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5 毫秒
1.
目的 研究青少年抑郁情绪及自杀意念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于2014~2018年抽取河南省新乡市6 195名初高中生进行调查研究。调查工具包括一般社会资料问卷、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及Kutcher青少年抑郁量表(11项)。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青少年抑郁情绪及自杀意念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联。 结果 有效问卷为6 194份,其中男性2 586名(41.75%),女性3 608(58.25%);年龄(16.4±1.9)岁(范围:11~20岁)。在6 194名青少年中,1 333名(21.52%)青少年有抑郁情绪,508名(8.20%)青少年有自杀意念。青少年的抑郁情绪与母亲的控制(OR=1.059,P<0.001)和父亲的控制呈明显正关联(OR=1.061,P<0.001),而与母亲的关爱(OR=0.937,P<0.001)和父亲的关爱(OR=0.917,P<0.001)呈明显负关联。青少年的自杀意念与母亲的控制(OR=1.110,P<0.001)和父亲的控制(OR=1.076,P<0.001)呈明显正关联,而与母亲的关爱(OR=0.895,P<0.001)和父亲的关爱(OR=0.914,P<0.001)呈明显负关联。 结论 父母的关爱可降低青少年抑郁情绪的发生风险,而父母控制性可增加青少年抑郁情绪及自杀意念的发生风险。 引用格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心脏停搏(cardiac arrest,CA)患儿发生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相关因素及预后的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6年6月—2021年6月湖南省儿童医院儿童重症监护室发生CA患儿的病历资料。按CA恢复自发循环(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48 h内是否发生AKI分为AKI组(n=50)和非AKI组(n=113),AKI组按ROSC 7 d时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n=21)和死亡组(n=29)。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A患儿早期发生AKI的相关因素及预后影响因素。 结果 CA后AKI发生率为30.7%(50/163)。AKI组7 d及28 d病死率分别为58.0%(29/50)、78.0%(39/50),非AKI组为31.9%(36/113)、58.4%(66/11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肺复苏时间长(OR=1.164,95%CI:1.088~1.246,P<0.001)、基线血清白蛋白低(OR=0.879,95%CI:0.806~0.958,P=0.003)、CA前应用肾上腺素(OR=2.791,95%CI:1.119~6.961,P=0.028)与CA后AKI发生密切相关;基线小儿危重病例评分低(OR=0.761,95%CI:0.612~0.945,P=0.014)、CA前应用肾上腺素(OR=7.018,95%CI:1.196~41.188,P=0.031)、CA前机械通气(OR=7.875,95%CI:1.358~45.672,P=0.021)与CA后AKI患儿死亡密切相关。 结论 CA后ROSC患儿应密切监测血清白蛋白,尤其是心肺复苏时间长、基线小儿危重病例评分低、CA前应用肾上腺素、CA前机械通气者应及早识别和干预,以降低AKI发生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后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111例行HSCT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AKI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不同级别AKI患儿生存预后差异。 结果 111例HSCT患儿中,AKI发生率为52.3%(58/111)。移植物抗宿主病(Ⅱ~Ⅳ度)(OR=4.406,95%CI:1.501~12.933,P=0.007)、肝小静脉闭塞综合征(OR=4.190,95%CI:1.191~14.740,P=0.026)、血栓性微血管病(OR=10.441,95%CI:1.148~94.995,P=0.037)与HSCT患儿移植后AKI发生密切相关。AKI Ⅲ期患儿的1年生存率(28.6%±12.1%)低于NAKI(82.8%±5.2%)、AKI Ⅰ期(81.7%±7.4%)、AKI Ⅱ期(68.8%±11.6%)患儿(P<0.05)。 结论 患儿HSCT后发生Ⅲ期AKI具有较高的病死率;移植物抗宿主病、肝小静脉闭塞综合征、血栓性微血管病与HSCT后AKI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家庭结构对青少年抑郁、焦虑症状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于2021年4—5月对上海市7所中学的学生进行线上问卷调查。问卷包括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儿童期创伤问卷、儿童抑郁量表和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卡方检验、二元logistic回归、中介效应分析等方法探讨不同家庭结构青少年的抑郁和焦虑症状发生情况、儿童期创伤的差异及其中介作用。 结果 与核心家庭青少年相比,三代直系家庭的青少年出现抑郁症状的风险较低(OR=0.794,95%CI:0.649~0.972,P<0.05),寄宿家庭的青少年出现抑郁症状的风险较高(OR=4.548,95%CI:1.113~18.580,P<0.05);隔代家庭和寄宿家庭的青少年在儿童期创伤问卷中情感忽视维度的得分更高(P<0.05)。情感忽视在隔代家庭和寄宿家庭对青少年抑郁症状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 结论 父母和祖辈在家庭结构中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与父母分离会使青少年感知到更多的情感忽视,进而增加抑郁症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系统评价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analogue,GnRHa)治疗6岁以上中枢性性早熟(central precocious puberty,CPP)和快速进展型青春期(early and fast puberty,EFP)患儿的疗效。 方法 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收集GnRHa治疗CPP和EFP患儿的相关文献,应用Stata 12.0软件对文献资料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10篇文献。