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气量对灵芝菌丝体液态深层发酵合成灵芝三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5 L搅拌式发酵罐研究灵芝菌丝体液态深层发酵合成灵芝三萜的扩大培养条件,考察了不同条件下的通气量对灵芝菌丝体生长、比生长速率、灵芝三萜合成、比合成速率、还原糖消耗、还原糖比消耗速率、铵根离子消耗以及铵根离子比消耗速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通气量能够显著影响菌丝体的生长以及灵芝三萜的合成,当通气量为8 L/min时,菌丝体合成灵芝三萜得率和生产强度最高,分别为0.204 g/L和0.00131 g/(L·h),最大菌丝体得率达到8.77 g/L。发酵过程中菌丝体最大比生长速率为0.0704 1/h,灵芝三萜最大比合成速率为0.0256 1/h,还原糖和铵根离子最大比消耗速率分别为0.562 1/h和0.0171 1/h。  相似文献   

2.
冯杰  冯娜  贾薇  杨焱  张劲松 《菌物学报》2016,35(6):722-733
以沪农灵芝1号为供试菌株,葡萄糖作为碳源,用硫酸铵、氯化铵、鱼粉蛋白胨、胰蛋白胨和酵母粉作为氮源,研究不同种类氮源对灵芝菌丝体液态深层发酵过程的影响。首先,确定了N-10酵母自溶粉作为发酵的氮源,降低了发酵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其次,考察N-10酵母自溶粉不同浓度对灵芝菌丝体发酵合成灵芝三萜过程中菌丝体的生物量、葡萄糖消耗、灵芝三萜产量等方面的影响,确定了N-10酵母自溶粉的适宜添加浓度。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面中心组合设计,对4因素最佳水平范围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葡萄糖、N-10酵母自溶粉、磷酸二氢钾和七水硫酸镁的含量分别为31.06g/L、2.76g/L、1.77g/L和1.99g/L时,灵芝三萜的理论产量为21.166g/kg干菌丝体,实际发酵产量提高到21.153g/kg干菌丝体。与原工艺相比,新工艺的灵芝三萜产量提高了6.22%。  相似文献   

3.
灵芝三萜是灵芝中主要的活性成分之一,前期研究发现油酸可以促进灵芝三萜液态深层发酵下的发酵合成。本研究主要对油酸促进灵芝三萜液态深层发酵的工艺进行优化,并进行3L发酵罐规模的验证。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油酸的添加方式、添加时间和添加浓度对灵芝三萜的影响,结合响应面实验,获得最优工艺条件并进行验证:在发酵第32h添加1.21%高温灭菌油酸,最高灵芝三萜含量为42.69mg/g;在发酵第7h添加1.35%过滤除菌油酸,最高三萜含量为43.38mg/g,分别比对照提高2.04倍和2.08倍。在1 000mL摇瓶中添加高温灭菌油酸和过滤除菌油酸,灵芝三萜含量分别为32.18和32.48mg/g,为对照的1.96倍和1.95倍;在3L发酵罐规模下灵芝三萜含量分别为28.66和25.13mg/g,为对照的1.62倍和1.42倍。本研究系统优化了油酸促进灵芝三萜液态深层发酵的工艺条件,并在与工业生产相对应的3L发酵罐上进行验证。该研究可为灵芝三萜的规模化发酵提供重要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以灵芝为材料,在前期研究基础上,以不同酵母粉作为氮源,研究复合有机氮源对灵芝三萜液态深层发酵的影响。首先,由单因素实验考察3种不同的酵母粉对灵芝菌丝体合成灵芝三萜的影响,确定酵母粉的最适宜浓度范围。在此基础上,根据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对3种酵母粉分别采用2种复合和3种复合的方式,优化复合有机氮源的最佳组合配比。结果表明:当基础培养基中添加6.6g/L的酵母粉N-1与6.6g/L的酵母粉N-2时,灵芝三萜产量可达0.478g/L(理论产量为0.485g/L),比添加单一酵母粉N-1、N-2、N-3分别提高了21%、139%、103%,其氮源用量为两种组合时最低。当基础培养基中酵母粉N-1、N-2与N-3添加量分别为5.07g/L、3.78g/L、7.63g/L时,灵芝三萜产量达0.514g/L(理论产量为0.510g/L),比单因素对照组分别提高了30%、157%和74%。本研究优化的复合氮源添加方式可明显提高灵芝菌丝体液态深层发酵生产灵芝三萜的产量,为其规模化液态深层发酵的生产提供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5.
筛选茯苓高产胞内多糖和胞内三萜的优良液体发酵出发菌株。采用PDA富集固体平板培养与液体发酵培养测定菌丝体生长速率;采用液体发酵策略分析16种茯苓菌株产胞内多糖与胞内三萜的潜能。实验结果表明菌株生长于固体培养基与种子培养基的生长速率之间没有关联性;降低一级种子培养基初始pH值到4.0时能有效缓解茯苓菌株培养物褐化现象;AS5.137胞内多糖含量最高,达377.60±0.10 mg/g,而DB菌株显示出最高的胞内多糖产量,达1.01±0.13 g/L;Y1菌株胞内三萜含量最高,达83.89±4.28 mg/g,而Jingzhou28菌株胞内三萜产量最高,达136.63±26.66 mg/L。就生产茯苓胞内多糖与胞内三萜而言,AS5.137与DB菌株适合作为液体发酵产胞内多糖的出发菌株;Y1,Jingzhou28,Z(z)与Xingpinzhong菌株均较适合作为液体发酵产胞内三萜的出发菌株。  相似文献   

