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  探究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男童脑岛与感觉、社交相关脑区功能连接特征,为探索ASD男童感觉异常影响核心症状的中枢神经基础提供基础资料。  方法  收集在黑龙江省孤独症定点康复机构进行训练的34例ASD男童与29例幼儿园健康对照(TD组)男童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基于功能连接分析方法,以感觉相关脑区、脑岛、社交相关脑区为种子点,比较两组被试种子点间的功能连接(FC)水平的差异,结果经FDR校正。采用孤独症诊断观察量表(ADOS)、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孤独症特质量表-儿童版(AQ-Child)评估ASD男童的核心表型。  结果  与TD组相比,ASD组男童触觉、嗅觉和听觉脑区与脑岛之间的FC水平升高;脑岛与双侧杏仁核、内侧前额叶皮质(mPFC)之间的FC水平升高(P值均 < 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ASD组听觉脑区(BA42)与左侧脑岛FC值与ADOS的沟通(r=-0.44)、相互性社会互动(r=-0.43)、沟通和社会互动总分(r=-0.49)、AQ-Child的细节关注(r=-0.41)得分均呈负相关;右侧脑岛与右侧杏仁核FC值与AQ-Child的注意力转移得分均呈正相关(r=0.38),右侧脑岛与mPFC间的FC值与ADOS的刻板行为和局限兴趣(r=0.48)、AQ-Child的注意力转移(r=0.49)、AQ-Child总分(r=0.41)、CARS总分(r=0.41)均呈正相关(P值均 < 0.05)。  结论  ASD儿童脑岛与感觉、社交相关脑区功能连接存在异常,且与临床症状相关,可开展深入研究,探索其中枢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2013—2018年鄂伦春聚居区鄂伦春自治旗实验小学7~12岁儿童身体体格发育情况,为开展体质与健康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版)》和2018年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的“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筛查”标准,分析鄂伦春自治旗实验小学7~12岁儿童近6年身高、体重和体质量指数(BMI)均值及增长率。  结果  2013—2018年7~12岁男女童的身高和体重均呈现增长趋势,身高增长值男童分别为1.8,1.7,1.9,2.6,5.7,5.9 cm,女童分别为2.8,4.5,1.9,1.8,3.6,2.9 cm;体重增长值男童分别为2.2,2.5,5.1,6.3,6.4,7.2 kg,女童分别为2.4,3.6,3.1,1.3,4.6,3.0 kg。其中7~8岁女童增长率高于男童,9~12岁男童增长率高于女童。随着年龄增加,7~12岁男女童BMI均值均呈现上升趋势,同年龄男童BMI始终高于女童。其中,2018年7~12岁男童BMI均值均超过超重的临界值。  结论  鄂伦春族7~12岁儿童的身体形态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但发展趋向于超重肥胖。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围青春期膳食质量对青春期发育的前瞻性影响,为预防中国儿童青春期发育提前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利用西南地区儿童营养与生长发育队列数据,以1 588名6~8岁儿童(女童976名,男童612名)为研究对象,通过食物频率问卷收集儿童的膳食摄入信息,采用修订版中国儿童膳食指数(Chinese Children Dietary Index, CCDI)评价儿童围青春期(初潮/变声发生前2~4年)的膳食质量。以女童初潮年龄和男童变声年龄作为青春期发育观测指标,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膳食质量对青春期发育的前瞻性影响。  结果  女童和男童的围青春期CCDI得分分别为(58.0~132.5)和(48.3~129.9)分。调整父亲文化程度、能量摄入、体脂百分比后,围青春期膳食质量较高的儿童与膳食质量较低的女童/男童相比,女童初潮发生时间晚0.6年[膳食质量较高组的初潮年龄为13.1(11.2~13.3)岁,较低组为12.5(12.0~13.9)岁,P=0.01];男童变声发生时间晚0.4年[膳食质量较高组的变声年龄为13.8(12.1~14.8)岁,较低组为13.4(12.5~15.1)岁,P=0.03]。  结论  围青春期较高的膳食质量可使儿童青春期发育延迟,应积极开展膳食指导和干预,提升围青春期儿童膳食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是否存在明显的触觉异常以及触觉异常与孤独症临床症状之间的相关性,为孤独症触觉异常的干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在黑龙江省孤独症定点康复机构接受康复训练的265例3.02~10.66岁ASD儿童作为病例组,并依据性别年龄匹配原则,在哈尔滨市幼儿园和小学招募223名3.15~10.99岁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简化版感觉特征问卷(SSP)评估儿童的触觉行为,同时采用社交反应量表(SRS)等评估ASD儿童的临床表现,应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索触觉行为与孤独症症状之间的关联。  