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李伟  汤日杰  彭俊琴 《广东医学》2013,34(2):286-288
目的探讨肺癌肿瘤实性区CT强化程度与T分期、病理类型及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的关系。方法 141例肺癌患者在治疗前行胸部CT增强扫描,计算肿瘤实性区CT强化程度。分析CT强化程度与T分期、病理类型、NSE的关系。结果 141例肺癌实性区CT强化程度范围1.654~4.192,平均值2.528±0.593。T1期6例,T2期54例,T3期33例,T4期48例,其CT强化程度分别为2.144±0.333、2.299±0.446、2.624±0.588、2.766±0.658。T1与T2、T1与T3、T3与T4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T1与T4、T2与T3、T2与T4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鳞癌、腺癌、小细胞癌的CT强化程度分别为2.466±0.484、2.679±0.640、2.209±0.485。小细胞癌与腺癌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小细胞癌与鳞癌、鳞癌与腺癌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1例肺癌的NSE的测定范围是8.00~108.70 ng/mL,平均(28.301±20.278)ng/mL,CT强化程度与NSE之间不存在相关性。结论肺癌肿瘤实性区的CT强化程度有随着T分期的增加而逐渐升高的趋势。小细胞肺癌与非小细胞肺癌的CT强化程度有显著性差异。肺癌CT强化程度与NSE没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3.0T磁共振动态增强(DCE-MRI)扫描定量参数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近两年(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呼吸内科经病理证实为肺癌的89例患者均行磁共振(MRI)常规检查及DCE-MRI检查,比较不同类型肺癌及周围正常胸壁组织的各定量指标[容量运转参数(K~(trans))、速率常数(K_(ep))血管外细胞外容积比(V_e)],分析DCE-MRI不同定量参数对肺癌的诊断效能,并确定最佳阈值。结果 (1)病理结果显示89例肺癌患者中央型肺癌41例、周围型肺癌48例;鳞癌25例、腺癌49例、小细胞癌15例,所有患者均为单发病灶;(2)肺癌病灶定量参数K~(trans)、K_(ep)、V_e均显著高于周围正常胸壁组织(P0.05),各癌灶各定量参数K~(trans)、K_(ep)、V_e差异显著(P0.05),非小细胞肺癌(鳞癌及腺癌)定量参数均显著高于小细胞癌(P均0.05),腺癌定量参数均显著高于鳞癌及小细胞癌(P0.05)(3)定量参数K~(trans)、K_(ep)、V_e对肺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ROC曲线下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6、0.768、0.821,其敏感度分别为71.5%、68.7%、68.4%,特异度分别为85.2%、82.6%、97.2%。结论 3.0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定量参数可较准确诊断肺癌并测定不同病理类型肺癌,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可为临床肺癌的诊断提供影像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旨在探讨螺旋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在诊断肺癌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月-2018年1月收治的肺癌患者79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等,分析、总结79例肺癌患者螺旋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的影像表现。以手术或病理活检结果为对照,比较螺旋CT平扫与三期增强扫描诊断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结果 34例腺癌者CT净增强值为(27.12±5.13)HU,21例鳞癌者CT净增强值为(33.15±8.22)HU,24例小细胞癌者CT净增强值为(22.00±7.96)HU,不同病理类型的肺癌患者CT净增强值存在明显差异性(F=14.39,P0.001);三期增强扫描诊断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91.13%、89.87%、93.67%,明显高于CT平扫68.35%、63.29%、69.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79例肺癌患者CT平扫病灶直径1.02-5.62cm,41例患者可见病灶呈现不规则形,病灶周围可见"毛刺征";12例患者病灶周围呈现"分叶征",纵隔淋巴结出现肿大,少数患者伴肺不张、阻塞性肺炎。三期增强扫描中,42例患者呈现中度强化,24例患者呈现稍强化,13例患者呈现显著强化;仅9例患者出现胸膜凹陷征。结论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诊断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高,可为临床制定手术方案提供可靠影像学资料。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PET/CT在(鳞癌、腺癌、小细胞肺癌)肺癌不同病理分型方面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的198例肺癌患者进行研究,以手术病理检查为金标准,采用PET/CT检查不同病理分型的肺癌,探讨其诊断准确性。