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大学化学》2021,36(2)
面对大一化类专业学生化学基础、理论与实验联系能力和实验操作水平等存在较大差异的现状,天津大学无机化学教学团队从课堂演示实验、实验课在线开放、实验安全管理与教育及虚拟仿真实验的制作与应用等多个维度构建无机化学信息化实验资源,并应用于无机化学教学实践中,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  相似文献   

2.
为培养创新性应用型人才,构建了"一中心、两渗透、三提升、四结合"的实验教学模式。总结了该教学模式在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情况,提出了该实验教学模式顺利实施的必要条件。研究表明,通过加强教师队伍、教学资源和交流环境建设,保障了该实验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该模式应用于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实践,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应用能力,加快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步伐。  相似文献   

3.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对本科化学专业实验课程体系与内容进行了全面改革。将化学学科中传统的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4大实验的内容设计优化成基础实验、综合设计实验、研究创新实验3个实验模块,搭建了基础型、提高型、创新型3个能力训练层次和1条毕业设计/专业实习能力训练主线,构建了具有地方本科院校特色的化学专业 “331”实验课程新体系,实现了课程结构的模块化,实验内容的层次化和教学科研的一体化。实践证明,通过改革与实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无机化学课程是高校化学及其近源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内容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及应用部分知识点分散、信息量大,学生难以将化学反应原理等与具体的化合物性质、递变规律相结合,易产生畏难情绪,课堂教学效率低。本研究聚焦元素化学课程内容与教学模式的重构,通过梳理教学内容和有效的教学设计,以点带面,高效组织课堂教学,打破传统课堂对于课时数的依赖,同时帮助学生构建系统、完整的元素化学知识体系;通过TBL教学法的引入,建立“以学为中心”的理念和思路,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效率,增强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分析、理解、运用等综合能力,推动学生的价值增值。  相似文献   

5.
基础化学“三级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本文在探讨原基础化学实验课程体系的局限性和拟定其改革思路、指导思想的基础上,配合以物理化学为先导的化学课程新体系,提出了基础化学实验的"三级教学"模式,并具体进行了教学实践,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相似文献   

6.
《元素化学》及无机化学教学问题浅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钟宪 《大学化学》1999,14(5):35-36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英国格林伍德与厄恩肖合著、曹庭礼等译的《元素化学》一书,是一部现代的、严谨的、综合性的元素化学论著,是我国翻译出版的无机化学参考书中篇幅较大的一种,全书分上、中、下三册,总计160万字。该书并非基础无机化学教材,但其编写主旨及内容的处理颇有值得我国无机化学教学借鉴之处,故不揣冒昧略抒己见,谨供参考。  该书定名为《元素化学》而不是《无机化学》,因为作者认定“无机化学”这一概念已经过时。必须广泛地涉及分析化学、理论化学、工业化学、金属有机化学、生物无机化学等方面,才能完整地阐述…  相似文献   

7.
元素化学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敏 《大学化学》2010,25(6):31-33
剖析了目前国内普通高校新生的特点和教学现状,阐述了作为化学专业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程的无机化学,特别是元素部分的教学,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和重要性。介绍了对元素部分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8.
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综合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以培养创新型、研究型人才为教学目标,把综合化学实验开设成实验时间开放式、实验内容自由选择式、设计性和研究性的教学模式。该模式经3年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随着高等学校面临的教学形势的变化,“课程思政”、“新工科”和“三全育人”的教学理念被相继提出。在这些政策的引导下,高校实验教学的教学体系必将发生转变,充分发挥实践育人的作用。山西大学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开设的高分子化学实验课程,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构建了实验教学的新模式:树立正确的实验观念,实验内容多样化,探寻实验的兴趣点,注重能力的多层次培养,即“观念-内容-兴趣-能力”模式。  相似文献   

10.
工科化学化工实践-实验教学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目前工科化学化工类实验的实践教学情况进行了分析,探索了集化学、化工、制药学科为一体的具有化工特色的“三层次、五模块”的实验课程体系,构建了实训-实验-实践-创新的实验教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钱备  宁静  宋祖伟  梁爱琴 《化学教育》2021,42(14):25-31
依托校内无机化学在线课程,将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引入元素化学知识的学习,设计了“MOOC+案例精讲+QQ群辅助”的教学策略。实践过程中,借助MOOC自主学习低阶的知识点,采用专题直播、分组活动、PBL教学法开展高阶知识点的学习,QQ群辅助进行实时答疑。学习通平台串联起了教室端、移动端和管理端,师生线上线下的交流互动,有助于实现愉快、高效的智慧“教与学”。调查显示,基于“一平三端”的混合教学形式得到大部分学生的认可。  相似文献   

