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针对目前利用气温及降水因素建立山区流域月蒸发力计算模型存在的问题,引入时间、气温及降水因子,提出了一种具有较好拟合精度的月蒸发力预测模型,并通过实例进行了残差平方和、标准剩余差及NSE比较,获得了较好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2.
基于主元分析(PCA)的故障诊断方法是故障诊断领域一个重要研究分支。本文首先介绍了主元分析的理论,然后深入研究了基于主元分析方法的传感器故障检测问题。该方法能够在对测量参数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将传感器测量值所组成的测量空间分解为主元和残差两个子空间,通过传感器实际测量数据与正常数据矩阵在残差子空间投影的比较,对传感器的故障进行检测。最后进行具体仿真,仿真结果表明主元分析法对传感器具有很好的故障检测能力。  相似文献   

3.
针对惯性/卫星紧组合导航中卫星观测数据存在粗差,影响组合导航系统定位精度,同时考虑到卫星少于4颗和卫星几何分布不佳对预测残差构造自适应因子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抗差自适应EKF紧组合算法。该算法给出惯性/卫星紧组合状态方程与观测方程,抗差等价权因子和预测残差法构造自适应因子的计算公式,并给出卫星少于4颗和卫星几何状态分布不佳情况下自适应因子的计算方法。通过车载实测数据对算法进行验证与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抗差自适应EKF的惯性/卫星紧组合算法可有效削弱卫星粗差观测值的影响,在可见卫星数少于4颗和卫星几何分布不佳的状态下,依据该算法获取的系统导航精度得到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4.
多元多项式重模剩余类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提出了多元多项式重模剩余类环的概念,并将数论的研究方法推广到多元多项式重模剩余类环中,详细地讨论了二元多项式重模剩余类环的结构,环中元素可分两类:一类为可逆远,另一类为零因子;文中讨论了重模剩余类环为域的充要条件以及该环非域时环中可逆远与零因子的判别法;同时,文章还给出了用多元多项工环分模和模重构技术构造逆远和伴随零因子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互相关系数的分解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分解处理法研究两个典型信号之间的相互关系数的构成及其影响因素,文中提出了宏观相关系数和逐次分频相关系数的概念。  相似文献   

6.
针对用户级综合能源系统负荷波动大,能源耦合复杂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和宽度模型(Wide&Deep)和残差网络(ResNet)框架并且采用完整集成经验模态分解(Complete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with Adaptive Noise, CEEMDAN)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 PCA)的综合能源系统联合负荷预测方法。所提模型由宽度和深度两部分组成:深度部分参考ResNet拟合残差映射的思想将多个长短期神经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 LSTM)子层堆叠构建深度预测网络,深度部分数据在输入前采用CEEMDAN进行分解,并利用主成分分析对分解结果进行主要影响因素提取和排序,并通过对数据的梯级输入实现对不同信息密度数据的梯级利用;宽度部分则采用简单模型并对传统Wide&Deep-LSTM模型的Wide部分输入进行改进,有效降低了模型的训练难度。通过实际算例分析可知所提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精度和收敛速度。与常规模型相比,所提模型具有一定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风速序列非线性、波动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变分模态分解和改进差分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的风速预测模型。首先利用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VMD)将信号从低频到高频逐次分解,使每个分量具有不同中心频率的有限带宽;然后对各分量分别建立ARIMA模型,由于各分量的残差序列可能存在异方差性,因此引入GARCH模型消除异方差特性,建立ARIMA-GARCH模型;最后各分量预测结果叠加得到最终的预测值。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预测模型在超短期风速预测上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8.
为了利用经验模式分解法提取信号边缘信息,提出一种基于经验模式分解的自适应滤波方法,并给出了噪声功率阈值的两种选取方法.该滤波方法首先对信号进行经验模式分解; 其次对相邻尺度上残差分量一阶导数信号进行空间相关性计算,并对归一化空间相关函数与残差分量一阶导数进行逐点比较,实现对残差分量一阶导数的滤波; 最后根据噪声功率阈值判断自适应滤波过程是否结束.仿真实验结果显示,本方法可以准确提取信号边缘信息,同时抑制噪声信号.  相似文献   

9.
提出的一种新的删点方法-逐次删点法可以在形状误差的说不定中逐次删除无效点,采用自适应控制的方法自动控制删点幅度,实验结果和理论计算表明该方法可成倍提高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10.
对He和Wu基于二次剩余问题设计的快速数字签名方案的安全性进行了分析,指出H-W数字签名方案是不安全的,并利用Morrison-Brillhat素因子分解算法,给出一种具体的攻击方法。  相似文献   

