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超级稻—再生稻”模式的效益及几项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式与双季稻模式相比,产量略低,产值相近,成本减少,纯收入增加;头季稻灌浆中期喷施适宜的调节剂不仅可以促进头季稻灌浆,提高结实率和产量,而且有利于再生芽的萌发和再生稻的高产;头季稻收割高度以倒2节上10 cm为宜;选用抗高温的品种或头季稻避开高温期抽穗是发展再生稻生产的关键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2.
针对现有杂交中籼稻高留桩机收再生栽培模式存在头季机收碾压严重、再生季生长期短等导致再生季产量不高、品质差的问题,结合区域生态气候特点和生产实际,创建了以“品种选择、适期早播、氮肥优化管理、干湿交替灌溉、低留桩收割(10~15 cm)”等措施为核心的早熟籼稻低留桩机收再生栽培模式。与杂交中籼稻高留桩机收再生栽培模式相比,新模式将再生季生育期延长了20~30 d,将头季与再生季温光资源的分配率由7∶3提高至6∶4,实现再生稻高产优质与资源高效协同。  相似文献   

3.
在湖南省永州地区温、光、水资源“两季不足、一季有余”的水稻种植区推广再生稻模式,可明显提高粮食产量,增加种粮效益。介绍了永州再生稻产业发展现状和再生稻高效生产技术集成示范成效,分析了再生稻发展的问题和困难,对进一步发展再生稻高效生产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籼稻生产区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芳  薛桂霞 《杂交水稻》2005,20(3):9-13
通过对中国各地区籼稻生产状况、生产成本、效益和籼稻的区域比较优势的分析,划分了中国籼稻的生产区域,提出了中国各地区籼稻生产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长江中游稻区水稻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国家调低稻谷保护收购价后长江中游稻区水稻产业发展状况,湖南、湖北、江西和河南4省水稻专家组织开展了相关调研。结果表明,长江中游稻区2018和2019(预测)两年水稻总体种植面积持续缩减,主要是湖南和江西“双改单”和种植结构调整所致,而湖北和河南面积略有增加。稻区内2018年稻谷销售进度明显滞后于上年同期,稻谷价格也不同程度下跌。这主要受国家保护价下调影响。而优质稻谷销售进度和价格受影响较小,其流通表现出更强的市场化。2018年水稻种植人工、地租、化肥和总成本均出现不同程度提高,其中地租和人工成本增加是总成本提高的主要原因。2018年稻米加工企业稻谷收购量、收购价和稻米批发价均不同程度降低。稻区内优质稻和杂交稻种植面积占比均为64%;籼稻面积占比97.6%。不同水稻种植技术应用比例表现为抛秧>手插和直播>机插;再生稻种植面积不断增加,稻渔模式迅猛发展。同时,稻区水稻产业发展面临着农民种粮积极性普遍下降,订单农业发展风险重重,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修缮主体不明确,农业生产社会化程度偏低,稻渔模式无序发展隐患大,农民卖粮难度大、成本高、风险大,区域稻米品牌建设亟待加强等一系列问题。建议政府调整粮食收储政策,加强对农业的政策和补贴支持力度,加强对再生稻和稻渔模式发展的引导,加大科研攻关投入。  相似文献   

6.
湘南中稻—再生稻全程机械化高产栽培模式及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再生稻、全程机械化,在农村劳动力短缺、农业生产规模化背景下日益得到重视,对于解决农业用工短缺,生产效益低等问题效果明显。分析了中稻—再生稻生产模式的优势,总结了中稻—再生稻高产机械化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长江中游稻区水稻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解国家调低稻谷保护收购价后长江中游稻区水稻产业发展状况,湖南、湖北、江西和河南4省水稻专家组织开展了相关调研。结果表明,长江中游稻区2018和2019(预测)两年水稻总体种植面积持续缩减,主要是湖南和江西“双改单”和种植结构调整所致,而湖北和河南面积略有增加。稻区内2018年稻谷销售进度明显滞后于上年同期,稻谷价格也不同程度下跌。这主要受国家保护价下调影响。而优质稻谷销售进度和价格受影响较小,其流通表现出更强的市场化。2018年水稻种植人工、地租、化肥和总成本均出现不同程度提高,其中地租和人工成本增加是总成本提高的主要原因。2018年稻米加工企业稻谷收购量、收购价和稻米批发价均不同程度降低。稻区内优质稻和杂交稻种植面积占比均为64%;籼稻面积占比97.6%。不同水稻种植技术应用比例表现为 抛秧>手插和直播>机插;再生稻种植面积不断增加,稻渔模式迅猛发展。同时,稻区水稻产业发展面临着农民种粮积极性普遍下降,订单农业发展风险重重,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修缮主体不明确,农业生产社会化程度偏低,稻渔模式无序发展隐患大,农民卖粮难度大、成本高、风险大,区域稻米品牌建设亟待加强等一系列问题。建议政府调整粮食收储政策,加强对农业的政策和补贴支持力度,加强对再生稻和稻渔模式发展的引导,加大科研攻关投入。  相似文献   