结果病理检查的鳞癌、腺癌、小细胞肺癌分别为80例(40.0%)、70例(35.4%)和48例(24.2%),PET/CT检查的鳞癌、腺癌、小细胞肺癌分别为80例(40.0%)、69例(34.8%)和46例(23.2%),准确率为98.5%。鳞癌的PET/CT表现为肺内团块状密度增高影,边界较清,边缘可见浅分叶,病变与胸膜粘连,可见胸膜凹陷征,PET示放射性摄取增高,平均SUVmax为30.6。腺癌的PET/CT表现为肺内团片状密度增高影,边界欠清,形态欠规则,PET示放射性摄取增高,平均SUVmax:12.1。小细胞肺癌的PET/CT表现为肺门及纵隔内团块状密度增高影,形态欠规则,PET示放射性摄取增高,平均SUVmax:9.5。结论PET/CT有助于准确诊断不同病理分型(鳞癌、腺癌、小细胞肺癌)的肺癌,而且不同病理分型的肺癌PET/CT表现存在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影响肺癌肿瘤实性区的CT强化程度与肿瘤分期及病理类型的相关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200例行胸部CT增强扫描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肿瘤实性区的CT强化程度与肿瘤T分期(T1/T2/T3/T4)、病理类型(小细胞癌/鳞癌/腺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关系。结果:200例肺癌肿瘤实性区的CT强化程度的范围为1.652~4.193,平均(2.529±0.592)。T1期31例、T2期60例、T3期39例、T4期70例,平均CT强化程度分别为(2.145±0.334)、(2.288±0.445)、(2.625±0.589)、(2.767±0.659)。T1和T2、T3和T4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3和T4明显高于T1和T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细胞癌42例、鳞癌58例、腺癌100例,平均CT强化程度分别为(2.208±0.484)、(2.567±0.485)、(2.680±0.641);鳞癌和腺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细胞癌明显低于鳞癌和腺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SE水平范围是8.02~109.73 ng/mL,平均(28.423±20.473)ng/mL,经线性相关分析CT强化程度与NSE水平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随着肿瘤T分期的增高肺癌肿瘤实性区的CT强化程度有逐渐升高的趋势;非小细胞肺癌的CT强化程度高于小细胞肺癌;肺癌肿瘤实性区的CT强化程度与NSE水平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初步探讨自发荧光支气管镜(AFB)在中央型支气管肺癌患者诊治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 AFB联合白光支气管镜(WLB)检查的 72 例疑诊支气管肺癌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AFB和 WLB 镜下异常表现及病理结果,分别统计二者在中央型肺癌诊断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结果 72例患者中,获得明确病理诊断的共有61例,其中包括重度不典型增生者3例,小细胞肺癌者19 例,非小细胞肺癌者39例(鳞癌者 25 例,腺癌者 11 例,未分型癌者 3 例);AFB镜下观察异常者 57例,经病理证实的阳性患者 54 例,;WLB 镜下观察异常者 46例,经病理证实者39 例,二者对中央型肺癌的诊断敏感度分别为 88.5%和6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度分别为78.6%和6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FB联合WLB能明显提高对中央型支气管肺癌的诊断率,尤其是有助于早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细胞角蛋白片段21-1(CYFRA21-1)联合检测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肺癌组54例肺癌患者、良性组77例肺良性病变患者以及健康组30例健康查体者血清CEA、NSE和CYFRA21-1水平,并比较不同类型肺癌患者CEA、NSE和CYFRA21-1的差异,探讨联合检测诊断肺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肺癌组患者CEA、NSE和CYFRA21-1显著高于良性组和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良性组和健康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腺癌患者CEA水平显著高于鳞癌和非小细胞癌患者,小细胞癌患者NSE水平显著高于鳞癌和腺癌患者,鳞癌患者CYFRA21-1显著高于小细胞癌和腺癌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单项检测时,CEA、NSE和CYFRA21-1敏感度分别为33.3%、66.7%和53.7%;联合三项检测时,敏感度升高到90.7%,但特异度下降到44.2%。结论 CEA、NSE和CYFRA21-1在肺癌患者血清中高表达,可以辅助肺癌的诊断,还可以对不同类型肺癌进行区分,联合三项检测可以提高肺癌诊断的敏感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和癌胚抗原(CEA)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了78例肺癌患者和40例健康人对照的血清CYFRA21-1和CEA的浓度及阳性率的变化.