6.
利用Sigmoid模型对比研究了添加9,10-环甲基十七烷酸(9,10-CMA)前后灵芝深层发酵产三萜酸的动态变化特征。研究显示,灵芝对照组中三萜酸在4-9d大量合成,并于第9天达到最大值(268.62mg/L);添加9,10-CMA组中三萜酸的合成量于第8天时达到最大值(343.52mg/L)。添加9,10-CMA后,灵芝菌丝体细胞对底物葡萄糖的利用速度加快,细胞比生长速率在3.2天达到最大值(Μmax),为0.94d -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88d -1(在第3.4天获得);葡萄糖比消耗速率在第1.7天达到最大值(QS, max),为8.34d -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0d -1(在第2.1天获得)。胞内三萜酸比合成速率显著提高,在第6.2天达到最大值(QITA, max)13.76d -1,是对照组9.66d -1的1.42倍。两组中灵芝三萜酸的合成与细胞生长均呈现部分偶联关系,添加9,10-CMA后,没有改变细胞生长和三萜酸合成在发酵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采用酿酒酵母发酵的方法对灵芝胞外多糖进行了降解,并对其产物在表观粘度、分子量、多糖得率和含量及单糖组成和生物活性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灵芝发酵胞外液经酿酒酵母培养后,所得胞外液的表观粘度明显降低,其中多糖的分子量也随酵母培养时间的延长出现下降趋势,大分子多糖的分子量从3.55×10 6g/mol下降到1.93×10 6g/mol,低分子多糖的分子量从6.18×10 4g/mol下降到3.11×10 4g/mol。多糖得率和含量测定结果显示,经酵母培养后,灵芝胞外液中20%乙醇沉淀所得20E组分得率明显降低,从2.43g/L下降到0.98g/L,但该组分多糖含量均较高,达到70%以上;而70%乙醇沉淀所得70E组分得率明显增加,达到1.87g/L。单糖组成分析表明,20E组分主要由葡萄糖组成,70E组分主要由甘露糖组成。各组分均表现出较好的与Dectin-1受体结合激活NF-κB增强免疫的活性,且经酿酒酵母发酵24h所得70E组分的活性最好。  相似文献   

