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结核分枝杆菌快速培养试验、结核分枝杆菌抗体免疫球蛋白M(IgM)与免疫球蛋白G(IgG)联合检测,以及痰液或肺泡灌洗液涂片4种肺结核诊断方法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5月临床初次诊断为结核病,且尚未用药的住院患者516例,对所有患者行T-SPOT.TB、结核分枝杆菌快速培养试验、结核分枝杆菌抗体IgM与IgG联合检测和痰液或肺泡灌洗液涂片检测,计算并比较各方法的灵敏度。结果 T-SPOT.TB的灵敏度(88.76%)高于结核分枝杆菌快速培养试验(45.74%)、结核分枝杆菌抗体IgM与IgG联合检测(72.87%)、痰液或肺泡灌洗液涂片(17.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SPOT.TB在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辅助结核病诊断方面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同时联合其他检测方法可提高诊断率,满足不同的临床需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结核分枝杆菌脱氧核糖核酸(TB-DNA)检测、结核感染T细胞酶联免疫斑点试验(T-SPOT.TB)和结核抗体(TB-Ab)检测3种方法在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12月商洛某三甲医院收治的245例疑似肺结核患者的一般资料,根据最终诊断结果分为肺结核患者组(试验组)和非结核病患者组(对照组)。比较TB-DNA、TB-Ab和T-SPOT.TB 3种方法平行检测结果在两组中的差异,并分析TB-DNA、TB-Ab和T-SPOT.TB在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试验组的TB-DNA、T-SPOT.TB和TB-Ab的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T-SPOT.TB抗原A、T-SPOT.TB抗原B、TB-DNA、TB-Ab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908、0.881、0.677、0.649。这3种方法在肺结核诊断中以TB-DNA的特异度(97.14%)最高,T-SPOT.TB的灵敏度(89.14%)最高。T-SPOT.TB的诊断符合率高于TB-DNA和TB-A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B-DNA和TB-Ab的诊断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可以提高灵敏度,T-SPOT.TB联合TB-DNA具有最高的诊断符合率。结论T-SPOT.TB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诊断符合率,在肺结核诊断中具有较高价值,科学地选择组合项目检测可以提高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RNA恒温扩增实时荧光检测(SAT-TB)联合结核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或荧光定量PCR(FQ-PCR)在痰涂片阴性肺结核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158例痰涂片阴性疑似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时间为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经临床确诊为肺结核共52例、非肺结核共106例,均给予SAT-TB、TSPOT.TB、FQ-PCR、SAT-TB联合T-SPOT.TB、SAT-TB联合FQ-PCR五种方法检测,且对检测后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误诊率、漏诊率进行观察,分析五种方法的AUC值。结果 158例痰涂片阴性疑似肺结核患者经SAT-TB检测后阳性预测值为68.25%,阴性预测值为90.53%;经经T-SPOT.TB检查后阳性预测值为68.97%,阴性预测值为88.00%;经FQ-PCR检查后阳性预测值为61.02%,阴性预测值为83.84%;均低于金标准。158例痰涂片阴性疑似肺结核患者经SAT-TB联合T-SPOT.TB检测后阳性预测值为96.15%,阴性预测值为98.11%;经SAT-TB联合FQ-PCR检查后阳性预测值为85.45%,阴性预测值为95.14%;两种方法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SAT-TB联合T-SPOT.TB、SAT-TB联合FQ-PCR的准确率高于SAT-TB、T-SPOT.TB、FQ-PCR单独检测,而误诊率、漏诊率低于SAT-TB、T-SPOT.TB、FQ-PCR单独检测(P0.05);SAT-TB联合T-SPOT.TB的准确率高于SAT-TB联合FQ-PCR(P0.05);但误诊率、漏诊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T-TB、SAT-TB、T-SPOT.TB、FQ-PCR、SAT-TB联合T-SPOT.TB、SAT-TB联合FQ-PCR诊断肺结核的AUC值分别为(0.819、0.800、0.738、0.971、0.914,P0.05);敏感度分别为82.70%、76.90%、69.20%、96.20%、90.40%;特异度分别为81.10%、83.00%、78.30%、98.10%、92.50%。