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检测不同临床分期肾癌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CD8+T细胞中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分析Th1/Th2及Tc1/Tc2漂移对肾癌发生和转移的临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60例不同分期肾癌患者和40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CD4+T细胞、CD8+T细胞分泌的IFN-γ、IL-2、TNF-α、IL-4、IL-6和IL-10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症状型肾癌患者各细胞因子的表达无明显差异,而局限型患者Th1、Tc1类细胞因子IFN-γ、IL-2和TNF-α分泌水平降低(P<0.01),局部进展型和转移型肾癌患者Th1、Tc1类细胞因子IFN-γ、IL-2和TNF-α分泌水平明显下降(P<0.01);而Th2、Tc2类细胞因子IL-4、IL-6(P<0.05,P<0.01)分泌水平升高。结论 Th1/Th2偏移和Tc1/Tc2偏移促进了晚期肾肿瘤的进展和转移。T淋巴细胞亚群改变导致免疫功能失调,使肿瘤细胞发生免疫逃逸。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及缓解期Th1/Th2、Tc1/Tc2细胞亚群平衡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荧光标记抗体,应用三色荧光流式细胞仪技术,从单细胞水平对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20例)、缓解期哮喘患儿(18例)及同龄正常健康儿(对照组20例)外周血CD4+、CD8+细胞内分泌IFN-γ、IL-4进行检测。结果:哮喘患儿外周血细胞内分泌IL-4(+)的CD4+(Th2)、CD8+(Tc2)百分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且哮喘急性发作期高于缓解期;分泌IFN-γ(+)的CD4+(Th1)、CD8+(Tc1)百分率较正常对照组降低,且哮喘急性发作期低于缓解期。结论:哮喘患儿外周血Th2、Tc2百分率升高,Th1、Tc1百分率降低,Th1/Th2、Tc1/Tc2比值降低,且哮喘急性发作期低于缓解期。  相似文献   

3.
口服卡介苗对哮喘患者Th1/Th2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口服卡介苗(BCG)对哮喘患者Th1/Th2平衡的影响。方法45例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口服卡介苗组,常规组用支气管扩张剂解痉平喘治疗,卡介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口服卡介苗,疗程3个月。20例健康成人为对照组。治疗前后测定肺功能(FEV1)、PPD、症状评分,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测定血浆IL-4和IFN-γ水平,并采用三色流式细胞法测定外周血Th1/Th2细胞之比。检测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常规组、卡介苗组治疗前后FEV1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后常规组哮喘症状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而卡介苗组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卡介苗组PPD阳转率为85.71%,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浆IL-4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而IFN-γ水平明显降低(P均〈0.01),治疗后与常规组相比,卡介苗组血浆IL-4水平明显下降,IFN-γ水平明显升高(P均〈0.05);治疗前常规组、卡介苗组Th1细胞IFN-γ表达率、Th1/Th2低于对照组,而Th2细胞IL-4表达率均高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常规组治疗前后Th1细胞IFN-γ表达率、Th2细胞IL-4表达率无显著差异(P〉0.05);卡介苗组Th1细胞IFN-γ表达率治疗后(17.48±9.78)%,较治疗前(10.79±9.79)%显著增高(P〈0.05),Th2细胞IL-4表达率治疗前后分别为(8.75±8.2)%和(4.45±8.1)%,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期间未见药物不良反应。结论Th1/Th2失平衡是哮喘发病的重要机理,口服卡介苗操作简单、方便、副作用小,可以纠正哮喘患者Th1/Th2失衡。  相似文献   

4.
