白水平、BMI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均P < 0.05)。GNRI正常组与异常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41.2%和2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肿瘤直径、血清白蛋白水平、BMI、GNRI、PLR、肿瘤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均P < 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GNRI(HR= 0.687,95%CI:0.487~0.968,P=0.032)异常是影响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亚组分析显示,无论有无淋巴结转移,GNRI正常组患者的生存均显著高于GNRI异常组患者(P=0.036和0.010)。  结论  术前GNRI与老年食管鳞癌患者恶性生物学行为相关,可作为预测患者根治术后生存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3.
摘 要:[目的] 评估老年营养风险指数(geriatric nutritional risk index,GNRI)对鼻咽癌患者放疗敏感性和生存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接受放疗的122例鼻咽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放疗前1周(放疗前)、放疗第4周(放疗中)和放疗结束计算患者GNRI,根据放疗反应将鼻咽癌患者分为放疗敏感组和放疗抵抗组,应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放疗期间GNRI的变化和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GNRI预测鼻咽癌患者放疗敏感性的效能。同时根据GNRI计算结果将鼻咽癌患者分为营养正常组和营养不良组,应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分析两组患者4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distant metastasis free survival,DMFS)差异。[结果] 鼻咽癌患者放疗期间GNRI进行性降低(F=78.797,P<0.001),放疗抵抗患者GNRI降低幅度更大,放疗期间放疗抵抗患者GNRI低于放疗敏感患者(F=17.538 ,P<0.001),营养不良发生率高于放疗敏感患者(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放疗中、放疗结束GNRI预测鼻咽癌患者放疗敏感性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1和0.886,特异度分别为72.8%和81.5%,灵敏度分别为70.7%和85.4%。生存分析显示放疗前、放疗中、放疗结束营养正常患者和营养不良患者的4年OS分别为81.2% vs 35.4%、83.3% vs 51.0%、100.0% vs 52.5%,4年DMFS分别为75.5% vs 26.9%,82.4% vs 44.4%,100.0% vs 47.0%,两组间OS和DMF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咽癌患者放疗期间营养状况进行性恶化,GNRI是鼻咽癌患者放疗敏感性和生存预后的一个可靠预测指标,可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术前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对老年原发性结直肠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老年原发性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分为低PLR组(<250)41例和高PLR组(≥250)16例,分析2组患者的PLR及其它因素与患者5年生存率的相关性。结果高PLR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低PLR组(P<0.05);此外患者年龄、肿瘤位置、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程度及分化程度等对患者的5年生存率亦有影响(P<0.05)。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程度及分化程度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前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对老年原发性结直肠癌预后评估具有临床价值,高PLR提示有预后不良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基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血小板计数的系统性炎症反应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以及根据血清白蛋白水平和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确定的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探讨术前SII-PNI评分在预测老年胃癌患者根治术后预后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327例老年胃癌患者(年龄≥70岁)临床资料,分别计算术前SII及PNI值。利用ROC曲线确定SII、PNI的最佳cut-off值,根据评分将患者分为3组,比较各组患者之间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预后。  结果  术前SII-PNI不同评分患者中,肿瘤直径、肿瘤浸润程度(pT分期)、淋巴结是否转移、pTNM分期、脉管浸润与神经受侵发生率以及Ki-67阳性比例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组织学类型(P=0.023)、肿瘤浸润深度pT分期(P=0.016)、存在淋巴结转移(P=0.014)、肿瘤pTNM分期(P=0.001)和术前SII-PNI评分(P=0.001)是影响老年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术前SII-PNI评分与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同时评分越高患者术后易出现并发症,而且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和胃癌间质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tumor-associated neutrophils,TANs)对胃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方法  选取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2006年6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126例胃癌患者,根据术前外周血NLR及胃癌患者TANs的浸润情况,将其分为4个组,比较全组胃癌患者的术后生存率,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  结果  NLR高合并TANs低浸润组肿瘤分化程度较低(P < 0.001)且肿瘤体积较大(P=0.026)。4个组中NLR高合并TANs低浸润组生存率最低,NLR低合并TANs高浸润组生存率最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均显示:NLR高合并TANs低浸润(P < 0.05)是影响胃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术前外周血NLR联合胃癌组织中TANs浸润可作为判断胃癌患者预后的指标,且术前外周血NLR高联合胃癌组织中TANs低浸润胃癌患者的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7.
