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近二十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高校在校生数不断增加,其中武汉市位居全国前列.为了研究高校在校生数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本文利用武汉市1992—2012年在校大学生人数数据,通过建立合适的模型,来定量探讨武汉市在校大学生数与经济增长的内在关系.结果表明,武汉市经济增长与武汉在校大学生人数模型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且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2.
选取2011-2016年《中国统计年鉴》公布的特殊教育规模数据,运用数学建模的方法建立全国特殊教育毕业人数、招生数和在校人数的灰色预测的GM(1.1)模型,通过计算得到模型对未来几年特殊教育的发展规模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毕业人数,招生数和在校人数继续扩大,我国特殊教育的规模将继续保持扩大趋势.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以入园毛入学率指标作为衡量学前教育发展水平在实证分析中的局限性,然后利用辽宁省2000-2012年的统计数据,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学前教育发展水平与财政投入、城镇化水平、适龄学前教育儿童规模及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相依关系.研究发现:除了适龄学前儿童人口因素之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水平对学前教育发展水平影响统计显著,是促进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而教育财政投入对学前教育发展的影响并不显著.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规划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水平、尝试建立补偿学前教育需求方的财政直接补贴机制、取消"公(办)民(办)"的公共财政资助歧视和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形成有效的市场进出机制等措施.  相似文献   

4.
对我国高等学校1978年-2009年在校大学生、在岗教师、生师比值等时序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构突变的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等,得出我国高等院校在校大学生数与在岗教师数、生师数比值是结构突变的趋势平稳序列,在校大学生数与在岗教师数之间无协整关系.在岗教师数相对于在校大学生人数的增长滞后3-4年.  相似文献   

5.
针对我国人口结构问题,在对相关人口数据进行收集、计算、整理并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总人口预测模型对2010-2014年人口数量预测,与原始人口数据对比进行模型验证和改进,运用此模型对之后6年人口数量预测,应用队列要素预测法找出相应政策对人口结构变化的影响,通过建立适婚群体预测模型对中国适婚入口中的男女数量定量分析,进而对我国人口结构问题进行整体概括总结.  相似文献   

6.
研究型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国家发展高层次人才的源泉,研究生教育是培养研究型人才的初始阶段,其规模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家未来的经济发展.根据2011-2016年《中国统计年鉴》公布的研究生毕业人数、招生数以及在校学生数,建立研究生规模的灰色模型并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我国研究生毕业人数、招生数和在校人数在未来几年上升趋势明显,我国研究生规模持续扩大.  相似文献   

7.
灰色关联度方法对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相关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高等教育规模、科技教育投入和经济发展水平因素与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存在显著的影响关系,而就业状况和人口总规模并未对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变化产生显著影响. GM(1,1)模型对未来研究生在学人数和每千人在学研究生数的预测结果显示,在保持现状的情况下,研究生教育规模在未来一定时期内仍将低速稳定增长.实证研究结论给我们以一些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8.
依据1998~2006年间河南高等教育、科技与经济所考查指标的统计数据,运用相关与回归分析方法分别建立以人均GDP为因变量的数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分析.这11个指标的因子分析结果,得出与人均GDP联系密切的指标主要有5个,以这5个指标为自变量对人均GDP进行逐步回归分析,所得回归方程达极显著水平,同时得出,对人均GDP影响的重要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人均RD经费支出,以每万人口在校大学生数,每万名科技人员发表论文数,每万人口中科技活动人员数.并就各指标对人均GDP的影响给出了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9.
人口预测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根据1991-2011年哈尔滨市人口发展的最新统计资料,建立了带有弱化算子的灰色增量模型,对2012-2030年哈市人口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研究,预测2030年哈市人口达到1111.81万人,且总人口增长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此外,通过与普通灰色增量模型进行了对比,反映了带有弱化算子的灰色增量模型预测更精确,更有益于区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制定.  相似文献   

