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1 临床资料患者,女,35岁.因双下肢散在出血点于2002年4月6日入院.血常规:血小板39×109.L-1,骨髓片符合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骨髓像,临床诊断为ITP.给予强的松60 mg.d-1,分3次口服,1周后复查血小板升至286×109.L-1,激素开始减量,每5 d减5 mg,其间病人情绪激动,言语明显增多,睡眠少.)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30岁.因发现血小板减少半年,活动后胸闷气促1个月于2010年8月4日入院.患者于半年前妊娠40 d时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门诊查血小板73×109·L-1,ENA谱示:ANA(+),ds-DNA(+),SSA(+),抗心磷脂抗体IgG升高(55.0 U/mL,正常值0.00~20.0 U/mL).拟系统性红斑狼疮收入我科.入院后复查血小板54×109·L-1,完善其他相关检查,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继发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因胚亡而人工流产术后.追问病史,患者曾有4次流产史.给予糖皮质激素(甲强龙80 mg,1次/d静脉滴注,连续3 d,后改为强的松50 mg晨起顿服,1次/d)联合环磷酰胺冲击(第1天,环磷酰胺0.4 g;第2天,环磷酰胺0.6 g)治疗,患者症状好转,但血小板降低(57×109·L-1),患者于2010年8月15日自动出院.院外口服强的松、环孢素A,2周随访1次.  相似文献   

3.
应用循证医学方法处理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Wang XQ  Lin GW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19):1662-1663
患者女 ,2 8岁 ,首次妊娠 7个月 ,常规体检时发现血小板为 34× 10 9/L ,多次复查血小板均在 2 8× 10 9/L36× 10 9/L ,皮肤黏膜无出血点 ,偶有刷牙后牙龈少量出血 ,胎儿发育正常。既往体健 ,无血小板减少病史 ,无其他疾病。经仔细检查 ,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血小板减少 ,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妇产科医师请血液科医师会诊 ,协助治疗 ,血液科医师的意见不统一 ,有倾向于用泼尼松治疗也有倾向于不给予泼尼松治疗 ,观察病情变化者。我们希望通过寻找循证医学的证据 ,尽快确诊并采取最适当的治疗方法。临床问题1.现患者妊娠 7…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14 岁,以发热1 d,头晕14 d为主诉入院.患者于14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8℃.在当地诊所服退烧药(具体不详),发热得到控制,后感头晕,头部不适感.来我院进一步治疗.体检前额部可见软组织肿胀,有压痛.实验室检查:白细胞7.0× 109·L-1,红细胞4.5×1012·L-1,血小板310×109·L-1.  相似文献   

