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南方小花蝽Orius similis是我国南方农田生态系统中一种对小型害虫极具控害潜力的重要捕食性天敌昆虫.为了明确天敌南方小花蝽对云南小春作物上常见蚜虫的捕食能力和喜好性,本文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南方小花蝽5龄若虫、雌雄成虫对不同组猎物的捕食喜好性.选取云南小春作物上3种主要蚜虫种类:烟蚜Myzus persicae...  相似文献   

2.
南方小花蝽对烟蚜捕食功能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香萍  邓建华 《昆虫天敌》1999,21(3):117-120
在试验条件下,研究了南方小花蝽成虫及若虫对不同密度烟蚜的捕食功能以及其对自身密度的功能反应,根据试验所观测的数据,分别按Holling和Watt所提供的模型进行模拟,并经卡方检验,其理论值与实测值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两种猎物饲养对东亚小花蝽捕食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用两种猎物(豆蚜Aphis craccivora、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饲养后的东亚小花蝽Orius sauteri成虫对单一猎物的捕食作用及对混合猎物的选择性。结果表明:用不同猎物饲养后的东亚小花蝽成虫对单一猎物的捕食量都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大。东亚小花蝽对饲料的选择性研究发现:猎物密度设置为5、10、15、20、25、30头.皿-1,用西花蓟马饲养3代的东亚小花蝽对西花蓟马和豆蚜的捕食量分别是4.80、8.80、11.40、16.00、20.20、20.60头和3.00、4.60、6.40、10.20、15.80、16.20头,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倾向于选择西花蓟马;用豆蚜饲养3代的东亚小花蝽对西花蓟马和豆蚜的捕食量分别是4.00、5.80、8.00、11.80、14.80、16.20头和4.80、6.80、12.00、15.20、18.80、19.20头,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倾向于选择豆蚜。本结果说明东亚小花蝽对长期取食的猎物已产生了适应性。  相似文献   

4.
在室内(25±1℃,RH70%)条件下,研究了桃蚜 Myzus persicae不同溶剂提取液对南方小花蝽Orius similis行为的反应。结果表明,桃蚜虫体用水研磨的浆液、用水或95%乙醇研磨提取的滤液,均含有很强的活性物质,而且用乙醇提取的滤液活性更强。其中桃蚜虫体用水研磨的浆液对南方小花蝽行为有很显著的影响。南方小花蝽对提取的活性物质均表现有明显的滞留和调转行为。  相似文献   

5.
为评价植物源杀虫剂和化学杀虫剂对南方小花蝽的影响,在室内条件下采用浸渍法比较了苦参碱及吡虫啉对西花蓟马的毒力,并分别利用两种杀虫剂对西花蓟马2龄若虫的LC50剂量作用于南方小花蝽,探究其对南方小花蝽捕食作用、雌成虫寿命和产卵量的影响.结果显示,苦参碱和吡虫啉对西花蓟马2龄若虫的LC5o值分别为24.811 mg/L和13.911 mg/L,两种药剂处理后南方小花蝽对西花蓟马的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圆盘方程,但其瞬时攻击率降低,苦参碱处理的瞬时攻击率高于吡虫啉处理;药剂处理后南方小花蝽雌成虫寿命及产卵量均下降,雌成虫寿命由22.0 d分别缩至19.0d及11.0d,其平均日产卵量由3.92粒/雌分别下降至2.25粒/雌及0.91粒/雌.研究表明苦参碱对南方小花蝽的影响小于吡虫啉.  相似文献   

