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低渗透储层水驱开发过程,岩石特性、孔隙度、孔隙结构特征、渗透率、水驱速率、驱替压力、油水粘度比、裂缝角度、储层温度、润湿性、束缚水饱和度等因素均影响水驱效果。本文通过室内实验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因素对水驱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岩石特性与水驱效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随着储层渗透率、孔隙度的下降,水驱效率迅速地下降。并且,具有裂缝特征的岩心驱油效率明显高于未具有裂缝特征岩心驱油效率。  相似文献   

2.
某油田自投产以来还未对影响开发效率的储层孔隙结构、裂缝、敏感性等开展专项研究。储层渗透率低,物理性差,属性低渗储层,常规注水驱油方式效率低,在注水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后能将效率提升26.6%,驱油效率比水驱油了大幅度提高。水驱压力对特低渗透储层岩心驱油效率也有着一定的影响。空气渗透率不同,水驱压力的提升能够影响驱油率,驱油率会随着水驱压力的提高而提高。大于1×10~(-3)μm~2的空气渗透率的岩心,水驱压力的提高能偶让渗透率有很大幅度增高,储层易发生水窜现象,会导致驱油率有较低提升甚至有所下降;相反情况,驱油效率提高幅度会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3.
水驱油效率通常采用驱替实验获取,但实际生产中存在油藏采出程度高于测试驱油效率的情况;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建立了高含水阶段水驱强度与水驱油效率关系的计算方法,结合岩心驱替实验研究水驱强度对水驱油效率的影响,提出了标定油田极限水驱油效率的新思路,对油田高含水阶段水驱油效率的认识及剩余潜力研究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杨富祥  何振楠  蔡明钰 《当代化工》2018,(4):768-770,775
低渗透储层由于其渗透低、储层物性差,给油田开发造成了很大的困扰。为了研究低渗透储层岩心的水驱规律,选取了该储层的岩心进行室内驱替实验研究,分析了注入PV数和采收率、含水率、注入端压力的关系。实验研究表明,低渗透储层岩心在进行驱替实验驱替速度与中高渗储层岩心有所差异,速度不宜大;水驱油驱替实验时有启动压力,启动压力随岩心渗透率的增大而减小;无水采油周期相对较短,含水率随注入PV数的增加而迅速增加;采收率随注入PV数增加呈现升高的趋势,渗透率不同的岩心注入相同PV数,渗透率高的岩心最终采收率高。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近年来低张力泡沫驱油体系的研究进展。针对国内不同油田研制出界面张力达到10~(-2)~10~(-3)mN/m的低张力泡沫驱油体系。通过岩心驱油实验表明,低张力泡沫驱油体系对水驱或聚合物驱后提高石油采收率有显著的效果。同时,对今后低张力泡沫驱油体系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针对延长油田低渗透油藏,通过开展岩心注气物理模拟实验,探索提高低渗透油藏CO2驱油开发效果影响因素及其规律。实验表明,不同驱替压力下,注入压力越高,采收率越高,注入压力高于最小混相压力后,采收率不再增加,采收率最高可达66.68%;并且注入压力增加,气体突破时间延迟;注入速度越高,采收率和换油率越高,CO2驱油开发效果越好,生产汽油比也越高;岩心渗透率高于1.26×10-3μm2时,渗透率增大,采收率差别不大,但相比水驱,采收率提高程度较大;岩心渗透率低于1.26×10-3μm2时,渗透率增大,采收率增大,但相比水驱,采收率提高程度较小。  相似文献   

7.
针对裂缝性低渗透油藏注入水易沿裂缝突进、含水上升快、水驱效果不理想的情况,开展了水驱后凝胶与表活剂交替注入方式提高采收率室内实验研究。通过室内凝胶体系成胶特性和稳定性评价,筛选出与实际油藏区块注入水配伍的凝胶体系。选择甜菜碱两性表面活性剂用于活性剂驱,开展了双管并联岩心体系驱油效果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凝胶与表活剂交替注入可明显提高注入压力,该体系的采收率平均值为12.03%,低渗岩心的采收率略高于高渗透岩心采收率。与表活剂驱、聚合物与表活剂交替注入相比,驱油效果更好,可以作为裂缝性低渗透油藏水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技术。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致密储层中水驱前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根据渗流力学知识结合达西定律及连续性方程,结合三维数字岩心重构并截取二维轴向岩心切片,实现数值岩心与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和分析水驱前缘特征。分别从注入速度和含油饱和度方面对影响水驱前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孔隙结构一定的情况下,得到水驱注入速度是影响水驱前缘特征的主要因素;水驱速度较小时,水驱前缘形态容易发生均匀驱替现象,但其驱油时间较长;水驱速度较大时,水驱前缘形态极易发生指进现象且残余油较多;水驱速度达到适中速度时,水驱前缘形态刚好达到活塞式驱替与指进驱替现象的临界状态,认为该状态下的驱替速度驱油效果最好。该研究对明确水驱前缘特征及探明影响因素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高含水期水气交替方法提高采收率室内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油气田高含水期的采收率,是我国油气田急需解决的问题。水气交替注入方法是油气田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一种有效方法。本文通过室内岩心实验,研究了低渗储层岩心,水气交替注入方法对驱油效率和相对流度的影响。室内实验研究表明,水气交替注入方式可以提高原油驱油效率17.0%;水气交替注入方式过程中的相对流度比水驱过程中的相对流度平均提高0.06mPa.s-1。水气交替注入方式第一周期的驱油效率高于第二周期。岩心的渗透率对水气交替注入方式最终驱油效率和相对流度有很大影响。研究水气交替注入方法对于油田高含水期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刘学  张邈  周泽宇 《当代化工》2018,(3):517-519,523
一个油田的可采年限不仅取决于原油地质储量,也取决于油田的开发速度。当水驱油的速度较小时,水能够进入的驱油孔道较少,不利于提高采收率,但大孔道被突破的速度较慢,大孔道的驱替效率就较高。因此注水开发过程中存在一个最优的水驱油速度。利用平均渗透率为80×10~(-3) μm~2左右的人造岩心开展岩心驱替实验,研究不同提液时机、驱替速度对采出程度的影响,从而确定最佳的提液时机和驱替速度。  相似文献   