5.
1病例介绍 李某,女,38岁,于1994年5月结婚,身体健康,婚后4次妊娠均因出现严重的血小板减少和贫血、高血压综合征而被迫终止妊娠,至今无子女. 第1次妊娠于1995年2月,妊娠14周时自觉乏力,16周时全身出现散在出血点,到医院就诊.查血常规:血小板3.4×109/L,血红蛋白4 g/L,红细胞140×1012/L,白细胞7.2×109/L.B超查胎儿发育正常.当时输全血400 ml,次日查骨髓象正常.服用泼尼松30 mg/d口服治疗,服用2周后查血常规:血小板5.2×109/L,血红蛋白5.5 g/L,白细胞6.8×109/L,全身紫癜消失,继续治疗,泼尼松逐渐减量,服用6周.血小板一直维持在(5~8)×109/L之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联合环孢霉素A治疗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的患者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18例,观察组皮下注射rhTPO 300 U/(kg·d),疗程14 d,加用环孢霉素A6mg/(kg·d),连用30 d.对照组环孢霉素A6 mg/(kg·d),连用30 d,并输注血小板1 U/次(血小板<10×109·L-1时),比较两组间的有效率.结果 治疗10 d后观察组血小板数量为(28.25±16.824)×109·L-1,对照组是(16.44±10.019) ×109·L-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58,P<0.05).14 d后观察组血小板数量上升至(84.50 ±45.255)×109·L-1,对照组为(20.11±11.757) ×109·L-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37,P <0.01).停用rhTPO 16 d后观察组的血小板数维持在(70.55 ±34.075) ×109·L-1,对照组为(40.11 ±32.689)×109·L-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03,P<0.01).结论 rhTPO联合环孢霉素A治疗慢性ITP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7.
1 病例介绍患者 2 5岁 ,因怀孕 30周 ,双膝关节疼痛 ,皮肤紫癜 3d,于2 0 0 3年 8月 8日入院。既往无类似疾病史。查体 :皮肤粘膜广泛细小出血点 ,以双下肢为甚 ,双面颊蝶形红斑。辅助检查 :血小板 2 1× 10 9/L。初步诊断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转内科治疗。进一步检查 :血清抗双链 DNA抗体 (+) ,抗 Sm抗体(+) ,抗 ANA抗体 (+) ,抗血小板糖蛋白 GP- 3抗体 (+)。血小板 17× 10 9/L。尿蛋白 (++) ,尿红细胞 (+)。骨髓检查示粒红系正常 ,巨核细胞明显增多 ,以幼稚型为主 ,皮肤狼疮试验(+) ,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 ,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滋阴补肾祛瘀法联合西药治疗女性血清抗精子抗体阳性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分为中西医结合组、单纯中药组及单纯西药组各30例,结合组服用滋阴补肾祛瘀消抗方,1剂/d,泼尼松片5mg,3次/d,每连服1w后递减5mg,服3w停。中西药均在月经干净后开始服用,用药3W为1疗程,共用3个疗程。结果中西医结合组抗精子抗体转阴率83.3%,随访一年妊娠率为63.3%,明显优于其它两组。结论滋阴补肾祛瘀法配台西药治疗抗精子抗体阳性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60岁,6年前发现左前臂内侧瘀斑,于我院查血常规示:血小板48.0×109/L,经检查诊断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予口服醋酸泼尼松片(60 mg每天1次)治疗后无好转,半年内逐渐减量停用后,予长春新碱(2 mg静滴,每周1次,共4次)治疗,血小板有上升,最高60.0×109/L,停药后血小板又逐渐下降至(20~30)×109/L,确诊为难治性ITP后出院.此后患者未诊治,时常有全身皮肤瘀斑及瘀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根除幽门螺旋菌后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血小板恢复情况。方法 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血液科住院的幽门螺旋菌阳性的成人ITP患者5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予以强的松1mg/(kg·d),并进行4周根除幽门螺旋菌治疗(阿莫西林1.0 g,2次/d,7d,呋喃唑酮0.1,2次/d,7d,雷贝拉唑20mg q,2次/d,4周);对照组仅服用强的松1mg/(kg·d),血小板恢复后将激素逐渐减量持续治疗3月,并观察治疗后6月和12月时复发情况。结果试验组有效率为68.5%,对照组有效率为35.7%;试验组内根除幽门螺旋菌成功患者治疗3月时的血小板平均值为85×109/L,根除失败患者3月时的血小板平均值为60×109/L;试验组随访12月总复发率为14.2%,对照组复发率为39.2%;56例患者中有2例合并胃溃疡,其中病理检验提示活动期的患者较非活动期患者血小板恢复好。结论根除幽门螺旋菌是合并HP感染ITP患者行之有效的办法,病理检验可以预测对根除细菌后血小板的恢复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丙种球蛋白联合泼尼松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 P)的疗效。方法选取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4例符合入选标准且不符合排除标准的受试者参加试验,给予丙种球蛋白静滴400mg/kg·d,泼尼松口服1mg/kg·d,连续治疗5天,观察其疗效。结果所有受试者均完成了药物试验,治疗后总有效23例,有效率95.8%;显效20例,显效率83.3%;进步1例;无效0例。结论丙种球蛋白联合泼尼松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显著,可快速升高血小板数目,缩短出血时间。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 25岁。2001年 3月起关节酸痛、口腔溃疡、日晒后面部红斑。11月出现高热 ( 40℃), 红细胞沉降率(ESR)130mm/1h;抗核抗体 1∶640;Sm抗体、核糖核蛋白抗体阳性;红细胞 2 93×1012 /L;尿蛋白( ),于外院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依次予甲强龙 120mg/d×15d、100mg  相似文献   

