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大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深化高等院校营养与健康公共课程的改革,促进大学生良好饮食行为的形成,我们对全国不同地区高校2 924名大学生(男1 447名,女1 477名,年龄18-21岁)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在校大学生的营养知识普遍不足,存在诸多不合理的饮食行为,但他们普遍具有良好的营养态度,表明了在高校加强营养知识教育的必要性;大学生在已具备了一定的必要的营养知识后,但却难以实践相应的健康饮食行为。因此,营养教育不仅要传授大量的知识,更应从传授知识到逐渐改变人们不良饮食行为,应该从课堂延伸到课外。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桂林旅专大学生的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的现状,并提出合理性建议,有利于学校有关部门开展营养知识方面的教育。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本校300名学生的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进行调查。结果:本校大学生普遍缺乏营养基础知识,但有较好的营养态度,并且愿意接受更多的营养知识方面的教育。结论:学校应该采取多种方式加强本校学生营养知识方面的教育与宣传,以及对饮食行为进行合理性指导。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桂林旅专大学生的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的现状,并提出合理性建议,有利于学校有关部门开展营养知识方面的教育。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本校300名学生的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进行调查。结果:本校大学生普遍缺乏营养基础知识,但有较好的营养态度,并且愿意接受更多的营养知识方面的教育。结论:学校应该采取多种方式加强本校学生营养知识方面的教育与宣传,以及对饮食行为进行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4.
佳木斯大学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佳木斯大学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的现状,为开展营养教育及合理膳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657名在校大学生,以问卷的方式调查他们的营养知识、态度和饮食行为。结果:大学生的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平均得分为10.48、13.58、11.00;医学类学生营养知识得分较高,显著高于文史类学生,营养态度各类学生均较好,但饮食行为均存在一定问题。大多数学生希望获得更多的营养知识、改变其不合理的饮食行为。结论:针对佳木斯大学学生营养现状,需要从多方面开展营养知识宣传、教育,达到均衡营养、合理膳食,以促进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5.
郭帆 《中国食品》2022,(1):49-51
营养与膳食课程主要研究人体所需的各类营养素以及如何搭配食物更有利于人们的健康发展,课程内容主要包括食品的营养成分、人体对各种食物的摄取和吸收情况、各种营养素之间的作用机制和关系等.通过对营养与膳食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明确食物营养对人体发展的影响及重要性,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更加科学有效地为人们的日常健康饮食提供可靠指...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某高职院校学生的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为进行膳食指导和营养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法对某高职院校12个系,每个系随机抽取105名学生,进行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K-AP)的问卷调查。结果:营养知识得分的及格率仅为59.3%,不同性别、文理科的学生营养知识得分存在统计学差异,女生、理科生得分高;学生对待营养的态度普遍较好,其中,90.8%认为合理膳食与健康关系很大、52.7%愿意选修营养方面的课程或参加相关讲座;调查学生中存在不合理的营养行为,96.7%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挑食偏食,有吃夜宵和零食习惯的人分别占80.9%和71.7%,仅29.2%的学生一日三餐饮食规律等。结论:应加强学生的营养知识健康教育和合理膳食行为的引导。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黔北地区大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和饮食行为的现状,以期对学生进行营养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黔北地区3所高校393名大学生,对他们营养知识、态度、饮食行为(KAP模式)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大多数学生具有积极的营养态度,医学院校学生优于普通院校学生。绝大多数学生非常想了解营养知识,并且很积极的想去听营养类的讲座。结论:黔北地区大学生营养知识缺乏,行为习惯不科学。应加强大学生营养知识的健康教育,尤其是非医学生,提高其营养知识与健康意识、促进其良好饮食习惯的养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基于健康教育的营养计划干预对小学生营养饮食行为和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2015年9月抽取某小学3、4、5年级中的各1个班级共126名小学生,设为干预组,另选取同校同级但不同班的3个班级的122名小学生,设为对照组。干预组学生开展基于健康教育的营养计划干预,干预时间为12个月,而对照组学生则不加以干预。