口服卡介苗对哮喘患者Th1/Th2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口服卡介苗(BCG)对哮喘患者Th1/Th2平衡的影响。方法45例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口服卡介苗组,常规组用支气管扩张剂解痉平喘治疗,卡介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口服卡介苗,疗程3个月。20例健康成人为对照组。治疗前后测定肺功能(FEV1)、PPD、症状评分,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测定血浆IL-4和IFN-γ水平,并采用三色流式细胞法测定外周血Th1/Th2细胞之比。检测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常规组、卡介苗组治疗前后FEV1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后常规组哮喘症状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而卡介苗组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卡介苗组PPD阳转率为85.71%,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浆IL-4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而IFN-γ水平明显降低(P均〈0.01),治疗后与常规组相比,卡介苗组血浆IL-4水平明显下降,IFN-γ水平明显升高(P均〈0.05);治疗前常规组、卡介苗组Th1细胞IFN-γ表达率、Th1/Th2低于对照组,而Th2细胞IL-4表达率均高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常规组治疗前后Th1细胞IFN-γ表达率、Th2细胞IL-4表达率无显著差异(P〉0.05);卡介苗组Th1细胞IFN-γ表达率治疗后(17.48&#177;9.78)%,较治疗前(10.79&#177;9.79)%显著增高(P〈0.05),Th2细胞IL-4表达率治疗前后分别为(8.75&#177;8.2)%和(4.45&#177;8.1)%,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期间未见药物不良反应。结论Th1/Th2失平衡是哮喘发病的重要机理,口服卡介苗操作简单、方便、副作用小,可以纠正哮喘患者Th1/Th2失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凋亡相关因子和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前瞻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航空工业三六三医院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2例,其中轻度32例,中度40例,重度30例,健康志愿者4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9(Caspase-9)、Caspase-8、Caspase-3、白细胞介素-2(IL-2)、IL-4、IL-10和干扰素-γ(IFN-γ)水平。记录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 DNA定量检测结果,分析HBV DNA与各指标相关性。结果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Caspase-9、Caspase-8和Caspase-3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其中轻度组Caspase-9、Caspase-8和Caspase-3明显高于中度组和重度组(P 0. 05);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IL-2和IFN-γ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而IL-4和IL-10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其中轻度组IL-2和IFN-γ也明显高于中度组和重度组(P 0. 05),而IL-4和IL-10则明显低于中度组和重度组(P 0. 05);病毒载量与Caspase-9、Caspase-8、Caspase-3、IL-2和IFN-γ呈正相关(r=0. 370,r=0. 364,r=0. 355,r=0. 341和r=0. 360,P 0. 05),与IL-4、IL-10呈负相关(r=-0. 411,r=-0. 403,P 0. 05)。结论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PBMC凋亡增强,Th1/Th2免疫调节紊乱,可能在疾病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且与病毒载量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张莎莎  冯翔  高健 《系统医学》2023,(19):13-16
