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染料木黄酮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制备的帕金森病(PD)模型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MPTP模型组及染料木黄酮预处理组.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检测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及多巴胺转运体(DAT) 基因的表达水平.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纹状体(Str)内DA及其代谢物二羟基苯乙酸(DOPAC)含量.结果 MPTP模型组黑质TH和DAT基因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染料木黄酮预处理组可逆转上述改变(F=20.31、13.19,P<0.01).MPTP模型组Str内DA及其代谢产物DOPAC的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应用染料木黄酮后可逆转上述改变(F=63.58、16.12,P<0.01).结论 染料木黄酮对MPTP制备的PD模型小鼠黑质纹状体DA能神经元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平帕汤对帕金森病(PD)模型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在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诱导的PD小鼠模型基础上,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平帕汤组,采用爬杆测试法观察平帕汤对PD小鼠行为特征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电化学法(HPLC-ECD)检测各组小鼠纹状体内多巴胺(DA)、3,4-二羟基苯乙酸(DOPAC)和高香草酸(HVA)的含量;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各组小鼠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细胞表达的变化。结果:末次注射MPTP后,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爬杆时间和评分明显增加(P0.05),平帕汤组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平帕汤组DA、DOPAC值有上升趋势,DA/HVA值则明显增加(P0.01,P0.05);平帕汤组黑质TH阳性细胞的表达程度明显提高(P0.05或P0.01)。结论:平帕汤能保护帕金森病模型小鼠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挖掘其功能潜力,振奋其分泌能力,从而提高脑内黑质纹状体系统多巴胺的浓度,最终达到防治PD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知母活性成分ZMR对慢性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损伤小鼠模型黑质纹状体通路多巴胺神经元的影响.方法 C57BL/6小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ZMR低剂量组和ZMR高剂量组.模型组、ZMR低剂量组和ZMR高剂量组小鼠经皮下注射MPTP及腹腔注射丙磺舒建立慢性MPTP损伤小鼠模型;建模开始1周后,ZMR低剂量组给予ZMR 10 mg·kg-1·d-1, ZMR高剂量组给予ZMR 26 mg·kg-1·d-1,连续灌胃给药60 d.各组小鼠分别进行Rotarod行为学测试,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组化染色观察,ELISA法测定纹状体内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蛋白含量.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ZMR低剂量和高剂组的Rotarod行为学得分分别提高20.6%和23.8% (P<0.05);黑质TH阳性细胞分别增加104.1%和228.8%(P<0.05);纹状体GDNF蛋白水平分别提高99.0%和125.5% (P<0.01),纹状体BDNF蛋白水平分别提高76.8%和80.2%(P<0.01).结论 ZMR提高慢性MPTP损伤小鼠模型纹状体GDNF和BDNF蛋白水平,增加黑质TH阳性细胞数量,改善小鼠运动能力.提示ZMR对慢性MPTP损伤小鼠模型黑质纹状体通路多巴胺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所致的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帕金森病(PD)模型小鼠空间参考记忆和脑内多巴胺(DA)水平的差异.方法 用相同的MPTP使用总量不同的注射间隔分别制作急性、亚急性和慢性PD小鼠模型.Morris水迷宫检测小鼠空间参考记忆,高效液相(HPLC)检测纹状体、海马和前额叶皮层的DA含量,免疫组化染色检测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神经元数量.结果 慢性PD小鼠的逃避潜伏期较对照组有明显延长(P<0.05),而急性和亚急性PD小鼠则无明显变化.3组实验组纹状体DA含量[(1180.1±293.0)ng/ml,(1177.4±450.5)ng/ml,(1149.6±353.0)ng/ml]均较对照组[(225.6±79.7)ng/ml,(273.6±64.9)ng/ml,(327.1±126.2)ng/ml]有显著减少(P<0.01),急性PD小鼠前额叶皮层DA含量[(65.3±23.9)ng/ml]较对照组[(41.2±18.8)ng/ml]有显著减少(P<0.05),3组实验组海马DA含量无明显变化.3组实验组黑质TH阳性神经元数量均较对照组有显著减少(P<0.05).结论 3种PD模型小鼠空间参考记忆差异可能不是由其脑内DA水平差异所致.  相似文献   

5.