结果干预后,干预组学生膳食指南知识、平衡膳食与膳食宝塔知识、合理营养相关知识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P0.05);干预组学生饮食行为优良率、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学生超重肥胖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学生(P0.05),但组间贫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基于健康教育的营养计划干预可提高小学生对营养知识的知晓程度,改变其不良饮食行为,有利于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和提高农村小学生营养知识水平,培养农村小学生健康的饮食习惯,为调整学生膳食结构、改善学生营养状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方法抽取淮安市某乡镇共200名小学生进行调查,营养教育后,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营养教育后,学生的营养知识水平明显提高,学生食物选择及消费趋于合理,学生挑食、偏食行为改善。早餐质量均有所改善。结论营养教育能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营养知识水平,改善其营养行为。营养知识进入课堂是受小学生欢迎的教育形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中老年人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现状。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乌鲁木齐市某社区489名45-70岁的中老年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中老年人营养知识、态度、行为方面存在一定问题。营养知识方面,75.2%的中老年人有一定的营养知识,且维汉民族间的某些营养知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态度普遍较好,94.4%的中老年人认为饮食与健康有关,愿意接受营养宣教;饮食行为方面,调查人群的饮食结构不太合理。84.7%的人群每天吃早餐,也有81.6%的人群喜爱油炸食物。维吾尔族中老年人食用油炸类食物、坚果类、甜食、肉类的频率高于汉族,而食用蔬菜水果的频率低于汉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中老年人尚需掌握营养健康基本知识,端正营养态度,改善饮食行为,为此社区营养宣教工作需进一步改进和加强。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南京市部分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膳食营养知识、态度与行为现状。方法:随机抽取3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与会计专业大学生223名,通过KAP问卷,对其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对膳食营养具有浓厚的求知欲,并愿意从事膳食营养的推广与指导工作。相比而言,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具有更全面的膳食营养基础知识,但知识的积累与应用知识的实践能力还不强。结论:大学生还需对良好的饮食习惯有进一步的认识,应制定并落实大学生膳食营养教育计划,加强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科学膳食营养指导的动手能力培训,从而提高其整体素质,并建立良好的饮食行为。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了解肺结核患者愈后膳食情况、营养知识及相关疾病知识知晓情况,为促进肺结核患者愈后健康恢复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某县愈后肺结核患者545例,由经统一培训的调查员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主要内容包括膳食营养状况、营养知识及营养相关慢性病知识知晓情况。结果:膳食情况调查显示,愈后肺结核患者每日三餐不规律者143例,占26.34%;一周饮食中种类〈5种者及很少吃奶蛋肉类者分别占26.34%和43.12%;常吃较成食物者176例,占32.29%;BMI〈18.5者67例,占12.11%;食欲不佳者45例,占8.26%;患者愈后膳食种类较患病时有明显提高(P〈0.001),平均食用种类为5.2种。影响肺结核患者愈后膳食种类的因素主要为性别(P〈0.05)和知识知晓率(P〈0.001)。健康状况调查显示,仍有呼吸困难者或气喘者92例,占16.88%;常感乏力者216例,占39.63%。肺结核患者愈后膳食营养知识知晓率为68.69%;对哪种食物含铁较多的知晓率是42.02%;对常吃什么食物可以防治贫血知晓率43.30%;治愈后的肺结核患者对人体超重/肥胖容易引起哪些疾病知晓率为58.70%;引起糖尿病的原因知晓率是49.91%;糖尿病患者是否比正常人更易患肺结核知晓率67.52%;肺结核患者是否比正常人更易惠糖尿病知晓率57.43%;肺结核患者是否比正常人更易患糖尿病知晓率57.43%。治愈后的肺结核患者的结核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84.6%,影响知晓率的主要因素为文化水平(P〈0.05)。结论:肺结核患者愈后膳食结构仍不够合理,膳食营养知识以及营养相关慢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较低,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北京市东城区初中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的现状,对初中生进行营养宣教,并评价营养宣教的效果,为在初中生中开展营养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北京市东城区5所中学(其中示范校2所、普通校1所)初一、初二的学生1215名,进行营养“K-A-P”调查。然后,从中抽取1所学校初一年级的295名学生进行营养知识宣教,并进行宣教后的问卷调查与结果比较及效果评价。结果:本次调查的北京市东城区初中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得分分别为66.9±15.4、6;5.5±I6.9、65.3±10.7,高于国内其它地区同期调查结果。参与营养宣教的学生干预后营养知识、态度、行为得分显著高于营养知识宣教前水平。结论:营养宣教对提高初中生的营养知识、态度、行为具有重要作用,相关部门应把营养教育纳入到重点工作中。  相似文献   

14.