目的 探究爱普斯坦-巴尔病毒(epstein-barr virus, EBV)感染儿童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helper T cell,Th)1/Th2型细胞标志物表达水平变化,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收治的EBV感染患儿64例,将其纳入EBV组,统计EBV组的EBV-DNA载量,根据中位水平将EBV组分为高EBV组和低EBV组,另外纳入64例健康儿童作为健康组,比较各组的Th1/Th2型细胞标志物[干扰素-γ(interferon-γ, IFN-γ)、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 IL-2)、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 IL-4)、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 IL-6)]表达水平和Th1/Th2比值差异,采用S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EBVDNA病毒载量与Th1/Th2型细胞标志物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EBV组的IFN-γ、IL-2、IL-4、IL-6、Th1/Th2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高EBV组的IFN-γ、IL-2、Th1/Th2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 C)培养上清液T h1/T h2类细胞因子(IFN-γ/IL-4)表达,探明T h1/T h2类细胞因子在慢性乙型肝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分离6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20例正常人群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 C),分别于PHA和HB cA g/HB eA g体外培养48 h,双抗体夹心EL ISA法检测PBM C培养上清液IFN-γ/IL-4水平。结果在PHA诱导下,HBV慢性感染者PBM C产生IFN-γ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IL-4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谷丙转氨酶(ALT)异常组和ALT正常组相比较,IFN-γ水平异常组大于正常组。HB cA g诱导下,HBV慢性感染者PBM C产生IFN-γ水平高于正常人群,IL-4水平两组间无差异,HB eA g诱导下,IFN-γ水平无显著性差异,而IL-4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T h1/T h2类细胞平衡失调与HBV感染慢性化有关;T h1类细胞因子优势表达引起肝脏炎症反应,HB cA g倾向诱导T h1类细胞因子表达,HB eA g倾向诱导T h2类细胞因子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OSAHS)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水平,探讨患者Th1/Th2相关细胞因子的平衡及其临床意义.方法:47例OSAHS患者按照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水平分为轻度组(n=16),中度组(n=17),重度组(n=14),18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各组外周血中Thl细胞因子:干扰素γ (IFN-γ)、白细胞介素2 (IL-2)和肿瘤坏死因子β (TNF-β);Th2的细胞因子:IL-4、IL-10和IL-12的含量.结果:OSAHS各组Thl型细胞因子中IFN-γ高于对照组,随着病情的进展有逐渐升高趋势,但仅在重度组与中度组、轻度组、健康组比较时P均<0.05,其余Th1/Th2细胞因子在进行两两比较时各组间均无明显差异.OSAHS患者IFN-γ与AHI呈正相关,而Th2细胞因子与AHI无相关关系.结论:OSAHS患者Thl/Th2平衡失调,向Thl方向漂移,Th1细胞表型处于优势状态,且与OSAHS的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乙肝感染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Th1/Th2类细胞因子的表迭及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流式细胞检测技术,对乙型肝炎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细胞因子Th1(IFN-γ),Th2(IL-4)进行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慢性乙型肝炎组CD4+细胞数下降,CD8+细胞数增加,但结果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肝硬化组CD3+,CD3+CD4+细胞减少,CD3+CD8+细胞增加,CD3+CD4+/CD3+CD8+比值下降,结果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乙型肝炎组和肝硬化组IFN-γ表达百分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IL-4表达百分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乙型肝炎患者免疫功能紊乱,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Th1类细胞因子可能起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内灌服卡介苗(BCG)对哮喘小鼠Th1/Th2平衡的影响。方法32只BABL/c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组、皮内注射卡介苗+哮喘组、胃内灌服卡介苗+哮喘组,以卵蛋白(OVA)致敏激发建立哮喘模型。用ELISA方法测定外周血中IL-4和IFN-γ水平,并采用三色流式细胞法测定外周血Th1/Th2细胞之比。