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铜胁迫对花生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基质培养方法,研究不同铜浓度营养液(0.32、1、10、100、1 000、10 000 μmol/L CuSO4)对花生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CuSO4浓度≥100 μmol/L时,花生种子萌发被明显抑制,幼苗株高、主根长度、叶片的叶绿素含量都明显降低,叶片的丙二醛(MDA)含量、相对电导率明显变大;在10 000 μmol/L CuSO4胁迫下种子不萌发;在100 μmol/L CuSO4浓度下,叶片中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比对照显著增大;在CuSO4浓度≥100 μmol/L浓度下,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明显降低.综合以上铜胁迫反应,100 μmol/L CuSO4浓度已危害花生生长.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莲雾(Syzygium samarangense Merr.& Perry)果实多酚氧化酶的最适底物及活性的影响因素,并建立了酶促褐变反应动力学方程,探讨了亚硫酸氢钠、EDTA二钠、抗坏血酸、柠檬酸、硫酸钠等5种抑制剂对莲雾酶促褐变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莲雾果实多酚氧化酶的最适底物为邻苯二酚,最适温度为40℃,最适pH为7.5;莲雾多酚氧化酶的单底物酶促反应动力学符合米氏方程,相应的动力学参数为Km=0.035 5 mol/L,Vmax=0.7789 U/min;5种不同抑制剂对该酶表现出不同的抑制作用,抑制效果由强到弱为亚硫酸氢钠、抗坏血酸、EDTA二钠、硫酸钠、柠檬酸.  相似文献   

3.
张福平  屈佳慧 《广东农业科学》2011,38(5):134-136,146
对豌豆果实中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及不同抑制剂的抑制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酶可迅速催化焦性没食子酸的酶促反应,而对邻苯二酚、对苯二酚和间苯二酚则催化活性较低豌豆果实中多酚氧化酶的最适pH值为8.0,最适温度为40℃,底物浓度与酶活性成正相关;抗坏血酸、柠檬酸、四硼酸钠和EDTA-2Na对豌豆果实多酚氧化酶的抑制作用依次减弱,抗坏血酸、柠檬酸对酶的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大而加强.  相似文献   

4.
镉胁迫对莴苣幼苗生长和光合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笋王一号莴苣通过营养液水培试验,研究Cd不同浓度(1、5、10、50、100 μmol/L)胁迫对莴苣幼苗生长和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Cd胁迫下,除1 μmol/L Cd胁迫外,莴苣幼苗的生物量和相对生长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1 μmol/L Cd对莴苣幼苗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具有轻微的促进作用,随着Cd浓度的增加,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但是Cd胁迫对叶绿素a(Chla)的影响大于叶绿素b(Chlb).幼苗的净光合速率随着Cd胁迫浓度的增加也表现出"低促高抑"效应,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的变化趋势与净光合速率一致,胞间CO2浓度变化趋势与净光合速率则相反.  相似文献   

5.
莲藕多酚氧化酶的催化特性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以冰浴研磨离心法制备莲藕多酚氧化酶酶液,用分光光度法系统的研究了pH值、温度、底物浓度、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以邻苯二酚为底物,莲藕多酚氧化酶的最适pH为7.0,最适温度为20℃;KM为0.18mol/L,Vmax为0.900OD/min;抗坏血酸和硫脲为强烈抑制剂;莲藕多酚氧化酶具有底物专一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菊苣根多酚氧化酶(PPO)酶学特性的影响因素,为菊苣根加工过程中酶促褐变的控制提供参考。【方法】以菊苣新鲜根为材料,从供试的3种三元酚、5种二元酚和4种单元酚底物中选出最佳反应底物,分析所选择底物的浓度、PPO提取液添加量、pH、温度及抑制剂对菊苣根PPO活性的影响,同时研究PPO的酶促动力学特征。【结果】菊苣根PPO的最适底物为焦性没食子酸,其最佳浓度为40mmol/L,菊苣根PPO的最适粗酶液添加量为0.4mL,最适pH和反应温度分别为7.0和35℃。PPO酶促反应动力学符合米氏方程,酶促反应的动力学米氏常数为0.39mmol/L,最大反应速率为217.39U/min。控制pH在4.8以下,采用0.4mmol/L柠檬酸和0.8mmol/L L-抗坏血酸复配,90℃处理10min或者100℃处理6min,均可基本抑制菊苣根PPO的活性。【结论】通过选择合适的pH和温度,同时结合化学抑制剂调控菊苣根PPO活性,可以减少菊苣根加工过程中的酶促褐变,从而提高加工产品的品质。  相似文献   