结论 SAT-TB联合T-SPOT.TB或FQ-PCR在痰涂片阴性肺结核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其中SAT-TB联合T-SPOT.TB的预测价值更高,能够减少漏诊及误诊。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结核感染T淋巴细胞酶联免疫斑点试验(T-SPOT.TB),结核抗体(TB-Ab)和结核分枝杆菌脱氧核糖核酸(TB-DNA)在肺结核与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南京市胸科医院2013年3月~2017年4月收治的肺结核病人140例,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患者39例。两组患者均抽血做T-SPOT.TB,TB-Ab(胶体金法和蛋白芯片法)检测,培养阳性的标本同时做TB-DNA检测。统计四种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假阳性率、假阴性率、阴性似然比、阳性似然比、诊断符合率和约登指数。结果 T-SPOT.TB敏感度、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TBAb和TB-DNA(χ~2=6.91~87.46,P0.01)。T-SPOT.TB特异度显著高于TB-Ab(χ~2=13.18~24.98,P0.01),而与TB-DN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s Exact Test,P=0.620.05)。结论 T-SPOT.TB检测在肺结核与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鉴别诊断中有很高的敏感度、特异度和诊断符合率,对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及结核分枝杆菌抗体(TB-Ab)在肺结核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疑似肺结核患者20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完成T-SPOT.TB及TBAb检查,并以“痰涂片及病原菌培养”作为“金标准”,并将T-SPOT.TB及TB-Ab检查结果与金标准进行比较,统计并计算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结果 疑似200例肺结核患者经“痰涂片及病原菌培养”检查确诊57例,确诊率为28.50%。T-SPOT.TB检查确诊51例,诊断灵敏度为73.68%,特异度为93.71%;TB-Ab检查用于肺结核患者中最终确诊45例,灵敏度为59.65%,特异度为92.31%;T-SPOT.TB联合TB-Ab检查用于肺结核患者中确诊55例,断灵敏度为85.96%,诊断特异度为95.80%;T-SPOT.TB联合TB-Ab检查用于肺结核患者中诊断灵敏度、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均高于T-SPOT.TB、TB-Ab检查(P<0.05)。结论 T-SPOT.TB及TB-Ab检查用于肺结核患者中能获得较高的检出率,且两种方法联合测定能获得较高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结核分枝杆菌(后简称结核杆菌)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诊断肺部疾病感染结核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5例肺部疾病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外周血T-SPOT.TB,血清结核抗体(TB-Ab)、痰液涂片抗酸菌检测,结核DNA检测,并对其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各指标的阳性率。结果T-SPOT.TB阳性率为39.26%,远高于TB-Ab(10.86%)、痰液涂片(1.23%)、TB-DNA(3.95%)的阳性率。结论 T-SPOT.TB在结核病中具有较好的辅助诊断价值,其敏感性显著高于其他检测方法,可有效检出结核潜伏感染,帮助临床鉴别诊治疾病,具有较高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T-SPOT.TB)对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诊断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1月-2017年6月活动性肺结核患者93例设为研究组、肺部其他病变患者93例设为对照组。