肌苷对帕金森病小鼠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姚庆和  高国栋 《医学争鸣》2005,26(2):141-145
目的: 观察肌苷对MPTP致帕金森病(PD)小鼠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用MPTP建立C57BL小鼠PD模型,在MPTP前给予肌苷,通过行为学检测(自主活动计数、Rotarod检测、游泳实验)、免疫组织化学和荧光分光光度法,观察肌苷对PD小鼠模型的行为学表现、黑质多巴胺(DA)神经元和纹状体酪氨酸羟化酶免疫反应阳性(TH-ir)神经纤维以及纹状体DA水平的影响.结果: 给予MPTP后,小鼠行为学计数降低,自主活动计数、Rotarod检测、游泳实验分别降低约45%、43%和22%,黑质DA神经元数目减少约58%,纹状体TH-ir神经纤维密度减低,纹状体DA水平明显降低约88%,提前给予肌苷后降低程度减轻,自主活动计数、Rotarod检测、游泳实验降低程度分别约为5%、11%和12%,黑质DA神经元数目减少约43%,纹状体DA水平降低约71%,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肌苷对MPTP所致的C57BL小鼠的神经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知母活性成分ZMR对慢性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损伤小鼠模型黑质纹状体通路多巴胺神经元的影响.方法 C57BL/6小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ZMR低剂量组和ZMR高剂量组.模型组、ZMR低剂量组和ZMR高剂量组小鼠经皮下注射MPTP及腹腔注射丙磺舒建立慢性MPTP损伤小鼠模型;建模开始1周后,ZMR低剂量组给予ZMR 10 mg·kg-1·d-1, ZMR高剂量组给予ZMR 26 mg·kg-1·d-1,连续灌胃给药60 d.各组小鼠分别进行Rotarod行为学测试,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组化染色观察,ELISA法测定纹状体内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蛋白含量.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ZMR低剂量和高剂组的Rotarod行为学得分分别提高20.6%和23.8% (P<0.05);黑质TH阳性细胞分别增加104.1%和228.8%(P<0.05);纹状体GDNF蛋白水平分别提高99.0%和125.5% (P<0.01),纹状体BDNF蛋白水平分别提高76.8%和80.2%(P<0.01).结论 ZMR提高慢性MPTP损伤小鼠模型纹状体GDNF和BDNF蛋白水平,增加黑质TH阳性细胞数量,改善小鼠运动能力.提示ZMR对慢性MPTP损伤小鼠模型黑质纹状体通路多巴胺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姜黄素对帕金森病模型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姜黄素(Curcumin,Cur)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制备的帕金森病(PD)模型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将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MPTP模型组及姜黄素预处理组。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检测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及多巴胺转运体(DAT)基因的表达水平。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纹状体(Str)内DA及其代谢物二羟基苯乙酸(DOPAC)含量。结果MPTP模型组黑质TH和DAT基因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姜黄素预处理组可逆转上述改变(P〈0.01)。MPTP模型组Str内DA及其代谢产物DOPAC的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应用姜黄素后可逆转上述改变(P〈0.01)。结论姜黄素对MPTP制备的PD模型小鼠黑质纹状体DA能神经元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钩藤提取物异钩藤碱(IsoRhy)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诱导的帕金森病(PD)模型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MPTP组、雷沙吉兰(Rasagiline, 0.1 mg/kg)组和IsoRhy(40 mg/kg)组,每组8只。除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小鼠腹腔注射30 mg/kg MPTP,连续5 d,诱导PD模型。实验第8天起,各药物组灌胃给予相应药物,连续2周。