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加入 WTO以后 ,阻碍轿车进入普通家庭的最大障碍 ,即轿车价格 ,虽会随着关税的降低和市场准入条件的放宽 ,逐年有所下降 ,但现实中还存在着其它一些不容忽视的阻碍因素 ,而且这些因素对轿车消费的制约作用似乎越来越大。在今后一段时间内 ,阻碍轿车进入中国普通家庭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今天中国有一种混淆不清的概念必须澄清:家庭轿车——是进入工薪家庭的代步工具,如同满街跑的自行车:私家车——目前拥有者是极少数先富起来的大款的财富象征,眼下舆论界一再鼓吹“轿车进入家庭”,那么现阶段或夸后的五年十年中,轿车能进入谁的家庭?阻碍“轿车进入家庭”的客观因素又是哪些?  相似文献   

3.
唐立军 《消费经济》2000,16(6):11-13
轿车进入居民家庭是涉及国家产业政策、消费政策的制定和调整,影响居民家庭消费结构和生活质量改善的重要问题。本文在客观分析轿车进入居民家庭的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展望了轿车进入我国居民家庭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当石油价格由2007年初的50美元一桶被一路拔高到100美元时,几乎所有的人都在惊呼,中国将要进入经济型轿车时代,小排量将会成为都市白领的新宠。[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近日,宝马中国宣布全新宝马1系运动型两厢轿车正式上市。作为当今世界唯一的紧凑型豪华后驱两厢轿车,率先进入中国市场的有两个排量的三款五门车型。  相似文献   

6.
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轿车行业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是从知识产权的角度看,我国轿车的自有品牌很少,我国轿车业的发展急需创立自主轿车品牌。本文分析了我国轿车自有品牌创立的重要性和观实困境,总结了目前轿车自有品牌创建的4种基本模式,最后对轿车自有品牌创建提出建议。伴随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已开始进入了“汽车社会”,中国的汽车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一方面,我国汽车的生产规模在不断扩大,生产汽车的企业在不断的增加,汽车的制造技术也在不断地提高到与世界接轨;另一方面,由于消费能力的增强,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也在增加。世界汽车业良好的发展氛围和我国汽车市场的供需两旺,导致我国汽车业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  相似文献   

7.
法国是汽车的诞生地之一,汽车工业具有悠久历史。法国也是继美国之后。轿车最早进入家庭的国家之一。从本世纪30年代起,轿车就逐步进入法国家庭,至30年代后期,轿车密度已达到约50辆/千人的水平。二战曾一度中断轿车普及进程,战争结束后,随着汽车工业的重建和进一步发展,轿车开始大量进入家庭。法国轿车的大量应用是法国社会变革的产物。在轿车的普及过程中,首先从有产者。  相似文献   