抽取所有受检者空腹静脉血及痰液标本,分别实施T-SPOT.TB试验及痰多聚酶链反应结核分枝杆菌核酸检测(TB-DNA-PCR)。统计两组T-SPOT.TB及TB-DNA-PCR试验结果、研究组菌阳性及菌阴性患者T-SPOT.TB及TB-DNA-PCR试验阳性率,并对比T-SPOT.TB与TBDNA-PCR对活动性肺结核诊断效能。结果研究组T-SPOT.TB及TB-DNA-PCR试验阳性率(87.10%、37.63%)高于对照组(36.56%、0.00%)(P0.05);研究组菌阳性患者T-SPOT.TB及TB-DNA-PCR试验阳性率(97.30%、51.35%)高于菌阴性患者(80.36%、28.57%)(P0.05);T-SPOT.TB诊断敏感度(87.10%)高于TB-DNA-PCR(37.63%),特异度(63.44%)低于TB-DNAPCR(100.00%)(P0.05),两种诊断方式准确度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取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对活动性肺结核予以诊断,可有效提高诊断敏感度,为临床及早制定活动性肺结核对应治疗方案提供一定参考依据,但其特异度较低,临床实际可联合痰培养及痰多聚酶链反应结核分枝杆菌核酸检测等方式对患者进行综合诊断,以此最大程度降低疾病漏诊及误诊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实验(T-SPOT.TB)和抗结核抗体(TB-Ab)试验联合检测在结核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142例结核病患者和115例非结核病患者采取静脉血进行T-SPOT.TB和TB-Ab联合检测,通过对检测结果的回顾性分析来评价两种试验。结果 (1)结核病患者组T-SPOT.TB,TB-Ab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88.7%、60.6%,均明显高于非结核病患者组(20.9%,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T-SPOT.TB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8.7%,79.1%,84.0%,85.0%,4.24,84.4%,均高于TB-Ab(60.6%,76.5%,76.1%,61.1%,2.518,67.7%);且灵敏度、阴性预测值、诊断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T-SPOT.TB阴性似然比为0.143低于TB-Ab(0.515)。(3)两种实验联合,并联的灵敏度为95.8%,高于T-SPOT.TB和TB-Ab(P0.01);串联的特异度为93.9%,高于T-SPOT.TB和TB-Ab(P0.01)。结论 T-SPOT.TB检测的各项指标均优于TB-Ab试验,两种试验并联大幅提高灵敏度,串联大幅提高特异度,可以在实际工作中根据需要进行联合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朱国勇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4):1822-1823,1825
目的对比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皮肤结核菌素试验、结核抗体和痰液或肺泡灌洗液涂片4种方法诊断肺结核的结果,选择临床最有价值的诊断方法。方法选择湖北省襄阳市中医院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非结核呼吸系统疾病患者48例和同期明确诊断为结核的患者42例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T-SPOT.TB、皮肤结核菌素试验、结核抗体和痰液或肺泡灌洗液涂片,计算并比较各种检查阳性率、敏感度和特异性。结果 T-SPOT.TB的结核抗体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皮肤结核菌素和痰液及肺泡灌洗液涂片,且具体数值相同;通过两两比较发现,T-SPOT.TB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其他3种试验方法(P<0.05)。结论 T-SPOT.TB诊断结核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T细胞γ-干扰素释放试验(T-SPOT.TB)对脊柱结核的诊断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36例骨科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确诊脊柱结核分为脊柱结核组和对照组(疑似脊柱结核但非脊柱结核)组,其中脊柱结核组42例,对照组94例。对所有患者进行结核斑点金免疫渗滤试验(TB-DOT)、结核分枝杆菌DNA(TB-DNA)PCR和T-SPOT.TB法检测,比较各种检测方法的特异度和灵敏度。