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逐步进入高含水期。由于纵向非均质性的影响,各小层吸水状况存在较大差异,层间矛盾和平面矛盾不断加大,总体上厚层动用好,薄层动用差。有必要通过细分调整来提高各类油层的动用程度,改善注水效果。由于各油田的储层特征不同,有必要研究适合油田自身储层的界限,指导细分调整,挖掘油田细分注水的潜力,改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2.
油田进入特高含水期开发阶段后,各套层系间含水差异逐年缩小,高含水井层逐年增多,油层动用差异较大,尤其是薄差层及表外储层动用程度仍然较低.因此,为了控制含水上升速度,减缓层间矛盾,改善吸水状况,提高油层动用程度,必须进一步细分调整,改变长期加强或限制层段的注水性质,重新建立特高含水期的动态平衡.本文主要是通过对细分的主要做法以及细分后的效果进行分析,也为以后细分调整工作提供可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3.
2012年油砂山油田为了解决水驱控制、动用程度差,一线油井供液能力弱等问题,水井全面进入细分层系、细分层精细注水调整阶段。力求通过精细注水工作的实施达到控制及降低油水井间层间矛盾,改善吸水状况,做到"层层控制,层层水驱",全面提高油田水驱控制及动用状况,提高油井产量。由于细分层精细注水在工艺施工过程中难度较大等问题,使得油砂山油田精细注水工作开展后开发工作出现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分层注水是解决油田开发中的层间矛盾,实现有效注水,保持地层能量,维持油田长期稳产、高产,提高水驱动用储量和采收率的重要手段。靖安油田大路沟三区储层非均质性强,各向物性差异、层间矛盾、层内矛盾十分突出,注水过程中的单层突进和层间干扰现象十分明显,实施分层注水,油藏吸水剖面明显改善,水驱动用程度增加,递减降低,提高了水驱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5.
长垣喇萨杏油田纵向上小层多、储层隔层薄、储层物性差异大;平面上砂体发育差异大、储层非均质性严重;由于上述原因产生的层间矛盾和平面矛盾导致注水开发效果差,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纵向上层间矛盾显著,层段内小层间吸水状况差异较大,储层动用程度不均衡,如喇嘛甸水驱精细示范区小层间吸水差异较大的层段有548个,占注水层段数的38.03%。吸水状况好的小层注水强度已达到13.77m3/d.m,吸水状况差的小层注水强度只有3.25m3/d.m;二是平面上非均质性严重,平面上剩余油分布复杂,剩余储量的挖潜难度大。在同一个单砂体上,注水受效非常不均匀。水平缝单砂体压裂以精细地质研究成果以及剩余油分布研究为基础,以井组单元为研究对象,以减小层间以及平面矛盾、提高储层动用程度为目标,开展单砂体压裂调整工艺试验。应用注采系统流场模拟技术,在平面上针对单砂体实施压裂改造,完善注采系统,提高驱油效率;在纵向上实施细分压裂,提高小层的动用程度,改善产液剖面及吸水剖面,最终达到对纵向上的潜力层逐一改造的目标。为剩余油调整挖潜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对于提高老区的开发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萨中水驱经过40多年的注水开发,随着油田开发时间的延长,层间干扰加剧,地层的非均质性矛盾更加突出。虽然研究了"77838"细分标准,但高台子油层小层多,隔层不明显,由于隔层厚度、分层工艺等问题,使得部分注水层段中,存在无法单卡细分的高渗透层,所以仅仅通过细分调整减缓层间矛盾及控制含水上升速度的难度很大。另外由于长期停注的高渗透及其陪停层得不到有效利用,使得油层动用程度降低、产量递减速度加快。针对层间差异较大、与之连通采油井含水上升过快的井组,南一区东部高台子油层以精细地质储层描述为基础,通过应用浅调剖技术,降低了中、高渗透层的渗透率,提高了低渗透层的吸水能力,改善了水驱效果,达到了稳油控水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A油田层间矛盾突出及两类油层动用差异大的分析,层间矛盾突出,层间调整潜力大。因此考虑储层特征、分层配水管柱工艺和测调技术的适应性等三方面,以吸水厚度最大化为目的,确定了A油田中高含水开发期精细分层注水的"84857"技术标准。现场试验后,控制了无效注水和低效注水,提高弱水驱、低水淹层段注水,经过细分注水缓解了产量递减和含水上升的幅度。  相似文献   

8.
