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散聚合及单分散聚合物微球制备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凯  雷毅  贾利军  江璐霞 《化学世界》2002,43(7):378-381
分散聚合是一种新的聚合方法 ,反应开始前 ,单体、引发剂和分散剂均溶解在介质中 ,随着反应的进行 ,当聚合物链达到临界值时便会从介质中分离出来 ,并借助于分散剂稳定地悬浮在介质中。分散聚合方法已被应用于许多领域 ,如涂料工业、生物工程、医学、信息产业、化学工业等。介绍了分散聚合及单分散聚合物微球制备技术的进展 ,并对其聚合机理及聚合反应影响因素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2.
张凯  王宇光  雷毅  江璐霞 《化工进展》2002,21(10):738-740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为分散剂,无水乙醇为反应介质,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采用分散聚合的方法,通过优化反应条件,成功制备出了粒径范围为1-10μm不同粒径级别的单分散(分散系数≤5%)聚苯乙烯微球,所制备的聚苯乙烯微球具有良好的球形度,且表面非常光滑,无破损,无缺陷。  相似文献   

3.
Fe3O4/P(ST—AA)核—壳复合微球的制备和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磁性氧化铁胶体粒子为种子,运用分散聚合法,制备出具有磁响应性Fe3O4/P(ST-AA)核-壳复合微球。考察了复合微球的形态及结构,测定了复合微球的粒径和磁响应性,研究了分散介质,引发剂,聚合单体和种子粒子等因素对复合微球形成的影响,适当调整有关反应条件,采用分散聚合法,可以使复合微球粒径达到23.0μm,磁性氧化铁含量达到9.0mg/g。  相似文献   

4.
超临界二氧化碳中的分散聚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介绍以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2)为介质的分散聚合的成粒机理的基础上,阐明分散剂在分散聚合中的稳定作用,着重综述分散剂的结构组成及用量对分散聚合树脂颗粒特性、聚合速率、产物分子量及分布等的影响,并展望Sc-CO2中分散聚合的研发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刘新  郭莹  周宏军  张杰海  王鑫 《广东化工》2022,49(4):111-114
本文综述了单分散亚微米级聚合物微球的自由基聚合主要制备方法,包括分散聚合、RAFT分散聚合、乳液聚合和无皂乳液聚合,讨论了溶剂、引发剂、单体、分散剂、乳化剂、搅拌和温度的选择及其对聚合物微球粒径和单分散性的影响以及粒径控制机理.  相似文献   

6.
任秀峰  王芬 《江苏化工》2007,35(6):26-28,36
采用分散聚合的方法,以聚乙烯吡咯烷酮为分散剂、无水乙醇为反应介质、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作为反应条件,成功制备出了粒径范围为1~10μm不同粒径级别的单分散(分散系数≤5%)微米级聚苯乙烯(PS)微球。并研究了用分散聚合法制备PS微球时单体浓度、介质、稳定剂、引发剂与温度、反应时间、搅拌速度、气氛等影响因素及微米级PS微球的应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分散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乙醇/水混合溶剂为分散介质,用分散聚合方法制备出微米级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共聚物微球.研究了分散介质组成、单体质量比、分散剂用量、反应温度等反应条件对聚合产物粒径及粒径分布的影响.并用红外光谱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8.
本课题采用分散聚合法对抗肿瘤药物进行了原位包覆,研究了其合成工艺以及聚合的机理,并探究了分散剂和反应介质对微球的粒径、粒度分布和包药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无水乙醇取40 g,蒸馏水取60 g所组成的反应介质时,能够制得理想粒径的的聚合物微球,且聚合物微球的粒度分布较为均匀。当单体质量为15 g时,取分散剂3 g可得到理想粒径的微球。当分散剂占单体质量15%~20%时,会取得较高的包覆率。单体聚合的转化率随着引发剂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且单体聚合的"高发期"在反应开始后1 h内。  相似文献   

