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本文结合地磁检测技术和物联网技术,设计了一种准确可靠的无线车辆信息采集系统,详细介绍了地磁式车辆检测的原理,介绍了车辆信息采集系统的组成。该系统应用于智能交通领域,可实现交通信号灯的智能调节,将大大提高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2.
针对旅游车辆监控系统在旅客身份认证方面的不足,介绍了一种基于ARM11的旅游车辆监控系统的设计方案。在嵌入式Linux平台下实现旅客图像数据、旅客物品信息的采集、登记和关联以及对旅游车辆的定位和监控。通过USB摄像头实现视频图像数据的实时采集,利用GPS模块对旅游车辆进行定位,采用RFID技术完成旅客行李物品信息的采集,选择基于主成分分析(PCA)的人脸识别技术对旅客进行身份认证,通过GPRS网络把旅游车辆的状态信息传送到远程的车辆监控中心。测试表明,该系统性能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3.
李奇武  曾连荪 《信息技术》2011,(11):107-109,112
通过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功能、通信性能的分析,介绍了基于北斗系统的装甲车辆信息监控系统。系统通过车载北斗系统、传感设备分别采集车辆位置信息和状态信息,将各种数据信息进行封装,并利用北斗系统作为通信链路,发送相关信息至控制中心,实现车辆信息监控。  相似文献   

4.
采用基于最大修正峰度距离对准算法的智能交通检测仪可以估计车辆的速度,并在此基础上估计车辆的长度信息.仿真数据以及城市道路采集车辆的实测数据处理结果表明,该交通监测系统可以准确地估计出移动目标的移动速度并能提供车辆长度等信息,为城市交通管理提供了一种比较准确的信息采集手段.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是基于LabWindows/CVI的车辆位置违章检测系统.应用地感线圈检测技术检测车辆是否有位置违章,然后通过USB-4711A-AE数据采集卡采集车辆违章的电信号,用来检测车辆是否违章,如果有车辆违章则在LabWindows/CVI采集界面上就会有波形出现.这种检测方法只采集违章信号,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人工的工作压力.经过实验仿真表明,该系统能够实现车辆违章检测数据的采集.  相似文献   

6.
通过GPS技术可以实现对车辆信息实时位置的采集,文章按照系统设计的步骤对基于GPS的车辆监控指挥系统进行了系统的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和实现方面的研究,并结合GIS技术发展的趋势对未来车辆监控系统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公交服务效率,提出了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公交调度系统。系统采用RFID技术实现公交车辆的定位与监控,并通过站台子系统采集站点各路公交车候车乘客数,无线传感网将采集到的车辆信息和站点各路次候车乘客数传输到公交监控调度中心,公交监控调度中心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将公交车辆信息发布到站点显示系统供乘客浏览,并根据各路次各站点乘客的实时数据智能地在调度公交车辆。公交智能调度系统可以适应客流变化,实现公交运营的高效化、智能化。  相似文献   

8.
文章研究了智能车库管理系统的设计,本设计以STM32为控制器,将RFID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应用于车库的管理,可以实现不停车入库、自动更新车位状态信息、不停车出库、自动收费的功能。车辆入库时,系统检测车辆的相关信息,为合法车辆打开闸门并记录入库时间,同时为车辆分配空闲车位并将相关车位信息显示在入库液晶屏上;车辆出库时,系统自动更新车位信息,并再次采集车辆信息,根据停留时间进行费用清算,将相关信息显示在出库液晶屏上。  相似文献   

9.
为了基于路网交通流信息实现动态路径诱导系统,提出通过物联网和公交线路进行路网交通流信息动态采集方案。在各公交站台安装RFID读写器,每辆公交车粘贴RFID电子标签,通过站台子系统采集运营公交车辆到站时间,利用Zig Bee技术将公交车辆、站台系统和交通管理中心连接起来,将运营的公交车辆到达每个站点的时间传递给交通管理中心,交通管理中心根据公交车辆预计到站时间与实际到站时间的延误情况来估计路网交通流,估计出的路网交通流信息可以提供给城市路径诱导系统作为实现动态路径诱导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实现对检修中道路和通行车辆的同步管理,本文设计了城市道路检修和通行车辆监测系统.系统由供电模块、飞思卡尔处理器模块、GPRS无线通信模块、车重监测模块、扬尘监测模块和上位机管理端组成.监测点会采集维修路段的车流量、施工现场图像以及通行车辆的车速、整车重量、扬尘浓度等信息,通过GPRS无线通信模块反馈至上位机系统,以协助管理员规范车辆行驶,避免道路受损,从而延长道路使用寿命,提升交通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某型雷达试飞为背景,设计搭建了嵌入式采集系统测试方案,用于采集多路ARINC429总线及开关量信号,并以惯导、被试设备仿真系统为信号源,对嵌入式采集系统采集记录功能进行了仿真测试,并在雷达试飞中进行飞行验证,通过仿真测试和飞行验证,嵌入式采集系统能够完成机载设备试飞数据采集记录。  相似文献   

