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郭巨促淤工程位于舟山市普陀区六横岛,促淤面积28700亩,已于1989年竣工,取得了一定的促淤效果,但与原设计方案差距较大。本文以实地观察和测量资料为依据,对促淤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了加快促淤效果,分期围垦的开发利用方案。  相似文献   

2.
长江口地区目前可圈围的高滩资源日益减少,圈围造地工程从高滩圈围向低滩先促淤后圈围形势发展。以南汇东滩促淤圈围工程南区为例,采用二维潮流数学模型和泥沙促淤效果经验公式计算了分期促淤效果,对促淤区内水质点运动轨迹、侧进淤量和风浪掀沙影响进行了分析,并且进行了定量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大型低滩促淤工程,宜采取合适的分期促淤方式,先促淤后圈围,并对围区划分合适的分仓范围,以达到最佳的促淤效果。  相似文献   

3.
对长江口南汇东滩工程促淤区的动态淤积特性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工程促淤可将原不同地形地貌的滩涂调整为总体近岸高,离岸低,有一定坡度的连续性滩面。在充分促淤的条件下,工程区平均高潮位和纳潮口底高程可近似作为促淤后地形高程分布的范围指标。促淤区的空间分布表现为水深较深处比水深浅处的淤积强度大,水深越深,淤积量越多。各观测点的淤积强度随时间的延长呈递减趋势,一般经过2~3年的工程促淤,淤积厚度不再随促淤历时而有大幅度的增长。南汇东滩0 m等深线以上的促淤工程,在前2~3年的年均淤积强度约为0.2~0.3 m/a;-2 m等深线以上促淤工程,在前2~3的年均淤积强度约为0.5 m/a;-3~-4 m等深线以上促淤工程,前2~3年的年均淤积强度约为1.0 m/a。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的提出金山漕泾张家厍围堤促淤工程是上海市水利局在杭州湾促淤造地的试验性工程,该工程于1989年4月17日动工,1989年12月13日坝体合拢,工程布置采用丁、顺坝组合的围堤形式,围堤总长2894米,其中西丁坝长614米,东丁坝长758米,顺坝长1522米,围滩面积1800亩(约合1.2km~2),抛石堤起始高程2.02~2.10米(吴淞零点),顶高4.0米,面宽5.5米,内外坡按1:1坡度设计(实际抛石为1:4)。工程竣工  相似文献   

5.
粉砂质海岸促淤计算及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粉砂质海岸的特点及泥沙的悬移、沉降特性,对现有水体挟沙力公式进行改进,给出了基于潜堤透射系数的粉砂质海岸促淤工程淤积计算方法,该方法可对粉砂质海岸围垦促淤、保滩促淤工程的效果进行简单预测.  相似文献   

6.
《小水电》2017,(5)
正1概述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土地资源紧张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现实。因此,浙江省政府发布了《温台沿海产业带发展规划》,温台沿海产业集聚区围海造地建设拉开序幕。其中,温州浅滩二期围涂面积达8.5万亩(见图1),工程采用北侧航道疏浚土进行吹填抬高滩面,在半封闭区域"裸吹",大胆尝试"边围边吹"模式,将促淤堤建设与涂面吹填同步进行,超常规推进围垦和促淤堤项目建设,大大缩短造地工期。  相似文献   

7.
在航道整治和河道治理工程中,常使用促淤结构来促进泥沙淤积、保护洲滩。结合导板结构与透水结构的特点,提出一种新型促淤护滩结构——开孔促淤板。为进一步分析开孔促淤板的促淤拦沙效果,基于RNG k-ε紊流模型建立了三维开孔促淤板水流数值模型,并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对数值模型进行验证。计算分析了流速、开孔率、相对单孔面积等因素对流速、减速率的影响,拟合得到最优开孔率与最佳单孔面积的预测经验公式。结果表明:相对单孔面积对板前流态影响较小,对板后的流速、流态及减速区的形成有影响;开孔率越大,板后减速效果越差,开孔率为30%时,近底区域减速效果最好;来流流速会影响开孔促淤板的减速效果,来流流速为0.2 m/s时减速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文章根据圈围工程实施前的历年实测资料和实施后的水下地形监测数据,对比分析和总结了促淤圈围工程实施对工程岸段河势演变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促淤工程实施前工程岸段的冲淤变化主要受南槽宏观河势的影响,促淤工程实施后为区内的冲淤变化主要受本工程自身影响,围区外侧滩地的冲淤变化受促淤工程自身与南槽宏观河势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9.
首先简单介绍了潮汐河口治河围涂工程一般促淤方法及其研究手段 ,接着阐述了泥沙淤积模型试验在促淤工程科研中的应用 ,随后结合围涂工程实践探讨了回流促淤机理 ,比较了不同工程布置方案的回流特征与淤积效果 ,提出了一般情况下较为合理的促淤围涂工程布置方法。  相似文献   

