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云锡新冠采选厂粗选作业的离心选矿机共有72台,其精矿给入精选离心选矿机,尾矿丢弃。离心选矿机给矿浓度的变化对选别指标起着重要的作用,浓度过高或过低都会造成离心选矿机选别效率下降,尾矿升高等。为了使该作业的给矿浓度随时都稳定在最佳条件下,我们对离心选矿机给矿浓度自动控制进行了研究,取得了较满意的效率。生产实践表明,系统工作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2.
1964年,我国云南锡业公司研制成功离心选矿机,并用于锡钨矿泥的选别,其结构简单,工作可靠、指标良好。经过多年的试验,应用离心选矿机选别铁矿泥也获得了成功。1975年我国在鞍山矿山公司弓长岭铁矿建立了年处理量300万吨选矿厂,采用磁选一重选(螺旋溜槽和离心选矿机)联合流程处理磁铁矿和假象赤铁矿混合矿石。当给矿含铁13.9%时,离心选矿机可获得精矿品位63.2%,回收率43%的作业指标。离心选矿机也可用于其他类型铁矿石的选别。其有效回收粒级下限为10微米。  相似文献   

3.
用离心选矿机选别细粒嵌布的锡矿石,在云锡公司所属选厂得到了全面推广与应用。在平桂矿务局所属选厂处理微细物料的作业中,也由离心选矿机代替了其它有关重选设备。应用离心选矿机分离锡石及以褐铁矿为主要脉石的选矿实践中,得到了良好效果,特别是对-19微米矿泥的回收能力,具有较高的适应性。在用重磁联合流程处理齐大山假象赤铁矿石时,离心选矿机选别磁力脱水槽排矿所得的作业指标是:α=24.71%;β=55.98%;  相似文献   

4.
我国云南锡业公司创制的离心选矿机,在锡钨选矿厂得到广泛的应用,并获得良好的指标,近几年在选别赤铁矿方面,也取得可喜的成效。可以说,离心选矿机是处理细粒级物料很有前途的重选设备之一。实践已有不少经验,但理论研究不多,因而影响着离心选矿机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在实践的基础上初步进行离心选矿机流体力学理论的探讨,希望有利于它的改进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利用相似原理的模拟造型,是设计大型机械的最科学、最节约的方法.应用该方法关键要有清晰、准确的机械物理-数学模型.离心选矿机的选分机理迄今尚在研究中.因此,要找出它的完整、清晰的物理-数学模型还有一定困难.本文是根据目前对离心选矿机选分机理的认识,力图抓住其主要方面的物理模型.(一)离心选矿机选分物理模型矿浆在离心选矿机内的流动情况比较复杂.本文在分析离心选矿机的相似关系时,所  相似文献   

6.
弓长岭选厂采用磁-重流程处理贫赤铁矿,在原流程中采用的是φ1600×900离心选矿机作为粗选丢尾设备。多年生产实践证实,由于离心选矿机对20μm以下,100μm以上粒级的回收能力低,致使矿选厂的金属回收率始终难以提高。  相似文献   

7.
北京博达技术研究所开发出一款新型无污染振动离心选金机.现已在全国应用。新型振动离心选金机是在横向离心力的作用下.创新性地加入上万次的振动力共同作用,使金粒和石料分离,使矿石中金粒得到高效回收。新型振动离心选金机能够筛选出矿料中更多的金粒,在选取15μm以上金粒时,性能比老式重选机至少提高10%,富集比高达10000:1,回收率高达80%~96%.而且选取成本低。新型振动离心选金机适用于岩金矿、砂金矿和多金属矿的选金,也是含砷、硫、碳等难处理金矿选金的首选机器,还可从尾矿中选金。  相似文献   

