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氧气湿化瓶消毒方法的消毒效果,以防止氧气湿化瓶污染,减少院内感染发生。方法:统一收集处理院内的氧气湿化瓶,分别采用传统消毒方法及改进消毒方法进行消毒,对比分析两种消毒方法的消毒效果。结果:两种氧气湿化瓶消毒方式均能达到消毒效果;消毒后第7天检测对照组合格率53.33%,观察组合格率为98.33%,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增加物理烘干及采用无纺布包装,能够增强对氧气湿化瓶的消毒效果,延长存放时间,对减少氧气湿化瓶污染,防止院内感染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氧气湿化瓶消毒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1994年2月~1995年10月,作者对医院临床内科氧气湿化瓶污染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提示:湿化瓶的液体中存在大量的细菌生长,检出率为78.9%,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选用三种消毒液浸泡湿化瓶消毒,(0.2%过氧乙酸,1:100"84"消毒液与0.1%的新洁尔灭)消毒效果相比较,P<0.01具有显著性。消毒后病人使用湿化瓶和干燥备用湿化瓶分别于第4天和第7天有细菌生长。消毒后湿化瓶,病人使用应每周消毒2次,干燥备用湿化瓶超过1周应重新消毒。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氧气湿化瓶不同消毒方法的消毒效果。方法随机选取100个氧气湿化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供应室集中消毒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浸泡消毒法。分别于消毒后的第1、3、5、7 d的进行细菌学检测。结果观察组在消毒后3、5、7 d的细菌总数均小于对照组。结论中心供应室集中清洗消毒氧气湿化瓶,可以保证消毒效果,防止由氧气湿化瓶污染而引起的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改进氧气湿化瓶消毒方法的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改进的氧气湿化瓶消毒方法的临床效果和持续使用时间。方法分两阶段进行消毒监测。第一阶段分2组,观察组使用无菌蒸馏水为湿化液,并使用改进的消毒措施;对照组使用冷开水为湿化液,并采用传统消毒方法;对两组第3天的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第二阶段对50份持续吸氧的湿化液每天做细菌监测,对1~7d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第一阶段观察组湿化瓶持续使用3d后的湿化液细菌监测合格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第二阶段持续吸氧后湿化液第7天与第1天的细菌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吸氧装置的消毒方法,定时更换消毒湿化瓶,能有效减少吸氧患者感染的机会。氧气湿化瓶持续使用的第7天必须更换消毒以有效控制细菌生长,控制院内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5.
臭氧消毒箱用于氧气湿化瓶消毒与保存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医院的氧气湿化瓶是一个极易带菌的感染源,是造成医院感染的潜在因素。为了有效防止因湿化瓶系统的污染而造成院内感染,对臭氧消毒箱用于湿化瓶系统消毒效果进行了观察。1方法将湿化瓶和呼吸机螺纹管等器具经500 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清水冲洗、晾干后放入臭氧消毒箱内,开机2  相似文献   