总样本量为720例,其中GnRHa治疗组475例,对照组24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GnRHa治疗组成年终身高[加权均数差(weighted mean difference,WMD)=3.30,95%CI:2.49~4.12,P<0.001]、成年终身高标准差积分(WMD=0.51,95%CI:0.29~0.73,P<0.001)、身高获益(WMD=2.89,95%CI:2.17~3.60,P<0.001)均优于对照组。所有的研究均无严重不良事件报道。 结论 GnRHa治疗对于改善6岁以上CPP和EFP患儿的成年终身高安全有效。 引用格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儿童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案的关系,探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适用情况,为儿科医师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收集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012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82例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中是否使用糖皮质激素分为激素组和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儿年龄、过敏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内镜下表现和胃肠黏膜病理结果,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结果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182例患儿中,36例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占总人数的19.8%。激素组患儿出现血便、贫血,内镜下出现黏膜溃疡/管腔狭窄的比例,以及黏膜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计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n=146,P<0.05);激素组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内镜下见黏膜溃疡/管腔狭窄(OR=10.830,95%CI:3.090~37.961,P<0.001)和黏膜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计数升高(OR=0.967,95%CI:0.941~0.993,P=0.015)可提示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 结论 内镜下见到黏膜溃疡/管腔狭窄,病理显示黏膜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计数明显升高,均提示儿童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的治疗方案中可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引用格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单胎濒死儿发生的围生期危险因素,为濒死儿综合诊治提供依据。 方法 该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06年1月—2015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出生的154例胎龄≥28周、1 min Apgar评分为0~1分的单胎新生儿为病例组(濒死组),按1∶4比例随机选取616例同期出生的单胎非濒死儿(1 min Apgar评分>1分)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濒死儿发生的围生期危险因素。 结果 濒死组胎龄和出生体重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濒死组胎儿水肿、脐带脱垂、羊水Ⅲ度污染、胎盘早剥、臀位、重度子痫前期、母亲产时全麻、产前胎心监护异常、产前胎动减少发生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亲产时全麻(OR=34.520)、产前胎动减少(OR=28.168)、胎盘早剥(OR=15.641)、羊水Ⅲ度污染(OR=6.365)、产前胎心监护异常(OR=5.739)、臀位(OR=2.614)是濒死儿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胎龄较大(OR=0.686)是濒死儿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 结论 临床需对产前胎心监护异常、胎动减少、早产、胎盘早剥、臀位、羊水Ⅲ度污染、全麻手术的产妇引起重视,做好新生儿复苏准备,防范濒死儿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儿童专科医院住院患儿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CRKP)感染及死亡的危险因素,为该类细菌的感染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配对病例-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回顾性纳入昆明市儿童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的81例CRKP感染患儿,81例碳青霉烯类敏感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sensitive Klebsiella pneumonia,CSKP)感染患儿,及162例对照儿童(住院期间未分离出CRKP及CSKP的患儿),比较分析各组儿童的基础疾病、既往住院暴露及该次住院暴露情况与CRKP感染及死亡的关联性。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既往3个月内有住院史与CRKP、CSKP感染存在较高关联强度(分别OR=14.25、10.07,P<0.01);CRKP感染患儿特异的危险因素包括既往3个月内有碳青霉烯药物治疗史(OR=16.54,P<0.01)及该次住院接受中心静脉置管(OR=33.03,P<0.01)。而既往3个月内有碳青霉烯药物治疗史(OR=28.33,P<0.01)及该次住院抗生素经验性用药(OR=14.50,P<0.01)是导致CRKP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 结论 患儿既往3个月内有住院史、碳青霉烯类药物治疗史,以及入院后接受侵入性操作是影响CRKP感染及预后的主要原因。儿童专科医院有必要开展入院时CRKP主动筛查,规范使用抗生素,并加强医院感染监测,以控制CRKP感染的发生。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22,24(9):1008-1013]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识别婴幼儿睡眠的典型模式及特征,并探讨睡眠模式与生后6个月内母乳喂养的关系。 方法 通过一般情况问卷、简明婴儿睡眠问卷(Brief Infant Sleep Questionnaire,BISQ)及喂养情况问卷,调查1 148名7~35月龄婴幼儿的睡眠情况和喂养方式。