13.
1 临床资料 患者 ,女性 ,32岁。因停经 35 + 6周 ,腹胀 3d,头晕 10 h于 2 0 0 1年 8月以“孕 35 + 6 周 ,先兆早产 ,抗心磷脂抗体阳性”收住入院。患者停经早期有恶心、呕吐症状 ,3个月后好转。孕 18周无诱因下出现头晕较剧 ,伴恶心、呕吐 ,检查未发现血压升高 ,其他检查未见异常 ,未治好转。患者 1995年及 1996年均在孕 3个月时无诱因下出现“难免流产”。检查发现抗心磷脂抗体阳性 ,故这次停经早期开始口服肠溶阿司匹林 2 5 m g及泼尼松片 5 m g每日 1次 ,维持到入院。入院前 2 d再次出现头晕 ,以转动头及翻身时加重。否认既往有不规则…  相似文献   

14.
王鹭  温中梅  段美娜  彭丽萍 《广东医学》2016,(13):1920-1920
患者,男,22岁,因咳嗽、咳痰、呼吸困难10 d,发热3 d 于2015年3月21日入院。既往体健,但近1个月躯干及四肢出现散在红色斑丘疹。体格检查:体温38℃,咽后壁充血,双侧扁桃体Ⅰ度肿大,双侧颈部可触及肿大淋巴结。听诊双下肺少许湿啰音。心脏、腹部及神经系统查体无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HIV抗体(胶体金法)阴性。血常规:WBC 8.7×109· L-1, NE%0.84,LY%0.10。肝功、肾功未见异常。过敏原检测:血清IgE>200。痰培养:大量白色念珠菌。肺CT:双肺间质性炎变,不除外变态反应性肺泡炎。初步诊断为变态反应性肺泡炎,给予甲泼尼龙40 mg 2次/d静脉滴注调节免疫,左氧氟沙星0.4 g1次/d静脉滴注抗感染,氟康唑0.2 g1次/d静脉滴注抗真菌。8d后患者呼吸困难缓解,体温恢复正常出院。嘱其出院后口服泼尼松50 mg 1次/d,每隔3 d减5 mg,逐步减量。4月3日患者因呼吸困难再次入院。实验室检查:真菌D 293 pg/mL。痰培养:正常菌群。动脉血气分析PO259 mmHg。入院后给予其甲泼尼龙40 mg 2次/d静脉滴注,伏立康唑50 mg 2次/d口服,抗生素调整为头孢米诺2.0 g,每8 h 1次静脉滴注。6 d后患者出现呼吸急促,呼吸频次达44次/min,并伴有发热,最高体温39℃,储氧面罩8 L/min高流量吸氧状态下动脉血气分析PO239 mmHg。复查肺CT双肺弥漫改变,部分肺组织实变,其内可见含气支气管影,较前片有所进展加重。患者肺部间质性炎变,足量足疗程应用激素治疗情况下病情进行性加重,且多次复查血常规均提示淋巴细胞比例降低,给予复查HIV抗体(胶体金法)阳性。于长春市感染控制中心行HIV 抗体筛查试验( ELISA 法)显示阳性;确认试验( Western blot法)阳性。追问病史患者1个月前曾有不洁性行为。预后:患者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10 d后死亡。  相似文献   

15.
20 0 2年 11月~ 2 0 0 3年 1月 ,笔者为 2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diopathicthrombocytopenicpurpura,ITP)的病人进行了腹腔镜脾切除术 (Laparoscopicsplenectomy ,LS) ,取得了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例 1,女 ,33岁。患者因双下肢皮肤紫癜 ,月经量过多一年余于 2 0 0 2年 10月 2 3日入院。患者于 1年前在血液科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长期服用强的松 ,每日2 5mg ,入院前因自行将强的松减为 10mg/d出现出血症状加重而就诊。体检 :贫血外貌 ,全身皮肤可见散在出血点和淤斑 ,以双下肢为甚。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WBC …  相似文献   