6.
东亚小花蝽对四种害虫的捕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内饲养的东亚小花蝽Orius sauteri成虫对棉蓟马成虫、烟粉虱4龄若虫、朱砂叶螨雌成螨和甘蓝蚜成虫的捕食作用、种内干扰作用测定结果表明: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东亚小花蝽对棉蓟马的捕食量符合Na=1.0819Nt/(1+0.08485Nt),对朱砂叶螨的捕食量符合Na=2.704Nt/(1+0.1423Nt),对烟粉虱的捕食量符合Na=1.9641Nt/(1+0.2455Nt),对甘蓝蚜的捕食量符合Na=1.5912Nt/(1+0.1808Nt)。东亚小花蝽的捕食作用有较强的种内干扰反应,捕食率与个体间相互干扰的关系符合Hassell模型。东亚小花蝽的捕食量与害虫密度正相关,寻找效应与害虫密度负相关。在这4种害虫中,小花蝽对朱砂叶螨的瞬间攻击率和最大捕食量均最大、处置时间最短,对棉蓟马的瞬间攻击率最小,对烟粉虱的最大捕食量最小、处置时间最长。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南方小花蝽和黄蓟马在冬季蚕豆植株上的发生情况及南方小花蝽对黄蓟马的室内捕食控害能力,本试验采用五点取样盘拍法调查了蚕豆植株上黄蓟马及其天敌南方小花蝽的种群密度;在实验室内用捕食功能反应法研究了南方小花蝽雌成虫对黄蓟马成虫和2龄若虫的捕食功能、寻找效应及其自身密度对捕食黄蓟马的干扰反应.结果表明:黄蓟马在3月初达种...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溴氰菊酯对南方小花蝽Orius similis捕食番茄潜叶蛾 Tuta absoluta能力的影响,本研究以溴氰菊酯对南方小花蝽的致死中浓度为处理浓度,采用药膜法处理南方小花蝽成虫,然后让存活的南方小花蝽取食番茄潜叶蛾卵及1龄幼虫,分析溴氰菊酯对其捕食功能反应及捕食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致死中浓度的溴氰菊酯处理后,南方小花蝽捕食番茄潜叶蛾的能力及行为均受到影响,功能反应模型仍符合Holling Ⅱ模型,但南方小花蝽处理猎物的时间延长,控害效能降低,搜寻效应下降, 成虫对卵和1龄幼虫的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下降了47.37粒/皿、9.47头/皿;而处理1粒番茄潜叶卵和1头1龄幼虫所用的时间分别延长了777.6 s和3 456.0 s,同时南方小花蝽搜寻、行走、捕食番茄潜叶蛾卵的行为时间分别缩短了444.2、750.2、919.6 s,静止和梳理时间则分别延长了1 677.6、403 s,对番茄潜叶蛾卵和1龄幼虫的捕食量分别降低了4头和1头。因此,溴氰菊酯对南方小花蝽捕食能力产生了抑制作用,在田间防控番茄潜叶蛾时应延长溴氰菊酯与南方小花蝽使用的间隔时间,更好地协调化学与生物防治。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评价南方小花蝽Orius strigicollis的生物防治潜能,明确南方小花蝽高龄若虫以及成虫对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成虫的捕食作用及其种内互残行为。在室内通过捕食功能反应试验评价南方小花蝽对西花蓟马成虫的捕食能力,通过南方小花蝽种内互残的选择与非选择性试验分析不同龄期、不同猎物密度下南方小花蝽的种内互残行为。结果表明,南方小花蝽4~5龄若虫和雌雄成虫对西花蓟马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 Ⅱ型方程,捕食能力评价指标a’/Th大小依次为雌成虫(33.2)>雄成虫(18.8)>5龄若虫(16.7)>4龄若虫(11.7)。种内互残试验结果表明,在没有蓟马的环境下南方小花蝽4、5龄若虫平均死亡数量分别为1.5头和1.7头,显著高于对照。接入南方小花蝽雌成虫后,当西花蓟马若虫密度为10头时的死亡数量高于密度为5头时的死亡数量。当南方小花蝽雌成虫∶若虫∶蓟马数量比为1∶5∶5时,南方小花蝽1龄若虫死亡数量最高,为2.3头;当南方小花蝽雌成虫∶若虫∶蓟马数量为1∶5∶50头时,南方小花蝽若虫的死亡数量均较...  相似文献   

10.
载体植物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防治手段,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和应用价值。蚕豆蚜Aphis fabae偏好豆科植物,对茶树安全,且作为猎物可满足南方小花蝽Orius strigicollis生长和繁殖的需要。因此本研究以蚕豆蚜作为替代猎物、蚕豆Vicia faba作为载体植物及南方小花蝽作为天敌昆虫构建“南方小花蝽-蚕豆-蚕豆蚜”载体植物系统来防治茶叶害虫。为探究该载体系统是否可有效控制茶叶害虫,本研究事先在室内比较了该载体植物系统与直接释放南方小花蝽对茶蚜Toxoptera aurnantii的防治效果;之后在田间调查中发现茶树上主要有茶蚜、茶棍蓟马Dendrothrips minowai及小贯小绿叶蝉Empoasca onukii共3种害虫混合发生,且它们均可被南方小花蝽捕食,因此在田间试验中本研究同时评价了载体植物系统及直接释放南方小花蝽对这3种害虫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在室内试验中,载体植物系统与直接释放南方小花蝽相比,在前3次调查中茶蚜种群数量显著降低,且虫口减退率及防治效果均显著高于直接释放南方小花蝽,其中载体植物系统对茶蚜的控制效果最高可达92.16%,而直接释放南方小花蝽对茶蚜的防治效果仅为72.25%,表明该载体植物系统有应用于田间防治茶叶害虫的潜力。在田间试验中,载体植物的布局(条状、块状及点状)对载体植物系统的防治效果无显著影响;载体植物系统与直接释放南方小花蝽均对小贯小绿叶蝉有显著的防治效果,且最高防效均在90%左右,但对茶蚜及茶棍蓟马则无明显的控制作用,表明载体植物系统与直接释放南方小花蝽均可用于茶叶害虫的防治,但在应用时需考虑到多种害虫同时发生对防治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南方小花蝽和花蓟马种群季节动态及捕食功能反应(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2007年使用吸虫器调查了田间花蓟马(Frankliniella intonsa)和南方小花蝽(Orius strigicollis)的季节动态,结果表明:月季生境中花蓟马和南方小花蝽分别是植食性害虫和捕食性天敌优势种;南方小花蝽与花蓟马种群季节变化均呈单峰型,且两者变化关系密切(2006, R~2=0.586;2007,R~2=0.388)。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南方小花蝽成虫对花蓟马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为N_e=0.60×N_0/(1+0.038×N_0),理论日最大捕食量为15.79头。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东亚小花蝽4~5龄若虫捕食大豆蚜的功能反应和寻找效应.结果表明,在供试温度下其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 Ⅱ型方程.在相同温度下,东亚小花蝽4~5龄若虫的捕食量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大,搜寻效应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在18~26℃,随着温度的升高,东亚小花蝽4~5龄若虫对大豆蚜的捕食量增加,而在26~34℃则有相反的趋势.在相同猎物密度条件下,随着东亚小花蝽4~5龄若虫密度的增大,其平均捕食量逐渐减少,捕食作用率E也相应地降低,捕食作用率E与东亚小花蝽4~5龄若虫密度P的关系为E=0.1249 P-0.1776,分摊竞争强度I与东亚小花蝽4~5龄若虫密度P的关系为I=0.3526 lg P+0.0152.  相似文献   