10.
通过选取2005-2013年山西省常住人口及65岁以上人口数据,利用新陈代谢灰色模型对山西省未来老龄人口进行短期预测.并用灰色Verhulst模型对老龄人口进行了长期预测.新陈代谢灰色模型预测到2016年山西省常住人口为3799.10万,65岁及以上人口为323.98万,老龄化比重约为8.53%,灰色Verhulst模型预测到2020年65岁及以上人口为407.87万.模型检验结果表明:预测精度均为Ⅰ级,预测相对误差均较小,预测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1.
以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点,考虑到已经开放的单独二胎政策以及全面放开的二胎政策等因素,对北京市2020—2030年基础教育学龄人口变动情况分城乡进行预测.研究发现:北京学龄人口总体上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城市学龄人口远远高于农村学龄人口;城市各个阶段学龄人口均出现了先升后降趋势;农村幼儿园学龄人口呈现快速下降趋势,小学、初中学龄人口均呈现了先升后降趋势,农村高中学龄人口呈现了"下降-上升-下降-上升"的反复波动.学龄人口的变化反映了未来教育需求的变动,在未来10-15年,北京市还需要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实现城乡教育资源均衡化,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2.
薪酬激励是现代高校激励制度的核心内容,如何有效地发挥高校薪酬激励效果,最大限度激发高校教师教学、科研工作热情,是所有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研究发现,高校教师薪酬(包括货币性和非货币性)折损程度普遍较严重,折损率最高的达到60%,最低的也近20%。总体来看,高校教师薪酬的折损与教师的行政级别、所属高校类别显著相关,行政级别越低、高校发展平台越低的教师薪酬折损程度越高;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称、所在学科、月薪区间、教龄等并没有特别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考虑研究生招生规模、教育质量和就业率3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建立了三维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利用Routh-Hurwitz判别准则和稳定性判别法给出了模型平衡点的稳定性条件,确定了研究生的最优招生规模。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东西部高等教育布局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我国东西部高等教育布局均衡性问题,目前国内的研究观点和结论大相径庭,研究方法各不相同.一种观点认为,东西部高等教育无论从规模还是从质量上都有相当大的差距;另一种观点认为,在某种意义下,高等教育并不存在东西部分布的不均衡.本文针对我国高等学校地理(空间)布局的不平衡问题及目前研究方法的缺陷,采用国际上通用的衡量分布不平衡的G IN I模型,对基本衡量指标作相对化处理,分析了东西部高等教育的差异及变化趋势;提出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以西藏人口与基础教育发展为研究对象,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一个新的出生人口预测模型,还分别建立了小学和初中招生数、分年级在校生规模、在校生总量的预测模型,并结合近几年西藏自治区教育统计结果,给出了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6.
基础教育发展趋势预测模型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基础教育发展为研究对象 ,在应用新增人口的离散预测模型基础上 ,分别建立了小学和初中招生数、分年级在校生规模、在校生总量、专任教师需求和补充规模的预测模型 ,并结合近几年山东省教育统计结果 ,给出了计算实例 .  相似文献   

17.
After important sport events as the Summer Olympic Games (SOG) are, the participating countries are ranked according to the number of gold, silver and bronze medals. A lexicographic ranking is usually applied in official reports which leads to higher ranking of countries with one gold and no other medals comparing to countries without any gold but with several silver or bronze medals. Moreover, this ranking does not take into account the specific conditions of the countries (population, economic strength measured by gross domestic product and tradition in sports). The aim of the paper is not only to evaluate the absolute achievements of the countries but evaluate their performance with respect to the resources they can spent. A two-stage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model is formulated and solved by an original slack-based measure procedure. The first stage evaluate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countries in training of athletes and the second stage evaluates the achievements of the nominated athletes. The models with variable returns to scale and weight restrictions are applied. The models and their results are illustrated on the case of Olympic Games 2016 and compared with results given by traditional approaches.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模糊数学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并且给出了相应的计算步骤.通过实例分析表明,利用模糊综合评判评价心理素质是一种客观、有效的方法,该评判方法计算方便、易于操作和推广.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引入城镇化及居民消费等因素拓展LMDI模型,解构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变动为碳排放因子、能源强度、消费抑制因子、城镇化、居民消费和人口规模六大效应,并探讨上述六种效应变动对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变动的贡献率及其作用机理。然后,选择中国30个省份,2003-2012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人口结构变动对区域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变动及其分解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2003 2012年中国碳排放总量增加42.1167亿吨,消费抑制因子效应、城镇化效应、居民消费效应和人口规模效应对碳排放量的影响呈现为正效应,而碳排放因子效应和能源强度效应对碳排放量的影响整体上呈现为负效应,并且居民消费效应对碳排放量变动的影响最大。人口城镇化已成为影响中国碳排放量变动的主要人口因素。较之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的人口规模效应明显较高,但其能源强度效应则相反,中部地区碳排放因子效应明显高于东、西部地区。现阶段,人口年龄结构、人口教育结构和人口职业结构变动减缓了中国碳排放量的增长,而人口城乡结构、区域经济水平和人口规模变动的影响方向则相反,最后,人口性别结构变动对碳排放量变动无显著地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交通事故损失的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中国交通事故的统计数据,借助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定量探讨国内生产总值等社会因素对交通事故的直接损失的影响,首先根据中国在1979-2007年的有关交通事故的统计数据,利用相关分析找出影响直接财产损失的主要指标,分别为国内生产总值、全国总人口、民用汽车拥有量、机动车驾驶员数量,并以这些主要指标为投入,研究了该模型各种投入对交通事故的直接损失的产出弹性和替代弹性.借助于MATLAB和SPSS,建立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模型的理论值与真实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为0.0849,预测2009年和2010年的交通事故直接财产损失分别为14.6亿元和16.9亿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