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全面分析已服役10a的HK40炉管损伤状况的基础上,研究了HK40炉管母材和焊接接头的蠕变裂纹扩展速率,评价了这两种不部位抗蠕变裂纹扩展的能力。结果表明:在长期正常的运行中,特别是服役后期,下部炉管焊缝中的蠕变裂纹扩展较母材快微观组织损伤和焊缝中的应力集中是致使焊缝蠕变裂纹扩展较快的两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对FGH95粉末高温合金标准CT试样在700℃下的蠕变裂纹扩展过程进行了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FGH95合金假设为弹性-蠕变体,蠕变变形采用Norton模型描述.蠕变裂纹扩展模拟时考虑了两种裂纹扩展速率,分别为3.25×10-2mm/h(快速裂纹扩展)和6.5×10-4mm/h(慢速裂纹扩展).数值模拟结果表明:FGH95合金在700℃下发生蠕变裂纹扩展时,弹性变形引起的标准CT试样加载线位移Vc在总位移中起主导作用,蠕变变形引起的加载线位移Vc很小,加载线位移率比值(·Vc)/(·V)远小于1,蠕变变形被限制在临近裂纹扩展路径的细长条带状区域内,裂纹尖端没有发生大范围蠕变变形.上述结果说明FGH95合金在700℃下为蠕变脆性材料,应力强度因子K可作为FGH95合金高温疲劳裂纹扩展的有效驱动力参数.  相似文献   

3.
利用弹粘性模型,对Ⅰ型扩展裂纹的渐近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地裂纹扩展问题的分析,给出了所有渐近解的形式。分析结果表明,准静态解仅仅是动态解的一种特殊形式,解的统一性得到了充分证明。  相似文献   

4.
为了更好地评价沥青结合料的高温路用性能, 基于动态剪切流变仪(DSR)的应用, 选用基质沥青和SBS改性沥青, 在通过震荡试验确定沥青PG高温等级的基础上, 采用多应力蠕变回复(MSCR)试验对比分析和评价了沥青结合料的高温抗车辙性能.结果表明, 现有规范中的震荡试验得到的车辙因子指标G*/sinδ可以很好地评价基质沥青的高温性能(不适用于改性沥青);而MSCR试验得到的回复率R能很好地表征改性沥青的延迟弹性, 蠕变柔量Jnr则可以考虑取代车辙因子作为沥青结合料高温性能评价的新指标.此外, SBS改性沥青的应力敏感性问题比基质沥青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试验分析了在役铆接钢结构材料的疲劳断裂性能。应用断裂力学理论研究了在役铆接钢构件的疲劳裂纹扩展寿命。  相似文献   

6.
燃油火灾试验炉的研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燃油试验炉可模拟实际火灾,对建筑构件进行受火试验,构件火灾试验主要是检测构件的耐火等级或研究构件在火灾下的工作机理,为适应建筑业防火工作和科研方面的需要,借鉴国内外同类试验室建造试验炉的经验,研制试验炉,其功能基本符合ISO834及GB9978--88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利用自行研制的压缩蠕变试验装置,对煤样进行了蠕变试验研究,根据试验结果,将蠕变强度与瞬时强度进行了比较,拟合得出了蠕变曲线经验公式,认为蠕变试验曲线接近对数规律,建立了蠕变理论模型,并求出了相应的参数.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火电厂高温部件蠕变损伤机理的分析和研究,建立了孔洞法综合评定高温部件蠕变损伤的基本形式。  相似文献   

9.
煤岩蠕变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自行研制的压缩蠕变试验装置,对煤样进行了蠕变试验研究,根据试验结果,将蠕变强度与瞬时强度进行了比较,拟合得出了蠕变曲线经验公式,认为蠕变试验曲线接近对数规律,建立了蠕变理论模型,并求出了相应的参数.  相似文献   

10.
含有晶界玻璃相的陶瓷防热材料的高温蠕变行为主要包括晶界孔洞的成核及扩展,晶粒的滑移是控制晶界孔洞扩展的主要因素,决定了孔洞的扩展速率及扩展到完整晶界所需要的时间.建立了一个基于晶界滑移条件下单个及多个晶界孔洞扩展的模型,通过计算,给出了单个孔洞扩展的临界应力及扩展到完整晶界尺寸需要的时间,分析了在一个晶界上分别含有三晶孔洞和双晶孔洞时孔洞扩展的模式,讨论了两个孔洞在扩展过程中的相互影响,比较了前后两个孔洞在晶粒滑移条件下的扩展速率,并通过算例获得了前后两个孔洞连通与扩展同时完成的临界位置.定性及半定量的给出了晶粒滑移对蠕变陶瓷晶界孔洞扩展的影响,为计算晶界孔洞扩展到一个完整晶粒尺寸所需要时间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高温炉管寿命预测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高温炉管寿命预测方法进行系统分析与探讨的基础上 ,依据软件工程原理 ,把具体的高温炉管寿命预测过程抽象成为计算机可以实现的软件逻辑模型 ,采用数据库和面向对象编程技术开发了高温炉管寿命预测系统 (HTFTLPS 1 .0 ) ,并详细介绍了系统的核心———寿命预测方法的组成和实现思路 ;明确指出了各种寿命预测方法对应的炉管类型、损伤状态、工况及适用范围。软件的试用结果表明 ,系统具有强大的数据库管理功能及以友好的用户界面 ,非常易于掌握和应用 ,完成了把炉管寿命预测这一涉及多学科的复杂工作通过计算机技术转化为实际中的简单应用的开发任务 ,同时由于应用了结构化设计方法和快速原型法的生存周期模型使系统具有开放的特性 ,能够随着用户的反馈和寿命预测技术的发展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2.
根据在分离式霍布金森压杆上进行岩石的高温动态断裂试验的要求设计了一个高温炉,并通过ANSYS程序对高温炉温度场进行模拟,得到了高温炉的温度场分布图。此外,还对包括试件和压杆(入射杆与透射杆)在内的试验系统温度场进行了模拟,比较了试件与压杆接触加热和分离加热两种计算结果。结果表明,采用压杆与试件分离加热方式可使试件获得均匀温度场。  相似文献   