结果哮喘组及外周血中IL-4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而IFN-γ水平明显降低(P均〈0.05);与哮喘组相比,卡介苗皮内注射组与胃内灌服卡介苗组外周血中IL-4水平明显下降,IFN-γ水平明显升高(P均〈0.05);而卡介苗干预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哮喘组外周血Th1/Th2比值(0.69±0.39)较正常对照组(1.23±0.29)明显下降(P〈0.05);与哮喘组比较,皮内注射卡介苗组(1.84±0.50)与胃内灌服卡介苗组(1.60±0.39)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均〈0.05);而卡介苗干预两组外周血Th1/Th2比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Tc1/Tc2比值哮喘组(0.64±0.36)较正常对照组(1.16±0.45)明显下降(P〈0.05);与哮喘组比较,皮内注射卡介苗组(1.34±0.55)与胃内灌服卡介苗组(1.26±0.48)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均〈0.05);而卡介苗干预两组外周血Tc1/Tc2比值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Th1/Th2失平衡是哮喘发病的重要机理,小鼠胃内灌服卡介苗操作简单、方便、副作用小,并且能够获得与皮内注射相同的免疫效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在循环毒毒蛇咬患者中的表达,探讨其在病情评估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16年3月至2017年10月循环毒毒蛇咬伤患者108例,根据国际蛇伤诊断标准分为轻度蛇咬伤组82例与重度蛇咬伤组26例,另外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并比较分析各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情况及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重度蛇咬伤组CD3^+、CD4^+T淋巴细胞水平偏低(P<0.01);细胞因子IL-4、IL-6、IL-10、TNF-α表达水平升高(P<0.05)。蛇咬伤组两两比较,重度蛇咬伤组CD3^+、CD4^+T淋巴细胞水平低于轻度蛇咬伤组(P<0.05),IL-4、IL-6、TNF-α表达水平均高于轻度蛇咬伤组(P<0.05)。结论循环毒毒蛇咬伤患者中存在有明显的T淋巴细胞数量的改变和Th1/Th2细胞因子表达紊乱,且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检测Th1 Th2特征性细胞因子 ,分析Th1 Th2细胞增殖活性 ,探讨其在丙型肝炎慢性化进程中的免疫学作用 ,研究HCV感染者肝病慢性化的免疫学因素。方法 首先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丙肝病毒感染者的PB MC ,纯化其CD+4T细胞 ,然后用HCV混合Ag刺激培养CD+4T细胞 ,最后用ELISA法检测IL 2、IL 4的含量 ,分析Th1和Th2细胞增殖活性。结果 本课题研究病例共包括 2 3例急性肝炎病例 (其中 7例呈自限性病程 ,16例转变为慢性肝炎 )和 2 0例慢性肝炎病例 ,以上病例CD+4T细胞经HCV混合抗原刺激培养后 ,其中 7例急性自限性病例表现为Th1样反应 (IL 2分泌增加 ) ,与 16例急性转慢性病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t =2 1.76、P <0 .0 1) ;7例自限性病例在HCVAg刺激前后Th1样反应有显著性差异 (t =18.15、P <0 .0 1)。 16例急性转慢性病例表现为Th2样反应 (IL 4分泌增加 ) ,与 7例自限性病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t =7.75、P <0 .0 1) ;16例急性转为慢性病例在HCVAg刺激前后Th2样反应有显著性差异 (t=4 .0 8、P<0 .0 1)。 2 0例慢性化病例主要为Th2样反应 ,其与急转慢性病例无显著性差异 (t=1.0 1、P >0 .0 5 )。结论 HCVAg能够特异性地刺激Th前体细胞向Th1或Th2细胞分化 ;Th1样应答与疾病的好转有关 ,Th2样应答与慢性化有  相似文献   

13.
目的C型CpG—ODN对哮喘小鼠Th1/Th2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为CpG-ODN进一步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人工合成C型的CpG-ODN(ODN-M362),将其注射于哮喘小鼠腹腔,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注射后小鼠的Th1和Th2细胞因子的含量,分析其有无差异性。结果C型CpG-ODN组BALF中EOS数量,血清IL-4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和哮喘组(P〈0.01),血清IFN-γ明显升高于对照组和哮喘组(P〈0.01)。结论C型的CpG-ODN,对哮喘小鼠Th1/Th2失衡有明显的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多发性硬化(MS)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前后外周血中辅助性T细胞(Th)、细胞毒性T细胞(Tc)亚型的变化,及其在AHSCT后诱导MS缓解中的作用。方法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患者移植前1周及移植后1月外周血中Th、Tc细胞亚型,及其分别占CD3+T淋巴细胞的百分比。结果MS患者外周血Th1和Tc1细胞百分比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及P<0.05),移植后Th1和Tc1显著低于移植前及对照组(P<0.01)。移植前MS患者Th2细胞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Tc2细胞低于对照组(P<0.05)。移植前后相比,移植前组Th2细胞下降(P<0.05),而Tc2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MS患者体内存在高水平的Th1和Tc1。AHSCT可使其逆转,从而有利于MS病情的缓解。  相似文献   

15.