末次给药后,小鼠进行行为学测试,再分离脑组织。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HPLC-ECD)检测纹状体内多巴胺(DA)及其代谢产物含量;免疫组化检测脑黑质区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表达神经元数量,Western blot检测脑黑质区TH蛋白表达。结果:(1)爬杆测试:IsoRhy组小鼠的爬杆时间较MPTP组明显减少(P0.01)。脚印实验:IsoRhy可有效增加模型小鼠的步幅长度(P0.01),但对走槽时间无明显影响。旷场实验:IsoRhy组小鼠的运动距离较MPTP组显著增加(P0.01)。转棒实验:IsoRhy组小鼠在棒时间多于MPTP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IsoRhy组小鼠纹状体内DA及其代谢产物二羟基苯乙酸(DOPAC)和高香草酸(HVA)含量较MPTP组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 IsoRhy干预2周后,模型小鼠脑黑质区TH阳性表达神经元较MPTP组明显增加(P0.05),黑质区TH蛋白表达较MPTP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IsoRhy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MPTP诱导的PD模型小鼠的运动行为学,通过上调脑黑质区TH蛋白表达,减轻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对小鼠行为学及脑黑质酪氨酸羟化酶、纹状体多巴胺含量的影响,探讨MPTP致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样小鼠模型的最佳条件。方法C57BL小鼠分别给与MPTP不同剂量处理,测定各组小鼠爬竿时间检测动物运动协调性,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和高效液相法观察不同模型组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各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爬竿时间延长,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细胞数减少和多巴胺含量减少。结论MPTP处理可造成小鼠的帕金森病样症状,在此种动物模型中,应根据科研目的选择MPTP的应用剂量和给药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补肾中药对帕金森病(PD)模型小鼠黑质一纹状体多巴胺(DA)的影响. 方法用MPTP·HCl腹腔注射法建立PD小鼠模型,选择造模成功小鼠随机分为淫羊藿组、黄精组、司来吉兰组、模型对照组,每组6只,另取同周龄同品系小鼠6只作为正常对照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灌胃给予蒸馏水,淫羊藿组、黄精组、司来吉兰组灌胃给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淫羊藿总黄酮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制备的帕金森病(PD)模型小鼠黑质纹状体系统多巴胺(DA)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C57BL/6去卵巢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MPTP组及淫羊藿总黄酮25mg/kg+MPTP给药组、淫羊藿总黄酮50mg/kg+MPTP给药组和淫羊藿总黄酮100mg/kg+MPTP给药组,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各组纹状体内DA的含量,免疫印记法检测纹状体内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MPTP组小鼠纹状体内DA含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F=31.92,q=14.16,P<0.001),淫羊藿总黄酮100mg/kg+MPTP给药组纹状体DA含量较MPTP组明显增加(q=5.48,P<0.01)。MPTP组纹状体内Bcl-2蛋白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降低(F=10.73,q=3.99,P<0.05),淫羊藿总黄酮100mg/kg+MPTP给药组可逆转上述改变(q=6.49,P<0.001)。结论淫羊藿总黄酮具有神经保护作用,能够对抗神经毒素MPTP对黑质纹状体系统DA能神经元的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抗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不同损毁程度的帕金森病 (PD)小鼠模型纹状体多巴胺D2 受体 (DR)功能变化 ,探讨12 5I IBZMD2 R功能显像的临床意义。方法 根据注射MPTP(30 0mg·kg-1·d-1)天数的不同将小鼠分为MPTP1,3,5和 7d模型组和对照组 ,静脉注射12 5I IBZM 2 0 μCi,1h后行放射自显影。