6.
氧气湿化瓶的消毒方法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淑音 《现代护理》2007,13(26):2455-2456
目的 探讨氧气湿化瓶的持续使用时间和消毒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3个消毒监测阶段分为3个组.第1组为48份消毒后未使用的湿化瓶进行监测;第2组经改进消毒方法后的55份湿化瓶进行监测;第3组经改进吸氧装置各环节消毒措施后,对58份持续吸氧的湿化液每天做细菌监测.并对改进消毒前后的湿化瓶、湿化液及持续使用湿化液每天监测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结果 消毒后未使用的湿化瓶和持续使用后第1天的湿化液的细菌监测合格率,改进消毒方法前后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第3组持续吸氧后湿化液第6天与第1天的细菌数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湿化瓶、湿化液改进消毒方法后细菌监测合格率明显高于改进前.结论 氧气湿化瓶持续使用的第6天必须更换消毒,改进吸氧装置的消毒方法,定时更换消毒湿化瓶,既能减少吸氧患者感染的机会,有效控制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率,减轻病人痛苦和经济负担,又能合理利用护理人力资源,达到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临床用氧气湿化瓶新的消毒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加强医院氧气湿化瓶的消毒管理,减少由氧气湿化瓶引起的医院感染发生。方法:对全院临床各科室的氧气湿化瓶用环氧乙烷(37℃)进行低温消毒灭菌处理。结论:通过采用环氧乙烷(37℃)进行低温消毒灭菌处理氧气湿化瓶,能有效防止因氧气湿化瓶污染而引起的医院感染的发生,加强氧气湿化瓶的消毒是控制院内感染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氧气湿化瓶的持续使用时间和消毒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3个消毒监测阶段分为3个组.第1组为48份消毒后未使用的湿化瓶进行监测;第2组经改进消毒方法后的55份湿化瓶进行监测;第3组经改进吸氧装置各环节消毒措施后,对58份持续吸氧的湿化液每天做细菌监测.并对改进消毒前后的湿化瓶、湿化液及持续使用湿化液每天监测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结果 消毒后未使用的湿化瓶和持续使用后第1天的湿化液的细菌监测合格率,改进消毒方法前后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第3组持续吸氧后湿化液第6天与第1天的细菌数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湿化瓶、湿化液改进消毒方法后细菌监测合格率明显高于改进前.结论 氧气湿化瓶持续使用的第6天必须更换消毒,改进吸氧装置的消毒方法,定时更换消毒湿化瓶,既能减少吸氧患者感染的机会,有效控制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率,减轻病人痛苦和经济负担,又能合理利用护理人力资源,达到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两种消毒方法对氧气湿化瓶的消毒效果。方法将470只氧气湿化瓶分为A组和B组各235只,两组氧气湿化瓶经相同前期处理后,A组用含有效氯浓度1 000mg/L施康液消毒,B组用酸性氧化电位水消毒,消毒后用纯水漂洗、烘干,对两组氧气湿化瓶采用棉拭子涂抹采样和细菌定量检测,比较消毒效果,并计算经济成本。结果两组消毒合格率均为100%,每只氧气湿化瓶消毒成本B组为0.10元、A组为0.21元。结论酸性氧化电位水消毒效果可靠,经济成本低,无刺激性,氧气湿化瓶宜用酸性氧化电位水消毒。  相似文献   

10.
氧疗是医院治疗和抢救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但随着氧疗的应用,因氧疗而引起的院内感染也随之增多,有研究认为随着一次性输氧管的使用,输氧管道污染的关键是湿化瓶,湿化瓶污染与下呼吸道感染有密切关系[1].针对氧气湿化瓶的清洁消毒和保存,《消毒技术规范》规定采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清水冲洗、晾干,清洁干燥封闭保存备用.  相似文献   

11.
储存时间对消毒后氧气湿化瓶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消毒后的氧气湿化瓶存放不同时间卫生质量变化,为其科学存放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现场采样和细菌检测方法 ,对存放不同时间的消毒后备用氧气湿化瓶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在夏季,消毒后氧气湿化瓶室温下存放5 d,合格率为100%,第6天合格率下降至76.25%。在冬季,消毒后氧气湿化瓶储存7 d,合格率100%,第8天合格率下降至89.38%。污染湿化瓶检出的细菌均为条件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夏季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最高。结论消毒后氧气湿化瓶夏秋季可储存5 d,冬春季可储存7 d。  相似文献   

12.
不同方法对医院供应室环境消毒的效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试验表明,对空气单以紫外线照射30min或臭氧消毒120min,均不能达到消毒目的,两者联合使用可使细菌总数减至182cfu/m3。对物体表面,用含100mg/L有效氯的84消毒液或含250mg/L有效氯的优氯净溶液擦拭,均可将细菌总数减至合格标准(≤5cfu/cm2)以下,而用1%煤酚皂溶液擦拭则达不到目的。  相似文献   