12.
陈素清  梁华定 《化学教育》2020,41(24):30-36
提出了“互联网+”背景下,“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一核心、二目标、三探索、四构建”的教学策略。实施结果表明,基于学生发展的课程核心知识,以“具有解决复杂制药工程、化工工程、材料工程的化学基础知识”“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坚实基础”2个具体教学目标为导向,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案例教学、课程思政等3种教学改革探索,构建线上线下有机衔接的立方书、立体化线上教学资源、线上线下混合型教学模式及过程和结果相融合的SPOC教学模式下的课程评价体系4种教学举措,能有效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以“乙酸乙烯酯的乳液聚合”理论课和实验课为例,探索了将高分子化学理论和实验课程进行融合的创新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进行互动和融合的整体安排,克服了传统教学中理论课和实验课相互分离、缺乏相互支撑的缺点。在融合教学模式中,理论课和实验课实行团队协同教学;在同一个实验中设置必修内容和扩展性内容,更好地培养学有余力的学生;将理论课和实验课进行综合考核;对比了实验课前置、实验课居中和实验课后置教学方式,其中实验课居中的融合教学适合于大部分学生,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相似文献   

14.
赵冬艳  周静峰  施思 《化学教育》2021,42(12):80-87
在全国高职院校扩大招生背景下,高职院校的扩招生表现出与统招生不同的学习特点和学习基础,根据扩招生的学情特点和课程标准,对已有混合式教学模式的食品化学课程,从课时设置、课前、课中、课后等几个方面重新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利用线上学习成绩、线下课堂成绩、期末成绩等多维度评价理论课学习效果。结合调查问卷分析学生对混合式教学的评价,表明扩招生的学习自律性和主动性有明显提高,考试不及格率下降,学生对混合式教学的认同度也较高。通过教学重构力图达到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培养标准不降低的目的,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学好课程的信心。  相似文献   

15.
遵循“以需求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针对医学基础化学的特点,将网络信息技术贯穿于教材体系建设、教学方法创新、考核方式改革等教学全过程。研究探索了一种智慧课堂教学新模式,对培养新时代创新性医学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汤书华  李荣  杨云  闻燕  许公峰 《化学教育》2019,40(24):45-51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与传统方法相结合,录制实验基本操作和实验过程的录像,运用二维码扫描技术采集实验数据及计算机编程分析处理实验数据,构建可视化、标准化的分析化学实验课教学模式。多年的实践表明: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高,实验课学生的实验报告平均分数达到90左右;学生数据处理能力普遍提高,期末考试及格率达到90%,平均成绩达到75分左右;激发学生的科研积极性,50%以上的学生参加了国家、天津市及学校的大学生创新项目;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技能水平,在近2年天津市大学生化学竞赛中,获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的好成绩。  相似文献   

17.
基于教学实践,从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2个方面开展研究并探讨天然药物化学的新颖教学模式。分别从构建新型的天然药物实验平台课程、改革课程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着力发挥人文教育作用和推广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应用等多方面积极推进。旨在构建多模块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中培养创新型中药人才。  相似文献   

18.
在化学基础实验课程中改变传统实验教学方法,以科学研究的思想探讨和开展元素化合物性质和制备的实验,使学生在化学基础实验课程中感受和领悟科学研究的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9.
结合化学、材料学、电子学等工科专业实验教学需求和锂离子电池材料发展现状,设计了以钴酸锂为正极材料、金属锂为负极材料的全流程设计性实验,内容包括文献调研、电池反应原理探究、钴酸锂合成参数的设计、钴酸锂的制备及表征、性能测试、实验结果分析、优化方案的探讨等。教学实践证明,该全流程实验设计有助于本科生了解和掌握锂离子电池材料的晶体结构-制备过程-电化学性能的关系,有利于学生实现不同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素养、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