结果 T-SPOT.TB法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TB-DOT法和TB-DNA PCR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B-DOT、TB-DNA PCR、T-SPOT.TB法检测灵敏度分别为57.14%、76.19%、85.71%,特异度分别为55.56%、60.0%、86.67%,T-SPOT.TB法灵敏度特异度明显高于TB-DOT、TB-DNA PCR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SPOT.TB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对脊柱结核的早期诊断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227例痰标本涂片镜检与培养结果进行对比,了解痰涂片对痰培养的指导意义。方法收集227例痰标本,观察性状,涂片染色镜检,根据标准分为 A、B、C、D 4类,同时进行培养,分析涂片和培养的关系。结果227例标本中合格痰标本158例,占69.60%,不合格标本69例,占30.40%。227例痰标本128例检出潜在病原菌,阳性检出率为56.39%,合格标本培养阳性率为70.39%,不合格标本培养阳性率为28.00%。合格痰标本涂片结果与培养结果的符合率为72.78%。合格痰标本中细胞吞噬菌的阳性率为11.72%,其中合格 A 类痰标本细胞吞噬菌14例,阳性率为16.67%,B 类痰标本细胞吞噬菌5例,阳性率为6.76%。结论痰标本涂片镜检能为呼吸道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信息,痰标本涂片对痰培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痰标本采集困难病人诱导排痰法的效果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渗盐水雾化吸入加振动排痰法对痰标本采集困难病人诱导排痰的效果。方法将2006年10月-2008年3月我科收治的需留取痰标本检查而采样困难病人150例,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50例。A、B、C三组采用的实验方法分别是以0.9%氯化钠溶液5ml雾化吸入、5%氯化钠溶液5ml雾化吸入、5%氯化钠溶液5ml雾化吸入+振动排痰15min,比较三组一次性排痰采样成功率。结果一次性排痰采样成功率A组为40%,B组为72%,C组为92%。一次性排痰成功率A组与B组比较,B组高于A组有显著性差异(Х^2=10.39,P〈0.01),B组与C组比较,C组高于B组有显著性差异(Х^2=6.78,P〈0.01),A组与C组比较,C组高于A组有显著性差异(Х^2=30.12,P〈0.01)。结论高渗盐水雾化吸入加振动排痰法进行诱导排痰可明显提高排痰困难病人痰标本采样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初治组与复治组的培养阳性率(下称培阳率)和污染率以及二次培养对培阳率和污染率的影响.方法 对60例初治和22例复治患者的2份涂阳痰标本接种于4支酸性罗氏培养基上进行培养.结果 初治组与复治组的二次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治组与复治组的污染率经二次培养后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5,P>0.05).初治组、复治组和合计组初次培养和二次培养的培阳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8,P>0.05;χ2=0.46,P>0.05;χ2=1.00,P>0.05).初治组、复治组和合计组初次培养和二次培养的污染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29,P>0.05;χ2=0.36,P>0.05;χ2=0.64,P>0.05).结论 初治组的培阳率显著高于复治组,初治组的污染率与复治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次培养不能显著提高培阳率,也不能显著减少污染率.  相似文献   

14.
吸痰方法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颖 《护理研究》2008,22(31):2836-2838
吸痰法是一项重要的急救护理技术,从吸痰管的选择、插管深度、吸痰负压、吸痰方法的选择、氧供和膨肺方面综述了近几年有关吸痰方法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15.
罗晶  王爱民 《上海护理》2014,14(4):63-65
<正>排痰困难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症状,临床患者常因痰液过多而黏稠,或年老体弱、胸痛和意识障碍等出现痰液排出困难[1]。痰液排出不畅常引发呼吸功能障碍和肺部感染,而及时清除痰液是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的首要护理措施,亦是预防肺部感染的有效方法[2]。本文就近年来排痰困难患者的排痰方法综述如下。1痰液排出不畅的危害痰液排出不畅可引发肺部感染和呼吸功能障碍。一方面,痰液中含有引起肺部感染的病原菌,这些病原  相似文献   

16.