8.
针对都龙矿区选矿厂旋流器脱泥抛尾溢流中锡金属损失高的问题,采用SLon离心选矿机与浮选工艺可有效实现微细粒级锡石的回收,脱泥溢流含锡品位0.134%,通过离心选矿机一粗一精流程选别可获得精矿产率7.36%,含锡品位0.981%,回收率54.28%的技术指标;离心选矿机精矿按照7%的比例与选厂锡石浮选给矿进行混合选别,可获得精矿含锡品位3.57%,回收率74.83%的选别指标。研究成果为选矿厂后续进一步降低旋流器抛尾溢流中锡金属损失提供借鉴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对云南某地金矿石进行了Falcon离心选矿机重选和氰化浸出试验,确定了适合处理该矿床金矿石的最佳选别方法.其中Falcon离心选矿机重选试验得到好的选别指标.金矿石原矿含金7.7g/t,金精矿含金高达514.03g/t,尾矿含金0.36g/t,金的回收率为95.4%.此选别工艺最大的特点为无氰选别,选矿工艺简单,对环境污染小,得到金精矿品位及回收率高,解决了该地区氰化浸出选别流程造成的巨大环境污染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根据尼尔森离心选矿机在国外的应用实践,结合当前国内黄金选厂粗粒金的回收生产现状,以祁雨沟金矿为例,对尼尔森离心选矿机在我国黄金选厂磨浮回路中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微细粒黑钨矿选矿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微细粒矿物的回收现状、回收特点,以及微细粒分选研究的原则和微细粒浮选设备;分析了微细粒矿物难选的原因,并对微细粒黑钨矿选矿药剂和工艺研究现状进行了详细的评述。在总结微细粒钨和钨细泥回收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微细粒黑钨矿选矿工艺改进的建议,进而对微细粒黑钨矿选矿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对用旋流器分离出的西藏某铜钼矿选矿厂铜钼分离钼粗精矿中的微细泥和含大量微细泥的钼精选1尾矿进行单独分选处理是解决该选矿厂铜钼分离效果不理想的有效手段。在低矿浆浓度下对这种铜钼矿物粒度微细、含泥量高的难分离试样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铜钼品位分别为23.12%和2.98%的试样采用1粗4精1扫、中矿顺序返回闭路流程处理,可取得钼品位为44.97%、钼回收率86.46%、含铜1.17%的钼精矿和铜品位为24.45%、铜回收率99.71%、含钼0.43%的铜精矿,铜钼分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超细水泥浆液流变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超细水泥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对其浆液的流变性能进行试验研究.得出了水灰比和高效减水剂对超细水泥浆液粘度的影响规律、超细水泥浆液粘度时变性特点以及减水剂对时变性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4.
就某地微细粒含量高、易泥化的难选铜矿石,提出部分优先浮选新工艺,即原矿经破碎磨矿后采用高效、节能的微细粒分选设备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进行分选,直接得到部分最终合格精矿,解决了该铜矿中微细粒级浮选机回收能力差造成金属流失的问题。在最优参数条件下进行了连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工艺流程可以优先得到铜品位21.46%,回收率30.04%的铜精矿。  相似文献   

15.
利用MLA对某铜矿石中伴生微细粒金、银的工艺矿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回收某铜矿石中伴生的低品位金和银,利用矿物自动分析仪MLA对其进行了系统的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该矿石中的金、银都以独立矿物存在,其中金矿物主要为自然金、银金矿和碲金银矿,银矿物主要为碲银矿和硒银矿,粒度均呈微细粒产出,金的载体矿物主要为硫化铜矿物,银的载体矿物主要为脉石,因此,金易回收于铜精矿中,银易损失于尾矿中。  相似文献   

16.
高纯石英著以杂质含量极少、SiO2纯度极高,现已广泛地应用于光纤通信、光伏、航空航天、半导体显示等高新技术产业。铝硅酸盐矿物是石英矿中最典型的脉石矿物之一,主要包括钾、钠长石、云母等;以现有的常规分离工艺,难以有效、高效地去除这些顽固性的微量、微细粒的长石、云母。本文详细地阐述了高纯石英中铝硅酸盐脉石矿物分离的基本现状,对顽固性的微量、微细粒长石、云母活化与分离的前沿技术进行系统性地概述;基于近年来我国高纯石英基础理论研究进展,对高品质石英中晶体界面、内部包裹的微量、微细粒铝硅酸盐脉石矿物分离研究提出了合理化的科学建议。   相似文献   

17.
微细粒矿物浮选技术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葛英勇  侯静涛  余俊 《金属矿山》2010,39(12):90-94
综述了国内外微细粒矿物浮选方法的研究动态,包括絮凝浮选、浮选柱浮选、双液浮选、离子浮选,以及加/减压浮选、电浮选、综合力场浮选等,并指出了微细粒矿物浮选今后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文章在系统研究聚丙烯酰胺助滤效果的基础上,为强化微细粒煤泥的过滤脱水行为,提出了基于表面力作用的两步絮凝(剪切絮凝+高分子絮凝)技术。研究表明,两步絮凝技术能显著改善微细粒煤泥的过滤脱水效果。  相似文献   

19.
MOH捕收剂浮选攀枝花微细粒级钛铁矿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攀枝花微细粒级钛铁矿为原料, MOH A和MOH B作捕收剂, 水玻璃、CMC和硫酸作调整剂, 通过捕收剂和调整剂用量等多因素条件试验, 探讨了MOH A和MOH B浮选攀枝花微细粒级钛铁矿适宜的工艺条件。开路对比试验表明: A、B两种MOH药剂性能均优于MOS, 捕收剂MOH A可进一步开展工业试验。  相似文献   

20.
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分选某金矿泥的半工业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山东某金矿的原矿性质及洗矿矿泥中金的分布特点,对金在微细粒级明显富集的矿泥,应用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组成的1粗1精闭路浮选半工业试验系统进行了矿泥分选研究,并在最佳工艺技术参数条件下进行了系统的稳定性研究,对平均金品位为2.21 g/t的矿泥,获得了平均金品位为98.98 g/t、回收率为88.15%的金精矿。试验指标明显优于用浮选机组成的分选系统的指标,表明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对细粒及微细粒物料的分选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