8.
以2004-2013年期间浙江水稻生产的成本、效益数据为依据,比较分析了不同年份、不同品种以及不同季节的水稻生产成本效益。结果显示,浙江省水稻生产的成本增幅高于谷价涨幅,成本推动型特征明显;双季籼稻成本利润率低于单季粳稻,"单季化"、"粳稻化"趋势将更加明显;成本利润率相对较高,规模增效是提高种稻收益的根本途径;种稻净利润持续下滑,稳定水稻面积的难度越来越大,最后提出了如何提高浙江水稻生产效益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机收再生稻丰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确保粮食安全和资源环境安全是当前中国作物生产面临的两大挑战,劳动力短缺和气候变化进一步增加了这些挑战的严峻性。构建机械化和轻简化的新型水稻集约化栽培技术,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生产目标是转型期水稻栽培技术创新的主要方向。再生稻模式作为一种古老的种植技术,具有省工、省力、省种、品质优和增产增效等优点。本文介绍了机收再生稻模式的优势与发展历程,总结了机收再生稻技术在品种选育、肥水管理、留桩高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机收再生稻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相似文献   

10.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籼型杂交水稻品种、水稻旱育稀植技术、水稻薄膜育秧技术、水稻机插秧技术、"籼改粳"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以及近年再生稻的研发,豫南水稻播期发生了巨大变化,由过去的4月中下旬扩展到3月上中旬至6月上中旬,播时历期由20多d延长到90多d。其中,籼稻播期集中在4月,粳稻集中在5月,再生稻集中在3月上中旬。播期的演变满足了水稻不同品种类型和生产方式对播期的需要,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种田大户的季节矛盾,有利于提高稻田复种指数、优化豫南稻麦耕作制度,但也存在籼稻粳稻播期混淆,局部地区籼稻播期偏早、温室育秧导致品种高产潜力下降等问题。籼稻播期偏早不仅会导致高温热害,造成结实率下降,产量和品质降低,而且还加剧稻麦耕作制度退化,冬闲田面积增加。增强农民科技意识,推进技术转型升级,促进土地流转速度和规模化生产是优化豫南稻区水稻播期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1.
籼型双晚杂交稻组合作再生稻表现及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0个籼型双晚杂交稻组合为材料,在双季稻北缘地区(安徽桐城)作再生稻栽培,并与双季籼稻进行比较。试验结果:10个组合再生稻头季全生育期133~142 d,平均137.3 d,产量7.62~10.41 t/hm2,平均9.18 t/hm2;再生季全生育期59~69 d,平均63.8 d,产量3.26~5.56 t/hm2,平均4.30 t/hm2;2季总产11.12~14.93 t/hm2,平均13.48 t/hm2。与双季籼稻2季产量相比,10个组合中有4个组合再生稻2季增产;10个组合再生稻2季经济效益均高于双季籼稻2季,每公顷多收入207~8 835元,平均5 426元。结果表明,在双季稻北缘地区选用丰源优358、隆平207、金优284等高产稳产、抗倒性强、穗形较大、母茎再生率高且再生穗多的双晚籼型杂交稻组合培育再生稻,不仅省工、省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而且可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2.
正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适宜机械化轻简再生稻品种筛选指标体系构建"、"长江中下游东部双季稻区生产能力提升与肥药精准施用丰产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模式构建"子课题"适宜红黄壤丘陵山区机械化生产的强再生力水稻品种筛选与区域优化布局"和农业农村部重大农技推广服务试点项目"再生稻生产产业化"均围绕再生稻为研究重点,从新品种的选育、强再生力水稻新品种的筛选、栽培技术的集成及其机械化生产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3.
豫南稻区再生稻精确定量施肥技术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豫南稻区再生稻精确定量施肥技术的最佳用氮量,以杂交籼稻两优6326为材料,比较分析了5个不同施氮水平条件下的水稻生长、病虫害发生、倒伏等情况及产量表现,并通过经济效益曲线拟合,得出最佳用氮量。结果表明,以头季稻施氮14.8 kg/667 m^2、再生季施氮9.0 kg/667 m^2时再生稻两季产量均较高。在此施肥水平,头季稻群体适宜,后期光合速率正常,纹枯病危害和倒伏相对较轻,成熟期茎鞘干物质积累较多,有利于高节位再生芽的萌发。经济效益曲线拟合结果显示,杂交籼稻两优6326作再生稻种植全生育期适宜施N量为27.5 kg/667 m^2,产量可达847.11 kg/667 m^2。  相似文献   