采用K-means聚类分析其睡眠模式及特征,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婴幼儿睡眠模式与母乳喂养之间的关联。 结果 1 148名7~35月龄婴幼儿的睡眠模式可分为典型的3类:第1类为就寝时间早、睡眠时间长;第2类为入睡潜伏期短、睡眠时间中等;第3类为就寝时间晚、入睡潜伏期延长、睡眠时间不足。其中只有第3类为睡眠障碍模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与人工喂养的婴幼儿相比,生后6个月内的纯母乳喂养可降低69%睡眠障碍模式的发生风险(OR=0.31,95%CI:0.11~0.81,P<0.05);母乳喂养时间达4~6个月者,相较于1~3个月者,可降低40%睡眠障碍模式的发生风险(OR=0.60,95%CI:0.38~0.96,P<0.05)。 结论 婴幼儿表现出不同的睡眠模式,母乳喂养可一定程度降低婴幼儿睡眠障碍模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系统评价运动康复训练对支气管哮喘儿童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干预效果。 方法 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BSCO、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数据库从建库至2021年2月关于运动康复训练对支气管哮喘儿童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14项研究,共计990例受试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1)运动康复组运动能力优于常规治疗组:6 min步行试验的步行距离(MD=108.13,P<0.01)、自我疲劳感觉值(MD=-2.16,P<0.001)、峰值功率(MD=0.94,P=0.001)均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2)在儿科哮喘生活质量问卷中,运动康复组生活质量总评分(SMD=1.28,P=0.0002)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活动受限评分(SMD=1.38,P=0.0002)、症状评分(SMD=1.02,P<0.001)、情感功能评分(SMD=0.86,P<0.001)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 结论 运动康复训练对支气管哮喘儿童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但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的限制,作为指导临床应用还需进一步研究和验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儿童再发川崎病(KD)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再发KD的认识。方法 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和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关于儿童再发KD与初发时临床特点的对照研究,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根据异质性检验结果选择相应效应模型进行数据合并,计算各观察指标合并比值比(OR)或加权均数差(WMD)及其95%CI。结果 最终纳入9个病例对照研究,KD患儿样本总量为12 059例,其中再发KD患儿206例(男127例,占61.7%;女79例,占38.3%)。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初发时相比,再发时发热时程缩短(WMD=-1.81,95%CI:-2.99~-0.64),手足硬肿率降低(OR=0.46,95%CI:0.26~0.8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KD患儿再发时与初发时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34,95%CI:0.84~2.14,P=0.22)。结论 目前证据显示再发KD患儿热程更短,手足硬肿率较低;KD再发以男童多见;再发患儿冠状动脉病变发生风险未见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系统评价艾曲泊帕治疗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维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筛选艾曲泊帕治疗儿童ITP的文献,使用RevMan 5.3及R 3.6软件对所纳入研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11篇文献,其中随机对照研究2篇,队列研究9篇。9篇队列研究文献的Meta分析显示艾曲泊帕治疗儿童ITP的有效率约70%(95%CI:65%~76%),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2篇随机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显示,艾曲泊帕组有效率高于安慰剂组(RR=2.64,95%CI:1.58~4.44,P<0.05),而不良事件及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安慰剂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艾曲泊帕作为二线方案治疗儿童ITP有效,且安全性好。 引用格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预防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全面检索Pub 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医学网及维普等数据库,收集各数据库从建库至2016年6月有关早产儿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预防BPD的文献,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6项随机对照试验(RCT)应用Review Manager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 16项RCT共纳入2 962例参与者,其中试验组1 486例,对照组1 47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早产儿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有利于减少纠正胎龄36周时BPD的发生率(OR=0.73,95%CI:0.61~0.87,P=0.0004);但发生高血糖(OR=1.61,95%CI:1.24~2.09,P=0.0003)、高血压(OR=1.63,95%CI:1.11~2.38,P=0.01)、肠穿孔(OR=1.51,95%CI:1.12~2.04,P=0.007)的风险增加。结论目前尚不能推荐早产儿应用糖皮质激素预防BPD,需要进一步研究其优缺点,尤其需注意高血糖、高血压、肠穿孔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4.