摘 要:[目的] 探究治疗前老年营养风险指数(geriatric nutritional risk index,GNRI)对老年上皮性卵巢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就诊、年龄≥65岁的老年上皮性卵巢癌患者125例,收集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及生存资料。依据GNRI的界值将患者分为高、低GNRI组,采用卡方检验及非参数检验分析GNRI与老年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各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 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探索生存的影响因素。[结果] 相比较于高GNRI(≥99.11,n=58)组,低GNRI(<99.11,n=67)组患者中FIGO分期更晚(χ2=8.774,P=0.012)、白蛋白水平更低(χ2=35.704,P<0.001)、接受初始肿瘤细胞减灭术的患者比例更少(88.8% vs 69.1%,P=0.040)、中位住院时间更长[17(13,21) d vs 20(16,25) d,P=0.019]。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GNRI(HR=1.383,95%CI:1.267~4.934,P=0.030)、未接受新辅助化疗(HR=2.218,95%CI:2.020~41.823,P=0.004)及术中残余瘤为R2(HR=1.503,95%CI:1.101~18.342,P=0.036)的患者总生存期缩短。[结论] GNRI与老年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肿瘤分期、白蛋白水平以及住院时间相关。GNRI是老年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06例老年胃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的生存率,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Cox多因素回归分析与胃癌相关指标的预后意义。结果:随访的306胃癌患者中,存活123例,死亡183例,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8.9%、43.2%、28.6%;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民族、合并症、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脉管及神经受侵、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肿瘤标志物与胃癌的预后相关( P<0.05);吸烟史、肿瘤家族史、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史、肿瘤部位、甲胎蛋白(AFP)与胃癌的预后无显著影响(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合并症、饮酒史、脉管侵犯、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pTNM分期、根治性手术是影响胃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合并症、饮酒史、脉管侵犯、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pTNM分期、根治性手术是影响老年胃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而pTNM分期反映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和进展状况,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术前外周血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9月至2009年12月在本院收治的184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PLR是否<150,将患者分为低PLR组(<150)125例和高PLR组(≥150)59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病理特征和术后1、2、5年生存率及无病生存率,采用Cox风险回归模型评估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与低PLR组相比,高PLR组的肿瘤浸润深度深、淋巴结转移数多、TNM分期晚、白蛋白低(P<0.05)。高PLR组和低PLR组1、2、5年生存率分别为74.6%、54.2%、37.3% 和89.6%、77.6%、57.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高PLR组和低PLR组1、2、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52.56%、42.4%、23.7% 和84.8%、72.0%、49.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PLR、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年龄及白蛋白与总生存期(OS)和无病生存期(DFS)有关(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是影响OS的独立预后因素(HR=6.344,95%CI:4.125~9.757,P<0001);TNM分期、PLR和白蛋白是影响DFS的独立预后因素(HR=4.600,95%CI:3.272~6.468,P<0.001;HR=1.630,95%CI:1.070~2.483,P=0.023;HR=0.470,95%CI:0.259~0.853,P=0.013)。结论 术前PLR是影响胃癌DFS的独立预后因素,OS的预后意义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癌结节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分析其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2012年1月1日至2015年1月1日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外三科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2386例,分析癌结节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对胃癌患者总生存和无病生存的影响。结果2386例胃癌患者中,459例(19.24%)有癌结节,1927例无癌结节。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T分期(P=0.036)、pN分期(P=0.024)、pTNM分期(P=0.032)、Borrmann分型(P=0.008)、有无脉管瘤栓(P=0.001)是形成癌结节的独立危险因素。