8.
黄玲 《价格月刊》2002,(5):11-12
中国汽车工业中发展最晚、最快的是轿车,但存在问题最多、最大的也是轿车.由于长期以来高关税保护的影响,使中国的轿车工业成了一棵温室中的花朵,弱不禁风,国际竞争力严重匮乏.从加入WTO到取消轿车关税保护的这五六年时间里,将是中国轿车工业最后的发展时机.面对严峻的生存挑战,如何有效提升中国轿车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9.
我国城市居民轿车消费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志扬  范金 《消费经济》2004,20(6):59-62
近年来,轿车消费作为拉动内需的一个重要“引擎”,已引起国内许多研究人员的广泛兴趣,在影响我国城市居民轿车消费的因素、轿车消费的特征等方面取得了不少的研究进展。主要观点包括:第一,目前影响轿车消费的因素除了消费者内部因素以外,还包括消费环境等外部因素;第二,轿车消费市场中私家车的比重在逐年上升,并且消费层次在不断升级;第三,随着国家信贷政策的完善,贷款购车将继续成为我国消费者选择的重要购车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的轿车市场上,生产者与消费者在进行着一场历时数年的“冷战”:消费者渴望轿车厂商将车价降下来;厂商则色厉而内荏,并结成万人唾骂的“价格同盟”以维持高价。那么,国产轿车厂商是否会始得高价之利而终受其害呢?国产轿车:价格有多高就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而言,轿车进入家庭本不该是遥远的梦。然而现实就是这样无情:一方面政府不断出台新政策,刺激消费,鼓励私人购车;另一方面,百姓就是按兵不动,持币观望。中国家庭轿车拥有量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甚至远低于同等水平的发展中国家。按照经济学原理的经验统计,当一个…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中国轿车工业为研究对象,利用产业组织理论哈佛学派的“结构-行为-绩效”框架,分析了中国轿车工业的产业组织状况。认为中国轿车工业产业组织存在市场集中度低,缺乏规模经济效应,进入壁垒低而退出壁垒高,技术水平落后等问题。并就此提出一些产业组织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杨凯 《商场现代化》2008,(9):269-270
本文运用迈克尔·波特的五个竞争力模型对我国轿车行业竞争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轿车行业有一定进入壁垒,行业内存在替代品威胁,自主研发不足,供应商有一定讨价还价能力,消费者需求理性,行业内价格、新产品竞争激烈。最后,从政府的角度对我国轿车行业发展提出相应的结论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当石油价格由2007年初的50美元一桶被一路拔高到100美元时,几乎所有的人都在惊呼,中国将要进入经济型轿车时代,小排量将会成为都市自领的新宠。他们开始描述这样一个时代,伴随汽油价格的一路飙升,雅阁、凯美瑞等中级轿车在中国市场将风光不再,取而代之的则是以飞度、POLO为代表的小型车成为高峰车流的主力。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对轿车产业实行高度的保护,阻碍了轿车产业的有效竞争。根据产业组织理论,结合我国轿车产业的特点以及世界轿车产业市场结构的现状及趋势,认为我国轿车产业的市场结构必须通过市场竞争来促进市场集中度的提高,从而扩大生产规模,实现规模经济。采用实证方法、统计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利用产业经济学的SCP范式,分析了目前我国轿车产业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研究了轿车工业发达国家的产业政策,对我国轿车工业的产业政策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刚刚跨入新世纪,我国轿车市场就出现了一派喜人景象:厂家推出质好价廉的新品,此起彼伏;商家国民有频频亮相,一浪高过一浪,消费看车问车评车,跃跃欲试,放开价格企业自主定价,车市降价你方唱罢我登场,种种迹象表明,目前,国内轿车市场正处于轿车大量进入家庭的导入期,专家估计,今后两年左右的时间,将迎来我国私家车消费的高潮,也就是说,中国家庭轿车市场开始驶入“战国时代”已是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16.
50年前,中国人开始制造轿车,风雨兼程,不断提速。50年过去,中国轿车工业如何了?请先读一读这一天——1958年5月5日吧,对于中国轿车来说,这一天显然是难忘的。  相似文献   

17.
《海峡经贸》2003,(4):27-29
闽台共同打造的东南菱帅轿车正式下线,海峡两岸汽车工业合作获得跨越式发展,进入全新时期,这一盛事将载入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册。  相似文献   

18.
轿车能否进入家庭的问题.近年来争论不休.但有一点是大家认同的,那就是中国的基本型家用轿车(即占轿车市场销售量前三位的,销售总量约占50%的轿车车型)售价应在10万元左右。经预测分析,当购买力系数(轿车价格与家庭年收入之比)为15时.仅北京、上海广州三城市.分别从2004年、2003年2002年开始.有138万户、253万户和68万户家庭希望购买,并且具备购买这种轿车的能力。然而,这只是从理论上推断。轿车不同于其它高档消费品.日常的使用费用较高.这些家庭购买了轿车后能不能养得起呢?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加入 WTO 的日益临近,中国的轿车工业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如何在保护期内发展壮大"幼稚"的轿车工业,增强自身的实力以期与世界巨头们进行竞争,已经是个越来越紧迫的现实问题。因此在我们期盼 WTO 到来的时侯,思考最多的问题又是"中国轿车业驶向何方?"  相似文献   

20.
《中国汽车市场》2007,(12):82-83
10N份。竹叶山汽车市场共销售汽车2151辆,同比下降13%,而经济型轿车却比去年上涨了5%。进入10N份后,经济型轿车销量逐渐放大,尤其是几款车型的大幅降价和商家加大优惠促销活动,更使经济型轿车成为市场销售的主要力量。如金刚、远景、赛豹、RIO这几款5—8万元左右的车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