13.
为了明确豌豆修尾蚜Megoura crassicauda和豆蚜Aphis craccivora在蚕豆上适合度的差异,从中选出适合度较高的蚜虫用于天敌昆虫的大规模繁殖,对两种蚜虫在蚕豆上的发育参数进行了观察并建立了生命表。结果表明:2种蚜虫的成虫历期和世代周期差异虽不显著,但豌豆修尾蚜的若虫历期6.66 d显著低于豆蚜的7.86 d。产蚜量曲线中,豌豆修尾蚜的产蚜量在前期虽迅速增加,但2种蚜虫的生殖力参数差异均不显著。存活率曲线中,豌豆修尾蚜在蚕豆上14~30.5 d时的存活率低于豆蚜,30.5 d后开始高于豆蚜,且其整体存活率曲线比较稳定。生命参数表中,豌豆修尾蚜的周限增长率和内禀增长率分别为1.38和0.32,均高于豆蚜的1.33和0.29。综上,相较豆蚜,豌豆修尾蚜在蚕豆苗上的适合度、存活稳定性更高,更适合在蚕豆上大量扩繁,在蚜虫天敌规模化生产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4.
15.
非昆虫源人工饲料饲养的七星瓢虫对豆蚜的捕食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非昆虫源人工饲料饲养七星瓢虫的捕食能力,在室内比较了用人工饲料饲养的七星瓢虫种群和蚜虫饲养的七星瓢虫种群对豆蚜捕食作用的异同。结果表明,两种七星瓢虫种群各虫态的捕食量均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上升,当猎物密度增加到一定水平,捕食量趋向稳定,捕食功能反应曲线均符合Holling Ⅱ型方程。人工饲料饲养种群的1~4龄幼虫、雌成虫和雄成虫的理论最大日捕食量分别是20.9、36.0、100.2、403.2、490.9和395.3头,蚜虫饲养种群的1~4龄幼虫、雌成虫和雄成虫的理论最大日捕食量分别是20.0、28.9、102.1、476.2、472.2和396.4头。结果说明两种种群各虫态对豆蚜的最大日捕食量差异不大,表明人工饲料饲养的七星瓢虫对豆蚜也有较强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东亚小花蝽若虫对西花蓟马成虫的捕食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室内开展了东亚小花蝽二龄、四龄若虫对西花蓟马成虫的捕食功能反应与搜寻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26℃试验温度下其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方程,东亚小花蝽若虫的捕食量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加,搜寻效应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降低,捕食上限分别为9.2头和23.0头。  相似文献   

17.
2010―2016年通过人工栽培小区试验,系统调查了33科152种植物上小花蝽复合种群发生动态。多年调查结果表明:除黄柴胡外,其余151种植物上均有小花蝽发生,但小花蝽的种群密度在不同调查年度的植物种类上差异较大。小花蝽种群发生密度最高的植物是蓝蓟,其次是芥菜、硫华菊、荞麦、紫花苜蓿、红麻、陆地棉等有大量蚜虫及开花周期较长的植物。本研究明确了农田生境中小花蝽发生密度较高的候选功能植物,为下一步利用植物多样性促进农田小花蝽种群的保育及控害功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