16.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13岁,头晕、乏力、面色苍白6个月,于2000年10月8日入本院.查体:重度贫血貌,胸骨压痛阳性.血常规:WBC 22.7×109·L-1、RBC 1.90×1012·L-1、血红蛋白59 g·L-1、血小板38.0×109·L-1,骨髓穿刺: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早幼粒细胞0.85,胞浆中可见细小的嗜天青颗粒,并可见Auer小体,其他系统受抑制.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23岁,主因咽痛伴吞咽困难10 d,气管切开术后6 d,于2013年4月8日急诊入院。患者咽痛主要以吞咽时明显,伴有吞咽困难、呼吸说话费力,持续呈进行性加重,未见明显吸气性三凹征,无发热。在当地行气管切开并取活检诊断为纤维血管瘤。患者既往有19年的成人Still病史,长期服用钙片及激素类药物,否认家族史及过敏史。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7.1℃,神清,急性病容,前胸及后背可见少许皮疹,其余内科系统体检未见异常。颈前气管套管通.在位,全身骨及骨关节轻压痛,浅表淋巴结和肝脾未触及肿大。间接喉镜见口咽部淡红色肿物覆盖,表明光滑,边界清,周围未见明显脓性分泌物。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21.45×109· L-1; RBC 3.91×1012· L-1;Hb 84.10 g/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6.60×109· L-1;淋巴细胞绝对值4.14×109· L-1;肝功能:白蛋白28.7 g/L;前白蛋白203.2 mg/L;胆碱酯酶3564 U/L。血清铁蛋白1249.00 ng/mL。尿常规、肾功能、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血液生化检查( SACE )、自身抗体常用组合( ANCAS)均阴性、甲肝、乙肝、丙肝、HIV、淋病及梅毒均无明显异常。胸片、心电图、肝胆胰脾彩超等无异常。会诊外院病理不排除纤维血管瘤。影像学检查及内镜检查:电子喉镜:下咽肿物性质待查(图1)。颈部CT:口咽、喉咽及食管上段占位性病变,累及喉前庭,两侧梨状窝、会厌、两侧杓状会厌皱襞及两侧喉旁间隙,考虑肿瘤可能性大(见图2-A~D)。患者入院后给予甲基强的松龙40 mg静脉滴注,并补充蛋白1周,咽痛及进食无明显改善。结合临床考虑纤维血管瘤可能性不大。在全麻下行颈外进路下咽肿物探查术,术后病理为:肉芽组织增生呈化脓性炎(图3)。病原体检查病毒、细菌、寄生虫、真菌等均阴性。术后甲基强的松龙16 mg/d,甲氨蝶呤10 mg每周1次治疗半个月患者好转出院,并维持治疗,随诊1年无复发。  相似文献   

18.
目的尝试应用小剂量环胞菌素或长春新碱加丹那唑和泼尼松治疗,对激素治疗依赖或无效的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方法激素治疗无效或依赖患者34例,均给予丹那唑100mg2次/d和泼尼松逐减量至5mg3次/d口服维持治疗。Ⅰ组(16例)加环胞菌素100mg2次/d口服,Ⅱ组(18例)加长春新碱1mg静注1次/周。结果Ⅰ组治疗2个月有效率75%;随访7例治疗6个月以上,有效率57%。Ⅱ组治疗2个月后有效率72%;随访10例治疗6月以上,有效率40%。结论运用小剂量环胞菌素/长春新碱加丹那唑加泼尼松治疗激素依赖或无效ITP取得一定近期疗效,但长期疗效仍不满意。  相似文献   

19.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抗心磷脂抗体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pin antibody,ACA) 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69例SLE患者(SLE组)和5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的血清ACA水平,同时对SLE组患者进行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ANA)、抗双链DNA抗体(anti-double stranded DNA antibody,dsDNA)、尿蛋白定性、补体C3、血小板计数等测定.结果 SLE组血清ACA阳性23例,阴性46例.SLE组血清ACA抗体水平为(13.18±11.53)kRU·L-1,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5.01±2.67)kRU·L-1(P<0.01).ACA阳性组ANA平均滴度高于ACA阴性组(1∶2 549.2 vs 1∶1 324.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A阳性组抗dsDNA、尿蛋白定性阳性率分别为60.9%、65.2%,均显著高于ACA阴性组的34.8%、30.4%(P<0.05或P<0.01).ACA阳性组补体C 3、血小板计数分别为(0.43±0.17)g·L-1、(91.42±16.19)×109·L-1,均显著低于ACA阴性组的(0.59±0.19)g·L-1、(108.24±22.05)×109·L-1(均P<0.01).结论 ACA在SLE的发病及病情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它对SLE的诊断、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价、判断预后及疗效观察等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临床资料 患者女,50岁,因发热伴咳嗽、咳痰1周,突发憋气和呼吸困难1 d于2007年8月26日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急诊科.患者曾于35年前因血小板减少(最低1×109/L)长期口服泼尼松,病情控制平稳.9年前因不规则发热、面部红斑、光过敏和血小板减少、抗核抗体阳性,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经激素治疗好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