结果  ASD组儿童SSP触觉得分[33(33, 35)分]低于对照组[34(31, 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3,P<0.05);ASD组触觉异常等级(可能异常、明显异常)比例(19.6%)高于对照组(11.7%)(χ2=5.72,P<0.05)。两组男童SSP触觉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7,P<0.05)。ASD组SSP触觉得分与SRS社交认知、社交沟通和量表总分,儿童孤独症家长评定量表(ABC)、孤独症行为量表(CARS)、孤独症诊断访谈量表修订版(ADI-R)临床量表非语言沟通水平得分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23,-0.28,-0.28,-0.35,-0.17,-0.27,P值均<0.05)。  结论  孤独症儿童较健康儿童存在更为明显的触觉异常表现,且在男童中更为显著。触觉异常与孤独症社交障碍等临床表现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静息态下初级听觉脑区与全脑的功能连接特征,并与其感觉行为进行关联性分析。方法 收集34例ASD男童和29例健康对照男童的功能磁共振(fMRI)数据,基于静息态功能连接(rs-fcMRI)分析方法,将初级听觉脑区BA41/42作为种子区域,计算该区域与全脑的功能连接水平,并比较两组差异。采用简易感觉(SSP)量表评估ASD儿童的感觉行为,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索ASD儿童大脑rs-fcMRI功能连接强度与感觉行为之间的关联。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ASD儿童BA41/42与左侧后扣带回正连接减弱,与SSP量表中触觉敏感、味觉/嗅觉敏感以及量表总分呈显著负相关(r=-0.496、-0.420、-0.415,P<0.05);BA41/42与左内侧和旁扣带回正连接增强,与SSP量表中触觉敏感、低反应/寻求刺激、听觉过滤以及量表总分呈显著负相关(r=-0.650、-0.499、-0.447、-0.541,P<0.05),与SSP量表等级中触觉敏感、味觉/嗅觉敏感、运动敏感、低反应/寻求刺激、力量低下/虚弱以及总量表得分均呈显著正相关(r=0.423、0.527、0.467、0.471、0.470、0.642,P<0.05);BA41/42与左侧补充运动区正连接增强。结论 静息态下ASD儿童初级听觉脑区与全脑的功能连通性异于健康儿童,并与其异常的感觉行为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静息态下初级听觉脑区与全脑的功能连接特征,并与其感觉行为进行关联性分析。方法 收集34例ASD男童和29例健康对照男童的功能磁共振(fMRI)数据,基于静息态功能连接(rs-fcMRI)分析方法,将初级听觉脑区BA41/42作为种子区域,计算该区域与全脑的功能连接水平,并比较两组差异。采用简易感觉(SSP)量表评估ASD儿童的感觉行为,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索ASD儿童大脑rs-fcMRI功能连接强度与感觉行为之间的关联。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ASD儿童BA41/42与左侧后扣带回正连接减弱,与SSP量表中触觉敏感、味觉/嗅觉敏感以及量表总分呈显著负相关(r=-0.496、-0.420、-0.415,P<0.05);BA41/42与左内侧和旁扣带回正连接增强,与SSP量表中触觉敏感、低反应/寻求刺激、听觉过滤以及量表总分呈显著负相关(r=-0.650、-0.499、-0.447、-0.541,P<0.05),与SSP量表等级中触觉敏感、味觉/嗅觉敏感、运动敏感、低反应/寻求刺激、力量低下/虚弱以及总量表得分均呈显著正相关(r=0.423、0.527、0.467、0.471、0.470、0.642,P<0.05);BA41/42与左侧补充运动区正连接增强。结论 静息态下ASD儿童初级听觉脑区与全脑的功能连通性异于健康儿童,并与其异常的感觉行为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静息态下视觉脑区与全脑功能连接特征,并与症状进行关联性分析,以揭示ASD儿童视觉异常行为背后的脑功能连接特征.方法 收集黑龙江省孤独症定点康复机构招募的2018-2019年间进行康复训练的ASD男童(34例)和在哈尔滨市多家幼儿园公开招募的健康对照男童(29例)的功能磁共振(fMR...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学龄前孤独症(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儿童家庭康复相关的支出。  方法  以中国2~6岁ASD儿童家庭为对象,使用互联网问卷调查其家庭康复情况及支出情况,利用χ2检验和方差分析进行各类支出的组间比较。  结果  调查收集到3 880例2~6岁ASD儿童样本。ASD儿童家庭直接康复干预支出平均7 339.48元/月,折合88 073.76元/年,占家庭总收入85.56%;总支出9 677.87元/月,折合116 134.44元/年,占家庭总收入127.38%。对于低收入家庭来说,其总支出占家庭收入的比重为210%,中等收入为97%,高收入为56%,三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 < 0.05)。