12.
高守勇  周江涛  马力 《电子质量》2011,(4):28-29,45
为提高水下自动数据采集存储装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采用PC104总线的A/D采集模块和嵌入式计算机构成装置硬件,基于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VxWorks对数据采集卡进行初始化、任务初始化,实现了任务间通讯、数据采集、数据存储任务,完成了数据采集存储装置设计调试.该装置成功应用于海洋环境测量,能长期稳定可靠运行.  相似文献   

13.
嵌入式控制系统的VXI总线数据采集的核心技术在于对嵌入式阵列信号的采集,通过对阵列信号的高速采集提高控制系统的快速信号处理和分析能力。提出一种基于双通道触发的嵌入式阵列信号高速采集技术,并进行系统优化设计。首先分析了嵌入式阵列信号高速采集系统总体设计构架,进行阵列信号采集的干扰滤波与检测算法设计,基于VXI总线技术设计了具有双通道触发功能的嵌入式阵列信号高速采集系统,实现系统的软件开发和仿真平台构建。系统调试和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进行嵌入式阵列信号采集的功能组合性较完备,实时性好,可靠度较高,系统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基于DSP的多路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柴晓东  袁晓 《通信技术》2009,42(7):172-174
DSP是一种适用于进行实时数字信号处理的微处理器。基于DSP的多路数据采集系统相对于基于单片机的数据采集系统更能满足数据采集系统在精确度和实时性方面的要求。它解决了数据采集系统中数据采集速度慢、不能多路数据同时采集的问题。文中首先对芯片CD4060和TMS302LF2407A的特点做了介绍,重点介绍了多路数据采集系统的系统组成、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该系统以TMS302LF2407A为控制核心,主要完成对外部多路模拟信号的快速、精确采集,实现对多路数据的采集与转换。  相似文献   

15.
张伽  董天临 《电子工程师》2005,31(10):69-70,73
USB(通用串行总线)标准是应用在PC 领域的一种快速、灵活的总线接口技术.USB 适用于多种设备,并且所有的配置过程都由系统自动完成,无需用户干预.文中以工业现场实例介绍实现实时数据采集的方法.首先给出基于USB总线实时数据采集最小系统的实现方案,然后根据工程实践中的不同情况,在最小系统的基础上分别扩展成多点数据采集系统、远程大数据量采集系统和无线数据采集系统.  相似文献   

16.
设计了以微控制器为核心的数据采集子系统,利用GPS接收模块实现子系统的定位,应用GPS模块的PPS输出信号实现数据采集系统的同步采集,选择XBee-Pro(2.4GHz)无线传输模块实现数据的远距离传输,数据采集子系统的参数可以实现在线配置。通过野外试验验证,采集系统实现了子系统的定位,数据的同步采集,可靠通信距离达到1600米。该系统可方便代替远距离有线数据采集,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脑电信号数据采集是脑电研究的基础,其中模/数转换是整个采集系统的核心。提出了基于FPGA和AD977A的脑电信号数据采集系统设计。给出了数据采集系统功能框图以及AD977A模数转换器的特点和工作原理,设计了基于FPGA的接口电路。该采集系统集成度高,电路可靠性好,通用性强。  相似文献   

18.
针对飞行器系统中数据采集的不稳定性和精度较低的问题,设计了一种陀螺仪信息采集系统。该系统采用了卡尔曼滤波算法来获得稳定的姿态数据,文中介绍了系统的功能与总体结构,并给出了采集系统的硬件设计和软件实现,通过LabVIEW仿真实现了对飞行器姿态数据的采集与分析。经测试,该采集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姿态数据的稳定性和高精度,达到了采集系统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刘淳  张涌  孙静 《红外》2018,39(4):12-17
提出了一种高速红外视频采集系统,重点介绍了系统关键模块——PCI-E采集卡的设计与实现。采集卡主要基于Kintex7系列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 FPGA)的硬件结构,利用Aurora核与Xilinx 7系列PCI-E核成功地将高速光纤传输以及PCI-E技术应用于此系统。实验结果表明,这种高速红外视频采集系统可以稳定、可靠地长时间工作,非常适用于高帧频大面阵红外视频的实时采集、显示与存储。  相似文献   

20.
文章论述了基于W7100的数据采集系统结构,给出了数据采集模块外围电路的硬件设计,对18B20温度传感器进行了分析,阐述了系统中的关键技术,编写了相关程序,实现了远程数据采集。由于该系统是基于TCP/IP技术进行数据采集,所以只要有以太网的环境都可采用该系统,该系统的设计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