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据有关媒体报导,科技部日前正式批准新建亚稳材料制备技术与科学等17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至此,我国运行的和在建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共有198个。新建的17个实验室分别是:亚稳材料制备技术与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汽车车身先进设计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数字制造装备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多相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家畜疫病病原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城市和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相似文献   

2.
<正>计量学的许多实验都是在实验室完成的,根据不同的实验要求,在不同实验室完成计量,分别为:一级实验室、二级实验室、研究实验室、校准实验室、流动实验室。校准实验室的目标往往是使用由更高级别的实验室所支持的标准,来完成较大数量的生产性校准工作。而流动实验室是把校准器带到被校准的测试设备的实验室,以便提供更好的校准后勤服务。根据具体需求,如需要实验室校准,可选择便携式仪表设备,同时需要满足  相似文献   

3.
能力验证作为判定实验室能力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随着社会各界对实验室数据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而越来越受到国际上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及各国实验室认可机构、利用实验室数据的社会公证机构以及实验室主管和监管部门的重视,以增加对实验室持续出具可靠数据的信心。同时,随着实验室质量意识的不断提高,能力验证也正被越来越多的实验室用作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的外部补充措施,来促进实验室的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4.
实验室认可是国际普遍认同的完善实验室质量体系、提高实验室自身的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的方式,适用于不同规模的实验室。本文分析了实验室认可工作的意义及实验室认可快速发展的原因,同时也详细论述了实验室认可前的准备工作及认可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5.
浅谈测试实验室的认可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室认可是国际普遍认同的完善实验室质量体系、提高实验室自身的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的方式,适用于不同规模的实验室.本文分析了实验室认可工作的意义及实验室认可快速发展的原因,同时也详细论述了实验室认可前的准备工作及认可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6.
实验室资质认定强调完善的管理体系与完备的技术条件,实现了对实验室基础资源与技术能力的全方位掌控以及实验室管理与运行的全过程控制,对于高校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有显著的参考与借鉴意义。资质认定理念的引入能规范实验室管理、促进实验室建设、提高实验教学效果。高校实验室应以实验室资质认定为契机,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促进实验室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的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7.
实验室检测结果内部比对满意度评价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 引言 根据<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认可准则>和<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要求,为控制实验室的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维持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实验室必须对检测结果进行质量控制,实验室经常采用实验室内部比对来进行,但对于比对结果满意程度各实验室评价方法不同,有的实验室从真正意义上进行评价了,但有的实验室的评价尚不到位,从而失去了开展实验室比对的意义,更无法指导实验室来控制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2008年科技部对54个工程和材料领域国家和部门重点实验室组织了评估,其中工程领域34个,材料领域20个;国家重点实验室50个,部门实验室4个。 工程科学领域实验室中,电力系统及大型发电设备安全控制和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优秀类实验室。  相似文献   

9.
实验室通过国家认可可以提高实验室的质量管理水平,提高社会对实验室的认知度和信任度,本文就实验室认可准备、认可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及持续改进、实验室认可的几点体会三个方面对实验室认可工作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实验室通过国家认可可以提高实验室的质量管理水平,提高社会对实验室的认知度和信任度,本文就实验室认可准备、认可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及持续改进、实验室认可的几点体会三个方面对实验室认可工作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