共有2273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期内1259例患者发生复发转移,1152例死亡,5年总生存率和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49.32%和44.61%。有癌结节组患者(441例)的5年总生存率和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26.76%和24.94%,无癌结节组患者(1832例)的5年总生存率和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54.75%和49.34%,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1个癌结节组(115例)、2~3个癌结节组(202例)和≥4个癌结节组(124例)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1.74%、30.69%和1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40.00%、28.22%和9.68%,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01)。Cox多因素分析显示,组织学类型(P=0.004)、pT分期(P=0.007)、pN分期(P=0.004)、pTNM分期(P=0.002)、有无脉管瘤栓(P=0.034)、有无癌结节(P=0.005)和癌结节数量(P=0.001)是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辅助化疗(P=0.043)是胃癌患者预后的保护性因素。结论癌结节的发生与多种临床病理因素密切相关,有无癌结节及癌结节数量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真实世界中改良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在预防进展期胃癌复发中的作用并评价其安全性。  方法  选取2017 年 8 月至 2020 年 11 月就诊于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并行根治术后HIPEC的48 例ⅡB~ⅢC期胃癌患者作为HIPEC组;将同期80例根治术后仅接受静脉化疗的ⅡB~ⅢC期胃癌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肿瘤无病生存期及不良反应的差异。  结果  HIPEC组3年复发率显著优于对照组(37.5% vs. 72.5%,P<0.05 );对照组中位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显著低于HIPEC组( 17.2 vs. 25.4,P<0.05 )。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IPEC是预防进展期胃癌复发的独立保护因素( HR=0.465,95%CI:0.269~0.803;P<0.01 );在热灌注治疗中选择白蛋白紫杉醇可显著减少肿瘤复发率(HR=0.385 ,95%CI:0.178~0.831;P=0.015),HIPEC组骨髓抑制发生率更低 (HR=0.305,95%CI:0.136 ~ 0.682;P<0.05)。HIPEC主要的急性期不良反应为无菌性腹膜炎,部分患者远期出现肝功能异常,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根治术后行改良HIPEC可以改善中晚期胃癌患者的预后,其骨髓抑制的发生率更低,且该置管方法不良事件的发生可控,能满足治疗需要。而使用白蛋白紫杉醇作为HIPEC的药物似乎更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胃癌根治术后切缘阳性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对预后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胃癌根治术后切缘阳性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按1∶2随机数法选取同期收治的切缘阴性患者,比较阳性和阴性切缘患者的一般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情况。  结果  共纳入73例切缘阳性患者,与同期纳入的146例切缘阴性病例比较,阳性组的肿瘤直径更大、更多位于贲门或全胃,组织学类型更差、Lauren分型趋于弥漫型、Borrmann分型多为Ⅲ~Ⅳ型、肿瘤浸润深度以T4a~4b为主、pTNM分期更晚,脉管浸润率及淋巴结转移率也更高,同时术者经验、手术方式的差异也与阳性切缘发生有关(均P<0.05)。全组共有205例患者获得完整随访,两组患者5年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及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率均有显著性差异(23.19% vs. 58.82%,15.94% vs. 47.06%,均P<0.001)。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切缘状态(P=0.012)、pTNM分期(P=0.023)及术后综合治疗(化疗/化疗联合放疗)(P<0.001)是影响胃癌预后的独立因素。  结论  胃癌根治术后切缘状态与多种临床病理特征相关,切缘阳性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肠型胃癌约占中国胃癌总数的40%~45%,本研究旨在探讨根治术后肠型胃癌预后的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0年7月至2015年7月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行根治性切除且术后病理证实为肠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和预后资料。Log-rank检验比较各临床病理特征对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 D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的影响。单因素分析中P<0.1的因素纳入Cox多因素回归分析。  结果  共纳入374例患者,5年DFS率为73.4%,5年OS率为79.7%。单因素分析显示>60岁、组织学中分化、肿瘤直径>3 cm、T3~4期、淋巴结浸润、TNM分期晚、非远端胃癌、脉管癌栓、神经侵犯、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 HER-2)过表达和高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 PLR)与DFS和OS不佳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神经侵犯和TNM分期为DFS和OS的独立预后因素。  结论  年龄>60岁、组织学中分化、肿瘤直径>3 cm、TNM分期晚、非远端胃癌、脉管癌栓、神经侵犯、HER-2过表达和高PLR是根治术后肠型胃癌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年龄、神经侵犯和TNM分期是根治术后肠型胃癌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4.