7.
黄冠梨果皮多酚氧化酶的酶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黄冠梨果皮中多酚氧化酶(PPO)的酶学特性,为黄冠梨的贮藏保鲜和加工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在不同反应pH值、不同反应温度、不同底物和抑制剂条件下的PPO活性。[结果]该酶的最适温度为25℃,50℃以上PPO活力明显受抑制;最适pH值为6.0;以邻苯二酚为底物时,Km=0.031 7 mol/L;以绿原酸作为底物时,Km=0.018 9 mol/L;在选定的浓度范围内(0.2~1.0 mmol/L),所用抑制剂的抑制能力从强至弱排列为L-Cys>Vc>Na2S2O3>NaHSO3>EDTA-Na2。较高浓度的CaCl2、NaCl也可对黄冠梨果皮PPO产生抑制作用。Cu2+能提高黄冠梨果皮PPO活性。[结论]绿原酸在黄冠梨果皮酶促褐变中的作用值得重视;采取调节pH值、热烫、添加安全抑制剂可以明显控制该PPO活性。  相似文献   

8.
摘要 采用营养液培养试验,研究叶面喷施不同浓度6-糠氨基嘌呤(6-KT) (100、200、400和800 μmol/L)对铝胁迫大麦幼苗生长、叶片叶绿素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活性氧清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独铝胁迫相比,喷施100~400 μmol/L 6-KT可改善大麦幼苗生长,提高叶绿素含量,降低叶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脯氨酸含量,降低叶片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喷施200和400 μmol/L 6-KT亦可降低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当喷施200 μmol/L6-KT时各指标的增幅最大,与对照组值最接近,但当喷施浓度为800 μmol/L时植株生物量、叶绿素含量下降,而MDA、脯氨酸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上升.表明适宜浓度的外源6-KT可有效缓解大麦由于铝毒害引发的生长抑制和氧化胁迫,但浓度过高则产生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9.
滁菊在采收后极易因酶促褐变导致其品质下降,故以滁菊鲜花为原材料,针对影响其品质劣变的多酚氧化酶展开研究,明确其三相分离纯化工艺以及酶学特性.考察了硫酸铵浓度、pH值、提取液与叔丁醇体积比、提取时间等工艺参数对滁菊多酚氧化酶纯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相分离纯化滁菊多酚氧化酶的较佳工艺参数为:硫酸铵质量浓度0.4 g·mL-1,pH值6.0,粗提液与叔丁醇的体积比为1∶1.5;按照此工艺条件对纯化后滁菊中多酚氧化酶的酶学特性进行了分析,滁菊多酚氧化酶最适pH值为6.50,最适反应温度为30℃;以邻苯二酚为滁菊多酚氧化酶反应底物时,底物最适浓度为0.35 mol·L-1,酶促反应米氏常数为0.1749 mol·L-1.  相似文献   

10.
以木薯叶为原料,研究木薯叶多酚氧化酶PPO的最佳提取条件与酶学性质。结果表明,木薯叶PPO 的 最佳提取条件为磷酸缓冲液PBS的pH 值6.8料液比4 mL/g提取时间6 h;木薯叶PPO 酶促反应产物在399 nm 处有最大吸收峰,以邻苯二酚为底物的酶促反应的米氏常数Km=0.8 mol/L动力学方程为V=2000[S]/0.8+[S]该酶最 适温度为37益,最适pH 值为7.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