8.
通过摇床培养实验,从22个灵芝菌株中筛选出三萜高产菌株GL31,通过单因子和正交试验优化了该菌株生产胞内三萜的发酵条件,包括碳源、氮源、无机盐,初始pH,装液量,接种量,发酵时间等。同时研究了GL31发酵过程中生物量、胞内三萜含量及胞内三萜产量的变化曲线,发现该菌株在摇床培养过程中第84h时菌丝内三萜产量高达3.51×102g/100mL;另外先摇床培养84h后再静止培养144h的菌丝三萜含量,菌丝三萜产量分别比仅摇床培养84h的菌丝三萜含量,菌丝三萜产量提高了48.6%和65%,该  相似文献   

9.
药用昆虫蜣螂对灵芝发酵和抗小鼠肝癌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液体深层发酵方式,研究了药用昆虫蜣螂对灵芝细胞生长、关键活性产物发酵动力学和抗小鼠肝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药用昆虫蜣螂在各添加浓度下对灵芝的细胞生长均无显著促进作用;但在添加量为5g/L时,对灵芝多糖和灵芝三萜的发酵动力学有显著影响(P<0.05),在发酵第7天时,灵芝总多糖和总三萜的产量分别达到2.81g/L和539.0mg/L(对照组分别为2.25g/L和428.2mg/L)。小鼠体内抗肝癌结果表明,灵芝对照发酵物的抑癌率为41.61%,灵芝-蜣螂配合物的抑癌率为42.24%;而补加蜣螂发酵后的灵芝加蜣发酵物的抑癌率高达57.21%,与灵芝对照发酵物的抑癌率相比,提高了37.49%。研究表明,采用昆虫蜣螂补料-分批发酵后,灵芝发酵物抗小鼠肝癌的活性得到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不同植物药的水提和醇提物对灵芝深层发酵过程中菌丝量和胞内三萜产量的影响。将不同植物药的水提物和醇提物分别加入到发酵基础培养基中,培养7d后检测灵芝生物量和胞内三萜含量。结果表明,金银花和枸杞子水提物添加浓度为100mg/L时,可促进灵芝细胞的生长(p<0.05)。连翘水提物对灵芝生长和胞内三萜的形成都有显著促进作用,当连翘水提物浓度为400mg/L时,胞内三萜产量从对照的(192.54±8.99)mg/L提高到(302.52±3.79)mg/L。金银花和枸杞子醇提物浓度为200mg/L时能显著促进灵芝细胞生长;枸杞子醇提物在同样浓度下还能促进灵芝胞内三萜的形成。但板蓝根和银杏叶水提物和醇提物都对灵芝的细胞生长和胞内三萜形成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冯娜  岳亚文  程池露  杨梅  汪旵  张劲松 《菌物学报》2022,41(9):1341-1353
菌丝体作为灵芝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个特定生理阶段,会产生不同于子实体和孢子的特定结构的灵芝酸类三萜化合物。本文总结了灵芝菌丝体中已发现和鉴定的三萜化合物结构、生物活性及其构效关系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灵芝菌丝体三萜在生物合成、代谢调控等的基础研究及相关产品的开发应用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2.
运用高效液相建立灵芝孢子粉中脂溶性成分的分析测定方法。通过色谱柱、洗脱条件、ELSD参数的优化,建立了12种脂溶性成分的测定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准确、稳定,可以实现孢子粉中甘油三酯、脂肪酸、甾醇三类脂溶性成分的同时提取、分析;破壁孢子粉中脂溶性成分为301.49-397.37mg/g,孢子油产品中脂溶性成分的含量为626.00-713.07mg/g,远高于三萜含量;1,2-二油酸-3-棕榈酸甘油酯、甘油三油酸酯、1,2-二油酸-3-亚油酸甘油酯是主要的脂溶性成分,脂肪酸以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及油酸为主,甾醇中麦角甾醇含量最高。研究结果明确了灵芝孢子粉中脂溶性成分的物质基础,为深入研究其活性成分、全面评价孢子粉质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9,10-环甲基十七烷酸(9,10-CMA)诱导灵芝三萜酸合成的相关信号机制,分析了NO信号的介导作用。结果表明,在NO信号分子介导下,9,10-CMA可有效地刺激灵芝菌丝体中三萜合成关键酶细胞色素CYP450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化以及三萜酸的合成。NO可作为灵芝菌丝体中CYP450产生和PAL活化的上游分子发挥作用。在9,10-CMA诱导下,通过荧光定量PCR分析了6个关键酶基因在灵芝三萜酸合成过程的动态表达。结果表明,在9,10-CMA诱导下与灵芝三萜酸合成相关的角鲨烯合成酶基因sqs、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CYP5150L8基因和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基因hmgr的上调最显著,提示这3个酶在三萜诱导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灵芝药品大多以灵芝子实体水提物为原料,为快速准确测定灵芝子实体水提物及相关产品中三萜的含量,建立了具有较好分离效果的HPLC分析测定方法.通过优化色谱柱和洗脱条件,优选出Agilent Zorbax SB-Aq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乙酸水溶液(0.01%)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  相似文献   