13.
采用高钛高炉渣和废玻璃为主要原料,CaCO3作为发泡剂,硼砂Na2B4O7·10H2O作为助熔剂,磷酸钠Na3PO4·12H2O作为稳泡剂,通过“一步法”烧结制备了微晶泡沫玻璃。研究了烧结温度对微晶泡沫玻璃的影响,通过SEM及XRD对高钛高炉渣制备微晶泡沫玻璃的显微组织结构和物相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在850℃~950℃之间,高钛高炉渣内的钙钛矿随烧结温度的增加逐渐分解,与其他物质反应生成透辉石Ca(Mg,Al)(Si,Al)2O6、普通辉石Ca(Mg,Fe,Al)(Si,Al)2O6、Ca(Mg,Fe)(Si,Al)2O6和硅辉石CaSiO3等晶体。微晶泡沫玻璃的孔径随烧结温度的增加逐渐增大,最后形成大孔和连通孔,同时,孔壁上析出的晶体数量增加,且晶体的形状从颗粒状变成层片状。在烧结温度为900 ℃时,微晶泡沫玻璃综合性能达到最佳:密度为0.6312 g/cm3,气孔率为74.5 %,吸水率为8.3 %,抗压强度为9.09 MPa。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过时效状态的ZL10 7基体和体积分数为 16 % 3Al2 O3.2SiO2f/ZL10 7复合材料在 30 0℃的蠕变断裂行为。结果表明 ,二者都表现出较高的蠕变应力指数和蠕变激活能 ,通过引入蠕变门槛应力可以较好的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15.
一维炉是一种研究煤的热解燃烧和结渣等方面的实验系统,可用于模拟电厂煤粉的燃烧特性。以元宝山褐煤为燃料,介绍了一维炉的结构和功能,并对系统的可靠性进行了验证,利用烟气分析仪及热重分析仪对燃烧后的尾部烟气及灰渣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尾部烟气含氧量与灰渣可燃部分剩余量均在理论计算值的误差允许范围内,说明一维炉密封良好,系统内各部分正常运行,对维炉的调试和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峰时效和过时效状态下莫来石短纤维增强ZL107复合材料和ZL107基体合金在300℃时的蠕变行为。结果表明,无论是复合材料还是相应的基体合金,其峰时效状态下材料的蠕变抗力高于过时效下的蠕变抗力;峰时效及过时效状态下,复合材料的蠕变抗力高于其相应的基体材料的蠕变抗力;复合材料的蠕变抗力和蠕变门槛应力高于基体合金。  相似文献   

17.
动态应变时效在高温循环蠕变中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Al-5.23%Mg合金在不同温度和不同应力条件下,动态应变时效在循环蠕变中作用。在高温循环蠕变时,应力指数与激活能存在两个不同阶段,其位错也不相同,低应力阶段,位错主要以平面滑移为主,不形成亚结构,而高应力阶段存在胞结构和亚晶,最后通过透射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8.
通过人体实验探讨高温环境中服装材料的选择,并验证人体实验与仪器测试结果的统一性。在31℃,75%RH的人工气候仓中测量穿着被测服装后人体皮肤温度、皮肤与织物间微气候区的温湿度、人体代谢量、汗液蒸发率以及主观感觉值,然后对被测服装的舒适性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高温环境中吸湿能力强即回潮率大的织物阻碍了汗液的蒸发,将直接影响人体的舒适感觉,与织物动态热湿舒适性能测试仪的测试结果是一致的。高温环境中穿着的服装应考虑选择疏水性的纤维织物,以加快汗液的蒸发。  相似文献   

19.
混凝土结构在温度及收缩作用下的徐变应力分析是其裂缝控制计算的基础,为此,推导了基于“徐变应力折减系数法”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温度及收缩作用下的徐变应力折减系数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20.
The creep curves of heat resistant steel 12Cr1MoV was investigated. by constant stress creep tests. The creep curves of constant stress creep are quite different from that of constant load creep. The original θ- Concept Project procedure can be validated to successfully describe the constant stress creep curves but not constant load creep. A modified θprocedure was developed. This approach can successfully described both constant stress creep and constant load creep curves. The new approach leads to a great improvement in accuracy of long term prediction of extrapolation due to validation of a great number of existing constant load creep dat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