油田开发过程中,对储层实施改造技术措施,促进油田开发的进步。对储层实施解堵技术措施,提高单井的产油量。对注水开发油田进行整体的储层改造,提高水驱的开发效率。通过细分层段的开发,提高油层的动用程度,为提高油田的最终采收率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9.
对于水驱开发的油藏,受井网布置、储层非均质性及注水政策调整的影响,随着开发时间的延长,开发矛盾日益突显,在纵向上,主要表现为层间吸水或采出差异性越来越大,单层突进现象明显,注水波及体积较小,严重限制了物性较差储层产能的发挥,导致各层动用极不均衡。在平面上主要表现为沿物源方向或者裂缝发育方向油井水淹重,注采敏感,而垂直物源或裂缝方向油井能量补充不足,水驱效果较差。水驱油的压力系统将越来越满足不了开发的需要,在目前的开发模式下,如不转变开发理念,进一步提高井组采收率的手段和空间都将十分有限。为了改善开发效果,提高剩余油动用程度,在新立油田M区块选取一个注采单元试验了氮气泡沫驱油技术。氮气泡沫流体以其"堵大驱小,遇油消泡遇水稳定"的特点,在改善井组开发效果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为注水开发油田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文留油田具有断块复杂、油层埋藏深、温度高、产出液矿化度高等特点,自1979年投入注水开发,先后经历了低含水期细分开发层系调整,中含水期层系井网加密、逐层上返,进入开发调整及高含水期的二三类层细分、井组层间精细注采调整等开发过程,主力油层水淹严重,剩余油分布零散,部分油水井间形成水窜,导致低效高含水油井逐年增多。随着油藏开发向低渗、薄差层、二、三类储层开发的转移,层间差异大的矛盾凸显,注水压力高,水驱动用程度低,开发难度越来越大,精细分层注水工艺的研究势在必行。针对文留油田开发存在的系列问题,立足细分开发,精细到层的管理思路,开展了《文留油田精细分注工艺研究与应用》。现场技术人员结合实施区块油藏、井况等特点,通过研发及引进地面多功能恒流配水器、封隔配水集成器和智能、同心、免投捞测调一体化等工艺新技术,提高了分层注水工艺水平,提高了有效注水、降低了无效注水,增加了水驱波及体积、提高了原油采收率。  相似文献   

11.
针对大庆外围S油田低渗透扶余油层储层物性差,注水受效差,为改善注水开发效果,提高单井产量,在该油田开展缝网压裂试验,并与常规压裂效果进行对比,探索低渗透扶余油层有效动用方式,同时为同类型油藏的经济有效开发提供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井网的不断加密,开发对象逐渐复杂,各类油层之间注采关系矛盾突出,油层非均衡性逐渐加大,尤其水驱进入的特高含水期开发阶段,注水井的精细细分调整成为了提高油层动用程度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由于注采不均衡、平面及层间压力差异大等原因,易造成套管损坏。油水井是油田生产的基本单元,其套管损坏后,不但会使原有的注采系统受到破坏、影响原油产量,修复已损坏的套损井,也要投入较多的资金,而细分调整也是控制注水强度,降低套损速度,减少套损井的发生的重要方法。针对注水调整中存在的问题与潜力,不断丰富和完善细分注水标准,通过量化细分调整参数、优化层间细分调整、强化层内细分注水等方法,扩大注水波及体积,降低注水强度,平衡地层压力,努力提高油层动用程度,达到"水驱控递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随着华庆油田开发的逐渐深入,分层注水工艺技术在改善油田开发效果,提高油田产能、提高最终采收率中作用越来越重要。受到华庆超低渗透油藏大斜度、多层段分注井测调难度大,注水系统检泵、管线维护等造成的注水压力不稳定、目前测调工艺无法满足井下时时及累计流量、地层压力的监控,影响精细分层分注效果,已有分注技术不能很好满足油田精细化注水技术要求。为更好缓解油藏注水剖面矛盾,进一步提高储层水驱动用程度及压力保持水平,开展了适应大斜度、多层段分注、井下流量时时调整、监控的精细分层数字数分注工艺技术研究。本文通过数字式精细分注工艺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并完善配套了井下智能调测技术,初步满足了大斜度、多层段、井下流量时时监控调整的技术需要,为精细化注水提供了新的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14.