高效液相色谱 电化学法 (HPLC ECD)检测纹状体多巴胺 (DA)及其代谢产物浓度。免疫组化酪氨酸羟化酶 (TH)染色观察黑质和纹状体的病理改变。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MPTP损毁 1,3,5d组的纹状体 /皮层感兴趣区放射活性比值分别增高 8% ,16 %和 17% ,而MPTP损毁 7d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MPTP损毁各组的纹状体DA浓度分别降低 47% ,75 % ,95 %和 95 %。TH染色可见黑质TH阳性神经元随MPTP损毁加重而数量减少。结论 MPTP损毁的PD小鼠模型纹状体D2 R功能在损毁程度轻时逐渐增强 ,呈上调现象 ;而在损毁程度严重时则降至正常。表明在PD早期宜使用DR激动剂。在体动态监测纹状体的D2 R功能状态有助于了解在疾病的不同阶段PD患者对多巴制剂及DR激动剂的治疗反应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烟碱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小鼠不同脑区多巴胺(dopamine,DA)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应用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1-methyl-4-phenyl-1,2,3,6-tetrahydropyridine,MPTP)制备PD小鼠模型,应用爬杆实验检测小鼠运动功能,应用酪氨酸羟化酶免疫组化观察小鼠中脑黑质致密部(substantia nigra pars compacta, SNpc)多巴胺能神经元数目,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小鼠不同脑区(纹状体、海马、皮质)DA的含量,应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检测小鼠纹状体多巴胺转运体(dopamine transporter,DAT)的变化。结果:①烟碱可显著改善MPTP导致的野生型小鼠运动功能障碍;②烟碱可显著改善MPTP诱导的野生型小鼠中脑SNpc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丢失;③烟碱可显著减轻MPTP所致的野生型小鼠纹状体DA含量的减少,烟碱对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s,nAChRs)敲除型(knockout,KO)小鼠MPTP模型中纹状体DA含量的减少无明显恢复作用,烟碱对野生型小鼠或α7-nAChRs KO小鼠MPTP模型中海马和皮质中的DA含量无明显影响。④烟碱可显著增加野生型小鼠MPTP模型中纹状体DAT的含量,烟碱对α7-nAChRs KO小鼠MPTP模型中的纹状体DAT的减少无逆转作用。结论:烟碱可以激活α7-nAChRs抑制PD模型小鼠SNpc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死亡,提高纹状体DAT水平;促进纹状体DA含量增加,从而在PD模型小鼠中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不同月龄小鼠帕金森病(PD)模型黑质纹状体系统氧化应激损伤的增龄性改变并检测老龄PD小鼠氧化应激相关基因的差异性表达。方法选用健康雌性3、6、10月龄快速老化小鼠P8系(SAMP8)42只,各月龄小鼠随机平均分为 MPTP 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背部皮下急性注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及等量0.9%NaCl处理。给药后72 h,采用开放旷场实验观察其运动功能,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黑质DA含量,分光光度计法检测纹状体超氧化物歧化酶(SOD1)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比较不同月龄小鼠黑质DA系统、纹状体氧化应激相关指标损伤的差异。采用PCR Array检测两组10月龄小鼠纹状体氧化应激相关基因表达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PTP组各月龄小鼠水平运动距离与站立次数均减少,DA水平、SOD活性明显下降,MDA含量明显增加(P<0.05);与3、6月龄相比,10月龄小鼠上述指标变化更明显;与对照组相比,10月龄MPTP组小鼠环氧化酶-2表达明显上调,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3、6、8,乳酸过氧化物酶、核氧化还原酶、肌红蛋白、神经珠蛋白酶、过氧化物还原酶1和嗜酸粒细胞过氧化物酶9种基因明显下调(倍数改变>2)。