不同检测方法对肺结核诊断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晨痰直接涂片、晨痰结核菌培养、诱导痰离心沉淀涂片 3种不同方法对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5 0例肺结核患者分别进行晨痰直接涂片 3次、晨痰结核菌培养、诱导痰离心沉淀涂片查找抗酸杆菌。结果 :痰直接涂片查找抗酸杆菌阳性 13例 (13/ 5 0 ,2 6 % ) ;痰结核菌培养阳性 17例 (17/ 5 0 ,34% ) ;5 0例患者全部诱导出痰液 ,痰量 10~ 4 0 ml,平均 (2 0 .0± 4 .5 ) ml;5 0例患者有 2例在诱导痰操作中感胸闷、气急 ,但完成操作 ,1例因操作过程中用力咳嗽而致操作后咽喉隐痛不适 ,但当日好转 ;诱导痰离心沉淀涂片找抗酸杆菌阳性 2 0例 (2 0 / 5 0 ,4 0 % ) ,明显高于痰结核菌培养及直接涂片阳性率 (P均 <0 .0 5 ) ,且检出大量排菌 (++++) 6例(6 / 2 0 )。结论 :诱导痰离心沉淀涂片查找抗酸杆菌阳性率高 ,不良反应小 ,在肺结核的临床诊断以及流行病学调查中具有重要意义 ,便于在基层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一次性婴儿吸痰器在危重病人痰培养标本采集中的应用。[方法]将156例存在肺部感染需行痰细菌培养检查不能自行咳痰的危重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78例,对照组采用一次性普通吸痰管吸痰采集痰培养标本,观察组病人采用一次性婴儿吸痰器吸痰采集痰培养标本。比较两组病人标本合格情况、致病菌检出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标本合格率、致病菌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危重病人痰培养标本采集中采用一次性婴儿吸痰器,可提高痰标本合格率及致病菌检出率,效果优于一次性普通吸痰管。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该院痰标本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痰标本进行涂片检查,筛选合格标本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128份标本中,筛选出合格标本88份(合格率68.75%);每例痰培养分离出病原菌各1株,共88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4株,占15.9%,均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阴性菌74株,占84.1%,以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阿莫西林和苯唑西林的耐药率为71.43%,对四环素、头孢唑啉、亚胺培南及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均为64.29%,对罗米沙星和红霉素的耐药率均为57.14%。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低,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的耐药率均为62.50%。鲍曼不动杆菌对所用的实验药物呈普遍耐药趋势,对抗菌谱广的亚胺培南、头孢吡肟及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分别达77.78%、77.78%及55.56%。结论对于有呼吸道感染症状的患者应尽早送合格的痰标本进行痰培养及药敏试验。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自制痰细胞处理液在痰标本诊断肺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并比较自制痰细胞处理液制片法与传统直接涂片法对痰液细胞学标本的制片效果。方法 对临床送检的300例患者痰液标本置于封闭的塑料盒中,然后同一样本分成两组,一组用传统直接涂片法制片,另一组对剩余痰标本采用自制痰细胞处理液的方法 进行制片,然后对两组所制涂片经固定后同时进行常规苏木素-伊红(HE )染色或巴氏染色,光镜下对两种制片方法 的诊断结果 和制片质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300例痰标本经自制痰细胞处理液处理后,制作的细胞涂片中检测出癌细胞65例(肺鳞癌48例、肺腺癌17例),阳性率为21.7%;而传统直接涂片法制作的涂片,仅有30例痰液中发现了癌细胞(肺鳞癌21例、肺腺癌9例),其阳性率仅为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自制痰细胞处理液制片法对痰标本肺癌的检出率较高,且涂片背景干净,细胞结构清晰。结论 自制痰细胞处理液制片法较传统直接涂片法能有效地提高痰标本癌细胞的检出率及制片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支气管哮喘儿童诱导痰液细胞学分析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和评价儿童支气管哮喘患者诱导痰细胞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高渗盐水雾化吸入诱导痰液的方法,收集符合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儿童的痰液进行诱导痰细胞学分类。结果 无论是急性发作期还是稳定期支气管哮喘患儿,绝大多数均能成功诱导取痰,诱导过程中呼气峰流速(PEF)未见明显下降(P〉0.05)。急性发作期哮喘组诱导痰细胞总数为(11.4±9.1)×10^9/L,嗜酸性粒细胞为(18.50±12.21)%、肥大细胞为(1.08±1.04)%、中性粒细胞(23.26±12.16)%。缓解期患儿诱导痰细胞总计数为(8.2±3.65)×10^9/L、嗜酸性粒细胞(7.21±4.31)%、肥大细胞为(0.31±0.32)%、嗜中性粒细胞(18.44±6.5)%。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在哮喘发作期气道中明显升高(P〈0.01)。结论 诱导痰细胞学分析是评价哮喘患儿气道炎症的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支气管哮喘表现为以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活化为主的多细胞炎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