结果:肺癌患者CYFRA21-1和CE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肺癌患者血清CYFRA21-1阳性率明显高于CEA.CYFRA21-1对肺癌诊断敏感度、特异度、有效率为66.7%、92.5%、75.4%,CYFRA21-1对鳞癌诊断敏感度、有效率高于腺癌.而CEA对肺癌诊断敏感度、特异度、有效率为25.6%、100.0%、50.9%,CEA对腺癌诊断敏感度、有效率高于鳞癌.20例手术患者血清CYFRA21-1和CEA手术后浓度(3.56±0.57 μg/L,6.11±2.03 μg/L)明显低于手术前(7.24±2.13 μg/L,13.25±4.12 μg/L),P<0.05.结论:CYFRA21-1和CEA对肺癌的诊断有帮助.CYFRA21-1和CEA在肺癌诊断上敏感度较低,但特异度强,在肺癌诊断上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上述2项标志物联检可提高肺癌的检出率,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肺癌CEAmRNA表达的荧光定量PCR检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运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FQ -PCR)定量研究CEAmRNA在非小细胞肺癌表达情况。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 5 1例非小细胞肺癌原发灶和 2 3例良性病灶的CEAmRNA表达。结果  5 1例非小细胞肺癌中CEAmRNA总表达率为 82 4 % ,其中鳞癌为 6 9 2 % ,腺癌为 86 8% ,而良性病灶CEAmRNA检出率为8 7% ,CEAmRNA诊断肺癌的敏感度是 79 2 % ,特异度是 92 0 %。肺癌组织CEAmRNA的平均水平为 9 4 0± 0 93。结论 荧光定量PCR可以敏感且特异性地检测出肺癌CEAmRNA表达 ,CEAmRNA是一个较好的肺癌肿瘤标记物  相似文献   

10.
廖泽 《甘肃医药》2022,(9):788-789+805
目的:探究动态对比增强核磁共振成像(DCE-MRI)功能成像在不同病理类型肺癌中差异及与Ki-67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10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手术病理组织诊断确诊鳞癌、腺癌、小细胞癌分别为49例、41例、20例,术前1周均应用DCE-MRI、扩散加权成像(DWI)成像检查,计算定量直方图参数、表现扩散系数(ADC),测定Ki-67水平,分析DCE-MRI功能定量直方图参数、ADC在不同病理类型肺癌中差异性及与Ki-67相关性。结果:三种病理类型肺癌患者定量直方图参数比较中,灌注参数容量转运常数(Ktrans)、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Ve)的直方图参数比较中,腺癌平均值、Q5、Q10水平均较鳞癌、小细胞癌高,小细胞癌均质性水平较腺癌、鳞癌高(P<0.05);腺癌ADC水平较鳞癌、小细胞癌高,Ki-67水平较鳞癌、小细胞癌低(P<0.05);相关性分析中,肺癌患者ADC水平、Ve(Q5、Q10)及腺癌中Ve(均质性)与Ki-67负相关(P&l...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清肿瘤标记物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对肺癌辅助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一般资料,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肺癌患者、非肺癌人群血清中IDH1的浓度水平,并分析其在肺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结果 肺癌患者血清中IDH1的浓度水平明显高于非肺癌人群[(7.12±6.98)ng/ml比(2.09±1.83)ng/ml,t=11.540,P<0.001];血清IDH1在腺癌和鳞癌中的浓度水平显著高于小细胞肺癌[(7.91±7.26)ng/ml比(2.76±2.27)ng/ml, t=6.345,P<0.001];血清IDH1在肺癌、Ⅰ+Ⅱ期肺癌、Ⅲ+Ⅳ期肺癌中检测的敏感度分别为47.4%、49.1%和46.3%。结论 血清IDH1的检测对于非小细胞肺癌(鳞癌和腺癌)和小细胞肺癌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对Ⅰ和Ⅱ期肺癌的辅助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性,血液IDH1在肺癌的辅助诊断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癌胚抗原(CEA)与溶血磷脂酸(LPA)在非小细胞肺癌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4例非小细胞肺癌病人(非小细胞肺癌组)、84例肺炎病人(肺炎组)和84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分别测定和比较3组人群的血清CEA和LPA水平。分析血清CEA和LPA联合检测对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非小细胞肺癌病人血清CEA和LPA水平显著高于肺炎病人和健康体检者(P<0.01);腺癌组病人血清CEA阳性率(62.5%)显著高于鳞状细胞癌组和组织未分型组病人(P<0.05),另外LPA在3组非小细胞肺癌病人血清中的阳性率相当(45.00%~54.55%),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EA与LPA在诊断非小细胞肺癌中的效能结果显示,血清CEA单独检测阳性率为31.35%,LPA单独检测阳性率为30.16%,两者联合检测阳性率为38.89%。