对于不同严重程度的ASD儿童来说,低功能儿童的家庭康复干预支出占比更高,为97%(χ2 =8.297, P<0.001)。  结论  ASD儿童家庭经济负担重,尤其是低收入家庭和低功能儿童家庭。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唐山市2~5岁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ASD)儿童体格发育、营养及健康状况, 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1年6月在唐山市妇幼保健院就诊和特殊教育机构训练的208名2~5岁ASD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测量。依据WHO儿童生长发育标准, 分析年龄别身高(height for age Z score, HAZ)、年龄别体重(weight for age Z score, WAZ)和年龄别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 for age Z score, BAZ)评价儿童生长状况。  结果  ASD儿童的HAZ、WAZ和BAZ分布曲线左移, 向-2和+2外延伸。生长迟缓、消瘦、低体重、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4.3%、6.3%、1.4%、4.8%和4.3%。不同喂养方式(X2=7.836, P=0.020)、ASD严重程度(X2=13.011, P=0.001)及有无胃肠道症状(X2=4.513, P=0.034)组间消瘦率不同, 其中混合喂养组、重度ASD组、有胃肠道症状组的消瘦率最高。月患病率为58.2%, 居前三位的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和胃肠炎, 分别占比为46.2%、9.1%和4.8%。  结论  唐山市ASD儿童的体格发育存在生长偏离, 常见病患病率较高, 应加强生长监测、营养干预及疾病预防。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肥胖和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流行病学研究进行Meta分析,以探究儿童青少年孤独症谱系障碍和肥胖之间的关联,为改善ASD儿童青少年患者日常生活质量提供一定指导作用。  方法  系统检索PubMed、CNKI(2010年1月—2022年1月)中与肥胖、ASD相关的文献,采用Meta分析报告OR值。并对权重、体质量指数(BMI)获得方式、年龄等分类指标进行亚组分析。  结果  共筛选11篇文献纳入分析,总样本包括336 830名参与者,其中ASD患者58 187名,正常发育者278 643名。经Meta分析,与正常人相比,ASD儿童青少年有更高的肥胖发病风险(OR=1.80,95%CI=1.74~1.86)。根据BMI获得方式分组后,与正常人相比,BMI由客观测量、从病历中获得、父母报告获得的ASD患者有更高的肥胖发病风险,OR值(OR值95%CI)分别为1.43(1.04~1.96),5.23(4.44~6.16),2.57(1.79~3.69)。根据年龄分组后,与正常人相比,14~20岁ASD儿童青少年患者有更高的肥胖发病风险,OR值(OR值95%CI)=2.19(1.21~3.94)。  结论  相较于正常发育同龄人,ASD儿童青少年患者发生肥胖的风险更高。应在饮食、体力活动方面正确引导ASD患者,尤其是在青春期,避免其发生肥胖及肥胖引起的其他疾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2019年宁夏地区11~18岁男生肥胖与首次遗精的相关性,为肥胖与青春期发育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19年选取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中卫市、吴忠市、固原市11~18岁男生5 240名,提取调查数据中身高、体重及是否发生首次遗精3个指标,计算体质量指数(BMI)来判断营养状况,采用χ2检验比较各营养状况组间差异;用概率单位回归法计算半数遗精年龄,运用U检验比较城乡组间半数遗精年龄的差异。  结果  2019年宁夏回族自治区11~18岁男生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15.5%和8.8%,城市男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7.8%和10.5%,乡村男生分别为12.9%和6.9%。11~18岁城市男生半数遗精年龄为14.94岁,乡村男生半数遗精年龄为15.33岁(P < 0.01)。根据营养状况分组后,消瘦组、正常体重组、超重组和肥胖组男生半数遗精年龄依次为15.61,15.10,15.05,15.05岁。  结论  宁夏地区男生营养状况与首次遗精年龄无关,但营养状况与青春期发育的关系仍需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针对2015年山西省糖尿病调查数据,利用最大最小爬山(max-min hill-climbing, MMHC)算法构建糖尿病相关因素的贝叶斯网络模型,探索糖尿病及其相关因素间的网络关系,通过网络模型推理反映各影响因素对糖尿病的影响程度。  方法  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对2015年山西省≥18岁居民的糖尿病调查数据进行变量初筛,再以MMHC算法构建贝叶斯网络模型,参数估计采用极大似然估计法。  