9.
超声波场作用下苯乙烯的分散聚合反应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提出了超声波场作用下分散聚合的反应是分区域分阶段逐步进行的反应机理。在分散聚合反应过程中,成核机理为接枝共聚物聚结机理,稳定机理以接枝稳定机理为主,分散剂吸附为辅。聚合过程可分为5个阶段:自由基生成阶段、强化扩散阶段、均相溶液聚合阶段、聚结成核阶段和粒子增长阶段。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分散荆的种类与用量、初始单体浓度、共聚单体组成、以及分散介质的组成对素水性单体甲基丙烯酸羟丙酯的分散聚合稳定性及对聚合物微球的尺寸及尺寸分布的影响规律.确定了合适的分散剂及分散介质组成.成功地进行了甲基丙烯酸羟丙酯的分散聚合,得到了微米级、单分散性聚合物微球。  相似文献   

11.
概述了分散聚合的特点及其机理,重点介绍了以水为介质的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分散聚合研究进展。详细探讨了阳离子聚丙烯酰胺水分散聚合体系的组成,即单体、分散介质、分散剂、引发剂等因素对分散聚合的影响以及各组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2.
单分散交联聚苯乙烯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先锋  段海宝  李秋萍  彭奇均 《化工进展》2003,22(11):1207-1209
采用分散聚合法合成粒径单分散交联聚苯乙烯微球,研究了交联剂用量、交联剂加入方式以及补加分散剂和交联剂对聚合物形态的影响。研究表明,交联剂用量小于1%和大于30%时可以用传统分散聚合方法得到聚合物,通过后加交联剂、稳定剂方法可以得到交联度为1%~30%聚苯乙烯。  相似文献   

13.
交联型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东莎  刘彦军 《塑料工业》2007,35(B06):112-114,123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分散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乙醇为分散介质,二乙烯基苯(DVB)为交联剂进行了苯乙烯(St)的分散聚合;讨论了引发剂、交联剂、分散剂、单体用量对聚合物粒径及分布的影响,制备了交联型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实验表明:当交联剂质量分数达到单体质量分数的1%时,微球依然可以保持良好的单分散性。在聚合体系中引入抗坏血酸,使其与微量的氧结合,有效地提高了微球的均匀度。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马来酸酐与乙酸乙烯酯共聚微球的制备方法及引发剂、分散剂、溶剂配比、单体配比、温度等对微球的影响,选择出合适的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15.
丙烯酰胺分散聚合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介分散聚合成核与稳定机理、分散聚合动力学及反应参数对产品质量的影响,重点介绍分散聚合研究进展及其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6.
采用分步法合成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聚丙烯酸2 - 乙基己酯乳胶互穿聚合物网络( LIPN) ,讨论了其反应动力学及反应机理,为其进一步工业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采用分散聚合法制得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微球。进而采用磁流体存在下的分散聚合法制得了磁性聚合物微球。分别研究了共聚单体-甲基丙烯酸用量对微球表面羧基含量、粒径与粒径分布的影响及磁流体用量对微球磁响应性、粒径与粒径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分散剂,乙醇和水为反应介质,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单体,采用分散聚合工艺,制备了单分散微米级PMMA微球。研究了乙醇/水介质的配比、反应温度、分散剂用量、单体用量、引发剂用量对PMMA微球粒径和粒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PMMA微球粒径随乙醇用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随反应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粒径分布先变窄再变宽;随单体用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随引发剂用量的增加而增大;随PVP用量的增加而减小,粒径分布先变窄再变宽。  相似文献   

19.
以乙烯基吡咯烷酮(NVP)为单体,环己烷的混合溶剂为分散介质,AIBN为引发剂,SEBS为分散剂,采用分散聚合的方法制备了分散性能好、粒径为1μm左右、热稳定性较好的聚乙烯基吡咯烷酮。考察了单体含量、引发剂用量、分散剂用量对分散聚合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转化率和分子量均随单体含量增加而增大,随引发剂的量的增大而减小;且在单体含量为30%、AIBN的用量为0.5%,分散剂用量为10%时,所合成的聚合物分子量最大。  相似文献   

20.
分散聚合反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分散聚合反应及其成核和稳定机理,并对分散聚合反应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