10.
内部布局是决定促淤工程淤积效果优劣的重要因素之一,但以往缺乏对该问题的深入研究.以总规模约148.7 km2的长江口南汇东滩促淤圈围工程为例,以二维潮流数学模型及泥沙促淤效果经验公式为研究手段,展开潮汐河口大型中低滩促淤工程内部布局研究,包括促淤方式、分仓方式的选择以及纳潮口规模的拟定等.研究结果表明,纳潮口式促淤方式优于多仓布局方案,纳潮口规模在满足控制流速的前提下大小应适中.  相似文献   

11.
促淤工程可以加强围区内泥沙淤积效果,加快成陆进程,减少后期的填方工程量,是降低工程造价及降低圈围大堤施工难度的有效方式.促淤工程是围海造地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促淤效果是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对其进行分析研究非常必要.为研究钓梁围垦工程的促淤效果,对钓梁围垦已实施的促淤工程实际淤积效果进行统计分析,并利用分析结果对二、三期围垦工程区域的淤积进程进行预报,有助于其选取合理的施工时间.  相似文献   

12.
为顺利实施长江口南汇边滩大型低滩促淤工程,对上下游总计162 km~2的3个自然促淤分区,根据不同地理位置、不同水沙特性,采用二维潮流数学模型等对河势滩势演变进行了分析。从促淤堤与圈围堤的结合方式、促淤分隔及促淤分期的淤积效果和经济性等方面系统分析了促淤工程总体方案的优劣,提出将促淤堤作为圈围堤稳定的镇压结构,兼作保滩结构等经济实用的促淤方案,实现河势控制先导、低成本多获泥沙资源及加快滩涂湿地形成等多重效益。同时对先行实施的复杂流场区促淤工程,研究了在不同实施顺序下促淤区内各堤段的水动力条件的变化情况,提出了先顺堤后侧隔堤、先深槽段后浅滩,且下游侧堤始终优先于其他侧隔堤的实施方案。实践证明上述促淤方案实施效果较好,实际淤积结果与计算结果相近。相关分析方法与经验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物理模型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透空六面体组成的促淤堤在波浪作用下的稳定性和不同空隙率的消浪特性。结合块体内力分析,优化块体结构和堤身空隙率,提出块体安放控制措施。该透空块体促淤堤首次在长江口南汇东滩促淤一期工程成功应用。监测成果显示,该促淤堤内侧淤积效果好,达到了促淤及保滩的作用,可供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4.
促淤堤工程作为围垦工程的先期启动工程,其断面结构通常与后期海堤结合设计.在强波浪作用下,为保证抛石促淤堤的结构稳定,其堤身填筑统料表面一般采用大块石或人工块体进行保护.目前由于人工块体造价较高,石料场大块石产量无法满足工程需求,从而给促淤堤的护面结构设计带来新的难题.以温州大门港口物流区促淤堤工程护面结构优化为案例,分...  相似文献   

15.
罗源湾自1980年代陆续建成大官坂围海工程、松山围海工程和白水围海工程,围海面积58.62km2(8.79万亩)。该文根据有关实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探讨罗源湾泥沙来源及地形冲淤演变、滩槽冲淤规律以及围海工程建设前后泥沙淤积情况,供罗源湾开发建设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上海水务》2007,23(3):F0003-F0003
南汇东滩促淤圈围四期、五期工程位于南汇大治河河口两侧滩涂上,圈围大堤总长28.6km,圈围总面积8.6万亩,工程总投资约28.6亿。工程于2003年9月实施,2006年6月竣工。  相似文献   

17.
温州浅滩围涂促淤工程泥沙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建立了波浪潮流泥沙数学模型,对瓯江口温州浅滩围涂促淤工程效果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通过多个促淤方案的淤积效果模拟计算,推荐了最佳促淤方案。推荐的最佳促淤方案与定床浑水淤积物理模型试验推荐的方案一致。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供需矛盾日趋紧张。为满足需求,促淤、圈围工程从高滩施工到深水施工的趋势日趋加快,借鉴南汇东滩促淤一期透空式六面体试验段的成功经验,减少促淤坝体施工对大宗块石的依赖性,在二期促淤工程中促淤堤采用透空式六面体坝体。为保障工程质量,杜绝或减少质量事故的发生,对透空式六面体的吊装施工工艺进行分析,理清吊装质量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19.
南汇东滩是上海市滩涂资源开发利用的重点区域,为定量分析出南汇东滩促淤工程的淤积效果,对南汇东滩已实施促淤工程实际淤积效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利用经验公式结合水动力数学模型计算的方法对正在实施的机场外侧促淤工程的淤积效果进行了预报。  相似文献   

20.
舟山市重点项目之一 ,已列入《浙江省滩涂围垦总体规划》的普陀区小郭巨围垦促淤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近日在杭州通过省级评审。来自省发计委、水利厅、海洋与渔业局和该市有关部门共 2 0位专家 ,对报告送审稿进行了详细评审 ,得到了肯定 ,并达成了一致的意见。小郭巨围垦促淤工程地处六横岛西南部 ,该工程自上世纪 80年代初开展项目前期准备工作 ,1988年实施一期促淤工程 ,已历时10余年。从围垦促淤区自然状况及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和工程建设条件、投资效益等方面分析 ,小郭巨 0 191万hm2 围垦促淤遵循“围促结合、分期实施、滚动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