结果  2015年山西省糖尿病的检出率是9.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对变量进行筛选后,年龄、职业、日均摄油量、高血压、高脂血症、BMI和心率被纳入贝叶斯网络模型;贝叶斯网络模型结果显示:年龄、高脂血症、高血压与糖尿病直接相关,BMI通过影响高脂血症与糖尿病间接相关,日均摄油量通过影响BMI和高脂血症与糖尿病间接相关。  结论  贝叶斯网络模型能很好地揭示糖尿病及其相关因素间复杂的网络关系,在分析疾病相关因素上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中国在孤独症(ASD)儿童诊断方面的变化。  方法  2020年9月通过“中国特殊儿童评估干预平台(ALSOLIFE)”收集6 498名1~6和6~16岁孤独症儿童家庭为研究对象,使用互联网问卷调查其发现症状和诊断情况,利用ANOVA进行均值比较,运用χ2检验比较组间对于发现症状时间、首诊时间、确诊时间和相关诊断延迟的差异。  结果  孤独症儿童初始识别症状的月龄:学前组(1~6岁,4 049例)为26.05月龄(2.17岁),学龄组(6~16岁,2 449例)为30.76月龄(2.56岁)。孤独症儿童首诊月龄:低年龄组为28.21月龄(2.35岁),高年龄组为34.29月龄(2.86岁),就诊延迟平均为3.43个月,其中高年龄组平均4.52个月,低年龄组平均2.78个月。孤独症儿童确诊月龄:高年龄组38.01月龄(3.17岁),低年龄组31.07月龄(2.59岁),从首诊到确诊的延迟为3.16个月,其中高年龄组3.71个月,低年龄组2.83个月,以上各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28.30,535.64,507.71,103.03,17.79,P值均 < 0.01)。确诊医院中,大部分儿童仍旧在三甲医院就诊。  结论  ASD儿童的诊断效率发生了较大的提升,发现症状和确诊时间提前,就诊和确诊的延迟在缩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学龄儿童青少年体格发育指标增长速度的性别差异,为明确中国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规律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基于北京市顺义区2009—2018年6~18岁学龄儿童及青少年健康体检资料,经匹配个人信息后共纳入94 122名学生,计算年龄别身高、体重、体质量指数(BMI)增长速度,以及以身高增速高峰年龄(PHA)为基点的体重和BMI增长速度,采用混合效应线性模型分析增长速度的性别差异。  结果  男、女生平均身高、体重和BMI随年龄增长而增长,除10~11岁男生平均身高低于女生外,其他年龄段男生平均身高均高于女生,各年龄段男生的平均体重和BMI均高于女生(P值均 < 0.01);混合效应线性模型结果显示身高、体重和BMI的增长速度存在性别年龄交互作用(t值分别为-67.56,-47.46,3.22,P值均 < 0.01),即每个年龄段身高、体重和BMI的增长速度具有性别差异;男生PHA为12岁,女生PHA为10岁,男生出现身高增速高峰较女生晚2年,但峰高高于女生。男生体重增长速度高峰年龄为12岁,女生为11岁。男生BMI增长速度曲线呈“双峰”状且最大增长速度年龄为10岁,女生为11岁,男生较女生早1年;调整PHA后的体重增长速度曲线均显示,男生和女生青春期体重增长与身高增长相一致,即体重增长速度在PHA前随年龄增加而升高,在PHA达到高峰,之后又下降;7~9岁男生可能出现青春期启动前脂肪堆积。  结论  青春期各年龄段男、女生身高、体重和BMI的增长速度存在性别差异,且体重的变化与身高增长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崔庭凯  车亦凡  张欣 《中国学校卫生》2022,43(12):1843-1846
  目的  对2002—2021年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炎症与免疫方面研究进行文献计量分析,为炎症与免疫因素在儿童ASD发病机制中研究提供参考。  方法  2022年5月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核心合集为文献来源,使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分析,最终纳入文献4 458篇。  结果  2002—2021年发文量迅速增加,由52篇增加至528篇。美国发文量最高,为2 016篇;中国次之,为407篇。高频词依次为autism spectrum disorder,children,brain,autism,spectrum disorder等,高中心性关键词依次为schizophrenia,central nervous system,mental retardation,multiple sclerosis,autoantibody等。研究趋势与热点分析表明,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核心症状及脑机制研究、基因与环境交互作用研究、流行病学研究3个方面,而母体免疫激活与肠脑轴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结论  ASD炎症与免疫研究在近20年发展较为迅速,近期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母体免疫激活与肠脑轴等致病机制方面。中国应加大相关研究力度,为儿童ASD预防、干预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