13.
四种空气消毒方法应用效果的试验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4种消毒方法杀灭室内空气中细菌的效果进行了试验比较。臭氧、洁消精(为含氯消毒剂与表面活性剂所组成的复方消毒剂)喷雾与紫外线照射对室内空气细菌的杀灭率分别为75.4%、68.0%与56.5%,洁消精溶液拖地后通风换气的灭除率仅为30.2%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三种消毒方法对血液中细菌杀灭的效果及对血液成分和理化性质的影响。方法通过定量杀菌试验和生化检验方法,对活性炭碘法、短波紫外线法(UVC)和亚甲蓝光敏法(MB)杀灭血液中细菌的效果及其对血液成分的影响进行了观察。结果活性炭碘法对血液中大肠杆菌作用40 min,平均杀灭对数值为0.69;UVC法和MB法作用40 min,对血液中大肠杆菌平均杀灭对数值分别为2.54和2.82。活性炭碘和UVC法作用40 min后,均使得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和凝血酶原时间增加,只有MB对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和凝血酶原时间均无影响。结论三种消毒方法中,以MB法杀菌效果最好,且对血液成分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相对湿度对空气臭氧消毒效果影响的试验观察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在室温为18 ~20 ℃条件下,在同一房间内以同一臭氧发生装置产生臭氧,检测不同相对湿度下空气中臭氧浓度及对空气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灭效果。结果,当臭氧发生装置工作时间相同时,空气中臭氧浓度随相对湿度增加而减小,但杀菌效果却在相对湿度低( < 35 % ) 时较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不同消毒方法对采血车内空气消毒效果。方法通过自然沉降法采样和细菌检测方法,对空气消毒机、紫外线灯和过氧乙酸熏蒸法等不同方法消毒采血车内空气的效果进行了检测。结果臭氧消毒机、紫外线灯和过氧乙酸熏蒸等3种空气消毒方法按照各自使用方法处理1 h(过氧乙酸熏蒸2 h)之后,采血车内空气中细菌总数均存在不同程度超标。动态空气消毒机运行1 h后,采血车内空气质量均符合Ⅲ环境要求,且在工作期间保持运行状态,仍可保持空气质量始终符合要求。结论所试验的4种空气消毒方法,只有动态空气消毒机可用于采血车空气消毒。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不同消毒方法对胃肠镜的清洗消毒效果,确保内镜清洗消毒质量。方法采用冲洗法采样和细菌定量检验方法,对两种清洗消毒方法对胃肠镜清洗消毒效果进行了比较检测。结果在清洗干净的基础上,将1条胃镜浸泡于20 g/L戊二醛消毒液内消毒10 min,消毒效果合格率为97.14%;将2条胃镜同时浸泡于20 g/L戊二醛消毒液内消毒10 min,消毒效果合格率为84.38%。将1条肠镜浸泡于20 g/L戊二醛消毒液内消毒15 min,消毒效果合格率为100%;将2条肠镜同时浸泡于20 g/L戊二醛消毒液内消毒15 min,消毒效果合格率为66.67%。结论用戊二醛消毒液浸泡消毒胃肠镜,最好每次浸泡消毒1条胃镜或肠镜,能够确保消毒质量。  相似文献   

18.
三种消毒方法对无菌间空气消毒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寻找对无菌间空气快速简便的消毒方法,比较了“A法(水擦+紫外线)、B法(含氯消毒剂擦+紫外线)、C法(含氯消毒剂擦+含氯消毒剂喷雾)等三种方法的消毒效果。结果,A、B、C三种方法均可使无菌间空气中自然菌下降达到合格要求,但C方法最好。结论为,用C方法对无菌间空气进行消毒,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9.
相对湿度对臭氧空气消毒模拟现场试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环境相对湿度对臭氧空气消毒模拟现场试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采用人工喷雾染菌和仪器采样培养方法,对臭氧发生器产臭氧气体在不同相对湿度条件下杀灭空气中细菌的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室内环境空气中相对湿度由40%上升至80%,臭氧浓度检测值由4.39mg/m3下降到3.59mg/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受环境中相对湿度的影响,臭氧的杀菌效果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空气中臭氧浓度约4.0mg/m3,作用10min,环境相对湿度分别为40%、60%和80%,分别对空气中白色葡萄球菌平均杀灭率为99%、99.9%和99.99%。结论室内空气中相对湿度升高,可使臭氧浓度下降,但杀菌效果提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不同净化消毒方法对手术室空气的净化效果,为手术室动态空气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空气微生物采样器和尘埃粒子监测仪,对某市部分医院手术室层流洁净技术、循环风空气净化技术和紫外线消毒技术净化效果进行比较监测。结果层流洁净法和循环风净化消毒机净化运行60 min,对手术室空气中浮游菌和尘埃粒子净化效果分别达到万级和十万级洁净标准;紫外线照射60 min仅使空气中浮游菌数≤200 cfu/m3。工作人员进入30 min后,手术室空气洁净级别均下降。结论 3种消毒洁净方法对手术室空气洁净效果以层流洁净法最好,紫外线照射消毒不适合手术室空气洁净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