黎立喜  张娣  马飞 《中国肿瘤临床》2021,48(22):1141-1144
  目的  比较乳腺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of the breast,ACCB)与三阴性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  方法  分析2004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26例ACCB与216例三阴性ID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无疾病生存(disease free survival,DFS)和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曲线,Log-rank法进行组间比较。  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72.4个月,4例ACCB患者出现复发转移,肺和肝是常见的转移部位。与IDC相比,ACCB的发病年龄>60岁、Ki-67低表达、神经侵犯、分期早(Ⅰ期和Ⅱ期)、无淋巴结转移的比例更高(P<0.05)。与IDC相比,ACCB患者的5年DFS率和OS率有获益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Ki-67低表达ACCB患者的中位DFS显著高于Ki-67高表达者(χ2=4.633,P=0.031)。无神经侵犯的患者较有神经侵犯者的DFS显著改善(χ2=3.861,P=0.049)。  结论  Ki-67高表达和神经侵犯是ACCB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与三阴性IDC相比,ACCB具有Ki-67低表达、神经侵犯、腋窝淋巴结阴性、分期早的临床病理特点和以保乳术为主、不行辅助化疗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可手术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临床及病理学资料, 探讨其预后的影响因素。  方法  收集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间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2 342例可手术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 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复发转移及生存情况, 并利用诺丁汉预后指数(Nottingham Prognostic Index, NPI)进行预后生存分析。  结果  2342例乳腺癌患者平均年龄为51.56岁。临床分期Ⅰ、Ⅱ、Ⅲ期分别为571例(24.38%), 1143例(48.8%), 628例(26.82%)。NPI评分低、中、高危组分别为521例(22.25%)、1151例(49.15%)、670例(28.6%)。ER阳性1271例(54.3%), 阴性1071例(45.7%)。PR阳性1698例(72.5%), 阴性644例(27.5%)。C-erbB-2阳性787例(33.6%), 阴性1 555例(66.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影响患者5年无瘤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 DFS)及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的因素包括: 临床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状态、组织学分级、家族史、NPI评分、ER、PR及C-erbB-2状态。另外年龄也是影响5年DFS的因素之一。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影响5年DFS及OS的因素包括: NPI评分、ER、PR及C-erbB-2。  结论  本研究通过分析大宗可手术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学资料, 证实NPI评分、ER、PR及C-erbB-2为判断浸润性乳腺癌预后较好的临床病理学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进展期胃癌新辅助化疗期间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acute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AUGB)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生存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行术前新辅助化疗的476例胃癌患者, 筛选出新辅助治疗期间出现AUGB的患者, 分析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  结果  476例胃癌患者行新辅助化疗期间出现AUGB者35例(7.35%), 其中经补液止血保守治疗好转者6例, 内镜下成功止血者5例, 血管造影栓塞术成功止血者7例, 余17例患者均行剖腹探查手术止血。全组患者3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 OS)为65.13%, 3年无病生存率(disease-free survival, DFS)为60.71%。其中出现AUGB者3年OS为48.57%, 3年DFS为42.86%, 而未出现AUGB者3年OS、DFS分别为66.44%、62.13%, 两组患者的3年OS、DFS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3、P=0.025)。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发现, 肿瘤组织学类型为低分化-未分化型(P=0.004、P=0.008)、肿瘤cTNM分期为Ⅲ期(P=0.002、P=0.013)和出现AUGB后未继续行化疗治疗(P=0.003、P=0.005)是影响AUGB患者预后及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进展期胃癌患者进行新辅助化疗期间出现AUGB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 此类患者需引起临床重视; 新辅助化疗期间出现AUGB后需积极对症止血治疗, 止血成功后继续化疗才可能延长此类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BorrmannⅣ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生存情况。方法采用队列性回顾性分析2386例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筛选出BorrmannⅣ型的患者,分析其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2386例胃癌患者中BorrmannⅣ型者363例(15.21%)。与非BorrmannⅣ型胃癌相比,BorrmannⅣ型患者的同时性肝转移率、异时性肝转移率、淋巴结转移率、脉管浸润发生率更高,同时发病年龄更趋于年轻化,病理类型更趋于低分化-未分化类型(均P<0.05)。全组患者5年总生存率为49.32%,5年无病生存率为44.61%,其中BorrmannⅣ型患者5年OS、DFS和非BorrmannⅣ型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亚组分析显示,同为pT2-pT4a或pN0~pN3a期时BorrmannⅣ型与非BorrmannⅣ型胃癌患者5年OS、D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组织学类型为低分化-未分化类型、肿瘤浸润深度pT分期为T4a~pT4b期、存在淋巴结转移、肿瘤pTNM分期为ⅢA~ⅢC期、术后出现肝转移及术后发生腹膜转移(均P<0.05)是影响BorrmannⅣ型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BorrmannⅣ型胃癌具有易发生肝转移、淋巴结转移、腹膜转移且预后差的特点,其预后受多种独立危险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