结论月龄是影响PD模型黑质纹状体系统损伤的重要因素;与氧化应激相关的基因的上调或下调可能参与了PD的早期发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Nrf2/ARE通路在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1-methyl-4-phenyl-1,2,3,6-tetrahydropyridine,MPTP)所致帕金森病(PD)动物模型发病机制中可能的作用,探讨导致多巴胺(DA)能神经元变性坏死的可能机制,以及丹参酮ⅡA对Nrf2/ARE通路的影响和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C57BL/6N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PD模型组和丹参酮ⅡA组,每组20只。PD模型组和丹参酮ⅡA组小鼠采用MPTP制备PD小鼠模型,丹参酮ⅡA组制备PD模型后腹腔注射丹参酮ⅡA。观察各组小鼠行为学表现,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蛋白印迹和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各组小鼠中脑黑质区酪氨酸羟化酶(TH)、核转录因子(Nrf2)、醌氧化还原酶(NQO1)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细胞数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D模型组小鼠出现典型的PD样症状。在MPTP最后一次注射后48小时,黑质区TH阳性神经元数量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Nrf2、NQO1和GFAP阳性细胞数量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1),在MPTP最后一次注射后7天,黑质区TH阳性神经元数量和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减少约45%和50%(P<0.01)。与PD模型组比较,丹参酮ⅡA组小鼠PD样症状减轻,在MPTP最后一次注射后48小时,中脑黑质区Nrf2、NQO1和GFAP阳性细胞数量和蛋白表达水平进一步升高(P<0.01),在MPTP最后一次注射后7天,黑质区TH阳性神经元数量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Nrf2/ARE通路在急性PD模型DA能神经元内可能被激活,其可能通过上调NQO1的表达对黑质DA能神经元起到保护作用,丹参酮ⅡA可能通过激活Nrf2/ARE通路对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起到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锰卟啉络合物对MPTP诱导的帕金森病小鼠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锰卟啉络合物[manganese(Ⅲ)meso-tetrakis(N,N'-diethylimidazolium-2-yl) porphyrin,MnTDM]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1-methyl-4-phenyl-1,2,3,6-tetrahydropyridine,MPTP)诱导的早期帕金森病模型小鼠的防治效果,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MPTP模型组(连续3 d皮下注射25 mg/kg MPTP),MnTDM MPTP组(于MPTP注射前1 h皮下注射15 mg/kg MnTDM)以及MnTDM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10只.末次注射后第3日进行爬杆和游泳等行为学检测;HPLC-ECD法检测各组小鼠纹状体多巴胺(dopamine,DA)及其代谢产物3,4-二羟基苯乙酸(DOPAC)和高香草酸(HVA)水平;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turic acid,TBA)法测定各组小鼠纹状体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结果:急性注射MPTP可建立早期帕金森病小鼠模型;与对照组相比,MPTP组小鼠纹状体DA、DOPAC、HVA水平明显下降(P<0.01),MDA水平明显升高(P<0.05);但短期对小鼠行为学指标影响不大.MnTDM能部分抑制MPTP的上述作用;与MPTP组相比,MnTDM MPTP组小鼠纹状体DA、DOPAC、HVA水平明显上升,MDA水平明显下降(P均<0.05).各组小鼠间行为学指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MnTDM能抑制脂质过氧化,促进多巴胺类神经递质分泌,对MPTP诱导的帕金森病小鼠有一定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目前常用的5种帕金森病(PD)小鼠模型行为学检测方法在PD研究中的作用。方法用MPTP建立C57BL小鼠PD模型,通过行为学检测(自主活动计数、滚轴实验、游泳实验、爬杆实验、悬挂实验)、免疫组织化学和荧光分光光度法,对比5种行为学检测方法的平均数与变异系数,观察MPTP对PD小鼠模型的行为学、黑质多巴胺(DA)神经元和纹状体酪氨酸羟化酶免疫反应阳性(TH-ir)神经纤维以及纹状体DA水平的影响。