血清CEA准确度为67.86%,特异度为74.60%,灵敏度为50.40%; LPA准确度为64.68%,特异度为72.62%,灵敏度为42.86%;两者联合检测准确度提高到69.44%,灵敏度提高到60.71%,特异度也达到了70.24%。结论:血清CEA和LPA联合检测有利于提高非小细胞肺癌诊断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肺非小细胞癌组织中鉴别鳞癌和腺癌有意义的免疫组化检测标记。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51例组织中p63、p40、CK5/6、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CK7、天门冬氨酸蛋白酶(Napsin-A)的表达。结果:(1)p40、p63、CK5/6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非小细胞肺癌51例中,p40、p63、CK5/6在鳞状细胞癌20例中阳性表达为20例(100.0%),19例(95.0%),18例(90.0%),在腺癌31例组织中阳性表达为0例(0.0%)、6例(19.4%)、3例(9.7%)。p40在31例腺癌中无1例表达,特异性高于p63、CK5/6(χ2=6.424,P<0.05),而p63、CK5/6两组间特异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TTF-1、CK7、Napsin-A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非小细胞肺癌51例中,TTF-1、CK7、Napsin-A在肺腺癌31例中阳性为27例(87.1%)、25例(80.6%)、28例(90.3%),在鳞状细胞癌20例组织中阳性表达分别为1例(5.0%)、7例(35.0%)、0例(0.0%),TTF-1和Napsin-A阳性表达特异性高于CK7(χ2=12.197,P<0.01)。结论:p40、NapsinA、TTF-1联合检测可更好地鉴别诊断肺非小细胞癌,为临床进行靶向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MSCT)增强扫描对肺癌的诊断及鉴别价值。方法以我院2012年2月-2015年2月就诊的100例肺部占位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观察比较不同肺部占位病变MSCT平扫CT值、增强峰值及强化增值,同时与病理学结果对照,分析MSCT增强扫描对肺癌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与病理学结果对照,MSCT平扫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69.0%、66.7%、68.0%,均显著低于增强扫描的91.4%、88.1%、9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炎性假瘤、肺结核球三组增强峰值、强化增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鳞癌、腺癌、小细胞癌CT净增强值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 MSCT增强扫描对肺癌诊断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均较高,且通过观察MSCT增强扫描影像特征可帮助与其他占位病变鉴别,以提高肺癌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细胞角质蛋白(CYFRA21-1)、组织多肽抗原(TPA)和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Ag)联合检测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酶联免疫法检测51例非小细胞肺癌(经病理学确诊)、28例小细胞肺癌(经病理学确诊)、77例肺部良性疾病、57例正常人血清的CYFRA21-1、TPA和SCC-Ag的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NSCLC的诊断,CYFRA21-1敏感性最高(72.88%),TPA特异性最高(82.09%),SCC-Ag检测对鳞癌与腺癌的鉴别诊断有统计学意义,三者联合检测NSCLC的敏感性为92.47%,特异性为94.78%,准确率为93.57%.结论:CYFRA21-1、SCC、TPA 3种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NSCLC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显著高于各独立指标的检测,可以提高NSCLC的早期检出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数字医学技术在诊断和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价值。方法: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经320排螺旋CT扫描,术前三维重建、术中导航的40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经电视胸腔镜应用内镜缝合切割器切除病灶,术中快速冰冻切片明确诊断,行肺段切除术,肺叶切除术。结果:术中证实95%以上的动脉可被CT发现。手术时间(45.5±22.1)min,术中出血量(50.2±40.2)ml。切除淋巴结(6.6±4.7)枚。无术中死亡。术后病理:鳞癌15例,腺癌25例;病理分期:T1aN0M0 8例,T1aN1M0 6例,T1bN0M0 4例,T1bN1M0 6例,T2aN0M0 4例,T2aN1M0 12例。术后肺部感染6例,肺不张4例,经抗炎治疗或负压吸引治愈: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数字医学技术有助于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和治疗,从而降低手术风险,特别是电视胸腔镜手术。  相似文献   

17.