14.
回顾了新中国成立后湖南省再生稻生产的历史和头季机收再生稻技术研发与示范推广的历程,从机收再生稻品种筛选,栽培技术创新与生产利用模式创新,配套农机装备的引进研发与机艺融合,技术示范推广,对再生稻认识提高以及再生稻面积、单产和米质的突破等方面综述了湖南机收再生稻技术创新与生产推广及机械化应用所取得的成效,从政策上、生产上、科研上分析了当前再生稻生产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5.
《杂交水稻》2019,(3):44-46
再生稻全程机械化克服了手插手割的人工成本高、劳动强度大、效益不显著等问题,又具有节本增效、绿色安全、米质优、效益好等优点,符合再生稻发展方向和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农业生产的发展趋势。再生稻全程机械化高产栽培的关键技术是选好品种、二次烤田、重施保根肥、合理留桩、再生季科学管水、早施壮苗肥等。  相似文献   

16.
南方稻区再生稻研究进展及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再生稻在南方稻区各省都有种植。本文根据已报导的资料,综述了近30年南方稻区再生稻研究在生理生态、生育特性。品种选育和栽培技术改进等方面已取得的进展。指出了再生稻进一步高产还需研究的主要问题。可作为指导再生稻生产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7.
杂交中稻机收蓄留再生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杂交水稻》2019,(1):44-46
介绍了重庆地区强再生力杂交水稻机收蓄留再生稻的高产示范效果,总结提出了强再生力品种选用、早播机插、水肥耦合、严防病虫、适时机收等头季稻机收蓄留再生稻的关键技术,建议在全国水稻生产轻简化、机械化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下,进一步加强农机农艺协作攻关,提高机收效率和再生稻单产水平,进一步促进本技术及4LZ-0.3A小型收割机在西南再生稻区的推广应用,以稳定和恢复再生稻的蓄留面积,发挥中稻—再生稻模式增产增收作用。  相似文献   

18.
鲁远源  任天举 《再生稻》1995,(1):97-101,53
本文通过对小麦为前作的中稻-再生稻耕制的四年定位试验结果,分析了小麦,中稻,再生稻的生产效益,经济效益,物质和能量转化效益,揭示了在不同小春前作下中稻,再生稻的表现,为认识和发展稻田新耕制,促进稻田生产向“两高一优”发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再生稻轻简化种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再生稻具有生育期短、资源利用率高、生产成本低、经济效益好等优势,可通过提高复种指数来显著提高水稻产量。轻简化栽培可显著降低生产投入,进而提高生产效益。发展再生稻轻简化种植对于稳定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尤其对南方光温资源一季有余两季不足及"双改单"稻区水稻增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我国再生稻轻简化种植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重庆地区直播中稻机收蓄留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于2016和2017年在重庆低海拔再生稻区开展了多点直播中稻机收蓄留再生稻生产示范,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总结了这一生产模式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