调查了解当前大学生的营养状况和对营养知识的知晓程度,为引导大学生合理膳食提供科学依据。采用自行设计的"大学生营养状况、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的调查"问卷方式,以湖南、湖北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5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随机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营养状况较差、营养知识缺乏、饮食行为不规律,但对营养知识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建议高校加强食育体系建设、强化食堂的专业建设和管理等提高大学生的营养意识及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5.
在大学生中开设《食品营养与卫生》选修课程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对课程教学的一系列改革,其中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评价体系等方面的改革,对提高教学质量,增加学生的食品营养与安全意识都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评价北京市学龄前儿童家长营养知信行(KAP)水平,为幼儿园建立科学有效的营养教育模式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北京市4所一级一类幼儿园共907名家长,采用问卷的方式开展营养KAP现况调查。结果:家庭收入、学历、职业、培训对家长的营养知信行水平影响显著(P<0.05)。家长营养知识得分的及格率为86.87%,对营养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知识结构需要完善。营养教育培训显著影响家长的营养知识和行为(P<0.05),但对家长营养态度的影响不明显(P>0.05)。家长的营养知、信、行三者之间相关性都不强,不具一致性。90%以上的幼儿家长对于营养教育持积极态度,希望自己和幼儿接受营养教育,同时也希望幼儿园和国家积极开展营养教育及儿童营养保障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攀枝花市农村居民对营养保健知识的需求及态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方法:抽样对攀枝花市农村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用SPSS 11.0统计软件包统计分析。结果:农村居民对《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回答"知道"的占3.7%,"知道一些但不全面"的占50.3%,"不知道"的占46.0%。农村居民希望获取营养保健基础知识、与营养相关疾病的保健知识、平衡膳食和食物搭配的相关知识、营养保健的应用知识和技术、常见病的预防保健知识、食品卫生知识。回答缺乏营养保健知识的有79.8%,影响因素主要有民族、文化程度和性别;营养保健知识来源于电视有74.1%,影响因素主要有文化程度和性别;希望获取营养保健知识的途径,回答社区讲座有50.6%;科普宣传有46.5%,影响因素有民族。结论:农村居民是普及和应用营养保健知识的特殊人群,有关部门应把"送营养保健知识下乡"列入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食品营养强化与营养增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食品的营养强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尽管我国的食品营养强化工作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和国际化、标准化事业的加快,无论从许可使用的食品营养强化剂品种和实际应用的强化食品看,现在均已和发达国家基本一致。但也应充分认识到我国改善公众营养状况的工作仍是艰巨的任务,在今后一个时期内,以食物强化为工作的切入点,并从铁强化入手,随后是对面粉和食用油及2岁以前儿童辅助食品的普遍强化。总之,食品的营养强化是提高公众营养水平、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个体营养宣教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确诊的GDM患者100例,其中孕期进行个体营养宣教的孕妇60例为研究组A;孕期未进行营养宣教的GDM孕妇40例为研究组B。随机抽取同期分娩并且血糖正常的孕妇500例为对照组,比较3组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B母婴并发症明显高于研究组A(P≤0.05),研究组A与对照组母婴并发症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妊娠糖尿病患者进行个体营养治疗宣教,可以显著降低分娩期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