背景:已有研究证实应激能够影响免疫功能,干扰机体的内环境稳态,而适宜运动在一定程度上能减轻不良心理应激反应.目的:观察中等负荷运动对慢性心理应激大鼠脾和肠系膜淋巴结淋巴细胞数量、血清干扰素Y和白细胞介素4水平以及Thl/Th2细胞平衡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5/10在成都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省级重点实验室完成.材料:40只健康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分为4组:对照组、心理应激组、运动组、运动+心理应激组,每组10只.方法:运动组、运动+心理应激组于实验前进行适应性游泳训练,30 min/(次·d),共3 d,实验时无负重游泳60 min,(次·d),总运动时间8周.运动+应激组在8周运动结束1 d后,开始21 d慢性束缚应激,6 h/d;心理应激组于同一时间点建立慢性束缚应激模型;运动组大鼠在8周运动结束后,同期饲养22 d;对照组大鼠同期饲养,不进行任何干预.主要观察指标:检测大鼠脾和肠系膜淋巴结淋巴细胞数量,并以ELISA法检测血清干扰素γ和白细胞介素4水平以及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4比值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心理应激组脾和肠系膜淋巴结淋巴细胞数量明显降低,血清干扰素γ及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4比值显著下降(P<0.01),Th1/Th2平衡失调.与心理应激组比较,运动+心理应激组淋巴细胞数量明显增加,干扰索γ水平和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4比值明显增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运动组脾和肠系膜淋巴结淋巴细胞数量虽无显著差异,但有上升趋势.运动+应激组与运动组及对照组比较,3组血清干扰素γ水平、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4比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中等负荷运动可明显增加慢性心理应激状态下脾和肠系膜淋巴结淋巴细胞数量,通过上调干扰素γ水平调节Th1/Th2的失衡,维持机体的免疫稳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Th17及Th1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相关慢加亚急性肝衰竭(sub—acuteandchronicliverfailure,SACLF)患者表达水平及对疾病判断的临床意义。方法HBV相关SACLF患者36例(SACLF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29例(CHB组),同期体检健康者16例(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组外周血Th17与Th1水平,分析其与肝功能、凝血酶原时间、HBV标志物的相关性;分析Th17、Th1对SACLF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SACLF组与CHB组Th17、Th1与白蛋白、胆碱酯酶呈负相关,与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呈正相关(P〈0.05);Th17、Th1、Th1/Th17与HBsAg、HBeAg、HBVDNA均无相关性(P〉0.05),HBV不同复制状态下Th17、Th1与Th1/Th17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CLF组Th17、Th1水平高于CHB组与对照组,CHB组高于对照组(P(0.05),3组间Th1/Th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h17、Th1均能预测SACLF发生,二者联合预测SACLF发生准确性为86.2%,模型方程拟合优度高。结论Th17、Th1与肝脏损伤程度相关,可作为预测SACLF发生及疾病严重程度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观察肝细胞生长因子 (HGF)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小鼠异基因骨髓移植 (allo BMT)后GVHD和血清Th1 Th2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 ,BALB c小鼠ALL模型建立后 ,接受 11Gy全身照射 ,将昆明小鼠骨髓移植给该ALL模型小鼠。随机将BALB c小鼠分A、B两组 ,A组移植后 0天至 7天皮下注射HGF ,B组皮下注射PBS。移植后观察A、B两组的GVHD症状和肝、小肠、皮肤的病理学变化 ;移植后第 8天取血检测IFN γ和IL 4水平。结果表明 :A组的GVHD症状积分低于B组 (P <0 .0 5 ) ;A、B两组的IFN γ均高于正常组 (P值分别 <0 0 5和0 0 0 1) ,但A组低于B组 (P <0 .0 1) ;A、B两组的IL 4均低于正常组 (P <0 .0 5 ) ,而A组的IL 4高于B组 (P <0 .0 5 )。结论 :HGF可减轻GVHD的严重程度 ,与HGF有调节Th1 Th2相关细胞因子趋于平衡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