11.
表皮葡萄球菌高产蛋白酶培养基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表皮葡萄球菌C8菌株产蛋白酶用培养基的组分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经逐因子试验、Plackett-Burman设计筛选出3个主效因子即KH2PO4、CaCl2和牛肉膏,运用响应面法得到的优化浓度依次为2.24g/L.0.34g/L、8.86g/L,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专用产酶培养基,并使蛋白酶活力达到31.05U/mL。  相似文献   

12.
对于海上水平井开发油田,剩余油的研究应建立在明确主控因素基础之上。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开展主控因素下的剩余油分布研究。研究表明,对于浅水三角洲沉积类型油田,剩余油主要由储层韵律、沉积微相、夹层发育状况、开发方式共同控制。总结了各主控因素剩余油富集位置及合理的开发方式。其中,层内夹层及多期河道叠置控制下的剩余油占比最重,是未来调整和挖潜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13.
主应力分离是光弹性应力分析的关键问题,但已往所用的方法都比较繁琐.本文将边界元法引入光弹性应力分析使主应力分离问题得到简化,从而使光弹性应力分析方法更简便可行.  相似文献   

14.
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过程中,分解炉温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控制对象.由于分解炉出口温度与其影响因素不是简单的线性或者非线性关系,使得传统的建模方法精度较低.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小波极限学习机的方法,通过对已有的大量数据进行训练、测试,实现对水泥窑分解炉温度的建模.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泛化性能好、学习速度快、模型精度高,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针对现有方法评价2维约束覆盖时没有考虑约束,而给出的最小规模过大的问题.为获得更准确的2维约束覆盖数组的最小规模,评价现有算法生成的2维约束覆盖数组,本文提出一种可以提升2维约束覆盖数组最小规模下限的禁忌边分解方法.采用禁忌边分解方法将描述被测系统输入配置的图分解成两个子图,通过计算覆盖两个子图中全部顶点的子覆盖数组的规模和剩余需要覆盖的取值组合数,与单纯计算需要覆盖的取值组合数相比,提升了2维约束覆盖数组的最小规模,所提出的方法能够得到更逼近真实值的最小规模的下限,一旦2维约束覆盖数组的规模小于最小规模的下限,则其不可能存在.本文的实验方法是,将禁忌边分解方法应用到现有的被测系统中,得到其2维约束覆盖数组最小规模的下限,将最小规模的下限与生成算法给出的2维约束覆盖数组的规模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禁忌边分解方法给出的最小规模下限可以用于评价现有算法生成的2维约束覆盖数组,有助于判断其是否真实存在.  相似文献   

16.
除泥旋流器试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井产液除砂用旋流器与钻井液处理用旋流器,在工作条件和使用要求上都存在很大差异。根据这些差异,通过室内模型旋流器试验,讨论了影响油井产液除砂旋流器分离效果的主要因素,指出了其主要设计,使用特点。  相似文献   

17.
科技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为分析我国区域科技发展的水平,运用了31个省、市、自治区2005年的9项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通过聚类分析,我们得出中国科技发展水平地区层次的差异以及中国科技发展水平地区发展趋势上的特征;而因子分析,我们在几乎不损失信息的情况下,将指标简化为3个因子,分析了各个因子的实际意义,并通过因子得分和综合评分,进行科技发展水平从高到低的地区排名。  相似文献   

18.
地震数据网格化方法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离散数据网格化是科学和工程研究领域中数据处理的核心技术,同时它也是科学可视化的前提。由于经济和地理条件的限制,在实际数据采集过程中采集到的地震数据是有限的,因此在处理地震数据的过程中进行数据补插网格化是必不可少的。本文介绍了四类网格化方法:趋势面拟合、插值、综合法(残差叠加法)、克里金法(Kriging),重点阐述了Kriging方法及其在地震数据网格化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将ρ阶线性差分方程分解为ρ个一阶线性差分方程和的形式,利用一阶线性差分方程的结果导出ρ阶线性差分方程的动态性质,从而去掉已有文献中系统是稳定的这一假设.同时,使用算子方法(包括条件期望算子和滞后算子)来讨论含预期的红利模型,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条件期望的平滑性的算子表述.  相似文献   

20.
针对影响城市中长期用电量的主要因素,分别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法、产业产值单耗法、大用户分析法以及气候分析法4种预测模型,结合算例详细介绍各模型的建立过程以及有效性检验。算例结果表明,4种预测方法在预测用电量时误差都较小,可以针对不同的情况采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