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5 毫秒
1.
采用Grifllng双列杂交法Ⅳ,以6个超甜玉米亲本为研究对象,对果穗穗长和穗粗的遗传特性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超甜玉米穗长和穗粗表现出较明显的超中亲优势,表现近高亲遗传:果穗长度的GCA值大小表现为T9>T13>T17>T3>T24>T1;果穗粗度的GCA值大小表现为T24>T17>T13>T9>T3>T1;果穗长...  相似文献   

2.
小麦主要性状的遗传模型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选用8个小麦品种采用双列杂交方法组配了28个杂交组合,对其主要性状进行了遗传研究,结果表明:单株粒重和穗数符合加快模型;千粒重,穗粒数,结实小穗数,穗长符合加性-显性模型,株高,颈长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  相似文献   

3.
高粱产量,株高和穗长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粱产量、株高和穗长的遗传研究孙贵荒,陈悦,杨晓光,杨镇,曹嘉颖(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单株籽粒产量、株高和穗长是高粱杂交种的主要经济性状。已有的研究表明,株高和穗长是影响产量水平的重要相关因素 ̄[1,2],对产量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在育种实践...  相似文献   

4.
采用莫惠栋的遗传模型测验方法,以外来种质遗传改良系和当地骨干系为亲本,组配杂交种,对其重要的穗部性状进行遗传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穗粒重、百粒重、籽粒长、穗长、穗粗、穗行数、穗行粒数均不符合加性-显性模型,存在上位性效应.  相似文献   

5.
赵太宇  张存岭  陈若礼  刘超  张东志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4):16565-16566,16617
[目的]研究淮北4个小麦新品种主茎干物质积累动态。[方法]4个小麦新品种分别为烟农19、豫农202、济麦22和淮P2-7。[结果]烟农19、豫农202、济麦22和淮P2-7小麦主茎和籽粒干物质积累呈Logistic曲线变化,主茎质量日增最大值点位于越冬始期前13 d和终花后5 d左右,转折点位于拔节前4 d和终花后11 d,籽粒质量日增最大值点位于终花后13 d左右;穗粒质量曲线转折点为终花后9和18 d,千粒重曲线转折点为终花后7和20 d。[结论]该研究可为进一步了解淮北地区冬小麦干物质增长规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两系不育系9311S和恢复系WHR2杂交产生的P_1、P_2、F_1、B_1、B_2、F_2六个世代为研究材料,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了株高、穗长和每穗颖花数三个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穗长和每穗颖花数的遗传均符合1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株高表现为1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或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且均以加性效应为主。讨论了9311S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以两系不育系9311S和恢复系WHR2杂交产生的P_1、P_2、F_1、B_1、B_2、F_2六个世代为研究材料,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了株高、穗长和每穗颖花数三个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穗长和每穗颖花数的遗传均符合1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株高表现为1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或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且均以加性效应为主。讨论了9311S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对夏谷穗长进行遗传模型分析结果表明,穗长符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型,且以加性效应为主,其平均显著性度为0.4504,属部分显性。对其选择的适宜世代进行估计,发现从F3代以进行选择,从F4代选择时性方差占遗传方差的比已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9.
利用完全和不完全双列杂交材料对玉米穗长进行了杂种优势分析和遗传模型测验。结果表明:以Lancaster类群为母本的杂交组合F1代中合344优势均值最高(53.26%),一般配合力适中(0.914 1),生产上加以利用可组配出超亲中穗品种;Mo17由于本身为长穗自交系,所以优势均值适中(29.04%),但一般配合力最高(7.585 2)。通过对Lancaster类群玉米穗长的遗传模型测验可知,玉米穗长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真实存在,且加性效应更为重要。Mo17穗长的一般配合力最高,是最有潜力组配出中-长穗品种的亲本。  相似文献   

10.
稀植春小麦主茎与分蘖幼穗分化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糯玉米鲜穗产量与穗部性状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11个糯玉米杂交种的7个主要果穗农艺性状与鲜穗产量进行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糯玉米杂交种鲜穗产量与各穗部性状的关联度大小顺序为:穗粗>穗行数>百粒重>出籽率>穗长>行粒数>秃尖长。  相似文献   

12.
采用质量—数量性状遗传的极大似然分析方法,对长穗小麦品系93(220)的主茎穗长进行了质量—数量遗传模型测验和主、微基因效应与变异估计。结果表明:长穗小麦新品系93(220)的主茎穗长为一典型的质量—数量性状,由一个主基因和若干微基因共同控制;一对隐性主基因控制穗长,附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型,F1代表现为部分显性,隐性主基因增加主茎穗长的效应平均为1.47,微基因遗传效应为2.83cm,隐性主基因个体主茎穗长表现为长穗。  相似文献   