呼和诺仁油田贝301区块砂砾岩油藏是复杂断块油藏,2004年投入注水开发。由于区块水驱控制程度低、平面矛盾突出、层间动用差异大等矛盾突出,采取调、压、堵、补等常规综合调整措施稳油控水难度较大,2009年实施了加密注采系统调整。2010~2012年通过常规综合调整及调剖等手段,取得了一定开发效果。但由于构造倾角大,储层非均质性强,区块开发效果逐渐变差,产量下降,综合含水上升速度加快。为改善开发效果,挖潜剩余油,本文根据地质资料,结合动态资料分析了剩余油分布规律,并提出了挖潜对策。  相似文献   

15.
随着萨南开发区进入中后期开采阶段,为改善油田开发效果,通过注水方案优化,确定剩余油挖潜上产方案。应用储层整体改造技术和化学调剖为主要手段并及时进行油藏监测,动态跟踪评价及注水方案调整来保证注采关系协调,发挥油井产能,同时提高油层的储量动用程度,改善油田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6.
邓美娟 《河南化工》2010,27(4):72-73
孤岛南区渤89断块经过30多年的注水开发,由于层薄、油稠、出砂,开发效果一直较差,属于典型的低效水驱单元。本文通过开展油藏地质研究、油田开发效果评价,利用数值模拟、油藏工程综合分析和测井反演等技术研究了孤岛油田渤89断块存在的潜力。通过实施细分井网和转换开发方式,重点应用调整注采井网和蒸汽吞吐等技术,提高单元储量的动用程度,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改善低效水驱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7.
随着油田注水开发的不断深入,吸水剖面不均程度日益严重,油井水淹快,水驱动用程度低。针对这一开发矛盾及油井高温蒸汽吞吐的生产特点,开发出高温化学堵水技术,可有效封堵高渗透层,抑制边底水快速锥进,同时调整油井吸气剖面,提高油藏纵向动用程度,改善油井吞吐效果。  相似文献   

18.
秦家屯油田SN77-78块位于松辽盆地南部东南隆起区梨树断陷西部,投入注水开发以来,目前出现注采对应关系差,储量动用程度低,储层非均质性严重,平面及层间矛盾突出,部分注水井吸水能力低、注水压力高,油井见水后,含水上升快,产量递减快等一系列问题,文章通过区块开发历程,区块开发现状,区块整体开发效果评价等分析,确定通过压裂、完善注水层位等手段,达到改善水驱开发效果,提高油田采收率的目的,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油田进入高含水期开采后,纵向上层间矛盾突出,导致油层动用程度不均衡。这种不均衡性对油田稳产构成严重威胁。为了解决这种不均衡性的矛盾,充分发挥同一层系中不同渗透率油层的生产潜力,针对厚油层低效无效循环、层间干扰严重的问题,对于层段内含有多个小层、隔层不明显且非均质比较严重的油层,无法用机械方法进行细分注水,就需用化学浅调剖技术限制高含水层和强水淹层的注水量,提高中低渗透层和低含水层的注水量,改善开采形势,缓解油层的层间矛盾,提高油层动用程度,改善水驱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20.
以调整注水压力为前提,研究细分注水的方法、双定双换细分注水方法。确定细分注水的层段组合原则,按此原则细分注水,细化注水层段,实施区域性细分调整的注水方法。在注水过程中,由于受压力的制约,部分油层无法动用,方案符合率低,针对这一情况,提出"双定"、"双换"精细注水方法,力图实现精准注水。区块应用细分注水和双定双换注水方法后,含水上升速度得到控制,区块开发形势明显好转。北一区断西高台子推广区构造复杂,油层发育不均衡,多套井网并存,区块平面矛盾十分突出,目前注水状况差,注水井层段划分过粗,剖面动用不均衡,导致了区块含水上升速度快,2010年含水上升值达到1.52%,自然递减高达9.94%。近几年自然递减居高不下。针对区块存在的矛盾,研究精细注水方法,以水为本,注够水、注好水,控制含水上升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