结果给与MPTP后,小鼠行为学计数降低,爬杆实验未能得到检测结果,悬挂实验变异系数很高,结果有明显的偶然性,滚轴实验结果变异系数中等,平均数呈现一定的上升趋势,自主活动计数中移动与站立和游泳实验的平均数则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变异系数很低,而黑质DA神经元数目减少约58%,纹状体TH-ir神经纤维密度减低,纹状体DA水平明显降低约88%,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MPTP所致的C57BL小鼠的神经病理、生化改变与PD患者近似,自主活动计数和游泳实验优于其他行为学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灵芝孢子油对MPTP帕金森病(PD)小鼠模型行为学及病理改变的影响,探讨灵芝孢子油治疗帕金森病的可能性。方法 C57BL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MPTP组、灵芝孢子油+MPTP组。MPTP组皮下注射MPTP(30mg/kg×6d)及喂食生理盐水,灵芝孢子油+MPTP组在注射MPTP前2d开始鼻饲灵芝孢子油1.5g/kg·d,连续8d。2周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小鼠纹状体多巴胺(DA)及其代谢物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Npc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细胞数量,Westernblot法对中脑TH蛋白进行半定量测定。结果 (1)爬杆实验中肢体出现刻板抖动行为的小鼠数目比例灵芝孢子油+MPTP组较MPTP组显著减少(12.5% vs 68.7%)。(2)DA及其代谢物含量在两组间有差异,灵芝孢子油+MPTP组各项指标均高于MPTP组。(3)灵芝孢子油+MPTP组小鼠在SNpc的TH阳性细胞、中脑TH蛋白含量均较MPTP组明显增多。结论 灵芝孢子油能明显改善MPTP小鼠模型行为学,增加纹状体DA及其代谢物含量,减少黑质DA能神经元的损伤,提示灵芝孢子油可能具有减缓PD病变进程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谢安木  薛莉  刘敏 《热带医学杂志》2007,7(11):1091-1093
目的研究灵芝孢子对帕金森病(PD)动物模型黑质、纹状体神经递质的影响,以探讨灵芝孢子对帕金森病的脑保护作用。方法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PD组:立体定向注入6-羟多巴,术后1周腹腔注入阿朴吗啡观察30min大鼠旋转的次数,连续至第4周每分钟大于6次者为成功的帕金森氏病模型;灵芝孢子组:先用灵芝孢子粉灌胃3d,立体定向注入6-羟多巴,继续灌胃4周,直至处死。正常对照组:立体定向注入黑质抗坏血酸生理盐水。处死后快速取术侧中脑、纹状体,匀浆,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中脑黑质、纹状体神经递质多巴胺(DA)、3,4-双羟苯乙酸(DOPAC)、高香草酸(HAV)、5羟色胺(5-TH)、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等的变化。结果高效液相色谱仪结果显示PD组黑质、纹状体的DA、DOPAC、HAV、5-TH、NE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灵芝组术侧黑质、纹状体DA、DOPAC、HAV、5-TH、NE含量较PD组明显增高。结论灵芝孢子能够逆转PD组DA、DOPAC、HAV、5-TH、NE含量的下降,对PD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对不同年龄快速老化小鼠(SAMP8)急性损伤后黑质纹状体系统多巴胺(DA)含量及环氧化酶2(COX-2)表达影响.方法 选用健康雌性SAMP8小鼠(3、6、10月龄各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用药组.用药组小鼠背部皮下注射MPTP(14 mg·kg-1),每2h注射1次,共注射4次,制成急性损伤模型;对照组小鼠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第1次给药后1、3、7d处死小鼠.采用行为学测试观察其运动功能,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黑质DA含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纹状体COX-2的表达,观察各时间点MPTP对不同月龄SAMP8小鼠的影响.结果 给予MPTP后1、3、7d,SAMP8小鼠在滚轴上停留时间缩短,DA水平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3、6月龄小鼠比较,10月龄小鼠下降更明显;各用药组小鼠不同时间点COX-2表达均明显增高(P<0.05);10月龄小鼠比3、6月龄升高更显著(P<0.05).结论 衰老是影响帕金森病的重要因素,与环境毒素起到了协同作用;COX-2参与了MPTP所致帕金森病(PD)模型早期急性损伤后的病理反应过程,其反应程度与年龄有关,并随PD发展呈动态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