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8F-FDG PET/CT显像在结直肠癌临床诊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直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在消化道肿瘤中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居第三位.随着人们生活条件和饮食习惯的改变,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
徐铮奎 《开卷有益》2006,(12):51-51
过去20年来,无论发达国家抑或是发展中国家,肿瘤发病率均在上升之中,其中很大原因与环境污染以及不科学的饮食习惯有关。  相似文献   

3.
久坐风险高     
正肠道肿瘤与人们的日常饮食习惯息息相关。随着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西化,"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低纤维素"的饮食习惯使得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显著增长。饮食中应尽量避免过多摄入"三高一低"的食物,坚持健康均衡的饮食习惯,粗纤维饮食可以改善排便状况,远离结直肠癌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以往胰腺肿瘤的发病率较低.但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过多摄入高胆固醇、高蛋白饮食,以及酗酒、吸烟,长期对胰腺造成刺激等原因,这些都与胰腺肿瘤的发病有一定关系,导致胰腺肿瘤误诊,现将2例胰腺肿瘤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200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诊治情况.结果 发病率最高的肿瘤分别为食管癌、直肠癌、胃癌和结肠癌,60岁~80岁是消化道恶性肿瘤的高发年龄段,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汉族发病率明显高于少数民族.结论 食管、直肠以及胃部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部位,以汉族老年男性多发,可能与生活饮食习惯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发病情况。方法收集3家医院住院治疗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533例相关资料,进行临床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发病率居前5位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依次是食管癌、直肠癌、胃癌、贲门癌、结肠癌,60~80岁是消化道肿瘤的高发年龄。常见消化道肿瘤男性发病高于女性,回族患者明显少于汉族患者(P<0.05)。结论消化道肿瘤以食管肿瘤和肠道肿瘤最常见,可能与当地居民生活习惯,特别是回汉民族之间的生活、饮食习惯有关。  相似文献   

7.
木酚素抗前列腺癌的作用和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列腺癌是最常见的男性肿瘤之一,全球每年新诊断的病例超过30万人,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是仅次于肺癌的第2大癌症致死因素[1].然而,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隐性前列腺肿瘤的患病率在东西方国家之间无显著差异,但是美国临床显性前列腺癌的发病率比中国高80倍之多[1,2].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与饮食习惯有关.一般来说在中国和日本等以植物性食物如蔬菜、水果、豆类和谷物为主的亚洲国家,前列腺癌的发病率相对较低[3],而当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的第1代移民在接受了西方的饮食和生活方式以后,其前列腺癌的发病率达到了与美国男性相似的水平[4].  相似文献   

8.
程小龙  韩一平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15):1779-1784
肺癌是当前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及肿瘤相关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随着人口老龄化及饮食习惯的改变,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两病共存的现象并不少见。糖尿病和降糖药物均可能对肺癌的发病风险及预后产生影响,但其具体的影响及相关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本文从糖尿病和肺癌两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共同高危因素、糖尿病及降糖药物对肺癌的影响和机制等方面对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正>全球癌症统计2020数据显示前列腺癌发病率高居全球男性肿瘤的第二位[1]。随着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筛查、人口的老龄化及生活饮食习惯的改变,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也逐年上升[2]。近一半的患者在初诊时就已经出现转移,对转移性前列腺癌,  相似文献   

10.
金旭 《开卷有益》2014,(9):14-15
<正>胃癌是消化道肿瘤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居消化道肿瘤的第一位。患病男性多于女性,发病年龄多在50岁以上。胃癌可发生在胃的任何部位,大多数发生在胃与十二指肠交界区的幽门部,其次为胃小弯部及食管与胃的交界区贲门部。胃癌的发病与人的饮食习惯和慢性胃部疾患有关,由于慢性胃疾患很容易掩盖胃癌的真实病情,又由于胃癌的早期表现不典型,所以早期胃癌往往被忽视。胃癌的发病具有明显的地域性,我国西北部与东部沿海地区胃癌发病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发病率很高,尤以老年多见.引起本病的原因很多,如偏食、素食、节食等不良饮食习惯,患慢性胃肠疾患,肿瘤等,或继发于其他慢性病等.我科以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WHO呼吁抗击儿童肥胖以预防糖尿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重和肥胖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早已被人们所公认,并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问题之一。超重和肥胖可引起糖尿病、心脏病、卒中和某些肿瘤等诸多慢性疾病发病率的增加,从而严重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世界各个地区所面临的不良饮食习惯和缺少体力活动是导致这些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这些事实已成为各国政府关注的首  相似文献   