11.
油田开发中注入介质的驱替效率和波及系数决定了最终采收率,目前二氧化碳驱替能够明显提高油田采收率,所以采用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比水驱和二氧化碳驱替中二者的不同,加深认识二氧化碳驱油机理.  相似文献   

12.
《云南化工》2017,(12):14-15
近年来,因CO_2驱油比传统水驱油具有更明显的技术优势,能很好地提高低渗透和超低渗透油田的采收率而得到广泛的应用。一来满足油田开发的工作需要,二来解决了二氧化碳的封存问题,对大气环境的保护有利。但CO_2驱采出液的性质发生诸多改变,加大了集输的难度,对管道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气体泡沫驱油是在水驱油、化学驱油后再次进行驱油的主要手段。主要介绍了近年来研究较多的气体泡沫驱油的研究进展,包括氮气泡沫驱油、空气泡沫驱油、二氧化碳泡沫驱油、甲烷泡沫驱油四种驱油方式,对上述四种方法进行了评价和比较,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当今社会快速发展,能源问题日益严峻。由于低渗透油藏低孔、低渗、自然能量不足等特点,采用常规方法已经不能有效采出原油,CO_2驱是三次采油方法中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的一种方法。综述了CO_2驱油的机理、CO_2驱油效果的影响因素以及近些年来国内外CO_2驱油的应用现状,指出CO_2驱在我国低渗透油藏的可行性和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5.
注CO2驱油作为一种有效提高采收率的方法,在油气田开采中已经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文章阐述了CO2驱油机理,介绍了对应的驱油方式,其中着重系统地总结出了现行测定及评价注CO2驱参数的各种室内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16.
李展峰  李乐  刘哲  高建国  李茂 《辽宁化工》2013,(11):1331-1333,1340
针对我国低渗油田的特点、自然产能低、二氧化碳混相驱替的驱油机理、最小混相压力的确定,替中存在的气窜、气源、结垢等问题。地层压力下降陕等引采收率低的现状,介绍了以及适用混相驱替油田的标准,提出了混相驱  相似文献   

17.
CO2驱油化学机理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长岩心实验、微观实验以及细管实验结果,认识到了一些新的重要的CO2驱油化学机理:萃取原油中碳轻质化学成分、萃取后混相以及水气交替驱时水对混相影响机理,这些机理的认识对油田二氧化碳驱油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三元复合驱采出液由于聚合物、碱、表面活性剂的存在,使采出液的粘度增加,乳化严重,油水分离困难,传统的应用于水驱、聚驱采出液的处理技术不能满足三元复合驱采出液的处理要求。本文研究了ClO2氧化降解三元采出液的效果,并且找出了ClO2的最优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为45℃,采出液中ClO2浓度40mg·L-1,加酸量为0.5%,反应2h以上,采出液粘度可由16.65mPa·s下降到2.9mPa·s,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浓度可由0.16mg·L-1下降到0.10mg·L-1。处理后的三元采出液的腐蚀率在腐蚀三级标准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9.
桂阿娟  王艳艳  闫建岭 《广东化工》2012,39(15):9+16-9,16
近年来,由于大规模的勘探开发和强注强采,各大油田已近入商含水开发后期。油减开发中存在一系列问题,怎么样提高采收率成了首要任务。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介绍了高含水开发后期提高采收率的方法。(1)实施事故井的大修恢复,完善:三类注采井网;(2)建立高效的注水开发方式;(3)开展二氧化碳驱油技术,提高采收率。  相似文献   

20.
胡杰  何岩峰  李栋  王红梅  李华明  李森林 《化工机械》2011,38(2):155-156,231
设计了一套二氧化碳驱油藏沥青质沉淀量测量装置,该装置采用全密闭流程,借助计算机实现控制并做数据采集,对产出的气体进行同步气相色谱分析。使用该装置对某油田的二氧化碳驱进行实验分析,最终得出了地层温度、驱替压力对二氧化碳驱沥青质沉淀的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