15.
基于超高效液相-三重四级杆质谱联用(UPLC-MS/MS)定量检测法优化出一种灵芝三萜热回流提取的工艺。通过本实验建立的灵芝三萜UPLC-MS/MS精确方法检测不同来源的7个栽培品种灵芝子实体中19个三萜化合物的含量,筛选出三萜含量较高的sd-2灵芝子实体作为提取原料,以三萜含量和提取物得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实验对灵芝三萜的热回流工艺进行优化,获得的最佳条件为:乙醇浓度75%、提取时间2.5h、液料比14:1、提取次数2次。对获得的最佳提取工艺进行中试实验,灵芝子实体乙醇提取物的得率为6.10%,三萜含量为11.8591mg/g。研究结果可为灵芝三萜的工业大规模提取提供理论依据,为灵芝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滕李铭  田雪梅  吴芳  戴玉成 《菌物学报》2021,40(7):1811-1819
为探究不同野生灵芝的主要活性成分以及对野生灵芝的开发利用价值,对13种野生灵芝菌株在同一条件下进行液体发酵,采用化学分析的方法,比较菌丝体胞内三萜和多糖的含量差异。结果显示,13种灵芝菌株的三萜和多糖含量有很大差异,其中无柄紫灵芝Ganoderma mastoporum、亮盖灵芝G. lucidum和树舌灵芝G. applanatum的三萜含量较高;树舌灵芝G. applanatum、紫芝G. sinense和褐灵芝G. brownii的多糖含量较高。目前国内广泛栽培灵芝G. lingzhi的野生菌株发酵产物中的三萜和多糖含量并不是最高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的野生灵芝还有进一步挖掘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灵芝是我国一类传统药用真菌的统称,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为了充分保护和利用该类野生药用真菌资源,本研究对采自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的一株野生灵芝进行了菌株分离纯化培养,通过基于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序列的分子生物学分析鉴定为四川灵芝Ganoderma sic...  相似文献   

18.
周如月  林嘉龙  李烨凡  秦佳雯  李壮  孟丽 《菌物学报》2022,41(12):1971-1979
灵芝是我国著名的药用真菌,具有抗癌、抗肿瘤等功效。灵芝酸属于三萜类化合物,是灵芝的主要活性成分,并已成为评价灵芝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β-葡萄糖苷酶(β-glucosidase,BG)是次生代谢产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限速酶,能够调节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本研究通过同源序列比对,注释获得了灵芝β-葡萄糖苷酶基因(GlBG),并通过RNAi技术对灵芝β-葡萄糖苷酶进行功能分析。序列分析结果显示GlBG基因的DNA全长为2 759 bp,包含7个外显子和6个内含子,编码793个氨基酸,其编码的蛋白序列中含有β-糖苷水解酶的2个保守结构域。灵芝β-葡萄糖苷酶基因的沉默转化子中灵芝酸含量比野生型菌株的灵芝酸含量平均降低了38%,并且灵芝酸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基因(hmgshmgrfpssqsosc)的表达量也显著下降,实验结果表明灵芝β-葡萄糖苷酶在灵芝酸生物合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并为灵芝次生代谢途径及其调控机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