背景: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除了具有显著的降糖作用外,还具有减重作用,对仍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和青少年,GLP-1受体激动剂的反应和耐受性不同于成人,长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目前仍不明确。 目的:采用系统评价/Meta分析方法评价GLP-1受体激动剂治疗儿童和青少年肥胖的疗效和安全性。 设计:系统评价/Meta分析。 方法:检索 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及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间为2005年4月1日至2021年8月1日,收集和评估GLP-1受体激动剂治疗儿童和青少年肥胖的RCT文献,依照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和数据提取后,运用 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主要结局指标:GLP-1受体激动剂治疗儿童和青少年肥胖的疗效和安全性。 结果:9篇RCT文献进入Meta分析,2篇为交叉RCT,7篇为平行RCT;共纳入了565例儿童及青少年肥胖患儿,试验组293例(利拉鲁肽235例,艾塞那肽58例),安慰剂组272例;年龄7~19岁,研究周期5~56周。文献偏倚风险中等。Meta分析结果提示,与安慰剂组相比,GLP-1受体激动剂可降低儿童和青少年肥胖患儿的BMI (MD=-1.46 kg·m-2, 95%CI: -1.93~-0.98, P<0.05)、体重(MD=-2.29 kg, 95%CI: -3.68~-0.90, P<0.05)、腰围(MD=-2.42 cm, 95%CI: -4.36~-0.47, P<005)、伴糖尿病者糖化血红蛋白(MD= -0.91%, 95%CI: -1.05~-0.77, P<005),但会升高低血糖(OR=2.00, 95%CI: 1.20~3.34, P<0.05)、恶心(OR=3.83, 95%CI: 2.43~6.04, P<0.05)和呕吐(OR=4.32, 95%CI: 1.87~10.02, P<0.05)等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结论: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给予GLP-1受体激动剂可降低儿童和青少年肥胖患儿的体重和BMI值,但使轻度胃肠道不良反应和低血糖的发生率增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系统评价糖皮质激素(GCs)联合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用于川崎病(KD)初始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PubMed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收集GCs联合IVIG初始治疗儿童KD的前瞻性对照研究或回顾性对照研究,检索时间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16年3月。由 2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1篇文献,均为英文文献,其中前瞻性研究7项,回顾性研究4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用IVIG相比,GCs联合IVIG组的冠状动脉损害(CAL)发生率更低 (OR = 0.44,95%CI: 0.23~0.86,P = 0.02),发热持续时间更短 (MD = -1.66,95%CI: -2.32 ~ -1.01,P < 0.00001),且首次治疗未反应率低于单用IVIG组 (OR = 0.37,95%CI: 0.27~ 0.51,P < 0.00001)。两组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GCs联合IVIG初始治疗KD能降低患儿CAL发生率及首次治疗未反应率,缩短发热时间,且不增加复发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系统评价低侵入性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LISA)技术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等,检索关于使用LISA技术治疗NRDS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依据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和质量评价。采用Review Manager 5.3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9项RCT研究,合计1 212例NRDS患儿,其中试验组(使用LISA技术)611例,对照组(使用INSURE技术)60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使用LISA技术降低了NRDS患儿生后72 h内机械通气率(OR=0.39,95%CI:0.29~0.51,P < 0.001)、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OR=0.53,95%CI:0.38~0.72,P < 0.001)及气胸发生率(OR=0.56,95%CI:0.33~0.93,P=0.02)。两组患儿病死率及其他新生儿疾病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需要重复使用PS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用LISA技术观察到的PS反流发生率更高(OR=2.60,95%CI:1.64~4.12,P < 0.001)。结论 与INSURE技术相比,LISA技术在减少NRDS患儿对机械通气需求,降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及气胸的发生率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系统评价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儿童原发性IgA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检索中英文电子数据库,纳入对比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和单用激素治疗儿童原发性IgA肾病的有效性、安全性的研究。结局指标为尿蛋白缓解率、尿蛋白定量、不良反应发生率、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和肾功能损害发生率。使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7项研究,包括381例患儿(基线平均尿蛋白定量为中到大量水平)。Meta分析结果显示,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组比单用激素治疗组达到更高的尿蛋白缓解率(RR=1.36,95% CI:1.19~1.55,P < 0.001),更低的尿蛋白定量(SMD=-0.82,95% CI:-1.23~-0.41,P < 0.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28,95% CI:0.92~1.77,P=0.14)。结论 现有证据显示,对于伴有中到大量蛋白尿的原发性IgA肾病儿童,与单用激素治疗相比,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的疗效更佳,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系统评价阿奇霉素(AZM)辅助治疗儿童毛细支气管炎的有效性。方法 采用RevMan 5.3软件,对截止2019年2月17日国内外发表的关于AZM用于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4篇文献,干预组667例,对照组651例。合并效应量结果显示,AZM辅助治疗不能缩短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住院时间(MD=-0.29,95% CI:-0.62~0.04,P=0.08)及用氧时间(MD=-0.33,95% CI:-0.73~0.07,P=0.10);可以缩短患儿喘息(MD=-1.00,95% CI:-1.72~-0.28,P=0.007)及咳嗽缓解时间(MD=-0.48,95% CI:-0.67~-0.29,P < 0.00001)。菌群分析结果提示,AZM能有效减少患儿鼻咽部肺炎链球菌(OR=0.24,95% CI:0.11~0.54,P=0.0006)、嗜血杆菌属(OR=0.28,95% CI:0.14~0.55,P=0.0002)和卡他莫拉菌(OR=0.21,95% CI:0.11~0.40,P < 0.00001)的检出率。结论 AZM辅助治疗儿童毛细支气管炎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缩短患儿咳嗽及喘息缓解时间,但对住院及用氧时间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