谢静  李僧波 《海南医学》2014,(13):1945-1947
目的探讨影响肺癌肿瘤实性区的CT强化程度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153例行胸部CT增强扫描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肿瘤实性区的CT强化程度与肿瘤T分期、病理类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关系。结果153例肺癌肿瘤实性区的CT强化程度的范围为(1.652-4.193),平均(2.529±0.592)。T1期9例,T2期57例,T3期36例,L期51例,平均CT强化程度分别为(2.145±0.334)、(2.288±0.445)、(2.625±0.589)、(2.767±0.659)。T1期和T2期、T3期和T4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3期和T4期明显高于T1期和T2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细胞癌25例,鳞癌44例,腺癌78例,平均CT强化程度分别为(2.208±0.484)、(2.567±0.485)、(2.680±0.641);鳞癌和腺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细胞癌明显低于鳞癌和腺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SE水平范围为8.02~109.73ng/ml,平均(28.423±20.473)ng/ml,经线性相关分析CT强化程度与NSE水平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随着肿瘤T分期的增高肺癌肿瘤实性区的CT强化程度有逐渐升高的趋势;非小细胞肺癌的CT强化程度高于小细胞肺癌;肺癌肿瘤实性区的CT强化程度与NSE水平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免疫组化在缺乏形态学分化的非小细胞性肺癌病理分型中的作用。方法:用一组6种抗体和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对40例缺乏形态学分化的非小细胞性肺癌者进行检测。结果:本组鳞状细胞癌12例,腺癌23例,神经内分泌癌5例。本组CK7(62.5%)和甲状腺转录因子-1(55.0%)表达阳性率最高。结论:缺乏形态学分化的非小细胞性肺癌大多为腺癌,用6种抗体组成套餐的免疫组化检测能提高肺癌病理分型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相关物质(TAM)、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细胞角蛋白19片断(Cyfra21-1)联合检测用于肺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77例肺癌(肺癌组)、30例肺良性疾病(肺良性疾病组)、42名正常体检者(正常对照组)的血清肿瘤标志物TAM、NSE、SCC-Ag、Cyfra21-1水平,比较3组患者4种血清肿瘤标志物表达的差异及不同病理类型肺癌患者4种血清肿瘤标志物表达的差异。结果①肺癌组血清TAM、NSE、SCC-Ag、Cyfra21-1水平明显高于肺良性疾病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小细胞肺癌组血清NSE水平显著高于鳞癌组和腺癌组(P〈0.05),鳞癌组血清SCC-Ag、Cyfra21-1水平均高于腺癌组和小细胞肺癌组(P〈0.05),TAM水平在3种病理类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肺癌组单检TAM、NSE、SCC-Ag、Cyfra21-1及联检(TAM+NSE+SCC-Ag+Cyfra21-1)阳性率分别高于肺良性疾病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小细胞肺癌组NSE阳性率显著高于鳞癌组和腺癌组(P〈0.05);鳞癌组SCC-Ag、Cyfra21-1阳性率均高于腺癌组和小细胞肺癌组(P〈0.05)。③单检TAM、NSE、SCC-Ag、Cyfra21-1与联检(TAM+NSE+SCC-Ag+Cyfra21-1)对肺癌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81.87%、42.86%、29.87%、53.25%、93.51%,特异度分别为90.3%、97.2%、98.6%、95.8%、88.9%,准确性分别为85.9%、69.1%、63.1%、73.8%、90.6%,联合检测能获得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结论血清TAM、NSE、SCC-Ag、Cyfra21-1检测对肺部良恶性肿瘤的鉴别及判断肺癌病理类型有重要临床价值,4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能进一步提高肺癌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