13.
以8个小麦品种双列杂交的F1及其亲本为材料,研究了小麦穗颈长的遗传。结果表明,穗颈长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基因作用以加性效应为主,高值对低值为显性,显性程度为部分显性。控制穗颈长的增减效等位基因频率在亲本间的分配比率有极显著差异,增效基因多于减效基因。穗颈长可能受4对主效显性基因控制,狭义遗传力高,早代选择有效。穗颈长与株高呈显著遗传正相关,与每穗粒数、千粒重、单穗粒重和单株产量呈微弱遗传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种植密度对2种穗型冬小麦品种穗部性状的影响。[方法]以泰山28、中育9398和新麦26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2种穗型冬小麦穗重、小穗数、小穗密度、穗粒数、千粒重和穗长的影响。[结果]2种穗型冬小麦品种的穗部性状存在显著差异;中间型冬小麦品种的单穗重和穗粒数高于多穗型品种,而其千粒重低于多穗型品种。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冬小麦的穗粒数和单穗重呈下降趋势。种植密度对冬小麦千粒重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因此,中间型冬小麦品种更易于提高单穗重。[结论]该研究可为冬小麦的高产栽培和育种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人工合成小麦穗部特异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人工合成的六倍体小麦RSP×改良品系88-1643获得的F1、F2、F3群体对合成小麦的穗部特异性状进行遗传分析,发现其包壳受到2对基因的控制。说明除节节麦的Tg基因外,还有另一个基因对合成小麦颖壳硬度的表现具有作用。小穗密度的遗传分析表明其受多基因控制。相关分析表明,穗长主要取决于小穗密度,且与包壳性状存在极显著的相关。QTL检测的结果显示2DS上有影响穗密度和穗长的QTL,这可能来源于Tg基因的效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进一步挖掘小麦穗长具有利用价值的数量遗传位点(QTL),同时深入探究穗长与其他重要农艺性状之间的遗传关系,为精细定位和分子辅助选择育种奠定基础.[方法]以20828为母本、SY95-71为父本,构建126份F7代重组自交系群体.将亲本及其重组自交系分别于2016-2017年和2017-2018年生长季种植在中国...  相似文献   

17.
小麦穗发芽抑制剂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种植物为材料提取穗发芽抑制物质,并进行了小麦穗发芽抑制效应试验。结果表明,提取物中均含有发芽抑制物质,其中,M3是对小麦籽粒发芽抑制效果显著、作用迅速而持久的天然抑制物质,对种子发芽抑制率达到85%以上,且抑制效果不存在与小麦品种间的互作。  相似文献   

18.
小麦叶片出生与穗分化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小麦冬性品种京411和春性品种扬麦158为材料,于9月30日(早播)、10月30日(适期播种)和3月2日(晚播)分期播种。研究得出,叶龄与穗分化时期的对应关系因品种、播期而异;叶龄余数与主要穗分化时期的关系在适播条件下品种间十分接近;叶龄指数与穗分化的关系因品种而异,但不同播期间差异较小。结果初步揭示了小麦叶龄、叶龄余数、叶龄指数与穗分化进程的相互关系,为作物栽培调控和生长模拟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高产小麦主要性状的遗传模型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选用 1 9个高产小麦品种 ,形成 1 0 9 1 9增广 NCII设计 ,对 1 8个数量性状进行遗传研究。结果表明 ,一节高比、二节高比符合加性效应模型 ,三节高比和退化小穗数符合加性—显性效应模型 ,株粒重、株穗数、单穗重、单株生物产量、千粒重、穗粒数、有效小穗数、穗长、株高、穗颈长、穗下一节长、穗下二节长、穗下三节长、颈高比等 1 4个性状不符合加性—显性效应模型 ,还存在其它效应。对三节高比和退化小穗数二性状的遗传参数估计结果表明 :二性状雌、雄亲的遗传变异主要是加性效应 ,平均显性度为程度不同的部分显性 ;二性状增、减效等位基因频率在雌亲组中和雄亲组中 ,平均来说都不相等 ;二性状在雄亲组中显性等位基因占优势 ,在雌亲组中显、隐性等位基因频率大致相等 ,穗下三节高比的提高和退化小穗数的减少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 ,且均为部分显性。  相似文献   

20.
新疆吐鲁番矮秆波兰小麦穗长基因的染色体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矮秆波兰小麦(TriticumpolonicumL.,dwarfingpolishwheat)采集于新疆吐鲁番,是波兰小麦的矮秆变异种。本试验利用一套Langdon硬粒小麦单体系对影响矮秆波兰小麦穗长的基因进行了染色体定位。结果表明,矮秆波兰小麦穗长性状受1A、2A、2B、4B、5B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