13.
前列腺肿瘤是指由于家族遗传、高动物脂肪的饮食习惯以及不良的日常作息导致出现尿频、尿急、排尿困难,严重者可导致出现肾衰竭危及生命安全。随着前列腺肿瘤发病率的增高,前列腺良恶性病变诊断的技术也随之提高,目前常用的技术包括对疑似患者进行直肠指诊,或者PSA血清筛查以及前列腺系统活检等方法。本文主要探讨经直肠实时组织弹性成像用于前列腺良恶性病变诊断研究进展,并给予综述。  相似文献   

14.
彭小梅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7):1261+1265
乳腺癌属恶性肿瘤,发病者常为女性(有记载表明亦有男性患者患乳腺癌),是女性患者各肿瘤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占恶性肿瘤疾病总数的7%~10%左右。随着饮食习惯及生活习惯的改变,近年来,乳腺癌患者的年龄日渐年轻化[1]。目前,我国对乳腺癌仍为手术治疗为主,以放射疗法与  相似文献   

15.
<正>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属于恶性程度较高的消化道肿瘤,随着人们饮食习惯及饮食结构的改变,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研究显示,20%~30%的大肠癌患者死于肿瘤的复发、转移[1],而大肠癌的转移途径主要为肿瘤的淋巴结转移[2]。因此,了解大肠癌的病理特征及淋巴结转移规律,对制定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极为重要。为了研究大肠癌淋巴结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其特点以及预后,现对本院1995年1月-2013年10月间收治  相似文献   

16.
大肠癌靶向治疗进入个体化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大肠癌高危人群 大肠癌是高危害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率已占到常见肿瘤的第4位.2008年大肠癌居上海市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2位.近年来,大肠癌发病率上升趋势十分明显,据统计,我国发病的上升速度远远超过2%的国际水平,直逼5%,每年新发病例高达40万,这其中很多都是30~40岁的中年人.大肠由直肠、升结肠、横结肠、盲肠、降结肠等几个部分组成.大肠癌的发生与环境和个体因素密切相关.在环境因素方面,最重要的一个就是饮食习惯,长期食用高脂肪食物会造成大肠癌发病率升高.美国食物中脂肪含量为41%,日本的食物脂肪含量为12%.研究发现,日本人移民到美国之后的第2代和第3代,其大肠癌发病率和当地美国人是一样的,说明大肠癌与人种无关.  相似文献   

17.
日本是著名的长寿国,也是癌症发病率较低的国家之一。日本居民非常重视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来预防癌症。日本的医学家普遍认为,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可有效地预防三分之二以上的癌症。他们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实践,总结出一整套预防癌症的方法,并不断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18.
结直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我国生活条件和饮食习惯的改变,结直肠癌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目前对结直肠癌的检查手段主要有大便隐血试验、血清学肿瘤标记物检测、消化道钡剂灌肠、肠镜及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但检测的阳性率和准确性都较低,或者为侵入性检查,重复性较差。寻找结直肠癌特异性的早期诊断方法,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王红 《中外医疗》2010,29(28):72-72
主动脉夹层也称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较常见也是最复杂、最危险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其发病率为每年50~100人/10万人群,随着人们生活及饮食习惯的改变,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临潭县恶性肿瘤的死亡情况,为肿瘤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9—2010年临潭县报告的恶性肿瘤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0年甘肃省临潭县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为121.18/10万,男性和女性恶性肿瘤死亡率分别为151.91/10万和88.68/10万,男性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高于女性;且随着年龄增长,恶性肿瘤死亡率呈上升趋势;胃癌是临潭县恶性肿瘤患者死亡的首位死因,居于第二和第三位的是肝癌和食管癌。结论应加强当地居民生活和饮食习惯方面的健康教育,以降低该地区消化系统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重点防治男性高龄居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